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中山北路上有一個公交站點叫“西站”,此地歷史上是過去鎮江西火車站。如今,100多年前曾經造就過古城興盛和榮耀的西站已經不見蹤影。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寧滬線上唯一的隧道

清末鎮江闢為通商口岸,京杭大運河和長江沿線各地的物產都在鎮江集散,工商業盛極一時。19世紀末的鐵路浪潮推動了國內外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鎮江民眾期盼早日通上鐵路的機緣終於來了。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英政府向清政府索辦寧滬鐵路,張之洞委派德國工程師錫樂巴負責沿線勘測。線路自南京下關經棲霞山,沿長江南岸直插鎮江折向上海。

鎮江火車站定位西郊牌灣,離江邊僅一步之遙,但必須在寶蓋山開鑿一條全長1332英尺的隧道。工程範圍內的民房搬遷至寶蓋山西北坡的東、西菜園,官府的告示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奔走相告。京畿嶺東側光禿禿的荒坡上崛起了一家家民居,就是今天的東大院、西大院。

隧道由英國人設計,中國勞工建造。拖著長辮子的民工們握著鋼釺,掄起大錘,揮舞洋鎬和鐵鍬,“從雞叫忙到鬼叫”。為控制隧道的水平軸線,設計人員在山頂正中間打了一口直井,兼作隧道通風孔,東西兩頭向中間開鑿也合龍於此。為方便崇實女中師生和周邊居民出行,風車山北坡架設了一座人行木橋。沒過多久,橋欄板就被機車的濃煙燻黑了,路人戲稱其為“黑橋”。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離隧道竣工還剩最後4個月時,山石崩裂,二十餘名勞工被壓在碎石之下。隨後,勞工們一個個被抬出隧道口送往南馬路蔣懷仁診所救治,並處理善後。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寧滬鐵路全線通車

牌灣地段古時候緊貼長江岸線,沿江簰筏須在此繞上一個彎,後來就有了“牌(簰)灣”這個地名。若干年後長江淤積改道,跑馬山、寶蓋山腳下形成一片灘塗沼澤地。

鐵路鋪到這裡必須先挖地三尺,分層填築灰土改良地基。民工們手持洋錛、鋤頭挖土翻曬,一輛接著一輛的獨輪車從獅子山運來黃土,加上隧道里拉來的碎石做成灰土,鋪墊在路槽之中分層夯實。方方正正的紅糙木產於澳大利亞,滿刷水柏油之後被鋪成了平平整整的枕木。民工們抬著大英帝國的進口鋼軌擱上軌枕,工務人員開始指揮鋪設鐵軌和墊板。“咚、咚、咚”,大錘釘入一顆顆道釘,鋼軌牢牢地靜臥在枕木之上。專業人員在手動道岔部位安裝轉轍器、轍叉及護軌,道岔旁裝上長長的握柄和黃色標誌燈,上方豎著一塊黃底黑條的魚尾板。

1908年2月27日,寧滬線四個標段單線全部貫通。4月1日鎮江城萬人空巷,市民們舉著小旗紛紛湧到車站和鐵路兩旁觀看通車盛典,一睹火車的風采。總工程師、留德博士汪浙榮主持開站儀式,首任站長黃啟晉剪綵,康有為的女弟子蕭嫻書寫站名。人群中有賽珍珠與她的媽咪和妹妹格雷絲。

兩天後的上海《申報》描述了當天通車時的盛景:“全路通行鎮道劉觀察親至京畿嶺下總車站舉行開車典禮儀式,中西官紳到者甚多,頗極一時之感。”

曾經的鐵路特等站

通車伊始,鎮江西站主要以客運為主。新造的鐵路一開始最快時速只有20多公里,南京到上海要跑10來個小時。車站和列車工作人員的著裝沿用的是國外鐵路服飾,大簷帽分為三種顏色:白帽子是路警,黑帽子是機車司機、運轉和扳道工,紅帽子的就是站臺搬運工。

剛剛建成的鎮江西站僅有8間站房共283㎡。站內共有到發主線5股道,旅客站臺3座、平交道兩處、道班房2個。城裡的南門站俗稱“旗站”,設施遠不如西站。

1928年11月1日,國民政府鐵道部正式掛牌成立,首任鐵道部長孫科,鎮江站被確定為特等站。從琴園巷盡頭沿車站路至牌灣道口兩側,皆被劃為鐵路的領地。西站站房擴容,整個站舍包括售票處、候車室、行李房共500餘㎡。站區增設了機務段(包括龍頭房)、工務段。給水所(又稱打水間)將清澈的塘水用幫浦打到高高的“水鶴”裡,專供蒸汽機龍頭在鎮江補水。

為拓寬水陸運輸能力,1935年春從西站鋪設了一條“小鐵路”沿雲臺山西麓延伸至江口。江口火車站又稱為小站,貨房、鐵皮倉庫、站臺和線路設施一應俱全,過江旅客一度可以直接從江口車站上下車。但是,山腳下一半荷花塘因此被填埋,小碼頭古街也從中截斷,恰恰是宋元明清時期玉山大碼頭的遺址所在。

