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河钓鱼,除了找钓点水深之外还需要哪些因素?

痞子钓鱼


这位钓友好,我是阿土爱钓鱼。

野钓是我们大部分钓友都会选择的钓鱼场所,我也钓鱼多年。下面就谈谈我的经验。

1.安全。野钓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安全问题,有的钓友说这不是废话嘛!这里我想跟大家强调一下,虽然大家认为安全很重要,但是新闻时常能报道某某钓友触电身亡,某某钓友被河水冲走或者溺水而亡。大家要知道钓鱼是一种户外活动,安全问题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有哪些安全的问题呢?比如:远离高压线、不要在雷雨等恶劣天气出钓、最好有同伴而行、交通安全等等。

2.饵料的选择。野钓一般小杂鱼特别多,饵料如果原因腥香味的一定会吸引很多小杂鱼,所以我们在饵料味型的选择上最好用本味。并且不要雾化太快的那种,可以用搓饵。当然如果没有小杂鱼就不所谓了。

  • 3.漂的选择。漂的选择一般用吃铅量2克左右或者再大一些也没事,不能吃铅量太小了。主要是有几个考虑:过滤信号、抗流水、抗风浪等。还有就是不要选择翻身下沉太慢的,不像我们在黑坑要打行程,我们要的是快速到底。

4.线组的选择。主线、子线的大小不易过大或者或者,这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主线选择1.5-4.0之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子线的长度,不易过长,一般在20公分以内。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阿土爱钓鱼


  生活野外钓鱼钓点是关键

在野河钓鱼比在鱼塘复杂得多,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较满意的钓点呢?不妨可以试试以下几个面。

一;要找河弯处野河河道不像人工河那么有规律,它弯弯曲曲,宽宽窄窄。雨水多了,河水急流而下,河弯处水流缓,易存留食物,鱼喜欢在此歇息,觅食。所以经常有人讲,钓鱼钓河弯,一钓一整天。意思是河弯处鱼多,不需要东一个窝子,西一个钓位乱跑。

二;要找河汊处野河很多地方与一条条沟沟汊汊连接。鱼沿河边游动时,喜欢拐弯进汊。河汊处水窄水静,食物集中,便于鱼栖息的最佳选地。一个好的河汊不仅鱼多而且鱼大。

三;要找村庄边村庄是人生活的地方,媾的河边,经常有人洗菜淘米。村民喂养家畜剩余食物,丢弃粮米等被水一冲,流入河边。鱼游至这里,恋食不走,积年累月,在村边吃,住,生,越来越多。所以,经常听人这样讲,钓鱼钓村庄,一钓一箩筐。

四;要找渔船久停处近几年来,不仅钓鱼人数越来越多,下河搞运输的船民和打鱼的渔民也逐年增长。他们的船停在河边,经常固定在一处,在船上住,在船上住,在船上生活,他们刷锅洗碗丢的饭粒,扔的菜叶把鱼诱来。鱼吃饱了在船下藏身,天热了鱼在船下乘凉,天冷了鱼在船下避寒。在这久停不动的船边垂钓,经常收获不错。

五;要找网箱养鱼处这些网箱,多数是悬浮式,养殖户投向网箱的饵料,鱼吃不完沉入箱底,网箱下面就成了鱼停留觅食的好地方。

六;要找水草处草是鱼栖息,生育,觅食的最佳场所,但不是什么草都好钓鱼。要找有草不太密,草多有空隙,水面草盖严,草下空一片的有草水面。这样的水面,是鱼喜欢栖息的地方,当然是垂钓佳点。

七;要找凸凹岸野河的凸凹岸边水面经常存积一些鱼类爱吃的东西,这样的地方如果水深合适,又有草,是鲫,鲤最爱光顾的地方。

八;要找树多处河边浅水处往往有些野生的小树棵或人工栽植的树木。鱼比较喜欢在这些地方活动。另外,树上的虫子掉下来,是鱼的美味佳肴。所以,树多,特别是大树多的河边,是汇集鱼的地方。夏秋两季这样的地方是首选钓点。

钓鱼五个要点

一、钓滩。滩系指浅水区域。若在河塘、水库垂钓,就要尽可能把钓位选在河塘、水库的尾部。因为春天,虽然水的温度还较低,但浅水区的水温,要略高于深水区域。此时,鱼儿喜“暖”怕“冷”,会从深水区成群结队洄游至浅水区。

二、钓湾。湾即指沟汊(江河湖海以及水库等支流和断汊),那儿僻静,阳光照射强,水温同暖快,是鱼儿栖息和产卵繁殖的天然场所。

三、钓风。水随风而动,氧气充足,风还会把水中的微生物、藻类以及飘浮在水面上的昆虫、谷糠、花粉、杂草吹到下风口,鱼儿会游至下风口摄食。

四、钓雨。春天雨水多,通常是蒙蒙细雨。雨后的水温,不会急剧下降。下雨后,水质更加清新,溶于水中的氧气,会大大增加,此时此刻,鱼儿便会感到舒适、兴奇。下雨后,也把地面上的草子、树叶以及昆虫、藻类冲洗流入水中,成为鱼儿求之不得的美食。

五、钓雾。春天多雾气,一般都发生任早晨,此时的鱼儿,一般不吃不动。等到八九点钟时,雾气开始散去,水温随气温逐渐升高,这时的鱼儿,由“静”变“动”,显得特别的活跃。

水库钓鱼杂谈

水库钓鱼杂谈,与垂钓其他水域相比,在水库里钓鱼是最复杂的,不但要求钓鱼人掌握最佳的抬竿时机,还要求钓鱼人必须有灵活的头脑,必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战术。在水库钓鱼,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墨守成规。

什么样的水库适合垂钓

什么样的水库适合垂钓?对于住在水库周边地区的钓友来说,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们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寻找适合的钓点根本就不成问题。对于住在外地的朋友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当我们打开地图之后,就会看到各种形状的水库,哪座水库适合垂钓?什么位置适合垂钓?如果您使用的地图比较精确,我们就可以根据水库的形状进行纸上谈兵了。

从地形上分析,水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即山谷型水库,丘陵型水库和平原水库,根据山谷型水库的水底状态,又可以把山谷型水库分为两种,既山谷型水库和峡谷型水库,山谷型水库的库底形状好像V字形,找到水底比较容易,峡谷型水库的库底如同U字形,想要找到水底就很困难了。下面我们对这些不同形状的水库加以分析,以求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从地图上看,山谷型水库的形状大多像一条虫子,又细又长,还有很多沟沟岔岔,水库的坡度一般都随着周边大山的坡度而变化,距离岸边近一些,水深就浅一些,在那些沟沟岔岔里边坡度还要小一些,有些位置还可能长一些水草,这些地方是下鱼竿的好地方。比如青龙峡水库就属于这个类型。

峡谷型水库的形状和山谷型水库差不多,就是少了很多沟沟岔岔,峡谷型水库的库底大多是相对平整的,由于水流多年的冲击,流水带走了大量的河床物质,河道逐步下降到现在的位置,整个河道就像一条胡同,从岸边到水底基本上是垂直的。在某些峡谷水库的位置原来就是“一线天”,如果想在这里垂钓水底的鱼,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珠窝水库应该书这个类型。

想在这条胡同里钓鱼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是很难找到可以让人停留的位置,其次是很难找到水底,即使找到了水底,也不一定是鱼群喜欢呆的位置,很可能只是一小块悬空突出的石头,那些少量的沟沟岔岔以及上游的浅水处才是适合垂钓的位置。如果您是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外地人,所遇到的困难肯定比本地人大得多。

丘陵型水库最容易辨认,它们大多是近似于不规则的几何图案,长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差别要远远小于山谷型水库,且又多处于山区的边缘地带。从地形上说,这种水库拥有大量的沟壑、浅滩、水湾等最有利于垂钓的地形,在这种水域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钓具,如果选位得当又遇到了出鱼的机会,有时就会碰上累得叫苦连天的钓友。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于桥水库都属于这个类型。

平原水库都处于平原上,大多是对原有的中小形湿地加以改造建成的,只要在湿地周边建立堤坝,就可以储存大量的水,从而达到灌溉的目的。这种水库大多长有大量的水生植物,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对于钓鱼人来说,想要在这里找到钓点是非常容易的。汉石桥水库、崇青水库都属于这种水库。

怎样根据水库大坝选择钓点

垂钓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水体表层或中层垂钓,一种是在水体下层垂钓,下面谈谈在水库中垂钓底层鱼的体会。

所有的水库大坝都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差别就在长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我们可以根据目测加以分析。不过这些内容只是个人的看法,只是一些参考意见。请见谅。

在不同的大中型水库,大坝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例如果小于3 :1,这座水库就很有可能是山谷形或峡谷型水库,寻找钓点或长距离转移钓位就可能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到水库的上游或山坳里边寻找钓鱼的地方。如果大坝长度与宽度之间的比例大于4 :1,大坝的上游就可能是丘陵型水库,我们可以在大坝附近寻找钓点。当然,这种观点只是在不了解具体情况下的纸上谈兵,不一定准确。不过,当我选择适合冰钓的水库的时候,这可是一条比较成功的经验。

我们可以根据大坝的高度来判断这个水库的水深,一般来讲,大坝跟前就是这座水库的最深处,越往上游水越浅。根据大坝附近的水深,我们可以粗略的估计适合垂钓的位置,寻找到深度合适的地方。

