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淇縣的傳說故事:淇縣“摘星臺”公園裡的“扯淡”碑

淇縣“摘星臺”公園裡,有一塊高不過兩米,寬不過三尺的古碑。猛一看,這碑確實沒有多大貴處,可是上邊刻了幾行字,所以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名勝古蹟。

這碑上刻了幾行啥字哩?

碑頭上橫著從右到左是“再不來了”,下邊是“扯淡”二字。中間有行大字“泰極仙翁脫骨處”。右邊是“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訪道雲夢修行,事蹟不詳載,甲申記天事等不敢再 ”;左邊是“翁不言壽,莫考其紀或曰一十有二紀,曰然四空門人清琴棋書畫,抱疾老人立”。背面下中橫寫四個大字“為善最樂”。右邊豎寫一聯“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鬼神不欺貧”;左邊一聯是“有人問我修行法,只在虛靈自然間”。由於日久天長,風吹日曬,碑上還有些字已經分辨不清。

鶴壁淇縣的傳說故事:淇縣“摘星臺”公園裡的“扯淡”碑

這塊碑的主人究竟是誰哩?數百年來,淇縣流傳著一段關於這塊碑的曲曲折折的故事。

明朝時候有個人,名叫沐懷古,生在官宦之家,從小熱愛琴棋書畫,對詩文也特別有興趣。這天,他在街上看見一個年輕人,長得眉清目秀,穿得破破爛爛,流落街頭以寫詩賣字為生。沐懷古看他非常可憐,就把他收在門下。這人姓湯名勤,能說會道。精哩眼睛珠兒會說話。所以很得主人賞識,進門時間不長,就被提升為貼身傭人。誰知道這小子不識抬舉,他見沐夫人雪豔長得美貌動人,立即起了歹心,就趁主人不在的時候,想點兒調戲夫人。

可是雪豔是個規矩人,不吃這一套,立刻告訴了沐懷古。沐懷古爭得跟澆他頭上醋一樣,可是轉念一想,也怨自己有眼無珠,引狼入室,好歹發現的早,還沒釀成大禍。沐懷古想,這不是啥光彩事,不宜聲張,啞啞謎謎打發他走了算啦。沒想到放他一走不打緊,確實惹來了更大的麻煩。

湯勤離開了沐府,投靠到嚴嵩門下。很快就和嚴嵩的兒子嚴世藩打得火熱。湯勤對嚴世藩說,沐懷古家有件寶貝,名叫“一捧雪”,是沐家祖傳珍寶,價值連城,是一隻白玉雕成的酒杯;把酒一倒進去,滿杯向外翻花,白得像雪一樣,所以叫“一捧雪”。這杯還有一個貴處,就是普普通通的酒,一倒進杯,馬上就會變為美酒,滿屋飄香。嚴世藩聽得入了迷,嘴水流出多長,恨不得一下把杯弄到手。立刻派人到沐府去要,說借去看看,一飽眼福。

鶴壁淇縣的傳說故事:淇縣“摘星臺”公園裡的“扯淡”碑

沐懷古一瞧,壞了,這肯定是湯勤小子出的孬點兒。因為我杯外人都不知道,只有湯勤見過一回。沐懷古心裡清楚,這杯一出手,一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沒回”;再說不借吧,嚴嵩老賊又不敢得罪。自己家傳幾代至寶落入別人之手,實在太不忍心!咋辦哩?他突然心生一計,對來人說,今天不巧,此杯暫時不在家中,三日之內一定派人送到嚴府。來人走了。沐懷古趕緊叫來家員沐成商量對策。沐成說,只要他能給咱三天時間,我就能找人做個假的,讓外人真假難辨!沐懷古說,好,你快去找人。

沐懷古是個明白人,他知道紙裡包不住火。這事兒早晚定會露出破綻,到那時候他姓沐的可就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他必須馬上遠走高飛,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沐懷古向沐成作了一下簡單的交待,帶著夫人和寶杯,連夜竄了。

拐過來再說湯勤,這人確實是一肚壞點兒。要杯的人回到府裡,湯勤就對嚴世藩說,這是沐懷古施的調虎離山之計。一捧雪是沐家祖傳珍寶,他決不會輕易借給別人。三天之後,必有變故!嚴世藩說:“他沐懷古三天之內不敢不把寶杯送來。就算他是孫悟空,也難逃我如來佛的手心!”

