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的作戰能力是不是被誇大了?你怎麼看?

冷漠王冠


騎兵顧名思義就是騎馬作戰軍隊。其實長處在於有強的機動力能力和衝擊能力。我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一。我國在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為主,步兵僅起輔助作用,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為軍事實力的象徵,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到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軍隊成為車步並重,各國的軍隊中有了少量的騎兵,同戰車步兵混編,僅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輔助力量。到了戰國時代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及同北邊遊牧民族的戰爭需要,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臺。所以我們的騎兵談就從戰國時代說起。戰國時代:(含秦代)歷史進入戰國時代,戰爭已經從早年的死板的兵車戰術的正面戰,轉向更為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出現了,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為主漸漸轉變為車騎並重。進行最大變革的首先是趙國。地處北邊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鄰,深受其擾邊之苦,而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他聲明“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從這裡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逐步提高,成為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趙國也因為有了這支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時開始大量的使用騎兵作戰。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餘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劉邦也曾為了對抗項羽的騎兵而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為校尉訓練騎兵;韓信在破趙之戰(就是列背水陣那次)中也是用兩千輕騎偷襲敵軍大營。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為弓箭,作戰以騎射為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劈砍時劍容易折斷,以戟為主)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用於保護戰馬的防具)從出土的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為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這一時期兵法中也有了對騎兵使用的論述。《孫臏兵法》就曾說“險則多其騎


裘啪擂影視


兔哥回答:騎兵也算是一個古老的兵種,在夏朝就有了騎兵部隊,騎兵在古代是做為機動部隊存在的,也是重裝備部隊,利用馬匹拖帶戰車,車輛上佈署弓箭手,長矛等兵器成為重要的突擊集群主力。騎兵部隊在一戰和二戰時期都曾經被各國普遍裝備。騎兵只所以能夠獲得一個兵種番號,馳騁沙場數千年,鐵騎所致,所向披靡,價值就在於機動能力。成吉思汗率二十萬騎兵大陣橫掃亞歐大陸40個國家,騎兵在歷史上創造了不朽的傳奇,可以說,那個時代的戰爭格局是有騎兵創造的。


騎兵只所以能夠馳騁於戰場上,並且創造出了輝煌的戰績,和騎兵特殊的機動能力是分不開的。騎兵主要裝備是馬匹,而馬匹善於奔跑,能負重,易飼養,好馴服,並且對於環境適應能力強,春夏秋冬都能適應,同時對於食物要求不高,有草木飼料即可生存。正是馬匹的特點,騎兵被開發出來,並且成為馳騁沙場的重要力量。士兵兵和馬匹的結合,能夠獲得馬匹的長距離遠程機動能力,節省士兵的體量,同時騎在馬上居高臨下更有利於作戰突擊。


騎兵的主要特點就是能夠長距離快速機動,並且衝鋒時速度極快。部隊機動能力現在依然是軍隊作戰能力的一個體現,只不過是由騎兵換成了機械化作戰模式,但對機動性的要求並沒有改變。騎兵的作戰能力並非是被誇大了,而是確實如此,雖然騎兵現在失去了作用,但在適合它的那個年代可是戰場上的主力,特別是冷兵器時代。當然,一些演義,小說裡面卻時是把騎兵的作用誇大了,甚至是神話了,但從實際來看,騎兵確實是曾經笑傲沙場的主力軍陣,世界上沒有一個武器能像戰馬一樣縱橫沙場數千年,最起碼目前還沒有。


騎兵的衰落是時代進步的一個表現,騎兵的優勢是機動能力,這是騎兵最大的價值所在,因此,衰落必然也是由此開始,工業革命創造出了鐵路,汽車,武器裝備走向自動化,作戰模式發生了改變。騾馬化部隊也曾經是軍隊作戰模式的一個重要領域,而且曾經是步兵和摩托化步兵之間的一個裝備模式,可見騎兵的重要性還是挺輝煌的,最起碼在一定時間段內是有重要作用的。現在都已經進入信息化作戰體系了,騎兵自然就失去了作用。騎兵的作用在過去可是相當於現在的坦克裝甲車輛的意義,作用並沒有被誇大,而是確實如此。騎兵曾經創造了橫掃亞歐大陸,現在的坦克裝甲突擊集群未必能做到,因為時代不同了,作戰模式改變了,騎兵也退出大規模作戰的歷史舞臺了,曾經的輝煌也成為了歷史,但不能因為退出,就貶低騎兵的作用。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