在水库钓鱼必须注意的问题

水体的特性是水越深含氧量越小,水越深压力越大,这就决定了鱼群在水里边活动的深度,一般来讲,体形大一些的鱼种比较耐受缺氧,比如大鲤鱼、大草鱼可以在深水处停留比较长的时间,根据笔者的体会,这个深度应该在10米左右,最大极限不应该超过15米。体形和重量比较小的鱼活动范围就要浅一些,它们的活动空间深度在5米左右,大多数活动在5米以内。

我们在水库里边钓鱼,首先要考虑钓点以及钓点的安全性,安全性非常重要,绝对不能忽视,尤其是在夜钓和连续作战的时候,钓位安全必须提到首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垂钓对象和钓具,只要钓具能够适合水的深度就可以了。

在这里必须阐明一个观点,在水库里钓鱼不一定要把鱼竿打得很远,只要能够达到预定的水深就行了。如果您用尽力气把海竿上打得很远,钓点水深超过了垂钓对象经常的活动水深,就很难有鱼来咬钩,那结果往往就是一个“悲惨世界”了。

在水库钓鱼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水库里边钓鱼的时候,必须要试探水深和水底情况。怎样使用手竿试验水深和水底情况就不必细说了,钓鱼人都知道,只要用鱼漂在钓点周边多找几次底,就能了解水底变化的情况。

在水库中使用手竿钓鱼,第一项任务就是探明水底的情况,争取找到一个相对平坦的位置,必须用鱼漂在钓点周围不停的试探,根据鱼漂露出的目数得知水深的变化。如果没有进行试探,就很可能把钓点设在一块石头的顶端,虽然这块石头高度只有两三百毫米,却是鱼群很难问津的地方。如果把钓点设在了这块石头的边上,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在山区水库垂钓以前首先试探水底状态,这是至关重要的。

水库的库底大多不是平缓的,有一定的坡度,这就为使用手竿增加了困难,表象形式就是经常看不到鱼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您使用的是传统钓法,只要把鱼漂稍微向回领一点就行了。如果您使用的是悬坠钓法,建议您参考我的以下三点建议。

1.首先,我们必须要增加打竿的准确率,力求使每一竿的落点都在100毫米之内,然后根据鱼漂立起来的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压水线,并在鱼漂立稳后的同一时间停止压水线,这样就可以把落点控制在50毫米左右的范围里边。

如果您的落点不大准确,建议您适当调整鱼漂的调目和钓目,把调目设定为六到七目,适当增加露出水面的目数。您可能会想,这样做不会降低灵敏度吗?答案非常肯定,灵敏度会受到影响,但解决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可以看到鱼漂了,只有能看到鱼漂才能钓鱼。不过,灵敏度的损失会有补偿的,水库里大多是生口鱼,咬钩很凶猛,咬钩的动作非常明显,经常会出现“前赴后继”的局面。

2.由于水底有坡度,再加上落点不准确,鱼漂在鱼饵的重力作用下经常会露出不同的目数,如果露出的目数很少就说明水深了,我认为,在水底不平坦的地方钓鱼最好带饵调漂,当鱼饵距离岸边远的时候,两饵悬空,就是钓离底。当一个鱼饵落底,另一个鱼饵悬空或擦底的时候,漂讯应该和平时钓鱼差不多,如果两个鱼饵都落底了,就类似于钓跑铅了。只有这样才能永远看到鱼漂,只有看到鱼漂才能根据鱼漂讯号掌握提竿时机。

3.鱼漂的沉浮取决于调漂和饵料的比重,如果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饵料就会减少鱼漂下沉的程度。水库里边的鱼有很好的食性性,大多没有偏饵的习惯,这就为我们选择比重小的鱼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饵料,顶多会出现垂钓效果比较好、好、很好、好极了等程度之间的差别。

使用诱饵要注意的问题

在水库中使用手竿钓鱼的时候,打窝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由于水库里的鱼密度比较低,只有打窝子才能把鱼群吸引过来并停留在窝子里。由于水库库底情况的变化比较大,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物理状态的诱饵。

如果库底比较平坦,我们就可以采用在鱼坑里垂钓时采用的打窝子方式,如果在乱石堆里钓鱼,就要采用一些别的方法了。

在乱石堆里打窝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让窝子停留在乱石堆的表层,如果诱饵都掉进了石头缝里边,诱遇的效果就差多了。怎样才能使诱饵在乱石上面长时间停留呢?

第一种方法是把诱饵做成耐水泡的团块,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诱饵整团落进石缝,又能避免化散的诱饵落进石头缝里边。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比重比较小的诱饵,降低诱饵落进水里后的下沉速度,然后把诱饵攥成松散的团块抛进水里,让诱饵在水的中下层化散为雾状。使用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要经常朝水里抛撒诱饵。

使用海竿需要解决的问题

至于用海竿测验水深和了解水底情况就比较麻烦了,首先要在钓线上安一个铅坠,把它用力打出去,距离必须超过预定的钓点,然后慢慢的向回收线并仔细体会铅坠与地面接触的力量,根据力量的变化就能知道水底的情况。

如果我们使用多支海竿,实验水底的时候,我们试验的面积是一个扇面形,必须连续打二十竿左右,把面前的扇面形水域都试探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水底的情况,从而减少挂钩的几率。

水库的库底情况很复杂,即使在同一个水库也会有差别。大家都知道如何在比较平坦的库底钓鱼,如何在不平坦的库底使用海竿?就要仔细捉摸一下了。这可是一个是很多人感到头疼的问题。

山区最多的就是石头,我们也经常遇到布满石块的库底,由于复杂的地形为鱼类提供了很好的隐蔽场所,这里的鱼往往会多于库底平坦的水域。如果能够解决挂底的问题,这里就是钓鱼的好位置。

在石头堆里钓鱼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使鱼容易发现鱼饵,另一个就是挂底的问题了。

在石头堆上边用海竿钓鱼最好使用面食,让饵料可以长时间的保持团块状,避免饵料化散后落进石头缝里。为了使鱼类容易把饵料吃进嘴里,我们可以打飞钩、打面饼或者打蘑菇食,打飞钩的目的是让鱼钩露在饵料外面,当鱼吸食的时候就很容易把鱼钩吃进嘴里去了。打面饼或打蘑菇食都是把面食做成薄片状,把鱼钩放在薄片的边缘,鱼类吃食的时候就容易找到下嘴的地方了。

在石头堆上边钓鱼,最容易挂底的物品就是空心铅坠,它经常卡在石头缝里。当我们抬竿之后,鱼钩的脑线和鱼处在一条直线状态,而铅坠往往处于下沉状态,成为钓线上的一个拐角。

鱼钩脑线可以随着水流变形,除非钩尖正好钩住物品,否则是很难挂底的。而铅坠是不会改变形状的,且又处于下沉状态,如果没有钩住鱼,铅坠往往处于钓组的最低端,所以经常被卡在石头缝里边。是否能够不使用空心铅坠呢?

我们打海竿的时候,鱼饵是依靠重量加速度产生的离心力飞出去的,如果我们去掉了铅坠是可以的,但飞行距离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适当加大面食的体积也能获得重量,这样就可以使损失的重力得到适当补偿,从而减小了距离的损失。

假如您想到外地水库去钓鱼,自然先要搜集有关水库的资料,假如您在要去的水库周边没有朋友,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从网上搜索有关资料。这些资料自然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地图。尽可能的多搜集一些资料,然后加以综合分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荣任“空军司令”的职衔。

简单实用的调漂方法

浮漂的调整非常关键,他直接影响着你的钓获,现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精确的调漂方法给大家

1. 组装好钓组后先在铅皮座上装上重力大于浮漂浮力的铅皮(带钩),然后逐渐往上推浮漂,使浮漂

露出水面一目左右,然后再把浮漂往下推20公分就可以开始调漂了,这样调出来的浮漂不用考虑线的重量,很精确。而且找底很快。

2.调漂注意事项:

a。必须将水线压入水中(特殊调法除外)

b。钓大鲫鱼浮漂调6目左右,钓小鲫鱼调3目左右,钓鲤鱼调8目左右

c。浮漂调好后往回抽杆使浮漂沉没,然后看能不能回到你所调的目数,如果能回去说明调漂正确,不能回去就要再调。

d。钓的时候要注意随时检验浮漂目数的变化,防止浮漂吃水目数发生变化。

夏天钓鱼应变法则

一、夜钓效果好。

二、白天守凸位,钓深、钓远;晚上守凹位,钓浅、钓近。

三、涨水钓尾部,落水钓进水部。

四、钓下风口。

五、白天暴雨(阵雨)过后或白天初雨(中小雨)则晚上出钓。

六、5晴钓一阴。5阴钓一晴。

七、雨过天晴没有风就不要出钓。尤其夜雨。

八、气压低时不钓。

九、多看天气预报,气温骤降要提前出钓,收获非凡。气温已变则不宜出钓。

脑线多长才算好

脑线多长才算好。台钓和其他的钓鱼方法一样,都讲究钓组的合理配置,而台钓对钓组每个环节的配置要求更严格、更精细。其中对主线和脑线的配置比例就十分讲究,要求脑线的线径是主线线径的1/2左右。脑线的长度问题会直接的影响到钓获量。所以对于脑线的长度,我们要合理的调配好。