三天頭上,一捧雪果然送進了嚴府。嚴世藩接過一看,高興得哈哈大笑。湯勤拿在手裡認真端詳了一番,確實沒有看出什麼毛病。嚴世藩叫人立刻拿酒擺宴,他要親口品嚐品嚐用這寶杯喝酒究竟是個啥滋味兒!酒剛倒進酒杯,嚴世藩嚐鮮心切,端起酒杯一下抽了個底朝天。湯勤一看,立刻發現了毛病,對嚴世藩說:“你看看,我說你上當了,你還不信。這杯肯定是個假的!真杯一倒進酒,滿杯翻花,滿屋飄香。這是個什麼東西!”

嚴世藩一看,就是,酒倒進去杯裡沒有任何動靜,這才發現他確實受了騙。他抓起酒杯“啪”一聲摔得粉碎,大罵:“沐懷古真是狗膽包天!立即下令燕州知府,掘地三尺也要把一捧雪給我弄來。把沐懷古給我滿門剿斬、雞犬不留!”湯勤一看機會到了,趕緊跑過去趴到嚴世藩耳朵上,小聲說:“大人儘管放心,一切包在小人身上。我保證能把一捧雪給您弄到手!不過,我想求大人一件事:沐懷古的夫人雪豔長的實在叫小人動心,請您把她賜給小人做夫人吧!”嚴世藩點了點頭。

鶴壁淇縣的傳說故事:淇縣“摘星臺”公園裡的“扯淡”碑

嚴世藩下令北京知府戚繼光,一定要抓住沐懷古,弄到一捧雪!

戚繼光和沐懷古原是同窗好友,他對沐懷古非常同情,可是頂頭上司的命令又不敢違抗;抓不住沐懷古,拿不到一捧雪,勢必拿他試問。沒有辦法只好通報全國緝拿。沐懷古從北京逃到冀州,最後還是叫抓住了,一捧雪也被他們奪去。沐懷古被下到南監,定期開刀問斬。夫人雪豔被湯勤弄到嚴府,要強迫拜堂成親。雪豔施了一計,在洞房花燭之夜,用酒把湯勤灌醉,刺死了湯勤,自己也懸樑自殺。戚繼光為了救老朋友動了不少戚繼光為了救老朋友動了不少腦筋,到底沒有兩全之策。沐懷古家家員沐成,覺得自己進了沐府多年,受了沐家很多恩惠,終生難以報達。

如今沐家家破人亡,自己即便還能活在世上,已經沒有什麼意思,不如代替主人一死,好讓主人遠走他鄉,日後也許還會有個報仇雪恨的機人。沐成找到戚繼光說了自己的打算,戚繼光非常感動。好在沐成和沐懷古長相十分相近,外人不容易看出破綻。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施了個“偷樑換柱”之計,放走了沐懷古。

從此,沐懷古改名換姓,四海為家。後來,雲遊到了淇縣,他看中了雲夢山,就長期在那兒隱居修行。晚年遷到淇縣北門外,修了一座三層八角小樓,上書“會真樓”三個大字。現在,淇縣城關附近八十歲上下的老人中,不少人還記得這座樓。樓前有兩棵一摟摟不住的古松,很有名氣。所以不少人說:“南京到北京,沒見過淇縣兩棵松。”

沐懷古從冀州逃到淇縣,躲在深山背後,風平浪靜地渡過了幾十個冬夏春秋。他活到一百四十四歲高齡,可是,始終沒有找到報仇雪恨的機會。在他臨死的時候,才覺得他這一生活得太沒意思,為了一隻寶杯,賠進了全家人的性命,最後還是被人奪去雖然自己又多活了幾十年,最後還免不了一死。所以他說:人生“扯淡”,再不來了,下一輩子,他再也不希望轉生到人世間來了!

沐懷古死後,他的後人按照沐老生前遺願,把他安葬在八角樓西南方,距八角樓幾十步遠的地方,在他腳頭兒上豎起了一塊沐老生前親自題寫的“扯淡”碑。也就是這塊多少年來久傳不衰、遠近聞名的“扯淡”碑。解放後,這塊經歷過數百年風風雨雨的古碑,早已風化得不成樣子。政府為了保護文物古蹟,把它從北門外馬路邊的一個角落裡,“請進”了現在的摘星臺公園。講述者:邵風歧 蒐集者:張長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