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都记住了他的天才,却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王勃:都记住了他的天才,却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1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在山西和津。

他比李白大51岁。

比杜甫大62岁。

比白居易大122岁。

他是周灵王的太子晋的后代。

爷爷是隋末大儒王通

父亲王福畴是唐朝大臣,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齐州长史等职。

这个书香门第的官二代,不爱跑车不爱红颜,独自沉醉于读书写诗中无法自拔。

《旧唐书》说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意思是:王勃六岁能文,写文章畅快淋漓、一气呵成,才六岁,已经可以跟哥哥们论才比道了。

父亲的朋友杜易简逢人就夸:我隔壁老王家三个孩子,个顶个的牛逼,尤其是王勃,绝对是个天才!

2

公元659年的一个炎热的午后。

9岁的王勃在池塘捉完青蛙,送隔壁青梅竹马的妹纸回家后,忽然想起桌子上还有一本《汉书注》没看。

这本书是颜师古批注《汉书》的,颜师古是唐朝初年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

而且,他还是唐朝非常有名的《汉书》研究专家,他把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汉书注》

也就是王勃桌子上的那本书。

王勃拿起书一口气读完,但是读着读着觉得就有点不对劲了,这老爷子对汉书的理解好像有误啊。

然后他抽空居然就………提笔写了一本《指瑕》

纠正其错。

名字就叫指瑕,也就是指出瑕疵的意思。

全书分为十卷,详尽地指出了颜师古书中的错误。

从头到尾,这个9岁的小朋友愣是没有客气,把这位汉学大家的错误抖了个底朝天。

而且,还不是胡说八道,还挑错儿真都挑对地方了。

请默默念一句:这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然后庆幸这不是你隔壁老王家的孩子。

要不然,你的整个童年都会活在与他对比的阴影中。

王勃:都记住了他的天才,却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3

既然这么牛,肯定有粉丝对吧。

王勃十岁开始就通晓诗文,倒背如流《六经》。

什么?苏老师,我只听说过四书五经,这是哪里来的六经?

别急,其实真的是四书六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即《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专门讲解音乐的《乐经》失传了,至今也没有找回。

拥有众多粉丝的王勃,后来被人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称之为“初唐四杰

其中骆宾王

年纪最大,这也是一个特别牛逼的儿童。

大家上学启蒙的诗:鹅鹅鹅,就是人家7岁时边玩泥巴边写的。

杨炯和卢照邻可能大家不熟悉,因为接触不多。

杨炯弃笔从戎,写出了名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意思是:当兵随便谋个职位,都比做个弱书生强,当然这个观点有点极端,书生也同样有用,比如鲁迅。

卢照邻的诗大家接触更少,不过有一句大家可能熟悉: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四个初唐时期文思肆意的青年,为大唐盛世开启了最美的华章。

4

公元661年的一天,王勃和父亲在院子里边看月亮边聊天。

父亲随意说了一句话,大意是:

不会医术的人多为不孝之人

这是什么神仙逻辑?

但是人家王勃居然就听进去了,不久后就去了长安,师从当时的名医曹元,学习医术。

曹元与孙思邈齐名,是唐朝的名医。

12岁的王勃,先后阅读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书。

两年时间,居然达到知晓“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连曹元都大为惊叹,连称王勃为医术天才。

王勃同学,你就告诉我你学啥不行,我好去学了跟你比。

王勃:都记住了他的天才,却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5

王通崇尚儒家思想,但融合了儒家、释家、道家精髓,主张仁政、力求功名、积极入世、希望能够造福苍生。

公元663年,王勃开始为进入仕途准备。

请大家忽略他还只是初二的年纪,关键看志向。

13岁时,他给当地司马尚书:《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14岁时, 上书刘祥道,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自己对济世的豪情壮志,刘祥道惊为神童。

15岁时,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当时的唐高宗献上《乾元殿颂》。

能愿意帮一个15岁的少年给皇帝传文章,可见当时大家对王勃才华已经非常认同了。

6

王勃传给皇帝的文章《乾元殿颂

》,正是给唐高宗刚修起来的乾元殿写的颂词。

乾元殿在隋朝称为乾阳殿,后来被焚毁。

于是,唐高宗在隋朝乾阳殿的基础上建造了乾元殿。

这座建筑与今日尚存的明清故宫太和殿的高度十分接近,大小却是现在太和殿的1.5倍。

当时大兴土木,民间争论比较大,而王勃的文章纵贯古今,洋洋洒洒近5000字,基本为乾元殿起到了正名和定位的效果。

再加上以气势磅礴的骈文方式出场,让唐高宗读得痛快淋漓,读完大呼:真乃我大唐奇才,并且他连续呼了三遍。

我从《乾元殿颂》摘录一段供大家欣赏:

我大唐鸡浑指极,树神宰而制山河;鹤谶裁仪,辟太虚而有天地。黄精吐瑞,潜龙苞象帝之基;紫气徵祥,鸣凤呈真王之表。高祖太武皇帝虹星湛色,开宝胄于金壶;蛟电凝阴,发皇明于石纽。白蛇宵断,行移海岳之符;苍兕晨驱,坐遘?雷之业。属东邻委驭,扇虐政于丛祠;北拱隳尊,紊皇图于宝极。

是不是很好……好多字不认识?

