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都朝歌地望與思考


上一篇《鹿臺到底在哪裡?》一文中說,鹿臺在紂都朝歌(即商末都朝歌,史書上也稱朝歌古城、朝歌古城、古殷朝歌城)城中是大家的共識。世事滄桑,白雲蒼狗,三千年過去了,曾經演繹過酒池肉林、比干刨心、朝涉斫脛、鹿臺自焚故事的商末都(紂都)朝歌,至今還停留在史書記載和歷史傳說中,那麼紂都朝歌到底在哪裡呢?

以下就紂都朝歌的地望問題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文獻記載的紂都朝歌在淇縣城東北,在衛賢集西北

1、紂都朝歌在衛縣西

《隋書·地理志》載:“衛,舊曰朝歌,置汲郡。……大業初置汲郡,改朝歌縣曰衛。”

唐《元和郡縣圖志》卷十六·衛州載:“衛縣,西南至州(衛州,州治所在今衛輝倪灣村,筆者注)六十八里。漢朝時為朝歌縣,屬河內郡。魏黃初中(三國初期和中期,筆者注),朝歌縣屬朝歌郡。晉武帝時,屬汲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衛州。大業三年改朝歌縣為衛縣,屬汲郡。”

《舊唐書·地理志》載:“衛、漢朝歌縣,紂所都朝歌城在今縣西。”

唐《通典》曰:“衛,漢朝歌縣。古殷朝歌城在今縣西,紂都有鹿臺,謂之殷墟上宮臺……”

《資治通鑑·漢紀》載:“黑山賊,杜佑曰,衛州衛縣,漢朝歌縣也,紂都朝歌在今縣西……”

清《浚縣誌·朝歌辯》記載“朝歌縣漢時既有,屬河內郡,隋改曰衛縣,宋併入黎陽縣,既今浚縣之衛縣所也”

1996版《浚縣誌》(124頁)載:“衛賢鄉因治所在衛賢集得名。隋大業三年置衛縣。宋熙寧六年廢縣為鎮入黎陽縣。清乾隆二十四年設衛縣所……1957年始設衛賢鄉。”

以上文獻記載充分說明了歷史上的朝歌縣治所和衛縣治所就是現在的河南省鶴壁市浚縣衛賢集。也指明瞭紂都朝歌城在衛賢集的西面。

2、紂都朝歌在衛賢集(朝歌縣城)北

西漢大儒經學家孔安國雲:“紂所都,朝歌以北是”。這裡的朝歌就是指的朝歌縣城。想必現在的淇縣很大範圍當時應該歸屬朝歌縣,故此有孔安國“紂所都,朝歌以北是”的指向。

明嘉靖《浚縣誌·古蹟》記載:“朝歌城,即衛康叔國也,漢因其密邇(釋義為貼近,靠近,很接近。)紂都故名。”這段是說朝歌縣城離紂都朝歌很近。

清乾隆十年《淇縣誌》卷之一·地理志·里社·衛縣舊城載:“在縣東二十里即康叔始封之國,隋之衛縣,唐宋因之,元置淇州,廢衛縣為衛縣集”。

以上史料告訴我們史書上常說的朝歌城就是朝歌縣城,即衛康叔的衛國都城,也就是後來的衛縣城,如今的浚縣衛賢鎮衛賢集。還告訴我們紂都朝歌在衛賢集北面不遠處。

3、紂都朝歌在淇縣城的東北

《大清一統志·河南衛輝府》古蹟條:“朝歌故城在淇縣東北”。

從以上三點我們知道,紂都朝歌在“衛縣西”;在“衛縣城北”;也就是紂都朝歌在今衛賢集西北。也在今淇縣城東北。

4、明嘉靖二十四年《淇縣誌》插圖標明紂都朝歌在淇縣城東北和衛賢村西北。


紂都朝歌地望與思考

明嘉靖《淇縣誌》插圖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鹿臺就在淇縣城的東北部,衛賢村的西北部。而《通典》告訴我們:“紂都有鹿臺,謂之殷墟上宮臺……”可以佐證圖中鹿臺的地方就是紂都朝歌城的一部分