在这里我们要求脑线比主线细,首先是要提高钓组的灵敏度,增加了中鱼率;再次是在中大鱼后,在钓组不能承受大鱼的拉力时,被拉断的是脑线,不致因小失大,从而确保整个钓组的安全。因此说脑线的作用在垂钓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不可轻视的环节,所以说选择脑线时不能马虎和凑合,而要选用柔软性好,耐磨性好、伸缩性好的优质线,从而真正发挥脑线的双重作用。

选择脑线时不能马虎和凑合,而要选用柔软性好、耐磨性好、伸缩性好的优质线,从而真正发挥脑线的双重作用。脑线的长度与坠的大小、施钓水域和所钓鱼种有直接关系。一般地讲,脑线越短,浮漂的反应就越灵敏。但脑线过短,鱼在吃饵时嘴很容易碰到坠子,鱼儿往往会因为异物的出现使吞食费劲儿而离去;但是如果脑线过长,浮漂的灵敏性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提竿时机的贻误。那么到底多长多短才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只能是四个字--区别对待。要看在什么的情况下 ,因情况来定。

在静水域施钓时,没有水流冲击,鱼吃饵的动作又较轻、较平稳;所以我们在静水垂钓时一般采用细漂和轻坠。为了提高浮漂反应的灵敏度,脑线则宜短,因为坠子很小,脑线虽短一般也不会引起鱼的警觉,更容易引起鱼的上钩。

如果我们在小水面垂钓鲫鱼等小型鱼时,坠子要选择比较小的,脑线也要比较短的。如果是钓取50克左右的小鱼,脑线选用0.2号就可以了;如果是钓取250克左右的鱼,脑线选用0.4号也行;如果是钓取500克左右的鱼,脑线选用0.6号足矣;如果是钓取1000克左右的鱼,脑线选用0.8号是最好的。如果我们在清澈见底的浅水域垂钓时,脑线要选择长点的。如果我们在浑浊的水域垂钓,脑线要选择短点的。如果我们在江河中垂钓,流速越高,脑线要选择长些的。

如果我们在初春和深秋垂钓时,脑线要选择短的;夏秋之季垂钓,脑线要选择长的。如果我们在平坦无障碍的水域垂钓时,脑线要选择长的;有杂草或障碍物的水域垂钓时,脑线要选择短。

如果我们是用素饵钓时,脑线要选择短的,因为只有这样浮漂反应才能够灵敏些,用荤饵钓时,脑线要选择长的,才更有利于钓鱼。如果鱼的密度高或个体大时,鱼吃饵时往往抢食,故脑线要选择长的,反之则要选择短点的。

至于脑线长度具体到多长、多短才为适宜,各地水域环境千差万别,钓法各有千秋,加之各有各的习惯,因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必要强求一律。不过,通常采用的长度范围,还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3~15厘米。笔者曾见过有人在金沙江甩底钩,用40厘米长的硬脑线,这当然是很少见的个别情况。依本人浅见,脑线最短不要短于3厘米,最长不要超过20厘米。

脑线的粗细应随主线而定,一般比主线细0.2号左右为适宜。但也有人喜欢用粗硬脑线,脑线比主线略粗一点(指钓鲫),这样鱼吞食过程中动感较明显,鱼钩稍离地面,浮漂就会上升,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钓大型鱼为主,还是细于主线为好,一旦大鱼上钩,鱼的拉力超过主线所能承受的极限时,断掉脑线,以保住主线。

脑线的软硬各有优缺点。硬脑线挺拔,有一定支撑力,饵钩落入水底后,不容易埋入淤泥和落入石缝、水草之中;缺点是碰上利齿大鱼,有被咬断的危险。软脑线不容易被鱼咬断,且有使鱼上当的功能,但不适于水底不平和有暗草、杂物的水域。还有一个缺点是传导性能不如硬脑线,浮漂反应略微显得迟钝。

台钓中脑线精细的选择使用,是钓组灵敏度与保险度的一对矛盾,但只要在垂钓实践中关于观察,勤于总结,就业一定会解决好这对矛盾。所以说脑线选择得恰到好处,动手得法,会使你在垂钓过程中事半功倍。我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能更好的使用它。

调标精髓—钓目

钩:钓鲫鱼的钩子大小应该是相当于鱼嘴直径的1/3或者同鲫鱼眼的大小相当以此标准为基础,钓轻口鱼或猾鱼适当减小钩号,钓吃食猛的生口鱼适当加大钩号。冬天比温暖季节可以小1-2号,原因是冬天鲫鱼张口小,钩不能太大。只见标晃动,动作出不来,是钩大了;动作好、空竿多,调整浮标无明显效果,是钩小了。 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

线:一般情况下应以鱼的体重相当于子线的拉力值的2/3为标准选择子线号数比较合理,而主线一般要大于子线两个号较安全。在此基础上,钓快鱼可以适当加大线号,钓糗鱼则减小线号。冬钓线要注意三条:一是细,线径一般以0.14-0.20毫米为宜;二是直,不要让其弯曲变形,否则,小小的咬钩动作就无法从浮漂上体现出来;三要软,尽可能用不吸水柔软线,不用容易老化和僵硬的尼龙线。 浮力小的浮标不要配太粗太硬的钓线。

标:调标时,标尖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敏: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敏:钓目越多则越迟钝。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从形式上和理论上讲,如下几种调法是存在的,但从实际效果和作用上去探讨,有的调法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强求照搬照套就会使操作复杂化,成了无效劳动。现在以调四目钓二目作基准,分析如下:

(1)调灵钓灵----增加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一目,这样,浮漂反应就灵一些。

(2)调钝钓钝----减少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三目钓三目,这样,浮漂反应就会迟钝一些。

(3)调灵钓钝----增加调的目数,增加钓的目数。例如,调五目钓三目,一个灵,一个钝,数量相同,相互抵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高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如果盲目地把调四目改为调五目钓三目,那就会成了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其实为了取得这个效果,根本就不需要改变铅坠的重量,也就是不需要改变调的目数,只要把太空豆、浮漂往上捋一目,为调四目钓三目就行了,完全不需要自找麻烦。

(4)调钝钓灵----与调灵钓钝刚好相反,减少调的目数,减少钓的目数。例如,调三目钓一目。一个钝,一个灵,效果相消,与调四目钓二目比较,除了漂尾露出水面短一点外,效果是一样的。这样调在垂钓还没有开始时是可以的,但从调四目钓二目改为调三目钓一目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调的目数增加或减少与钓的目数增加或减少是相消相成的。调、钓都是灵的话,浮漂反应就更灵;调、钓都是钝的话,浮漂反应就更钝。如果一个灵,一个钝,效果就会互相抵消,以致效果低甚至没有效果,在垂钓中一般不应采用。说得具体一点,垂钓中发现浮漂反应迟钝,影响上鱼时,把浮漂下捋一点,把原来钓二目改为钓一目或半目。如果还不够灵,再去掉一点铅皮,增加调的目数,使其成为调灵钓灵。

反之,如果感到浮漂过于灵敏,需要迟钝一点,可以把浮漂往上捋一点,把原来的钓二目改为钓二目半或三目,如果还不够迟钝,再在铅坠上做文章,增加重量,使其成为调钝钓钝。调四目钓二目与调三目钓一目或调五目钓三目灵敏度是一样的,属中的范畴,在一般情况下灵敏度是适中的,但是比较起来,调四目钓二目优越性更多一些,所以用这个调法的人也多。怎样调才灵?怎样调才钝?要记住两点:一是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越少越迟钝。二是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越少越灵敏。

一个比较明确的方法,就是以浮标尾的总数目的一半多一目,如果鱼的就饵鱼讯明确而连续三次为中鱼,这表示浮标调整太轻,必须加重一至二目,另一种状况鱼讯明确扬竿时,连续几次中下巴或钓到鱼体,表示铅太重,无原则需修减铅片,让浮标多出一目或二目,前二种状况反复调整到色子正中鱼嘴,此时浮标的正确目数就出来了,所以钓友的每支浮用此方法测目数,就可以记住,每支浮标的目数,整理清楚,浮标的使用大小号术语调较方法,钓友就能得心应手发挥自如。

调漂应根据天气、温度、鱼情、水情等不同情况,施用不同的调整方法,有经验的钓友总结出几点:

(1) 调灵敏,钓迟钝。水面浮漂保持四目以上;垂钓时水面上浮漂保持二目以上。

(2) 调迟钝,钓灵敏。水面上浮漂保持四目以下;垂钓时浮漂保持二目以下。

(3) 调灵敏,钓灵敏。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上;垂钓时水面上要保持二目以下。

(4) 调迟钝,钓迟钝。水面上浮漂在四目以下,垂钓时水面上浮漂二目以上。

如何才能说明你的调漂是准确的呢?

