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引言:有幸看到許知遠採訪許倬雲老先生的視頻,老先生的語言雖平實卻振聾發聵,帶有穿越千年的雲淡風輕;老先生的觀點厚重且發人深省,懷著對後輩的殷切希望。

許倬雲簡介:許倬雲,江蘇無錫人,1930年7月出生,1953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史學系,1962年畢業於芝加哥大學,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等職,1970年赴美,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校聘教授。1986年當選為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九十年代以來,許倬雲先後被聘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夏威夷大學講座教授、杜克大學講座教授、匹茲堡大學歷史系退休名譽教授等職。1980年當選為臺灣中研院院士。(引自百度百科)

關於知識傳播的碎片化,關於邏輯思維的混亂,關於思維偏見的固化,我們已經有了很多的反思,但是許倬雲老先生卻用穿越風雨的視角,再次帶我們審視自我,我想我們有必要以包容平和的心態,再聽聽老先生對年輕人的殷切希望。

採訪一開始,老先生就提到了他對當今社會的大部分知識分子,及其所謂“理想”的看法:

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借鑑歷史,再結合現如今文化傳播的現狀,老先生進一步對上文提到的網絡知識分子和檢索機器進行解釋:

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雖然現狀如此,但老先生對於當下的青年人還是有信心的,他認為年輕人也可以藉助新時代知識傳播的特性。來重建知識分子的傳統:

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對於每一位普通的人,老先生希望大家可以“往裡安頓好自己,想東西要想得徹底”:

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談到美國現階段的貧富差距及其面臨的危機時,老先生一針見血地談到:

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老先生更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及自己對中華民族的認識,他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的民族,更是不會被輕易打倒的民族。

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最後,他希望未來的中華民族能夠抬起頭,以更為自信的姿態,也更加開放的胸襟,更以更為卓識的遠見,去迎接一個更加美好而強盛的中國。

許知遠對話許倬雲

希望當下的年輕人,能夠在為自己的生活奔波之餘,不斷完善自我;在掌握生存技藝之外,多一些對生活的思考;在表達觀點的同時,能聽見不同的聲音。我們應當仰著頭,以自信的姿態去迎接別人的批判,避免囿於自身認知,而變得固執己見,狂妄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