二、南北朝時期的酈道元在《水經注·淇水》中見證的紂都朝歌也在淇縣城東北,衛賢集西北

酈道元的《水經注·淇水》這樣寫道:淇水又東出山,分為二水……左為菀水,右則淇水,自元甫城東南徑朝歌縣北。……淇水又東,右合泉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東南流。……紂乃於此斫脛而視髓也。其水南流東屈,徑朝歌城南。……又東與左水合,謂之馬溝水,水出朝歌城北,東流南屈,徑其城東,又東流與美溝合,……其水東徑朝歌城北,又東南流注馬溝水,又東南注淇水,為肥泉也。……《博物志》謂之澳水。……又言,澳,限也。……然斯水即《詩》所謂泉源之水也。故《衛詩》雲: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很顯然,酈道元以上說的朝歌城是指的紂都朝歌。酈道元既然言之鑿鑿地認定的紂都朝歌的確切指向,想必像他這樣的歷史大家不會是道聽途說和空穴來風。所以,筆者在經過幾百遍研讀《水經注·淇水》的同時,根據鶴壁市地圖上淇水的具體走向和實地踏勘,製作出了下圖。


紂都朝歌地望與思考

這是根據酈道元的《水經注·淇水》復原的紂都朝歌和朝歌城及衛賢集地理位置及水系圖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紂都朝歌就在現淇縣城東北、衛賢集西北,今隸屬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原淇縣)的石河岸村、石佛寺村、靳莊村、馮莊村、大屯村等靠淇河西岸的廣大區域內。

另外,《漢書·卷二十八(上)·志第八(上)·上黨郡(上)》載:“上黨郡……壺關,有羊腸坂,沾水東至朝歌入淇。”也印證了紂都朝歌在淇水邊。

三、鶴壁市、淇縣晚商遺址考古調查報告中指出,紂都朝歌可能在淇縣城東北部淇河沿岸地區

《華夏考古》2006年第01期刊載的《1998年鶴壁市、淇縣晚商遺址考古調查報告》(作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朝歌遺址調查組王迅執筆)載:1998年5月,夏商周斷代工程增設淇縣晚商遺址調查專題。同年7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唐際根、牛世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鄭傑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王迅組成調查組,在河南省文物局、鶴壁市文物工作隊、淇縣文物旅遊局、淇縣文管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對淇縣境內和鶴壁市直接管轄區域內的一批晚商遺址進行了調查。結語是:1、“淇縣縣城內的摘星臺、二道城均非商代遺址。縣城內雖曾發現商代文化遺物,但數量很少,據此推測紂都朝歌當不在淇縣城內”;2、“淇縣境內發現的晚商遺址甚多……其中

淇縣東北部、淇河以南、以西的晚商遺址分佈密集”;3、“這一地區晚商遺址密集,常見幾處遺址同在一個自然村內的現象。這些目前分別命名的遺址有的可能相連,是一個更大的遺址的組成部分。調查中,我們曾注意尋找此類遺址相聯繫的跡象,但時值七月,田野中遍佈青紗帳,地表存在的遺物和遺蹟現象很難發現”;4、“根據考古調查材料和文獻記載判斷,如果紂都朝歌確實存在,則其位於淇縣東北部淇河沿岸地區的可能性較大”。

綜上第一條、第二條及第三條的考古調查報告我們可以看出,紂都朝歌就在淇縣城東北,衛賢集西北的淇河南岸與淇河西岸的石河岸村、石佛寺村、靳莊村、馮莊村、大屯村、小屯村等的廣大區域內。

關於尋找紂都朝歌的思考

歷史上國家曾三次在鶴壁市對紂都朝歌進行考古調查,但考古調查的重點一般都是側重淇縣城。後來鶴壁市新區成立後,有人竭力想在新區境內找到紂都朝歌。所以每次政府組織的考古調查不是走錯道路就是上錯船。另外1998年那次考古調查雖說區域比較廣泛,但是選擇了農作物茂盛,蒿草遍地的七月份這個不恰當時間,造成最終無功而返。

筆者認為,下次考古調查應重點考慮淇縣東北部的石河岸村、石佛寺村、靳莊村、馮莊村、大屯村、北小屯村。在這些村的基礎上向周邊輻射。浚縣衛賢村以北的裴營村、公堂村、王寨村、申寨村、唐莊村也應列入考察範圍。河北岸的鹿臺閣也就是原來稱為六臺(陸臺)的高地是不是史書上記載的鉅橋倉臺地也未可知。

另外,提議考古調查最好選在十月份,那時候場光地淨,極目之處一覽無餘。

總之,尋找紂都朝歌的問題,不管歷史文獻再怎麼言之鑿鑿,最終還是要靠考古發現來佐證。最後,期盼政府能夠儘快啟動鶴壁地區的晚商遺址考古調查。

安陽殷墟的遺址佈局可供尋找紂都朝歌做參考。

根據安陽殷墟目前已知的遺址分佈,不但有洹水以南以西的殷墟宗廟宮殿區,也有洹水北面的洹北商城及王陵遺址,還有洹水以東的制骨作坊等,如下圖。

紂都朝歌地望與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