(1) 浮漂一上一下,短促有力,扬竿有鱼,显示调整正确。

(2) 浮漂一上一下,缓慢无力,扬竿无鱼,或鱼钩刺在下颚,说明铅片太重,应减轻铅片,增加灵敏度。

(3)浮漂一上一下,多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减少灵敏度。

(4)漂浮抖动激烈,扬竿无鱼,应加重铅片。

(5)浮漂上下快慢不一,扬竿无鱼。应减轻铅片。

高手对钓位的选择

钓鱼的选位对收获好坏影响颇大。本人的经验到一个地方钓鱼,首先应观察钓点选在何处为佳。一般来说应选在鱼群喜欢栖息、喜嬉和经常游经的路径,即所谓的“鱼道”。不同的水域鱼儿集聚的地方不尽相同。同时还要根据季节、时间、气候和鱼种选钓点。

在形状比较规则的水塘钓鱼,人们总结了实践经验为“方钓角、长钓腰”,主要是根据鱼游动和栖聚的习惯。实际上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水下的情况。一般来说,有苇茬、水草、木桩、乱石的地方,也常有鱼积聚。垂钓的钓位还与季节有关,有人概括为春钓苇茬,夏钓荫;秋钓草边,冬钓深。

在同一季节,一天当中因阳光照射与温度不同,鱼栖息与游动的地方也不尽相同。如热天清晨鱼在池边较多,宜钓边钓草,随着太阳升起,周边温度较高鱼群渐渐游向池水较深处,钓窝也应相应远移。傍晚又应移回岸边。

在养鱼塘钓鱼,喂料台附近常是最佳选择,特别是接近喂料时间的前后。鱼群自动集聚到料台附近。有增氧机的池塘,增氧机开动时鱼群为了吸水中的氧,常聚集在机器附近的水中。

在人多嘈杂处,宜钓远,安静处则可钓近。故有经验的钓手比赛时常钓远,人少时则钓近。

风向常对钓鱼有影响,一般二、三级风钓顶风,风大无法看漂时则应找较避风处,但除非万不得已,不选完全顺风的位置。

浅说春季野外钓鱼

浅说春季野外钓鱼,有句钓鱼谚语说得好:“春钓滩,夏钓荫,秋钓潭,冬钓阳。”有两句钓鱼谚语得更为详细:“过了谷雨,百鱼近岸。”“三月三,鲤鱼上河滩。”这三句谚语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春天钓鱼在浅滩好。钓鱼人所谓的浅水,指小水面,那一般的塘、堰、淀、池、沟、小河浜、渠等鱼类活动的场所,水深1米以内的水域。与之相应的,2米以上的谓之深水。在江、河湖、水库等大水面、2米以内谓之浅水,3米以上谓之深水。

为什么春是浅滩上好钓鱼?

这是因为,春天一到,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日渐长,夜渐短,首先交1米左右的浅水先晒热。许多水生植物,率先在浅水中晒阳萌生;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也先在浅水中开始生长繁殖。浅水中氧气较深水丰富,许多以水生植物、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到浅水中觅食,肉食性鱼类也追踪而至。既然鱼类的生活习性由冬眠改为到浅水中觅食生长,人们在深水中就难以钓到鱼类,而必须适应它们生活的变化。到浅水中垂钓,这样,垂钓的效果就好得多。

当然,所谓浅水,是与深水相对而言,是看水情鱼情的变化而定,不是越浅越好。如果水域水草多,水因浮游生物多,鱼儿多而较混浊,那么,20-50厘米深的浅水,照样可以一条一条地钓上鲫鱼、鳊鱼,甚至可钓上1-2公斤重的鲤鱼,有人曾在春日里,在30多厘米的浅水中,眼见芦苇丛和水草边鲤鱼背鳍和红红和尾鳍在翻动,打窝子垂钓,照样把1-2公斤重的鲤鱼一条一条地钓上来,有的河边春日浮萍下的水深仅20-30厘米,一般钓者便不肯不钩,其实,新生嫩浮萍正是鲫鱼、鲤鱼等最好食料。它又吸收阳光热量,不断向下方水中扩散,不断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放入水中,使浅水暖融融,氧气足,食物多,鱼儿经过一冬的饥寒,怎么不争先恐后地到这里觅食?站在浮萍丛边,可听见鱼的咂嘴声,可见到鱼嘴鱼背不断将浮萍拱起,这不仅说明这浇水中鱼儿多,而且食欲旺盛。在这种浅水中拔个窝子打些食料,可连钓连上,收获颇丰。

有些水域水很清,1米左右的水一眼可见到底,这说明这片水域很冷,浮游生物还没滋生繁殖,或鱼儿太少,或受到污染。虽也是浅水,有时可看到鱼儿游动,也难上的。

如果一定要排队的话,鲫鱼、麦穗、“船丁”、鲤鱼等往往是初春、仲春野外可钓(咬钩率高)的鱼。

春钓条件的选择

钓具:软竿、细线、鱼钩小。春钓宜用手竿,竿宜软5.4-6.3米长为好。

浅水:春天,垂钓必须选择在浅水区、岸边、滩头、水草处才能钓到鱼。

活水:带来食物和新鲜氧气,鱼爱在活水区,钓点应选择在流动的活水边、进水口的两旁、水草处施钓。

草洞:鱼儿常在水草底下栖息、寻食、钓点选择草洞、草边,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南风:春日刚刚开暖,东风、东南风、西南风都好钓鱼,西风、西北风不宜钓,春钓应选择南风有阳光的天气,或久晴初下雨,又刮一二级南风时,正是春天钓鱼的大好时光。

荤饵:鱼儿经过漫长冬休静卧之后,阳光的照射下,气温回升,腹中空虚,急需填补饥肠,鱼类所需的素食,大大还没有生长出来,所以,一般杂食性鱼类,都靠寻觅荤食为主,些时,用红虫、蚯蚓、小虾等荤饵钓,岂能上鱼。

鲫鱼非常规钓法

鲫鱼为底层鱼,在正常情况下它在水底游弋栖息,钓它也必须钓底。但当气压、气温和水情等发生变化时,它也会上浮到水的中上层活动,这时钓底没戏,必须钓半水才能获鱼,有人把半水钓鲫鱼称为非常规钓法。那么,何时半水钓鲫鱼呢?

一、水底缺氧时:夏季的闷热天、阴天和雨前,由于气压低致使水中溶氧不足,生活在溶氧最低的底层的鱼感到难受,憋得慌,为了生存它必须寻找溶氧相对较高的富氧层,于是,它就会向上游动,并在感到氧气基本能够满是自己的中上层水域停留。此时钓鲫只要找准泳层,一般都能钓上来。此外,钓肥水塘也必须钓半水才能钓到鲫鱼。

二、钓草戳茬时:暮春时节水草返青,长出了嫩芽和嫩叶,拔出了新节,鲫鱼喜草便会聚集到水草处觅食和繁衍后代,而且聚而不散,无外界干扰它不会轻易离开。此时钓水草要把钩下到草洞、草缝里,俗称戳茬。

三、水面掀起波浪时:刮风会使水面掀起层层波浪,扩大了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仅水温有所下降,水中的溶氧量也明显增加。此外,下风口处的水面上还漂浮一层浮游生物、昆虫和草籽。此时鱼异常活跃,它们多在下风口水域河中上层撤欢或抢食吃。面对风天,垂钓时要站在下风口岸边用短竿钓半水。

四、雨过天晴时:雨过天晴大气中的负离子大量溶入水中,使水体溶氧剧增,鱼类从雨前水中缺氧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显得格外兴奋,于是,鲫鱼便离开底层上浮找食吃。此时它们游动下钩后它们见食就吃,非常好钓。

五、水质变浑时:天降大雨或暴雨,不仅使水体容量增加,还会使水由清变浑,尤其底层泥沙多更浑。鱼怕呛不会呆在底层受罪,便会寻找稍清的水域。除近岸和弯道外,水的中上层便成了鱼的活动水域,这时钓鲫鱼只能钓半水。

六、凿开冰眼时:冬季冰钓凿开冰眼后,由于水面透气透光,鲫鱼会迅速上浮吸氧,呆一阵子它又会重返水底,因为上凉下暖。但到了中午这个时段,中上层水域水温升高,鲫鱼趋温会上浮暖身晒太阳,此时正是半水钓鲫鱼的大好时机,下钩肯定连连上鱼。

鲫鱼非常规钓法

鲫鱼为底层鱼,在正常情况下它在水底游弋栖息,钓它也必须钓底。但当气压、气温和水情等发生变化时,它也会上浮到水的中上层活动,这时钓底没戏,必须钓半水才能获鱼,有人把半水钓鲫鱼称为非常规钓法。那么,何时半水钓鲫鱼呢?

