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起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國內券商如何與“狼”競爭

4月1日起,外資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

面對外資券商帶來的競爭壓力,國內券商具有一定本土優勢,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本土證券公司應該如何應對併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券商?證券行業又將迎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中證君採訪多位券商人士。

4月1日起取消外資股比限制

證監會3月13日表示,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符合條件的境外投資者可根據法律法規、證監會有關規定和相關服務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設立證券公司或變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申請。這意味著外資券商持股比例可至100%。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5家外資股東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

2018年12月,瑞銀宣佈完成對中國合資券商瑞銀證券的股權交割,持股比例由24.99%提升至51%,成為首家控股內地合資證券公司的外資金融機構。

去年12月2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在上海開業,成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新設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

今年3月20日,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在滬舉行線上開業儀式。

3月27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同時宣佈,對高盛高華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均增至51%。

“狼”來了並不可怕

國內券商具本土優勢

“從2000年之後外資銀行保險進入境內的表現看,外資並不可怕。”中信建投(601066)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在接受中證君採訪時表示,“證券與銀行保險有所不同,不同業務線上中外券商的競爭優勢也有差異。”

張岸元進一步指出,經紀業務方面,本土券商擁有明顯的網點優勢,外資難以超越。

投行業務方面,本土券商項目儲備豐富,上能對接國有大型企業資源,下能對接地方民營投融資需求。除非大力度收購投行業務團隊,否則外資一時難以獲得相關資源。不過,外資對海外市場和交易所更加熟悉,這一點本土券商很難趕超。

在資產管理、投資諮詢等業務領域,本土券商的優勢在於對國內底層資產更加了解,風控管理更加符合實際。而外資券商在量化、做空方面具有較大競爭優勢,這也許是本土券商最大的“本領恐慌”。

某證券公司負責人表示,面對放開外資股比限制,首先要自信。資本市場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各類市場主體只要找好自己的生態位和生態策略,都能得到生存和發展,面對國際大投行,國內證券公司具有天然的本土優勢和文化優勢,相信在未來的競爭中,國內證券公司通過開放與合作,一定能夠產生國際性的大投行。

如何與“狼”競爭?

提升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發展差異化、多元化發展,還是業內併購,歸根結底還是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國元證券前董事長蔡詠接受中證君採訪時提出,國內證券公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投資銀行:

一是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增強國際化人才建設意識。證券行業作為知識密集型行業,當前國際化經營人才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國內證券公司“走出去”的發展瓶頸。國內證券公司應積極探索人才發展和人才引進路徑,加強母子公司的人才協同、促進國內證券公司間、國內證券公司和國際券商間的業務交流機制、通過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拓寬職業發展渠道等手段“吸引來、穩定住和使用好”國際化人才。

二是緊跟政策步伐,加快全球佈局。當前,我國正迎來企業、資本走出去的高峰期,國內券商應把握好這個“走出去”的新浪潮,逐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進行國際化佈局,迅速搶佔沿線國家市場。目前中資券商大多選擇在港設立分支機構,香港金融市場已然成為一片紅海。中資券商更應該利用好地域優勢,積極開展亞太市場。在國際大投行已經形成全球化佈局的形式下,通過實行差異化競爭,與大型國際投行形成具有差異化優勢。

三是加強國際業務合作,拓展海外客戶。當證券公司資本實力充足的時候,併購國際知名投行是國內證券公司迅速擴大知名度和獲得海外客戶的捷徑。當國內券商沒有足夠的資本實力和併購機會時,積極與知名外資投行進行合作也是實現國際化的一個可行途徑。國內券商通過與外資投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或者進行更深度的合作如合資經營或參股,公司可以較快形成較強的競爭力,獲得先發優勢。

紅塔證券(601236)董事長李劍波指出,國內券商應當在穩固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加強人才儲備,打造專業化、高層次人才隊伍,同時積極順應監管導向,敢於“走出去”,抓住全面對外開放帶來的資本市場發展新機遇,在滿足實體經濟多品種、跨區域全球資源佈局和資產配置需求的同時,提升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

當然,本土券商對標國際大型投行發展的路上,離不開監管機構和證券業協會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引導和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研究員卞永祖認為,我國金融監管部門應積極加大與境外金融監管部門合作,加強對潛在金融風險因素的監督檢查。在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的同時,也要增強對投資者的教育,提高風險意識;同時加大境內金融中介機構的培育力度,使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行等發揮好其在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對券業影響幾何?

有望加速行業創新與轉型

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表示,金融市場開放逐漸擴大,會對國內金融市場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不過,從現階段看,不具有太大沖擊。“引進來”短期內不會影響證券行業競爭格局,但將加速國內券商“輕資產化”向“重資產化”進程,將大大加快券商向資本中介、財富管理以及創新業務轉型步伐。

“所謂‘狼來了’,我更看重積極影響。”馮鶴年表示,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證券行業發展,加速行業創新與轉型步伐。隨著金融行業外資准入放寬,國內券商競爭意識會進一步提升。

當然,外資券商進入,對國內券商產品創新能力以及服務意識會帶來一定考驗。券商跨境業務密集放行,是國內證券業逐漸融入國際資本市場開端,一方面能提高券商國際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線,提升資產配置能力。馮鶴年表示。

李劍波認為,隨著我國金融開放格局的確立,外資金融機構在華自由度和話語權都將提高,這將對國內證券公司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客觀地看,外資投行經過長期的歷史積累和在成熟市場的長期競爭,其專業能力和綜合實力不容小覷。

外資券商在中國如何佈局?

外資券商進入中國開展業務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瑞銀錢于軍表示,瑞銀證券是瑞銀集團在中國總體發展的重要部分,“中國資本市場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我們對中國市場有決心、信心和耐心。”

“基於此,我們在考慮增資,夯實瑞銀證券的資本實力,並與其他股東方保持著密切合作,共同支持瑞銀證券的發展,共享瑞銀證券發展的勝利果實。過去如此,未來仍將如此。”錢于軍指出。

另據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金融機構高管也對中證君指出,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市場前景非常大,這才使眾多外資機構都在加緊在中國市場的佈局,而國內券商的本土化優勢,例如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優勢,同樣也值得外資機構學習。如果外資機構不注重本土化發展,即使有很多先進經驗也可能面臨“水土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