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子八雅为什么以琴为首?

天翼用户118474147836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文价值中,古琴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更称得上是文人生命境界的表达。古琴能为八雅之首,是古琴所具备“天地之音”的写照。

古琴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称之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古琴简称为琴,按所属是弹拨乐器,现代称之为古琴或七弦琴,古代时又有着绿崎、丝桐、焦尾等的别称。几千年以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古制。

关于古琴的创制,从后史资料可以知道,古琴是由古代圣王或者传说中的圣君所创制的。东汉琴学家蔡邕的《琴操》中写道:

首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文上曰池,下曰岩。池,水也,言其平。下曰滨,滨,宾也,言其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弦宫也,象五行也。大弦者,君也,宽和而温。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乱。文王武王加二弦,合君臣恩也。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混沌”的音乐表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的排列顺序,是根据道家文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古琴以“天地之音”最接近自然万物的“混沌”表现,最能体现道家文化中的“一”之态。琴以无音、无旋、无法、自知的形式,在个人修行教育过程中,是最接近“道”的门径,所以“琴”历来都是圣人教化的首选。

大音希声,古琴以“天地之音”为追求,所以在琴谱的记录、弹琴方式、传承方式等等方面都体现了这种追求和特质。

“一生二”天地化为“阴阳”,围棋就是“阴阳”的具象。围棋的演化方式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天地交融”

“二生三”书法是文字的线条表达,这个线条就是天地气韵的形态所聚。文字是世间万物的抽象表达,而书法正是这种文字抽象表达的具象。

“三生万物”从抽象走向具象,从文字走向事物。绘画现对于书法来言则更具象,更“真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万物一旦去用图画、文字表达,则必有偏失。所以传统文化中,越具象的表达,越直白地表达则离大道越远。这就是琴棋书画排序蕴含的道路。


云隐


古人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奉为君子八雅,期中以琴为首。

琴与“古德”已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与统一。如,孔子和琴编《诗经》,司马相如弹《凤求凰》,嵇康的广陵绝响,陶渊明的无弦琴,宋徽宗的《听琴图》等等,都是“琴雅”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融合统一。

不仅如此,琴除了兼具音乐本身的特点外,还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将书法、绘画、人文、中医等都进行了哲学上的融合,也正因如此让其它乐器不能比。


往事旧闻


瑶琴殷殷心澄净,落棋沉沉意通明。

慢书写得山水阔,闲画招来乾坤轻。

诗词百家入梦久,酒令万里犹伶仃。

花色冉冉春秋去,茶影幽幽昼夜平


小歪的象棋日记


因为在八雅中琴的难度最高,最难学,不但要学弹奏技巧,还要写歌谱,没歌谱你弹什么?实际上要学两门功课!学会也难以熟练,熟练也难以全面!


厨妖路小福


琴的音律,为抽象之物,对人自身的要求最高.因此,古人就把最难掌握,造诣最深的技艺——琴,


东 城


琴最能陶冶人的性情,而且其弹奏的难度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难度更大,因而比较出名。


蚂蚁好大只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君子“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八雅中,琴能位列于八雅之首不是巧合,而是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

一、至尊出身,超凡脱俗

根据百度资料,古籍中记载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由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由此可见,传说中的发明者都是中华文明始祖,上古帝王造器,非同凡响。

二、道学教义,形通天地

鲁迅曾论断“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古琴的外形和构造充分表现了道生万物的宇宙本体论和阴阳转化、规律运动的辩证思维法。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头宽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官、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合之理,这些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正是“阴阳之合、尊道贵德、天人合一”的道教教义所在。

三、儒家推崇,君子之器

孔子非常推崇礼乐文化,礼即周礼,琴的七弦之意和演奏时着汉服、重仪礼之规均包含礼制;乐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指琴的研习和修为,儒家的形而上学观在琴上得到完美体现,逐渐成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被标为君子之器。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儒家推崇以德为先,琴有九德之说,嵇康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白居易有诗:“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古人认为,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善琴者通达从容,故琴道历来都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的追求。

四、音域宽厚,灵通万物

古琴艺术表现的广度和深度首屈一指。古琴有三音,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采,由于音区不同音声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按音发音坚实,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古琴弹奏有十六法,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因此可以绘山水花木之景,诉人伦情感之思,应天地宇宙之理。中国古琴有《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等十大名曲,由此可见一斑。

五、心物相合,境界为尊

古琴技艺非常讲究意境,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心调和,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古人弹琴之前要沐浴、净手、焚香,非常讲究。”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以弹奏古琴也有“五不弹”之道:不坐不弹,下雨不弹,衣冠不整不弹,尘市不弹,对俗子不弹。

古琴一向被视作“华夏正声”、“元音雅乐”的代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其道教的教义原生和儒家的礼乐渗透,使得古琴在艺术领域的技法修为上,深深烙上自然情怀和浪漫主义印记,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表现了文人墨客傲骨凌风、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也迎合了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儒学伦理,位于八雅之首实至名归。








77de8


古代八雅为:琴、棋、书、画、诗、香、花、茶。并总结为: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幽远淡定。将“琴”作为八雅之首,可见之重要,“通达从容”高度概括了其做人处事的精髓和根本。



