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這個人為東漢王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劉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東漢開國皇帝。他知道打天下和治天下需要用良臣。寇恂就是他重用的良臣之一,寇恂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寇恂(?—公元36年),字子翼,漢族,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早年曾任郡裡的功曹。東漢名將,曾隨劉秀南征北戰,“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王莽滅亡後,更始帝劉玄派使者去收取郡國,寇恂跟隨上谷郡太守耿況迎接使者,使者說:“先投降的人就保存他的爵位。”耿況把印綬上交給使者。

過了一夜,使者卻沒有交還印綬。這說明投降了官位也沒了,寇恂很生氣,使者言而無信,他和使者據理力爭,使者以權壓人。

寇恂急了,從使者手裡拿過印綬給耿況帶上。使者無奈,只好用更始帝的名義任命耿況為郡太守。

昌平這個人為東漢王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更始帝派將領巡行上谷,緊急徵調耿況的部隊。寇恂和閔業勸說耿況:“王郎在邯鄲倉促起兵,難以讓人相信和歸順。從前王莽時,為他賣力的只有劉縯。現在聽說大司馬劉秀,是劉縯的同母弟弟,禮賢下士,士人大多歸附他,我們可以依附他。”

耿況派寇恂到漁陽,和彭寵結盟。寇恂返回,到達昌平時,殺死邯鄲派來的使者,奪取他的部隊,於是和耿況的兒子耿弇等投奔劉秀。

劉秀拜任寇恂為偏將軍,號承義侯。他跟隨劉秀攻破群賊,寇恂幾次和鄧禹謀劃戰事,鄧禹很佩服他的才能,於是送給他牛肉和酒,相互結交很深。

公元23年,光武帝劉秀南定河內,想命將留守,當時,更始帝的大司馬朱鮪等大兵佔據洛陽,幷州等地也未平定,劉秀向鄧禹徵詢意見。

鄧禹說:“現在河內靠著黃河天險,居民殷富,人口眾多,北邊直通上黨,南邊緊靠洛陽。寇恂文武兼備,具有管理百姓、統領軍隊的才能,除他外無人可派。”

於是拜任寇恂為河內太守,代理大將軍事務。劉秀對寇恂殷殷囑託:“河內城池完備,人民富裕,我要靠它起事。從前高祖留蕭何鎮守關中,我現在把河內託付給你,你要堅守河內,負責運輸,供應足夠的軍糧,率領和操練部隊,阻止其他軍隊,不讓他們北渡黃河。”

昌平這個人為東漢王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不久,劉秀北伐燕、代。寇恂統領屬縣,講述兵事,教習戰守,砍伐琪園之竹造箭百萬餘支,養馬兩千匹,徵收租稅數百萬斛,並把這些及時轉運前線給軍資。

朱鮪聽說劉秀北征,河內勢孤,想乘機而入,速派討難將軍蘇茂、副將賈疆率兵三萬餘人,從鞏縣渡河進攻溫縣。

警報傳來,寇恂立即整軍而出,並通令所屬各縣發兵到溫縣會合迎擊敵軍,下令部隊直赴溫縣。

第二天,兩軍戰於溫縣城下,正好偏將軍馮異派來的援兵及各縣兵馬都已趕到,一時漢兵四集,寇恂率兵奔殺,大敗敵軍,乘勝追擊,直到洛陽城下斬殺蘇茂的副將賈疆,蘇茂軍投河溺水者數千人,被俘萬餘人,寇恂和馮異追過黃河後返回。

從此朱鮪喪膽,洛陽城門晝閉。劉秀大喜,各將領都來向他表示祝賀,並勸他即位稱帝,劉秀從之,即為光武帝。

當時軍糧急缺,寇恂用人力車和馬車運送軍糧,前後連綿不斷,光武帝屢次傳出慰問嘉獎寇恂。

這時,寇恂的同窗茂陵人董崇勸寇恂說:“皇上剛登位,四方還未平定,而君侯您卻據守大郡,在內部很得民心,在外又攻破蘇茂,威震鄰近的敵人,功名顯揚,這正是小人嫉恨陷害的時候。從前蕭何守關中,聽從了鮑生的話,因而高祖很高興。現在您所率領的,都是同宗族的兄弟,應該拿前人作借鑑吧。”

寇恂認為他的話說得對,於是推病不管事。光武帝準備攻打洛陽,先到達河內,寇恂請求隨軍打仗。

光武帝說:“你不能離開河內。”屢次堅決請求,光武帝不聽,寇恂於是派哥哥的兒子寇張、姐姐的兒子谷崇率領突騎自願做部隊的先鋒。

光武帝很欣賞他們,都把他們任命做偏將軍。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寇恂犯拘囚拷問上書人獲罪免官。當時,潁川人嚴終、趙敦聚集一萬多人,與密縣人賈期聯合作亂。

幾個月後,光武帝又起用寇恂為潁川太守,幾個月後,寇恂評定了潁川內亂,光武帝因此封寇恂為雍奴侯,享受萬戶的食邑。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委任寇恂為汝南太守,又派驃騎將軍杜茂帶兵協助寇恂討伐汝南郡內群賊。盜賊很快被平息,郡中清靜無事。

建武七年,寇恂接替朱浮任執金吾。第二年,寇恂跟從光武帝攻打隗囂,而潁川的盜賊又蜂擁而起,光武帝將寇恂從九卿的位置上再調出平亂,寇恂隨光武帝到了潁川,群賊全部投降。

平亂返回時,百姓擋住去路,請求從光武帝那裡再借用寇恂一年,於是就把寇恂留在了長社縣,安撫官吏百姓,接納餘下的盜賊來歸。

昌平這個人為東漢王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光武帝進入關中後,親自征伐佔據高平縣的原隗囂的部將高峻,久攻不下後,光武帝派寇恂前去招降,高峻派遣軍師皇甫文出城謁見,皇甫文的言辭禮節不屈服,寇恂非常憤怒,一氣之下殺了皇甫文。

寇恂讓皇甫文的副手回去告訴高峻:“軍師無禮,已經被殺了。想投降,快點來;不想投降,就請固守在城中吧。”高峻惶恐不安,當天就打開城門投降了。

寇恂智勇雙全,他追隨劉秀之後,所向披靡,戰功顯赫,為劉秀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功臣,他始終保持退讓謙虛的明智態度;同時,他嚴於執法、博學多才、慷慨仁厚,享有很高的聲望。

公元36年,寇恂去世,卒後葬於河內太行南麓,原墓地在焦作市博愛縣月山鎮屠王村東北寇氏祖塋。

寇恂戎馬一生,奮其智勇,業績輝煌;他德行高尚,深得朝廷倚重,聞名遐邇;他治民有方,屈己為國,顧全大局,為時人所景仰。他的才能功績。為歷代文人所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