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3种行为看似“坏毛病”,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别扼杀了天才

人类有一种特性,就是自己的东西自己能损,但是别人就不能,比如你的母校,你可以吐槽她一万次,但是容不得别人吐槽半句。比如家长们,自家的孩子,自己可以随便说,但是外人只能夸。虽然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有各种毛病,长大了就会怎么样怎么样的,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孩子这3种行为看似“坏毛病”,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别扼杀了天才

林女士家有一个7岁的儿子,是个“两面派”,在家里的时候,很喜欢把爸爸的旧电脑或者其他电子类产品拆卸,拆完后又自己组装起来,爸爸妈妈说他他也不理会,只说:“反正我能装起来给你就行了。“确实儿子也能装好回来,甚至有一些重装过更好用了。于是林女士和丈夫也就没有多管他了。但是在别人家,他看到旧的电子类产品,再怎么手痒,也不会拆人家,只是回家后跟爸爸嘀咕说哪个产品怎么样怎么样。丈夫有时候会和儿子讨论一下,有时候一笑了之。

孩子这3种行为看似“坏毛病”,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别扼杀了天才

儿子在家也是很闹腾的,他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特别是电子产品类的,每天追着林女士问问题,可怜林女士是一个文科生,很多都回不上,只能打发他去问爸爸,后来直接给他买书让他直接看书去。但是在外面,他又是一个很懂礼貌,会适可而止的孩子。很多人都羡慕林女士有这样一个儿子,虽然他们不知道孩子在家如何闹腾的。

其实很多孩子都会存在一些毛病,但有这3个“坏毛病“的孩子,家长最好别强行纠正,而是仔细引导,长大后这孩子反而更聪明。

孩子这3种行为看似“坏毛病”,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别扼杀了天才

✔ 爱问问题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看到什么都喜欢问个为什么,但是家长却不知道这是给孩子传递知识的机会,反而觉得孩子很烦恼,然后大声呵斥孩子,说孩子一天天的就知道烦他,渐渐的孩子也不愿意发问了,他的知识链接也就断了。父母正确的做法是自己知道的就耐心的回答孩子,并注意引导孩子发问,而自己也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或者买书来看,这样不仅教会孩子学习,还培养了孩子爱阅读,有问题知道寻求途径解决的习惯,这样长大的孩子不聪明才怪。

✔“破坏力”强

有一些孩子对某方面的能力很强,很喜欢探索,但是直接表现却是对东西的破坏力。比如有孩子对机器人很感兴趣,有孩子对机械很感兴趣,有孩子对电子产品很感兴趣,有孩子对画画很感兴趣,最开始他们可能都只是动手去弄弄,没有什么结果,甚至有一定破坏性,这时家长就从负面去评价他批评他,那么就是扼杀了他的兴趣,让他失去了在某方面有成就的可能性。

所以家长在注意到孩子的破坏性的同时应该思考一下,引导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成为他的兴趣特长,甚至能成为他将来的专业,从事的工作,那么孩子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不也是聪明的体现呢?

孩子这3种行为看似“坏毛病”,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别扼杀了天才

✔ 好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好动是孩子脑子转得快的一个体现。我们可以发现好动的孩子往往鬼点子也比较多,比较聪明。每个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有可能是家长的态度造成的。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好动时,不必过于紧张,一定要他乖乖听话,只要不过分,教会孩子懂礼貌,有分寸,那么他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熊孩子。

孩子这3种行为看似“坏毛病”,其实是聪明的表现,别扼杀了天才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长,或许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但是由于家长的不理解,活生生给扼杀了罢了,孩子小时候的一些行为一些习惯,只要家长好好引导就可以成为孩子的优势,所以希望家长给予更多的理解给孩子。

今日话题:你对孩子的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是怎么看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