一、水底缺氧时:夏季的闷热天、阴天和雨前,由于气压低致使水中溶氧不足,生活在溶氧最低的底层的鱼感到难受,憋得慌,为了生存它必须寻找溶氧相对较高的富氧层,于是,它就会向上游动,并在感到氧气基本能够满是自己的中上层水域停留。此时钓鲫只要找准泳层,一般都能钓上来。此外,钓肥水塘也必须钓半水才能钓到鲫鱼。

二、钓草戳茬时:暮春时节水草返青,长出了嫩芽和嫩叶,拔出了新节,鲫鱼喜草便会聚集到水草处觅食和繁衍后代,而且聚而不散,无外界干扰它不会轻易离开。此时钓水草要把钩下到草洞、草缝里,俗称戳茬。

三、水面掀起波浪时:刮风会使水面掀起层层波浪,扩大了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不仅水温有所下降,水中的溶氧量也明显增加。此外,下风口处的水面上还漂浮一层浮游生物、昆虫和草籽。此时鱼异常活跃,它们多在下风口水域河中上层撤欢或抢食吃。面对风天,垂钓时要站在下风口岸边用短竿钓半水。

四、雨过天晴时:雨过天晴大气中的负离子大量溶入水中,使水体溶氧剧增,鱼类从雨前水中缺氧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显得格外兴奋,于是,鲫鱼便离开底层上浮找食吃。此时它们游动下钩后它们见食就吃,非常好钓。

五、水质变浑时:天降大雨或暴雨,不仅使水体容量增加,还会使水由清变浑,尤其底层泥沙多更浑。鱼怕呛不会呆在底层受罪,便会寻找稍清的水域。除近岸和弯道外,水的中上层便成了鱼的活动水域,这时钓鲫鱼只能钓半水。

六、凿开冰眼时:冬季冰钓凿开冰眼后,由于水面透气透光,鲫鱼会迅速上浮吸氧,呆一阵子它又会重返水底,因为上凉下暖。但到了中午这个时段,中上层水域水温升高,鲫鱼趋温会上浮暖身晒太阳,此时正是半水钓鲫鱼的大好时机,下钩肯定连连上鱼。

钓鱼人也必需了解鱼生活在哪个水层

喜欢垂钓的人,要对鱼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所收获。鱼生活在水里,我们通常把水分为三层,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鱼因为生物特性的原因,需要生活在不同的水层。

生活在水上层的鱼主要有餐条鱼、鮊鱼等,它们食性杂,水藻、轮虫、水生昆虫、浮游生物都可充当食物。

生活在水中层的鱼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等,翘嘴红鮊有时候也会生活在中层水域,它们是植物食性鱼类。

生活在水下层(底层)的鱼主要有鲤鱼、鲫鱼、青鱼、鳊鱼、乌鱼、鲶鱼等,它们是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

但是,各种鱼也不是绝对的生活在水的某个层,如,由于水温的关系,在春天,中上层的水温比底层要高,生活在底层的鲫鱼也会游到水的中上层活动,有的鱼会因为产卵,要到有水草、树枝的地方产卵。夏天,生活在中上层的鲢鱼、鳙鱼、草鱼也会到水底避暑。鲤鱼、鲫鱼在天气闷热或连续阴天等异常情况下,由于底层缺氧,也会到中上层或水面上来。鲶鱼平时总是生活在深水底层或洞穴之中,但在涨水之时,便会到浅水水域寻找食物。

四季垂钓水域选择的秘籍

四季垂钓水域选择的秘籍: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春季]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冬季潜伏在水底各种虫类.首先来到浅滩,水温高的水域,为鱼类提供了铒料,也正是鱼类快繁殖季节.水温开始升高,鱼类由深水逐渐回游到浅水.来到浅滩淮备产卵,夜间又游回深水.因此白天在草丛间用手杆垂钓有效果

[夏季]水温不断提高.上层水和浅滩,温度过高己超出鱼的适宜生存条件.又游回水温适宜的深水.除鲢鱼类草鱼,鲂鱼,上中层鱼外.鲤鱼,鲫鱼又回到深水.此季节,手杆,海杆都适用.

[秋季]气温开始逐渐下降,但是水温下降缓慢,南坡温度较低的阴面,水温适于鱼类,此季节.手杆,海杆皆宜。

[冬季]来临水温己降低,选择背风,向阳处垂钓.此季也正是冰钓最佳季节.按北京而言大约在每年12月中旬以后,到来年2月底比较合适.

根据天气选择钓点

根椐天气冷暖和鱼的摄食选择水域.鱼的活动规律和天气变化,有着直接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天气变啦,鱼也会有所改变.

在正常情况下,鱼的一天活动是有规律可循,以我们经常垂钓的鲫鱼和鲤鱼为例:到了夜晚大都靠近岸边有水草的水域寻食,毕竟近岸处比远岸和深水处可寻食物更多.从后半夜约凌晨3点后到太阳出来后几小时.大部分时间在近岸寻食.到中午时分又游回深水区.

在不正常天气下,鱼的活动规律,将受到极大影响.如太阳的高温暴晒,,久睛无雨,久雨无睛,大风,大雨,水质过于浑浊,水位的大起或大落,我们此时垂钓成绩的优劣将受到极大影响.

每到春季下雨,由于气温低,气压不会过快下降,鱼更加活跃是垂钓良机.到夏季降雨,气压会快速下降,即我们常说的:天气闷.鱼上浮.此时垂钓就很难有好成绩。尤其在野钓中,清晨如果你看到,对面山周附近大雾一片,你最好的办法是:休息!养足精神,只有等待雾的散去后,再垂钓.

根据水色做判断

根据水的颜色和水质选取垂钓水域:水有清浊肥瘦之分.

常言水至清则无鱼.鱼是依靠摄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或水生植物生存.水太清缺少水草,缺少浮游生物的基本条仵,只能远离去寻找生存的水域。

再从另一角度谈,水质过肥如垃圾,污水,粪便...尤其是池塘.这些污物排入还如何垂的?

最适合鱼生活繁殖水域应是:清中有浊.这种水的颜色,大多是淡黄色,淡青色,或淡褐色.有经验的垂钓者,来到某水域只要观察一下水面状况和水的颜色.就能很快断定,此水域鱼状况如何的道理和奥妙就在于此.

因此在天然水域中,应尽量选择那些离植物生长区较近的空白水域进行垂钓.你会得到事半功倍效果.你也可选择:如鸡场,鸭场.猪场有流水冲入水中位置,或网箱附近水域,你也可以获得成效.

同时在流水汇合处的进出水囗处及桥墩附近.鱼有顶水而上习性,你也定可会有不凡的成绩。

根据鱼类迁移活动规律

根椐鱼的三大迁移活动规律选取垂钓水域:在大中型水域以水库为例,鱼有产卵,寻饵和适温三大特点。你能了解到规律,也就找到鱼窝.

首先是[产卵迁移]:各种鱼对产卵环境有不同需求.一但找到适合水域,它们就会高度集中。鲫鱼和鲤鱼在水温22度左右按咱们地域,在4月中下旬到5月下旬是产卵季节.集结在水草茂盛和有石块的水域,而平滩则无鱼.产卵期鲤鱼不进食,而鲫鱼却照吃不误.在产卵后鲤鱼吃食更猛,几乎见食就吃,是一年中的最佳时机.

第二是[寻饵迁移]产卵后由于鲫鱼主要以草籽,碎屑和水底泥中小虫生活.故还生活在原地.从5月下旬-6月下旬.用手杆垂钓2米内的浅水区,是最佳时机,7月鲫鱼游向深水.而鲤鱼则产卵后即分散逐渐游向深水区寻食,只有晚间才到近岸浅水处寻食.

第三是[寻温迁移]到了7-8月下旬,水温不断地增高.鱼群难以忍受,来到深水区找到适宜水温,进行第三次大转移.也同时显现出海杆的优越性.也是海杆垂钓者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垂钓鲢鱼,花鲢,草鱼鲂鱼的最佳时期。

只要掌握了鱼的三大迁移规律,你就找到了鱼窝.成绩自然会令你满意,尽兴!

法则 台钓鲢鱼相关知识

台钓鲢鱼喜群居,常浮游,属滤食性鱼。鲢鱼集群习性突出.一般是成群游动,有时站在塘库的高处可见水下约半米处黑压压一片,缓慢地移动就是鲢鱼群。它们不同与草鱼群,草鱼群多浮于水皮,也不像鲤鱼散兵游勇多、大帮活动少。通过辨别,就能追着鱼群就近选点打窝施钓。鲢鱼的滤食食性决定着鲢鳙鱼“喝汤”的习惯,根据其吃相动作专门采取台钓鲢鳙的技术。

季节,中原地区6-9月,水温15度以上为好。除气压低的天气外,晴天、小雨均适合(此季节、天气、水温的钓获量比除外的情况可大大增加)。气温水温越高越好。

钓点,大、小型水库、水塘(一般是混合散养的半自然水域)。进水口(稍浅)鱼相对小 ,但多;坝前深水鱼大。有风浪时鱼群在风浪处,但大风水流不宜观漂。

钓具,应选用4.5米或3.6米的三七调杆子,因为鲢鱼头一两下窜劲大、猛,硬竿容易断线,所以用软杆细线能牵制住鱼的发力。钓线应该选用主线1.2号,子线0.8号,新关东1号钩,可钓2公斤的。新关东钩是直径子,适合刺鲢鱼,钩条细便于鱼吸入口;垂钓鲢鱼采取浮钓的办法,浮漂应选用竹脚硬尾浮钓漂.