1937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阻滯日軍進攻,下令拆毀鎮江以東鐵路。鬼子投降後每日開行客車15對,旅客流量超過了抗戰前的一倍。車站增建人行天橋一座,站臺上加蓋了鐵皮雨棚。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鎮江西站的新生

鎮江解放那天一早,火車站各個要道口實施武裝戒備,鐵路警察所的路警們全部被繳了械。4月27日,南京至鎮江段修復通車。

1949年8月2日上午,一列軍列從上海駛到鎮江南站短暫停留,上面載滿調防去南京的第三野戰軍炮兵十一團的指戰員。由於突然發現上空有敵機尾追,司機立即加速駛向寶蓋山隧道。可惜尾部兩節車廂剛進洞口便遭轟炸,29名戰士光榮犧牲。隧道東口連同山體被炸塌,滬寧線再次中斷通行。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工兵團在隧道東線組織緊張搶修,十多天內共挖除炸彈坑內塌陷的土方石塊10多萬m3。隧道向裡縮進72米,老隧道口的斷壁殘垣仍像大三巴牌坊一樣毅然矗立,見證著那段悲壯的歷史。峽谷裡重新構築了混凝土駁岸護坡,山頂修建一座兵營和瞭望哨,隧道東西出入口的崗亭裡有部隊日夜守衛,確保這條生命線的絕對安全。

1953年底西站向外擴建,站房總面積增加到1600㎡,站容站貌煥然一新。600m2的候車室(俗稱十大間)設有母子候車室、旅行服務所、水衝式公廁。大花盆裡常綠花木錦簇蔥蘢,繃簧玻璃大門、大跨度聯排窗更顯氣派;花房南面增加了600m2的行包到達庫;月臺上增建了廁所和1座木製天橋;主站房東大門面朝車站路,北大門通往金山路,出口處正對新開的和平路,冰心女士題寫的站名高高矗立在候車室屋頂。牌灣道口以西是鐵路公安所、食堂、衛生所、供應商店和零擔房;以東是家屬宿舍、通訊工區和老工務段;鎮句路上還有一所鐵路職工子弟小學。

解放後鐵路票價一直保持穩定,去上海普客4.39元,快客5.25元。後來為圖方便去分為角——普客4.40元,快客5.30元,幾十年未變。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江河聯運的橋頭堡

貨運室和裝卸作業所的大本營在小碼頭貨站,隨著鐵-公-水聯運的異軍突起,鐵路中轉貨運量與日俱增,鎮江站實施了幾大對策。

首先在江邊三股道的東側又加鋪了第四條新線直通鹽碼頭(九號碼頭),其次是開闢新貨場。

1958年夏天,雲臺山腳下熱火朝天,黃泥灘棚戶區一個月時間全部搬遷,可謂雷厲風行。西荷花塘被填平。貨場北出口被雲臺山的餘脈擋住去路,於是每天中午炸山一次。不消兩個月時間,雲臺山的“腳爪”往裡縮進了好幾丈。

新貨場南西北三邊砌有3m多高的塊石圍牆,過路行人自行車必須繞行。貨場內雙股道旁“簡易吊”林立,倉庫裡皮帶輸送機成排,裝卸工人丟掉了鐵鍬、槓棒和大跳板,逐步告別肩挑人抬。十多年之後,牌灣煤建公司裡新鋪第10條卸煤專線,倉庫裡啟用了叉車,貨場裡豎起了好幾臺龍門吊。

零擔房的大門直對鎮句路勞動路口,上世紀50年代初,機務、水電、工務劃歸南京後地盤更大了。寫字間裡整日人來人往,鐵皮庫、瓦庫裡車輛絡繹不絕,大件笨零不斷湧來,原有的站臺已經滿足不了需要。於是在車站路郵政轉運通道東側構築了一座高站臺,所有笨零及礦石原料全部轉移到此裝卸。

鎮江的單線鐵路穿過老城區,路況差、平交道多、車速慢,成了滬寧鐵路的一大瓶頸,也影響到城市的發展。上海鐵路局開始籌劃建設鐵路複線工程,從四擺渡頭道揚旗(鐵道信號機)的御橋港分岔,穿過七里甸、三里崗、李家山,到馬家山與既有老線接軌,至上世紀60年代初貨車通行能力形成。

1978年1月5日,勞動路新客站投入使用,同日沿用了70年的鎮江西站改為中轉貨場,客運業務皆由新客站辦理。然而,隨著鎮江經濟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擴大,鐵路三線的弊端日顯突出。2004年12月31日上午,中山西路道口舉行了“滬寧鐵路鎮江段三線拆除遷建慶典”,鎮江“鐵路穿城”百年曆史從此終結。

難忘鎮江西站七十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