不久后,16岁的王勃参加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

于是,本该上高一的王勃成为当时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一年后,17岁的王勃再次考中当年唐高宗设的特科,成为十三名中举者之一。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完美,大家都等待着王勃攀往人生巅峰。

7

唐高宗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

所以,经常公费旅游、拜山封禅时都带王勃一起,王勃也给皇帝赚够了面子,不断写出诗词佳作。

然后,命运的转折往往就在不经意之处。

18岁这年,王勃结识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被称为沛王的李贤。

这个太子当时仅仅14岁。

他非常喜欢这个小哥哥的才华,于是该小朋友就把王勃招为自己王府内的“修撰”,即幕宾。

这段时间是王勃最开心、最得意的时光。

既不会有在皇帝身边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又能和年龄相仿、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沛王李贤一起浪。

还可以游山玩水、写诗作词。

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可正应了王维的诗: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勃:都记住了他的天才,却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8

几个熊孩子在一起组团玩耍,总会搞出点大人看不惯的事情。

15岁的沛王李贤经常与14岁的弟弟李哲玩耍,其中,玩得最多的项目就是:斗鸡。

几个小朋友看着雄鸡斗殴、你来我去,大家好不开心。

王勃为了助兴,还专门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檄【xí 】,意思是讨伐、挑战的意思。

这里就是代表沛王李贤的鸡,讨伐挑战李哲的鸡

这当然是半开玩笑的作品,小孩子嘛,闹着玩儿的。

但是这文章被唐高宗看到了,高宗大怒,而且是怒不可遏。

为啥对这篇文章如此愤怒,背后的真实原因很简单:高宗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登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兄弟残杀,夺得帝位。

现在唐高宗的儿子比较多,其中与武则天的就有四个,所以心里一直担心又会出现兄弟相残的惨剧。

于是“高宗闻之,怒斥出府”。

就是把王勃逐出门了。

这真是苦心经营好多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一脸懵逼的王勃,还没有来得及解救苍生呢,自己就面临需要解救了。

9

这对于王勃是不幸,但是对于唐朝文坛,又是不幸中的大幸。

因为被扫地出门,不用上班打卡了,所以王勃决定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去哪儿?

当然是人间天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美食成堆、美女横行、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大四川啦。

巴山蜀水,意境寥廓,这彻底改变了王勃的诗风。

他从歌颂皇帝、描写楼台亭榭,转向更为开阔的自然风景、大漠长河。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咏风》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10

这次四川的游历,对于王勃的文风有着无比大的影响。

他彻底抛弃了六朝余遗留的轻艳、萎靡风气,开始逐渐走向天然、壮美与开阔。

公元674年,从四川回来后,他返回了长安。

王勃听说虢【guó】州产草药,毕竟自己学过医,对草药有好感,于是便要求去虢州任参军。

你看文艺男青年的职业选择是多么感性。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杜审言

当时杜审言去四川任职,而王勃将要去虢州,

在分别时刻,王勃写下了传唱千古的分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论写离别的诗歌大气之作,这首应该是巅峰了。

11

本来重新做回官,应该顺利吧,然而也不是的。

王勃在虢州任职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

因为王勃与这个人私交不错,一时冲动,他就将这个曹达藏在家里,躲避官府通缉。

但是藏着藏着他又害怕了,万一官府知道私藏罪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

于是,他又很愚蠢地将曹达杀人灭口。

这个年轻文人处理事情的逻辑简单、幼稚,甚至还带点愚蠢。

当真是又气又可怜。

结果这件事最后还是被官府知道了,王勃被判死罪。

所幸,最后遇到皇帝天下大赦,改为三年有期徒刑。

而他的父亲王福畴也受到牵连,王福畴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

交趾是个蛮荒湿热之地,瘴气横行,自然条件差到极致。

而且真的非常非常偏,有多偏远呢,反正现在这地儿属于越南。

惩罚父亲,王勃觉得比惩罚自己还要难受,他心中充满了内疚。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休息了一年多,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

但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雄心壮志的少年了,进牢房、父亲被贬,他已经尝到了官场的厉害。