老西123


君子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琴,早在伏羲时代就被发明出来了。在古代,人们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优劣来衡量文化修养的高低,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古琴有九德之说,君子之器,象征正德。自古以来,迁客文人均以琴会友,不竞不求,清修自娱。“神闲气静,雪其躁气,释其竞心,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是抚琴的最高境界。《白虎通义》言: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由此可见,琴不仅仅是乐器之名,更是高洁正气道德品质的象征。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

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

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

善花者品性怡然,善茶者陶冶情操

图片自制,需要可自取或私信


木子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它们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

者通达从容,善者筹谋睿智;

者至情至性,善者至善至美;

者韵至心声,善者情逢知己;

者陶冶情操,善者品性怡然。

问世间琴为何物?古琴在音乐历史的中,可谓是历尽人间沧桑。当初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说明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和五音。

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新增一弦,周武王伐纣时,为了鼓舞士气又增一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后来增加的这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

古琴的体型基本定型为七弦,到汉代的时候,还出现了比较完善的共鸣箱和标志音位的琴徽。于是,便成为一件完美的乐器了。

汉高祖刘邦在登上帝位之时,为了稳固政权,把先秦的古礼与秦朝的仪制结合起来,来约束朝堂上的文人和骄臣。从儒学的发源地征召了三十名儒生,共同研制汉朝宫廷礼乐。在这一年的新年朝会上,正规的宫廷雅乐礼仪第一次正式实施了起来。

古琴三千年,中国文人的精神史就有很大一部分是镌铸在泠泠七弦上。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

棋在古代八雅中排名第二,也称围棋。围棋也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

是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为“围棋”。所以,围棋的名字就因此而定了下来。它不仅是“古代八雅”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的“四艺”之一。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的纸还没有发明,人们就地取材,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也就是最早遗留下来的书,也称甲骨书。

从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的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

就是因为有了书籍,我们才能了解学习汉字,学习史料,才能了解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历程。也是我们人类精神上的食粮。

最早绘画位于法国肖维岩,洞内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它可以追溯至32000年前。那些画是由红赭石和黑色颜料作雕刻及绘画,主题有马、犀牛、狮子、水牛、猛犸象或是打猎归来的人类。

东方主要是以墨及矿物颜料的画为主,而西方主要是以油画及水彩画为主,在形式及主题上都有非常丰富的传统意义。

二十一世纪绘画的活力及多变性盖过了之前曾有人提出严谨艺术已死的宣告。在以文化多元性为特点的时代,对于时代性的代表风格没有共识。艺术家继续以不同的风格及美学气质进行创作,而其成就则留待市场的评价。

诗总是表达人的高尚情操和矢志不移的情感。陶渊明,表现的是他对上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读者欣赏过程中总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言为心声诗歌更是真情所致,自然流露。

诗歌通过形象典型地反映生活,诗歌的情感常常能聚和蕴含在艺术形象之中。较之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典型性。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诗的意境,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据说,酒是叫一个杜康的人研制出来的。在他睡觉的时候,是一个老翁在梦中指点他制作酒的,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说:“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在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说完老翁就不见了。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翁说的制作。

于是,他在第九天的酉时(5点~7点)到路边寻找三人。分别是,一名书生、一名将军和一个傻乎乎的乞丐。他们各滴一滴血在酒里。

有了这三滴血,杜康终于制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么名字呢?他一想,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就写作“酒”吧,怎么念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这就是关于酒来历的传说。

酒是一种文化,饮酒追求意境,但不能乱饮。

古代诗人大多爱花,或借花言志,或借花抒怀。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传世名句。就连一向严肃的杜甫,也经常把花用在诗中,『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桃花盛开,深红浅红,浓淡相间,令人流连。

茶无贫富贵贱之分,可以是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是以作为解渴只用,还是以茶修身养性,每个人对茶的态度不同,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能否得道,全凭悟性。

古代君子八雅为什么以琴为首?

《风俗通》说,琴者乐之统,与八音并行,君子所常御。原来,琴是众多乐器的统率,是君子随身携带的东西。

从高山流水的故事开始,文人骚客对古琴有了新的理解和期望。要说古琴真正独特的意义,还得等到孔子。在孔子之前,古琴只是在巫师的手上,用于祭祀之用而已。而在孔子之后,古琴才真正的归于文人,才是道德与素质的代表。孔子把琴用在儒家文化里,所以古琴一下子就被发扬光大了。儒家文化在每朝每代里,都代表着支配的作用。因此,后世儒生没有不学弹琴的,古琴象征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古琴的无上地位,也是儒家学的胜利,并非仅仅是古琴的琴声所致。当然,在所有的乐器中,那时的古琴,就是艺术中的表率。

由于孔于的提倡,几乎所有的后代文人都会弹琴,并逐渐形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身养性的最高层次。在南宋的时候产生的文人四艺,就是读书人都必须要懂得的琴、棋、书、画四件事。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几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古人把符合儒家标准的音乐看得极重。周武王为了巩固政权,大力推行礼制,并提倡琴乐,《礼记》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规定。每个朝代都将古琴放置于特殊的地位,所以,在古代,无论哪个官员被抄家时,都会把古琴、时琴与古籍、书画一道,逐件地上缴朝廷,而其它乐器却通通给低价处理掉了,这就是传世古乐器中只有古琴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