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解讀14‖做事需要謀遠,不能只顧眼前

馮夢龍在智囊中寫道:謀之不遠,是用大簡。人我迭居,吉凶環轉。老成借籌,寧深毋淺。大體的意思就是:人在實際的生活中,需要有長遠的謀略,如果你只考慮眼前的事情,就會容易流於輕率。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應付轉變,吉凶禍福應付經常出現。所以人不一定要籌劃好自己的未來,要考慮長遠的事情。

智囊解讀14‖做事需要謀遠,不能只顧眼前

商高宗做太子的時候,他的父親小乙就讓他到民間去和百姓一起做事,體驗生活,瞭解民情。明太祖教誨太子,不一定要到農家生活,觀察農人的飲食起居,知曉農家的勞苦。太子也經常把民間的疾苦報告給明太祖,這樣的事情在明代開國期間經常發生。五代人張昭先在後唐做官,幾個皇子爭相奢侈浪費,他就勸說要唐明宗給皇子安排一個老師,讓他們降低身份,認真學習,要體察民間的疾苦,並在朝堂上詢問,如果能答對十之五題就算能瞭解民間疾苦了,這些皇子也能體會成敗的道理。但明宗沒有采用,最後被朱溫滅了唐國。

智囊解讀14‖做事需要謀遠,不能只顧眼前

朱無璋像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不論生活在什麼樣的生活時代,都要清楚的瞭解民間疾苦,體察民情,瞭解民意,並對民意的問題逐一熟悉,這樣才是長遠的謀劃。中國歷史上,明君們都設立專門瞭解民情民意的官員,並且讓人民說真話。

一個朝代,沒有人講真話是件很糟糕的事情。伊拉克的薩達姆,那些官員沒有一個人說真話,在他選舉中投了100%的票,最後在美國入侵時,出賣他的人就是投他滿票的人。不論什麼時候,我們要謀劃長遠的事情,就是要了解最基層的聲音,要讓真社會情況上達高層,不要做掩耳盜鈴的事情。你不讓人說真話,那麼所有的人就會奉承你,表面上中聽,但實則破壞了社會言論平衡。秦朝的商鞅變法,首先在門外立木而獎賞人五十金,但沒有一個人去扛木頭,為什麼,原因是沒有人相信朝廷的話,最後有一個人去扛了,商鞅把黃金賞賜給他,最後秦國人都敢說真話,統一了六國,發建立了秦王朝。


智囊解讀14‖做事需要謀遠,不能只顧眼前


周厲王可以說是個最不喜歡別人說真話的暴君。周厲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寵信的大臣榮夷公唆使改變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賴以謀生的許多行業,改歸王室所有,一時間民生困苦民冤沸騰。 召公(召康公的後代穆公虎,世代輔佐王室,封地在召。今陝西岐山縣)就對周厲王說:老百姓已經受不了啦。厲王不聽勸諫卻採用特務手段對付人民,他派人去衛國(河南淇縣)請了很多巫師,在首都鎬京(陝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迴大街小巷,偷聽人們的談話,凡經他們指認為反叛或誹謗的人,即行下獄處決。這樣一來,舉國上下不再敢對國事評頭論足了,就是相互見面,也不亂搭腔,而是道路以目。周厲王高興地對召公說:我能夠統一思想,不再有人敢胡言亂語。借這機會,召公就發表一通常常被後世引用的高論:「您這是強行封老百姓的嘴,哪裡是老百姓真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了啊。要知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樣的道理啊!」當然,這番話周厲王聽不進去,老百姓還是敢怒不敢言。公元前842年,平民們最終不堪忍受,自發地組合起來攻入王宮,把暴君放逐到一個叫彘(今屬山西)的地方。這個事件史稱"國人暴動"。這也是歷代帝王引以為戒的歷史典故。

所以說,我們不論做企業,還是當領導,都需要下屬和員工說真話,講真話,不要陽奉陰違。如果你的企業都是怕你的員工,甚至管理者高高在上,不準人議論你所做的事情,搞得整個企業一種聲音,最後這個企業破產也就不會遠了。其實企業的發展需要所有員工努力,老闆也要聽取所有人的建議,不要胡亂投資,破壞企業發展的智囊。

<strong>結語:做事要懂得安危之道,就是要讓所有的人講真話,能瞭解實情,掌握實際的情況,制定長遠的戰略計劃,把事情考慮得長遠些,這樣,我們才能把所有人的智慧出來。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更要防微杜漸,讓不同於自己的言論出現在企業的發展面前,達到能破解企業存在的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