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原創 · 03/30 19:38 歷史De長河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農業大國,期間農民總結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大多凝結成一句句簡練又朗朗上口的農村俗語和老話,一代代流傳至今。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所謂的老人是條龍,是說這個老人是人中之龍,事業有成,年輕時打拼,賺下了一份豐厚的家業。那麼這個孩子恐怕將來是最沒有出息的。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農村,以家庭為單位,儼然就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家有一老,如獲至寶”,老人是一個家庭的紐帶,在家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然而有句話卻和老人是寶形成了對立面,它是“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什麼意思呢?一般家裡排行老大的孩子是父母最不''''向''''的孩子,他們往往在小小年紀就要幫家庭分擔,既要照顧弟弟妹妹,又要料理家務。可以最大限度把家庭成員聚合在一起,特別是在亂世年代,可以求得自保。弊在於由於老人是一言堂,容易產生對某個晚輩的溺愛現象。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那就是孩子們剛剛出生,就已經有成千上萬的財富在等著自己了,既然不用奮鬥就可以過上好日子,誰還願意去拼命呢?所以二代,三代或者四代的孩子就會慢慢坐吃山空從小就見識了孩子多的家庭總有一個孩子是被父母偏愛的,並且大多數被偏愛的孩子往往長大後的生活比較窮,這是什麼原因呢?而且上馬能提槍作戰,下馬能讀書辯理。可是進關之後,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最後還出現了同治皇帝二十幾歲就病亡的現象。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這種情況不分時代,在大家庭中更是司空見慣。老人溺愛的孩子大部分恃寵而驕,沒有經歷過世間百態、沒有經過磨鍊,變得鼠目寸光、走向社會後舉步維艱;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過得遊刃有餘,而最''''向''''的那個孩子,沒有了父母的庇護,自身又缺乏鍛鍊,所以過得並不理想。要給孩子們一個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不然只會害了其中一方。你怎麼理解“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呢?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愛並沒有錯,愛是人類特有的情感表達,特別是在人情化極重的農村,老人對子女的愛幾乎是無私的。但是無數的事例證明了,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的道理是顛簸不破的。如今中國東部很多民營企業的創立者都老了,面臨著接班人的問題,如果自己的孩子接不了班,那麼這個家族企業可能就要交給別人來管理了。看有什麼能幫上的自然就先想著他們。這種情況是這個被向著的孩子本來就沒那麼有能力,家裡相對窮,於是老人想幫他,但在外人看來就是老人向著誰,誰家就窮。

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有道理嗎?蘊含老祖宗的深刻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