诱饵,可用发酵后的豆腐渣(加入蜂蜜、臭腐乳、醋),准确抛洒,总量要大,每次可少些,持续3-5分钟。让饵徐徐入水,形成雾化立体窝子,饵为白、灰色。也可用发酵后的麸皮打窝,原则是成本低廉。在水库垂钓时应使用诱饵,以达到快速聚鱼的目的.小鱼塘可直接用钓饵搓饵打窝诱鱼垂钓。诱钓鲢鱼与诱钓鲫鱼相似,不同于诱钓鲤、草鱼,它是马上诱来马上就钓,讲究的是不断雾化,在雾化中钓,形成一种让鱼感到安全适宜的进食环境。而钓鲤、草鱼打窝后要等一段时间后鱼才能来,而且不能频繁地挥竿。因为鲤、草鱼性精猾,鲢鱼傻,只要不惊散鱼群,一般会连钓连上的。

钓饵,因为鲢鱼喜食散、酸、甜、香、腥的食物,配方要加入雪花粉、虾粉、白粉、蒜粉、拉丝粉等饵,为白、灰色,比重小。掌握饵的雾化。天元公司出品的鲢鳙就很不错。钓饵的关键在其物理性状“散”,饵到点后雾化掉1/2左右, 20 秒左右即化完,浮漂上升;钓点深或鱼密度小饵可粘些,保持在1分钟内化完。 要注意抛竿频率和节奏略快些,才能有效诱鱼和留鱼。

调标,钓鲢鱼我的调标方法是根据饵的比重、大小,比重轻、钩和饵小,调8目左右即可,相反调漂至整个漂尾都露出水面,采取浮钓的方法。可采用上钩挂饵,下钩不挂或全挂饵,标调好了就开始诱鱼了。鲢鱼密度大的,10分钟左右鱼群即到。鲢鱼的鱼泡是密密麻麻的十几个黄豆大的白水泡连成一堆,因为鲢鱼属于水中上层鱼类,水线初定为1米(钓点水深在3米以内)。

钓棚,气压和水温是影响鲢鱼水层的两个主要因素。气压高时钓深些,气压低时钓浅些。从温度上讲,一般情况是:春秋季节钓深(水底附近),夏天中午背阴面、小雨阴天钓0.5-1米左右,傍晚钓0.5米以内,甚至更浅。但由于钓饵不断的雾化,鲢鱼就会追饵吞食,而改变其适温游动的深度。一个明显的标志是当饵到达钓点后漂有较大幅度的左右摇晃,但不出现下搓的动作,多次提竿无鱼,有时能挂到鱼身,可以肯定,鱼在上层,应及时调浅钓棚,漂有下挫迹象但起竿无鱼的,说明鱼还在更深的水层,钓棚的调整要多试几次才可。

开钓,鲢鱼吃饵标的反应很小,有时只是三分之一目,这就需要钓手反应灵敏,当鱼游进钓饵时浮标出现轻微的摇晃或标尖的上下浮动,当漂出现有力的往下一搓三分之一目或半目、一目或更大时(鱼讯类似浮钓鲫鱼,黑漂多为鳙鱼所为),扬杆必中鱼,扬杆的时机要掌握在鱼正好把钓饵吸入口中的一刹那,这需要钓手的多年的经验。此时刺中鱼的上唇或下钩刺中鱼的下颚。当漂出现小动作上下浮动,实际是鱼正对着钩饵附近的雾化粉末在吸食,提竿有时也可挂住鱼唇或鳃、鳍。

溜鱼,当鱼上钩时不要急于把鱼弄上岸,要慢慢的溜鱼。先将鱼领出窝子,避免搅散窝中的鱼群。溜大鱼时,当鱼将要发力的时候,你先把力给它。就这样一给力,鱼反而使不出劲。要领就是鱼要力,你给力,鱼不要力,你就往后收杆,这就是运用了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的道理。最后大鲢鱼就乖乖的进入你的抄网中了。

实战技巧:一是抛竿要轻,由于钓饵比较散(比浮钓鲫鱼时的饵还要散、稀),所以抛竿时动作要轻柔,以免半路掉下,建议主线比竿略短15公分左右,也可不要炮台、不要压水动作。二是抛竿要准,打在一个点上,由于没有炮台参照,可参照对面地形物的倒影,实践证明,倒影里的浮漂更清晰。三是抓住第一口,一般情况饵在到点后鲢鱼就会吞钩,因此钓手反应要迅速,应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四是及时转移阵地,垂钓鲢鱼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在连续上钩10条左右的鱼后,就无鱼上钩了(密度中等的池塘),尽管连续打窝,都是小鱼闹钩,说明此时鲢鱼群受到惊动逃散转移了,此时应当机立断,先站在高处观察鱼群动向,找安静适宜钓位重新开始,就又会出现连钩的景象。五是怎样克服小鱼闹钩。先了解本地混养塘库鲢鱼的密度、大小及小鱼密度情况,然后决定去向。如果在白条、大麦穗多的塘库,可适当加大饵的酸臭度和雾化度(稍加一点蒜粉,酸食可以排斥杂鱼),另外,当鲢鱼群到时,小鱼就会吓跑的。六是区别杂鱼闹钩。小一般杂鱼闹钩,标多上送动作,且幅度小有抖动的感觉。而鲢鳙动作沉稳,浮标钝感强。七是钓鲢鳙时起竿要迅速,要用寸劲,要有不中鱼则钩不出水的本领。鲢鳙鱼唇较薄嫩,不用寸劲容易拉豁了。因此也一定要用抄网抄。八是手竿台钓鲢鳙,采用浮钓方法(从一漂深到水底附近),一般夏钓一漂深,夏钓时要用轻比重鱼饵配合轻比重的诱饵;春秋底浮钓,钓饵黏度可大一些。夏钓时诱饵沉底后可引来鲤鱼等,因此,钓一阵鲢鱼后,在钓饵中适当加些豆渣、918等,改为钓底,立即有大鲤上钩。

总之,台钓鲢鱼用的是浮钓大鲫鱼的装备和技术,手竿浮钓鲢鱼较海竿浮钓鲢鱼的上钩频率大的多,又由于鲢鱼个体大,如果一天有几次象钓鲫鱼那样连钩的景象,那么钓获量是非常可观的。

浮漂的用途及选用方法

常用的淡水钓浮标应分四大类:长身软尾、长身硬尾;短身软尾、短身硬尾。它们分工各有不同:

长身标稳定性好,适合钓底;长身软尾适合钓滑鱼,长身硬尾适合钓快鱼。

短身标灵敏度好,适合钓浮;短身软尾适钓鱼讯极弱之鱼,短身硬尾适钓浮打快鱼。

孔雀羽受温差变化后的膨胀度比巴尔沙木要大,应首选巴尔沙木浮标。

深圳钓鱼郎公司做的“钓鱼郎”系列巴尔沙木浮标很好,有各种类型供你选择,钓底钓浮标都有。就我用过的“钓鱼朗”系列中的舞姬”这个浮标钓浮极好。市价每枝标在60元左右。

还有就是台湾产的“达摩”标了,要是买到正品,那质量也是很好的,市价也在60元左右

1.钓浮

钓浮通常得用6-7号的大漂。3-4号的白鲫漂因浮力较小,很难控制饵大饵小。

2.钓底

通常4-5号即可。

3.大漂/小漂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对象鱼和水深。如白鲫,因其要求特别灵敏,且饵和钩都很小,用“小鱼儿”3-4号即可,但用来钓罗非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说就有种“小白脸”的感觉。因为罗非饵粒和钩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为标准。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号漂为多;1.5米以上,特别有时在3米水深时,大号漂是唯一选择。因为这不但可以缓解钓深时,饵粒半水被小鱼抢走的麻烦,而且有利于缩短沉底时间。 但是,用大号漂仍然应特别注意灵敏度问题。可大可小时,应小。

4.孔雀翎/巴沙木

如果仅从经久耐用方面考虑,后者比前者好。但要注意巴沙木漂的漂脚有两种,一是细碳棒,另一则是连体木脚,后者不小心容易在装插时弄断。灵敏度上,前者可能比后者要好些。

5.空心/实心尾

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二:浮力和视漂的容易度。空心尾浮力大于实心尾,因而理论上其灵敏度要小于后者。但实际如何,看你的感觉和爱好,因为理论未必一定实用,且对结果的影响见仁见智。如果不是专业比赛的话,可能未必有明显的差别。因为休闲钓场鱼的密度通常有限,是难以比速度(尾数)的。值得一提的是,实心漂尾很细,看起来当然不如空心漂容易。这点,对于经常使用4.5米长竿,或对象鱼为白鲫以外的其他鱼类,或大风/阴天的钓友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钓底可选用“达摩”软尾或“王冠”软尾,如遇鱼吃食很轻,或鱼比较刁滑,可选用“达摩”、“王冠”的长身小号硬尾漂。钓浮可选用“达摩”、“王冠”或“舞姬”的短身硬尾浮漂

各种浮标用途:

1、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

2、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

3、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

4、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

5、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滑鱼(可钓得很钝)

6、细长身短软尾浮标——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以去皮孔雀羽浮标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7、急收肩(端肩膀)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涮口滑鱼(下沉快,回升慢)

8、竹脚短身细硬尾浮标——立起快(较碳脚)到位也快,

(实心与空心尾的区别):

实心尾:苗子比重大于水、信号幅度大;苗子长、下降快、适合钓中上层及底层轻口等。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缓、稳定性好,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及动水等。

浮漂的选择方法

浮漂是垂钓时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选择使用直接关系到垂钓时获鱼量的多少。所以如何选择浮漂成了关键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垂钓时选择浮漂的一些零碎的观点介绍给钓友,望各位钓友能给于指正。台钓使用的浮漂属于立漂,现在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浮漂:

浮漂的分类:

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

按标示竿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硬尾漂,一种是软尾漂;

按材质可分为:孔雀羽、巴尔沙木、化学合成等;浮漂的选择:

在选择浮漂时如要灵敏度高一点的就选择硬尾短漂身的浮漂;入要稳定性高一点就选择软尾长漂身的浮漂。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不变的。

选择浮漂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选择浮漂。

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按天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摄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竿中鱼率很低。

再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浮漂的选择就介绍到此,总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垂钓的浮漂。

竹脚翻身快,打浮或钓接口;碳纤脚阻力小,利于下沉钓底;长脚短身重力上移,放大讯号.

