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宇讀史之《資治通鑑》小故事(71-75)

卷首語: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關國家盛衰,至生民休慼。

善可為法,惡可為戒。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承宇讀史之《資治通鑑》小故事(71-75)

71、上將虞詡。

朝歌縣令險化夷,

真才實幹下神棋。

文稻武略肝膽照,

試問世間誰能敵?

虞詡,東漢名將。歷任太尉郎中、朝歌長、懷縣令、武都太守、司隸校尉、尚書令等職。虞詡一生文韜武略,戰功卓著,為官清正廉明,是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啟示:

剛正不阿,忠直骨鯁,名垂青史。

承宇讀史之《資治通鑑》小故事(71-75)

72、真假隱士黃瓊與樊英。

自古隱士留隱名,

不將玉山與君同。

經天緯地高闊論,

興國安邦未通行。

樊英和黃瓊都是漢安帝漢順帝時知名隱士,並不是都能夠在出仕從政脫穎而出。山太高容易崩塌,玉太白容易汙染。大學術和理論家未必能成為傑出的政治家。書生治國不如研學。

啟示:

臨川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承宇讀史之《資治通鑑》小故事(71-75)

73、跋扈將軍梁冀。

外戚梁冀驕且橫,

跋扈無節霸王名。

猙獰惡煞形魍魎,

滿門抄斬難同情。

國舅梁冀是一個十分驕橫的傢伙,他胡作非為,一手遮天,壞事做盡,無法無天地掌漢權近二十年。後被漢桓帝聯手五宦官懲斃,全家及親戚有的被處死刑,有的撤了職,朝內爪牙心腹三百多人全撤了職。罪有應得!

啟示:

多行不義必自斃。

承宇讀史之《資治通鑑》小故事(71-75)

74、"黨錮"冤案。

"清議"太學興建以後,迅速發展,到和帝時,太學生已經達到3萬人。東漢末年的黨錮案是一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大案。清代學者紀昀說:"漢亡於黨錮。"該案對漢代國祚的影響不言而喻。這一重案使朝野善類為之一空,讓延續400多年的大漢帝國元氣大傷,奄奄一息,直至土崩瓦解。

啟示:

黨錮之亂動根基,

漢室危搖日薄西。

承宇讀史之《資治通鑑》小故事(71-75)

75、黃巾之亂。

術士心知百姓悽,

雪中送炭解困飢。

天地人方輸謀略,

敗被諸侯若犬雞。

漢靈帝時,張角借勢《太平要術》,學道法後借施送符水為名,招收徒眾,百姓困苦。召集百姓以黃巾抹額,自稱天公將軍,率眾起義。後被諸侯鎮壓。

啟示:

有壓迫就有反抗。

承宇讀史之《資治通鑑》小故事(71-7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