喜訊!祝賀淇縣大石巖村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3月16日,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2019年度(第二批)211個村落單館統一上線,我省35箇中國傳統村落順利完成數字化,作為第二批村落單館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淇縣靈山街道辦事處大石巖村榜上有名!

大石巖村地處靈山辦西部太行深山區,轄大石巖、大春花、小春花、李溝、小莊、兩流水、陰窩7個自然村,分佈於群山間的谷底,呈樹杈狀分佈,依山趁勢座落於溝底河道的兩坡,村中古河道上架起數座石橋,方便村民到山中梯田開展生產。村內現有200多座保存完好的清代中後期石木建築,成方連片依山而建,大部分為四合院式,選址向陽,錯落有致。村落自然風光、田園風貌吸引著遊客紛至沓來。

喜訊!祝賀淇縣大石巖村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近年來,該村在省質監局處級退休幹部、脫貧攻堅“領頭雁”黨支部書記徐光的帶領下,利用大石巖村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創新推行“黨建+電商+旅遊”、“新媒體+鄉村遊+農產品”扶貧模式,成立了大石巖拓展服務有限公司,註冊了具有地標性的“大石巖”、“紅山嶺”等區域電商品牌。該村通過創建“大石巖村微信黨員群”、“傳奇大石巖幹部群”、“大石巖智力返鄉先鋒隊”等微信群和率先註冊“大石巖抖音號”等方式將有志於家鄉建設的黨員幹部、電商能人召集起來,規劃開發了“荒野洪荒遊”、“水系遊”、“紅色洞穴探險遊”、“傳統鄉村遊”等4條旅遊線路。為發揮大石巖村五穀雜糧、特色林果業和中草藥的資源優勢,縣商務局、電商辦和村兩委組織當地隆巖農民合作社、金黎蕎農副產品公司,採用“合作社+訂單+貧困戶”等方式,與貧困戶簽訂土地流轉、訂單種植、入股分紅、電商銷售等協議,藉助抖音、淘寶直播、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幫助村民及貧困戶收集、挖掘適合網銷的本地產品,開展農特產品線上線下融合銷售,真正實現了農產品產銷一體化服務。2018年10月份,大石巖村的的大紅袍花椒首次搭上中歐班列順風車,遠銷俄羅斯等沿線國家,真正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喜訊!祝賀淇縣大石巖村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三年來,大石巖村經歷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截至目前,在大石巖村建檔立卡的262戶877人貧困戶中,已有257戶864名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大石巖村遊客數量累計達35萬人次,接待各類社會團體300餘批次,增加集體收入近50萬元。2019年10月,大石巖村順利通過省市縣考核驗收,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先後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河南省美麗鄉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美麗宜居建設試點村”、“河南省擁軍模範村”等榮譽稱號。去年12月16日,村黨支部書記徐光第4次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作為全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代表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會見。這次,大石巖村作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單館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為大石巖村的鄉村旅遊宣傳又增添了一張新名片。

隨著全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朝歌寨、蜘蛛山、群洞峽、老龍頭、北齊石刻……這些昔日深藏在南太行山中的殷商文化資源,通過電商舊貌換新顏,上頭條、發抖音、開直播、賣山貨,迅速成為豫北地區休閒健身好去處、鄉村旅遊打卡地,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開闢了一條有效路徑,真正讓這塵封千年的“旅遊寶藏”走出了大山,傳統大石巖也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