几种搓饵的方法

为适应不同的鱼情,配制饵料时必须设计好饵料状态,如软硬、轻重、粘散等。可是鱼情随时会发生变化,天气也会变化。刚才非常合适的一团饵,过了一会儿就不一定适用了:

一、揉搓变粘法:

粉饵一般会越揉搓越粘。本来入水即化的饵料,如果揉搓十来下,恐怕到底也不溶化不开,因此,揉搓可以控制雾化层。如果水皮有小鱼拦截,可以多揉搓几下,让饵料入水到中下层或者到底才开始雾化。如果风变大了,抛竿饵料容易脱落时也多揉搓。注意,不要把整团饵一起揉搓,要随用随搓。在刚刚投竿入水观察浮标的同时,左手顺手捏起能够装两个钩的饵料,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间揉搓,不影响看浮,保持整团饵料原有的状态。揉搓过的饵料软硬度基本没改变,但更粘,可以延长了雾化时间。

二、轻搓变滑法:

即把饵料包住钩子后,用手指来来回回轻轻揉搓饵球表层,搓的次数越多,饵球就会越光滑。光滑的流线型饵球入水后,由于受到水的阻力变小,中途雾化就很少。这是克服中层小鱼,专门攻底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软硬度、轻重、粘散性都没有改变,能够保持原有饵料的适口性。

三、挤捏变散法:

每个钓者对于“搓饵”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依个人理解,正常情况下的搓饵应该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钩饵后,一个半来回即可完成,饵球为花生米状,雾化性一般。若觉得引鱼不够,或饵料过于粘稠,需要加强雾化或散化时,可以使用“捏”的办法,拇、食、中三个手指用力挤捏在钩上,这时的饵就成了三棱形,有边棱饵的粘性虽然基本没改变,但它更容易在中途散化、雾化。

改变一下搓饵的方法,也许会化腐朽为神奇!

深水台钓的应变思路和方法

深水用台钓,宜重坠大漂,这是明理,但仅*此方法还很难对诸多不利情况提供较全面的补偿,以下着重介绍一些在深水(2.5米以上)用台钓的应变措施,与钓友们共同探讨台钓适应水情变化的思路与方法。

1.用竿,深水宜用调性硬一点的鱼竿,这样既不易跑鱼,也便于领鱼出水。再有,水深对用竿的长短也有影响,水深3米以上,最少须用4.5米的鱼竿,若此时再用3.6米的竿显然是不够的。

2.钓饵,深水用饵应比正常钓四梢粘硬一些,不然在下落过程中受水较长时间的冲击,待钓饵落底时已快化散,常常形成空钩。一般说来,用商品饵应较台钓正常用饵少放一成水或适量加些面粉,以钓饵在静水中2分钟至2分半钟内化散为宜。

3.用线,除重坠大漂有别于正常台钓外,仍须用线径细,切水性好的高强度线做大线。这是整个钓组合理匹配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水一深了,大线的切水阻力对立漂的快慢影响很大。当然中大鱼后,就要考验钓手领鱼的技术了。脑线要短,有7一10厘米即可,脑线短能提高一些灵敏度。

4.用漂,钓深水用漂宜大不宜小,漂身细长流线型则阻力小。深水造成整个钓组的传导距离加长、阻力加大,如还用调四钓二校漂就可能失敏了,最好以调五钓二为基准。深水校漂比较费力费时,不妨问问两侧钓人或观察一下他们扬竿时水线的长短,以便较快完成定深工作。

5.抛竿与扬竿,抛竿不要打满线,这样可缩短坠、饵下落距离,同时也可缩短一些立漂时间;深水扬竿宜早不宜迟,力度也应适当加大,只要判断是鱼讯就扬竿,通过不断的扬竿寻找最佳中鱼时机。一定要克服正常台钓时形成的观漂扬竿心理定式,不然就可能错过许多中鱼机会。

以上围绕钓具钓法的介绍,可不同程度改善深水用台钓的垂钓效率和灵敏度。但这仅仅是为适应水情变化而做的一些考虑,要想用台钓在深水取得好的垂钓效果,还需钓手结合鱼情、气候、钓点等。

浮钓选漂大法

浮钓选漂大法,虽然说什么漂都能钓鱼,但是在同等情况下要想钓的更好,就必须选一只相对最适用的漂。

钓上鱼速度特别快的小鱼,选漂有点争议。总的来说,是要信号出的快。用短身粗肚的漂翻身快,这是没有争议的,争议在漂的大小。特别快的鱼,可以用大漂,争取一步到位,钓定层,略等一下再提竿;而用比较小的漂,则多在漂翻身的过程中就有鱼了,这种钓法俗称钓翻身。其实我以为大漂小漂都有道理,关键是看漂能否和你的漂相适应,还要和你的饵料相适应。

控制好你的饵料,到一定的层次雾化到最佳状态,这需要大量的试验才能掌握。像速胜者,它的雾化本身是比较好的,温度高时饵料中的丝出的快且多,拉丝粉比例显得较高,可以钓比较深的定层。如果这时钓浅浮,我们根据试验情况加入不同比例的雪花粉,可以增强雾化效果,使饵料最适应当时的鱼情。浮钓还要根据鱼情选择漂尾的软硬。纯属快鱼,多为钓翻身,多用软尾;快鱼到了比赛后期,鱼上的略慢,最好改用硬尾,把漂调成半目或没有目并慢慢下沉,让钓组在慢下沉中捕捉信号。其实,你在调漂时调的漂慢慢下沉,钓鱼时提着竿、不压水,由于你的牵引力和水面的托力,也就大约给了钓组一目到两目的浮力,所以钓组不一定下沉。这种钓法,称为钓漂线。

浮钓选漂大法

浮钓选漂大法,虽然说什么漂都能钓鱼,但是在同等情况下要想钓的更好,就必须选一只相对最适用的漂。

钓上鱼速度特别快的小鱼,选漂有点争议。总的来说,是要信号出的快。用短身粗肚的漂翻身快,这是没有争议的,争议在漂的大小。特别快的鱼,可以用大漂,争取一步到位,钓定层,略等一下再提竿;而用比较小的漂,则多在漂翻身的过程中就有鱼了,这种钓法俗称钓翻身。其实我以为大漂小漂都有道理,关键是看漂能否和你的漂相适应,还要和你的饵料相适应。

控制好你的饵料,到一定的层次雾化到最佳状态,这需要大量的试验才能掌握。像速胜者,它的雾化本身是比较好的,温度高时饵料中的丝出的快且多,拉丝粉比例显得较高,可以钓比较深的定层。如果这时钓浅浮,我们根据试验情况加入不同比例的雪花粉,可以增强雾化效果,使饵料最适应当时的鱼情。浮钓还要根据鱼情选择漂尾的软硬。纯属快鱼,多为钓翻身,多用软尾;快鱼到了比赛后期,鱼上的略慢,最好改用硬尾,把漂调成半目或没有目并慢慢下沉,让钓组在慢下沉中捕捉信号。其实,你在调漂时调的漂慢慢下沉,钓鱼时提着竿、不压水,由于你的牵引力和水面的托力,也就大约给了钓组一目到两目的浮力,所以钓组不一定下沉。这种钓法,称为钓漂线。

经过垂钓者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就产生了软子线与硬子线之说,这就是说子线的软硬是代表我们所用线的线性,是根据要垂钓不同大小的鱼和不同情况下的鱼而需使用不同的号数的子线(如0.6号,0.8、1.0号等等),不同的线号所承受鱼的拉力是不一样的,其强度也不一样。好的子线不管软硬都应该是摸着光滑、有一定的伸缩性和抗拉力。同时,不变型、不跳号,耐冷热等特点。子线的软硬,对鱼的吃食入口有着直接的影响,选用正确了,一是能有效的减低鱼吞食的障碍;二是鱼漂的信号反映清晰,便于把握提竿时机;三是利水性好,不因涮水而惊吓跑了鱼群。同时质量好的软子线无论在低温下还是在高温情况下都能保持很好的柔软性,但是硬子线就不具备这些优点。值得注意的是,软子线不可以用于钓钝,因为钓钝(特别是小跑铅钓法,对鱼吃食信号的传递会很慢,所以软子线最好不用于钓钝,调底必须准确。硬子线因为强度相对大点,抗鱼的拉力增大,子线硬一般线不会发生缠绕现象,用与对付大鱼,钓钝的效果要好于软子线,但它的缺点是对鱼吞食的障碍加大。特别是在水温很低的条件下如用的是硬的子线,在鱼开口不好的情况下,鱼吸食就更不易入嘴,有时警惕性较高鱼一般不易垂钓,所以应视鱼情而定。