他没有接受朝廷恢复的官职,他只想沉醉钟爱自己的诗文。

身心疲惫的王勃,此刻也不过才刚满25岁

12

公元675年的秋天,王勃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去交趾,看望受自己连累被贬的父亲,以缓解自己的内疚之情。

途中,王勃路过南昌,他决定上岸停留几日,以观赏故都南昌的风土人文。

刚巧,南昌都督阎伯屿新修的滕王阁落成,定在重阳日,在滕王阁中大宴天下文人雅士。

王勃刚一上岸,就被都督阎伯屿知道了,这个都督早就听闻王勃的名气,他也把王勃请到了宴席现场。

阎都督此次大摆筵席,并不是请大家吃饭这么简单。

真实目的是要在大场面,隆重推出自己女婿:吴子章

在宴席开始之前,他就让女婿写好一篇关于滕王阁的序文,且让他背诵下来。

准备在宴席现场,假装成即兴现场文章的方式写出来。

这个都督是不是心机BOY?

这简直可以让自己女婿瞬间在众目睽睽下变成网红啊。

在家悄悄演习了多次后,老阎非常满意,就等明天现场女婿成爆款了。

但唯一的BUG,就是他请了这个叫王勃的骚年。

王勃:都记住了他的天才,却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13

话说宴席当天,秋高气爽、高朋满座,方圆百里文人显贵都到场了。

都督的女婿屏神静气,等待着开始属于他的表演。

阎都督在现场说完一番客套话后,然后问到:

“各位文豪大儒都在此,各位是否愿意为滕王阁写个赋?”

大家心知肚明,纷纷开始推辞,都谦虚说自己文采有限,不堪重托。

然后,都督请的托儿开始说话:听闻都督的女婿是个大才子,能否请他为滕王阁写赋?

都督假意推辞了一句:小婿才疏学浅,怎敢卖弄。

正当下面的托儿要代表大家强烈要求都督女婿吴子章出场时。

只听到现场忽然有个声音说

:既然这样,那不如我来试试!

只见现场站起来一个青年,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器宇轩昂、神采不凡。

现场几乎所有的人都懵逼了:这货是谁啊,吃了人家好吃的,怎么不懂规矩,尼玛不按规矩出牌?

14

这个人正是王勃。

这下阎都督和他女婿真有点骑虎难下。

没办法,只能让王勃写了,人群中议论纷纷,都等着看王勃出丑。

好一个王勃。

只见他拿过纸笔,笔走龙蛇。

而阎都督干脆拂袖而去,进屋不见王勃。

于是只能王勃写一句,下人进屋向阎都督禀报一句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接着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他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王勃,以一己之力,以《滕王阁序》让人们改变了对骈文的偏见。

15

当然,这个阎都督的女婿吴子章也不是吃素的。

传闻他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

王勃出现在现场,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他非常懊恼。

等王勃写完。他说这是王勃抄袭自己昨晚写的文章,而且很完整的把王勃写的文章背了出来。

现场一片哗然,大家开始怀疑王勃是不是原创。

王勃非常冷静的问:既然是你写的,应该这个赋有序诗对吧,你说下是什么?

这个哥们当然一下子写不出来。

王勃笑着说,来,看哥给你写出来: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现场文人显贵,全程见证着整个盛唐最为牛逼的现场作文。

无不五体投地、惊愕不已。

16

王勃:都记住了他的天才,却不知他一生的坎坷

王勃离开南昌后,继续向交趾进发。

途中他经过广州,到访宝庄严寺,也就是现在的六榕寺

其时,六榕花塔修葺一新,而这里寺僧们几乎都是王勃的粉丝。

看到王勃来参观寺庙,于是集体请愿让偶像撰写碑记,王勃一挥而就,写成了《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碑文。

这篇碑文是中国文学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长、内容包罗最广的宝塔铭文,足足有3000余字。

2015年,六榕寺方丈还在《南方都市报》发表英雄帖,召集天下文人翻译该碑文,以尽早让该鸿篇巨著的碑文呈现给公众。

17

但天妒英才,第二年,王勃在搭船经南海前往交趾途中,在海上遭遇台风不幸罹难,年仅27岁。

最后,《滕王阁序》传到了长安城内。

唐高宗看后连声叹道: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于是高宗问道: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唐高宗喟然长叹,连声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18

王勃以清新之风、振以疏荡之气,使骈文变繁缛为清丽,变滞涩为流畅,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才华横溢的王勃,是盛唐诗歌的开山者。

王勃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但他的性格缺陷也导致了他的种种人生悲剧。

人生百年,犹如一瞬。

但愿有轮回,你依然醉诗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