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哈尔施塔特镇是奥地利州萨尔茨卡默古特地区的一个村庄,位于哈尔施塔特湖畔。哈尔施塔特的“哈尔”可能源自于古克尔特语的“盐”,得名于村庄附近的盐矿,历史上这一地区就因盐而致富,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湖泊小镇”或“世界最古老的盐都”。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哈尔施塔特气候温暖,一年四季都适宜旅游。这座在险峻的斜坡和宝石般翡翠的湖泊间伫立的湖畔小镇,到处可见童话般清幽美好的住宅,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和清澈透底的湖泊,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人间天堂。住在临湖的庭院旅馆,推窗见湖,遥望湖上泛起清烟,仿佛来到人间仙境。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清晨的湖面不时笼罩着一层薄雾,偶然撑来一叶扁舟,激起的波澜在平静的湖面画出无数涟漪;傍晚的湖岸更是迷人,红树黄叶漫山遍野,天鹅水鸭浮游觅食,还有岸边花团锦簇的咖啡屋,都成为哈尔施塔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湖泊在高山峡谷之中像一条宽阔的绿色绸带,一排排临湖而建的木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木屋与江南民居非常相似,但墙壁、窗户、阳台等都采用木材做材料。为了不同于别家,每家还会在屋形、色彩上表现自己的风格。由于处于湖边,每户人家还在临湖的水中建有木船屋,专门停靠自家小木船或游艇作为交通工具。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上了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的居民似乎个个都是艺术家。每户人家的木门全打开着,里面展示并出售他们自制的各种手工艺品:麻线编的装饰品、民族娃娃、各种陶制品……当然,最多也是最吸引人的要数木雕艺术品了,有可爱的卡通动物造型,也有现代感十足的生活物品,还有名人的雕像等。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走在狭长的小镇上,还能时不时看到各种各样的木头路标。在一个路口,一块木牌上刻有三个箭头,上面写着路的名称:一家旅馆在附近的墙上挂着一个男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木牌作为路标;一家饭店索性在外墙装饰着木头做的鱼头,告诉游人千万别错过美味;而学校、公司等也都有各种木头标牌。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小镇居民爱木头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家每户门口还堆着劈柴好的木条,码头、车站也都用木头建造,教堂选用木雕装饰,还有各种木工学校。哈尔施塔特人喜欢木头是有缘由的,据传,几千年前哈尔施塔特人就在此开采山盐。 盐矿工人每天要从山脚爬上几百米高的山峰,再下滑到深深的盐矿底部去工作,而保护他们安全的就是“木滑道”。在小镇的广场上,背着一个大木盐桶的盐矿工人雕像,似乎在告诉游客有关木头和盐的传奇。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哈尔施塔特以盐著称,远古时代山上的岩石还被海水覆盖着,经过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海盐留在了岩石里。公元前900年起,哈尔施塔特人就开始开采“生活的白金”——山盐,盐也始终是当地主教和贵族的首要经济来源,盐矿为小镇带来繁荣,同时也为维也纳皇帝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为了开采山盐,盐矿工人每天要爬上400多米高的山峰,然后滑到山矿底部,敲打一块块含盐的山石,再将重重的山石背出矿井,背到山下,用蒸馏的方式将盐析出、烘干。每天每夜,每月每年,他们承受着同样的生活重负。如今,作为景点的盐矿依然保留着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矿井的原貌,至今还有一个盐矿在运作并对游人开放。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半山有一座叫做“历史之门”的博物馆,很形象的名字,仿佛推开那扇门,就堕进历史的漫长甬道中。从旧日盐矿中使用的衣服、工具、最早的蒸汽船模型等,小镇历史与文明的痕迹在这个博物馆得到悉心展示。隔着玻璃细细端详各个时代的器物,那是一条条沟通历史与当下的纽带,时光像流水一样在七千年之间来回流转。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这里曾被发现有大量的史前古墓遗迹——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著名的哈尔施塔特史前文明古迹了。整个遗迹位于盐山谷地出口处,高于湖约450米。在古墓发掘的最古老的墓穴是公元前800年,其中出土了铜或铁质的砍刀,还有被称之为“哈尔施塔特”的剑,以及众多铜质陪葬物。较年轻的发掘层中装饰物更多,最有价值的是一具保持完整的古尸,被称为“盐中人”,又一次证明了欧洲的古老文明。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哈尔施塔特人还有一个怪风俗,由于小镇依山傍湖,土贵如金,所以埋葬方式很是独特。据当地人说,所有逝去的人在埋葬10年后骸骨都将被移出坟墓,放到山上洞穴中的骸骨馆,日久天长,这里堆满了骸骨,到骸骨教堂可以亲眼见到这些独特的场景。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为了区别,有的头骨上贴标签,有的绘上装饰纹样,据了解这样的做法已有1600余年历史。小镇的半山上,有个仿佛从山腰平台上伸展出来的墓地,各种植物的衬照间竖立着一个个木头的墓碑,上面刻有各种艺术造型,墓地的美丽和艺术性实在罕见。


旅行日记——哈尔施塔小镇


阳光、鲜花让目的没有任何阴冷的感觉,即便是骸骨教堂也因为精美的彩绘而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性,生命的价值似乎因这些艺术品而延伸了。东西方对死亡的态度泾渭分明地呈现出了不同的意识形态,敬畏与尊重,一个在另一个世界延续着后代渴望的荫佑,一个在同一个世界被后人追忆和思念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