二.怎样正确用好子线

钓鱼有生口、轻口、猾口和“打连发”之分。先不说是钓大鱼还是小鱼。在垂钓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所钓的水域不同、肥淡不同和鱼的吃口不同而给了我们不同的感觉:长时间几乎没有人垂钓过的,我们称之为“生口”;钓的多了,鱼有过被挂、被钓(吃口不深而逃脱或者因为小被放生的),我们称之为“轻口”;逃脱或被多次放生的,我们称之为“猾口”,“猾口”比“生口”更加谨慎;而在垂钓过程中遇到鱼群密度很大,而且鱼吃起食来毫不迟疑,见饵就抢,中钩率高,上鱼快而多(在自然水域,不喂食,鱼又有一定密度的水体中钓时这点表现的特别明显)这就是“打连发”了,钓这样的鱼用硬而粗点的子线就是首选,针对鲫鱼而言,一般用0.8(主线)配0.6号子线就最好不过的了。

但是要遇到轻口鱼,首先为降低鱼的警惕性,应该选用软点的子线,但号数不能小,目的一是要便于鱼吸食,提高中钩率。二是一旦中钩,就得牢牢挂住,不让其再逃脱,防止逃脱时惊吓了鱼群,不利于后续垂钓。三是碰到大鱼也能抗得住的冲击,获最佳效果。

而钓滑口鱼,子线要起到主要的作用,较软而细的子线是首选,找底准确了,双钩落底,上钩成直立、下钩侧躺,灵敏度正好,滑口鱼虽然吸食谨慎,但它永远也不知道软子线会在它吸食快见钩的时候会轻而易举地入口中,无论它吸食哪个钩饵,信号都会很快地传递到星漂上,被垂钓者捕捉到,准确地提竿上鱼。当然,钓滑口鱼还要有对性地使用饵料,凡是用饵料垂钓次数多产生的滑口鱼,应更换用蚯蚓垂钓为好,反之,是用蚯蚓垂钓产生的滑口鱼则用饵料垂钓会有好的效果。但是不否认,一直用饵料垂钓的鱼(是指精养塘),对饵料有一定的依赖性,可能对蚯蚓不太感兴趣,那么在垂钓时可以掺加些用于平时喂养的饵料(十分之二),也是垂钓滑口鱼的好办法。

三.子线的长度的确定

在钓鱼中钓什么鱼用多长的子线,长度是多少最好,这是很多钓友最关心的。我们也听说过钓小鲫鱼应用12.5—15mm长的子线,钓大鲫鱼应用25—30mm长的子线或钓混养鱼应用40—60mm长的子线(以上子线的长度说的是单线的长度)等等,这样划分子线长度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也可能是个习惯)但决不是应该统一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关于在钓鱼中,什么塘、什么鱼应用多长的子线,成为“国标”。当然,在根据水域的深浅、鱼的大小、鱼吃食的轻重、上鱼的快慢等等,并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决定用多长的子线,各人自己都有自己的尺度。如有的人打浮钓快鱼,为了加快两饵到位的时间,用的子线是在不影响上鱼的情况下,用长度短点的子线比较多见。而有的见要钓的水深很浅,都会把子线的长度适当降短。一旦见水比较深(4、5米深以上)又是钓大鱼时(如青鱼)子线应该用多长好呢?(有篇钓鱼文章说的是两个韩国人在中国一大型天然湖里钓青鱼,在用1米长的子线连续跑鱼后,把子线用到两米,才成功的钓上了几条个体在20—30多斤的青鱼)。由此可见,钓鱼中用多长的子线是没有一个硬性标准的,各人可以根据钓不同的鱼和你的习惯去选择子线的长度,但更重要的是别忘了:重在钓鱼中要善于灵活变通,因塘而宜、因鱼而宜,以多上鱼少跑鱼为目的。

总之,垂钓一是休闲、二是娱乐、三是锻炼身体,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不过在休闲、娱乐、锻炼时,我们玩转了自己的所好之物,达到了空前的完美和协调,应该是我们最为之而骄傲是事了吧.

谈谈应对鱼吃口轻的经验

谈谈应对鱼吃口轻的经验。在有鱼的水面,由于天气、鱼被钓放多次、肥水塘等原因使鱼的开口吃饵的动作很小,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吃口轻。这种情况使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打,有的时候全靠感觉去提竿,使我们的中鱼率大大的减少,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来对付呢?我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1.首先要更换一下线组,使用细线,因为细线的与水的摩擦力较小。并且能够较好的反映动作,再者用细线来对付滑鱼也是比较好,因为细线隐蔽性较好。钓半斤或者一斤的鱼,我选用的是1.2的主线,0.8的子线。

2.再者我们还要选用小号的浮漂,因为小号的浮漂,自身重量轻,所用的铅皮也少,浮力小,鱼吃饵时浮漂显现出的动作很大。我在钓鱼的时候选用的是西玛诺1浮漂,调4钓1,什么顿口、接口浮漂反映的动作相当好。

3. 还有我们要选用小钩,挂小饵,我在钓半斤至一斤的鲫鱼时,我用的是欧娜03,相当于伊势尼1,搓饵钓底。如果鱼钩大,那么鱼在吸食饵料的时候就会有困难,并不能完全吸入,这也就产生了浮漂的动作很好,却打不着鱼。

4.饵的大小刚刚包好钩子,在挂饵的时候不能用力的将饵捏在钩子上,那样影响饵料的雾化。正确的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大拇指捏一块饵料,后将饵料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中间,然后拿过钩子,稍稍用力一拉,大拇指轻轻的搓一下。搓的时候应该搓接近钩柄的位置,稍稍固定即可,让饵料在钩子上的状态为三角形,底部比较松散,便于鱼的吸食。

5.子线的长度也是一个关键,子线长度长,鱼在吃饵的时候动作就会很明显,有的朋友选用的提铅的方法,来改变鱼钩到铅皮座的距离,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在每次钓鱼的时候,都是选用提铅的方法来解决鱼吃口轻的问题,如果你感觉动作不大,你还可以继续向上提铅,一直到你认为满意的状态为止。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就是假信号比较多,钓友们必须掌握好看漂的技术。我在对付吃口轻的时候,我选用的是25cm的子线,根据水的深浅来提铅,一般水深在2米左右,我提铅50cm.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说的也不一定对,还希望钓友们多多指教。让酷客在大家的带领下成长。至于我这种方法的效果嘛!大家就去试验一下吧!


攀阅


野河钓鱼的时候鱼钩能小不要打,野河中的鱼相对来说小鱼比大鱼多,而且大鱼在深水处不好诱,小鱼钩隐蔽性好有饵料的时候就会咬,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大大的提高上鱼的几率,另外钓鲫鱼如果选拉饵记得把钩尖包裹住。

野河中的鲫鱼大部分都会选择在浅滩处,所以出钓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短的鱼竿,鱼在岸边只要下杆鱼就可以直接吃到饵料,当然还得考虑到天气的因素,整体上来说短杆优胜于长杆子,除此之外短杆在回鱼的时候比较有优势,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钓鲫鱼的时候子线一定要选择柔软性好的,野河中的鲫鱼劲道比较大,相比于养殖的鱼没的比,选择软线的好处就是上鱼以后,子线会弯曲如果线过硬不能更好的恢复,这个时候鱼有可能会脱钩跑掉,另外在选择浮漂的时候选择漂型比较大一点的,漂尾细长的这样的漂稳定,给出的信号比较真实






钓鱼人打窝


很高兴回答,自然界野河的鱼是比较难钓些的,钓点要按季节、水温,水压,阳光,水面平静方向等等来找钓点、是比较有效的,钓鱼要结合水深,来判断鱼线长度。深水鱼有底栖鱼,半水鱼,浮鱼等等、我们垂钓过程中的钓法,饵料配方也很重要,鱼竿长度结合,以上是个人经验。





乡村农人小磊


野钓除了水深还需要主要考虑3个因素,例如:


1.水底是否平坦,水底平坦一些少一些障碍物,减少挂底的几率。

2.钓位是否安全,出去钓鱼,安全才是第一位,一些陡坡之类有危险性的钓点尽量不要去选择。

3.钓点是否藏鱼,俗话说:“七分钓位,三分钓技”钓点是否有鱼很重要,一般老钓手可以根据经验来判断。



老麦的钓鱼日记


这个要注意的就多了,

安全方面的,

我希望你结伴钓鱼,两人以上,也好有个照应。

春季来了,清明过后大部分地方都会有蛇,最好是在自己周围撒点防蛇粉,据说卷内有人被咬了还不知道的,然后就没有人后了。

还要看看周围有没有电线杆,电线之类的。

看看钓点有没有树,上树了,自己麻烦。 另外树的周围,很有可能会掉蛇下来。最不济也会掉鸟屎。

在野河钓鱼最好能找一个有死水的点,回湾,交汇处。 都能等都可以。 尽量避开流水。

我反而认为野河钓鱼水深没有那么重要,

饵料的运用,这个要根据情况来, 如果经常有人钓,最好是用跟别人同款的饵料。


香逸阁


风向,气压,季节,安静程度。


百无禁忌699


这年头野河的鱼类都被各种电 毒 甚至水体污染 搞的快绝种了 ,所以去野河钓鱼必须要知道河里还有一定的资源 ,否则再好的技术也是白搭


渔舟一唱晚


天气\\鱼情、季节、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