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的作战能力是不是被夸大了?你怎么看?

冷漠王冠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军队。其实长处在于有强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所以我们的骑兵谈就从战国时代说起。战国时代:(含秦代)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刘邦也曾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裘啪擂影视


兔哥回答:骑兵也算是一个古老的兵种,在夏朝就有了骑兵部队,骑兵在古代是做为机动部队存在的,也是重装备部队,利用马匹拖带战车,车辆上布署弓箭手,长矛等兵器成为重要的突击集群主力。骑兵部队在一战和二战时期都曾经被各国普遍装备。骑兵只所以能够获得一个兵种番号,驰骋沙场数千年,铁骑所致,所向披靡,价值就在于机动能力。成吉思汗率二十万骑兵大阵横扫亚欧大陆40个国家,骑兵在历史上创造了不朽的传奇,可以说,那个时代的战争格局是有骑兵创造的。


骑兵只所以能够驰骋于战场上,并且创造出了辉煌的战绩,和骑兵特殊的机动能力是分不开的。骑兵主要装备是马匹,而马匹善于奔跑,能负重,易饲养,好驯服,并且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强,春夏秋冬都能适应,同时对于食物要求不高,有草木饲料即可生存。正是马匹的特点,骑兵被开发出来,并且成为驰骋沙场的重要力量。士兵兵和马匹的结合,能够获得马匹的长距离远程机动能力,节省士兵的体量,同时骑在马上居高临下更有利于作战突击。


骑兵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长距离快速机动,并且冲锋时速度极快。部队机动能力现在依然是军队作战能力的一个体现,只不过是由骑兵换成了机械化作战模式,但对机动性的要求并没有改变。骑兵的作战能力并非是被夸大了,而是确实如此,虽然骑兵现在失去了作用,但在适合它的那个年代可是战场上的主力,特别是冷兵器时代。当然,一些演义,小说里面却时是把骑兵的作用夸大了,甚至是神话了,但从实际来看,骑兵确实是曾经笑傲沙场的主力军阵,世界上没有一个武器能像战马一样纵横沙场数千年,最起码目前还没有。


骑兵的衰落是时代进步的一个表现,骑兵的优势是机动能力,这是骑兵最大的价值所在,因此,衰落必然也是由此开始,工业革命创造出了铁路,汽车,武器装备走向自动化,作战模式发生了改变。骡马化部队也曾经是军队作战模式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曾经是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之间的一个装备模式,可见骑兵的重要性还是挺辉煌的,最起码在一定时间段内是有重要作用的。现在都已经进入信息化作战体系了,骑兵自然就失去了作用。骑兵的作用在过去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坦克装甲车辆的意义,作用并没有被夸大,而是确实如此。骑兵曾经创造了横扫亚欧大陆,现在的坦克装甲突击集群未必能做到,因为时代不同了,作战模式改变了,骑兵也退出大规模作战的历史舞台了,曾经的辉煌也成为了历史,但不能因为退出,就贬低骑兵的作用。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