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书法写我》 丨 史星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点击图片 查看更多 ]


图书简介:

《书法写我》是书法家、作家史星文的自述散文集,分为“根系长稔原”“道寻渭河南”“梦追故长安”和“情寄天地间”等四部分,总计二十五万字,记录了作者从懵懂记事到耳顺之年的生活,与从“我”写书法到书法写“我”的理想的嬗变与升华。并且,附有其九十六张书法作品彩图。


点击阅读更多···

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吃的是中国饭,说的是中国话,写的是中国字,当然决定了思维也就一定很中国。这,是我的生命底色。具体到书法而言,其载体是汉字,书写内容是诗文,当然也要借助诸如笔墨纸砚等媒材,才能抒情达意,笔墨才能产生图腾。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化天地万物,才有了文字的初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文字是道法自然的结果。

文字演变发展不断使其符号化、抽象化,便有了形声、指示、会意、转注和假借等,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为六书。六书丰富了中国汉字,取向多元,仪态万方,但其骨子里依然保留了象形的胎息。中国汉字取类比象的隐喻性,让书法带给人丰富多彩的意象。意象,是中国书法的魂。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创造的文字当然亦莫例外,因此,汉字有多么古老,书法当然也就有多么古老。从世界文字化育发展来看,唯有中国汉字音、形、义三大功能兼得。其一,读音最动听。中国文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有四声,便形成跌宕起伏的音乐节奏,其妙笔生花的诗文,便有了抑扬顿挫之美。特别是别具一格的诗词曲赋,讲平仄对仗,便诵之朗朗上口,非常适合抒发情感。其二,字义颇具关联性。中国语言是因字而词,以至数量拓展至无限。即使组成的新词,也容易被人理解而接纳,简洁明确,别具风采。其三,字形非常优美。不管是独体字,还是复合体,均对称、平稳,秩序感特别强。中国汉字优美的造型,让人能遥想到天地万物,其丰富的意象,让人能意会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中国书法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将实用的文字,发展为具有文化人格的书法艺术,这是使用汉字的人的莫大福分。汉字是一种化育了的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的神圣,让我们只有心存恭敬。任何随意肢解破坏汉字的行为,都是对汉字所具有的人性和神性的冒犯,都当之为罪过。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多年前,我们在推行文字改革时,因违反汉字造字规律,随便任性,大胆妄为,才导致了简化字中诸如“开而无门,单翅难飞,产而无生,乡里无郎,面无麦味,云上无雨,亲却不见,爱中无心”等尴尬。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如果对汉字缺少了应有的恭敬,便只会哗众取宠,为追求感官刺激从形式到形式,只顾个人痛快,不管别人视觉污染、心理蒙尘,那样就真会成为中华民族不肖之子孙了,留给后人的也只能是无语和嘲笑。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反对的是兴妖作怪恶意破坏中国汉字的乱书坏书和恶俗之书,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丑书”我是不反对的。戏剧中不是有生旦净丑角色吗?丑是别一种审美形态,戏台上我们看到的丑角往往地位卑微,但却心地良善,外在的丑衬托的却是内在的美,我认为这种丑要比那些表面光鲜甜媚而内在龌龊阴暗的恶俗之书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身不由己,造化随缘,我虽生相丑陋,但我母亲爱我。我母亲一直教导我要有善心,多善行,做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样一来我就没了自卑,素面朝天,我常自嘲是因为自己的丑陋才映衬了周围一群俊男靓女,这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审美多元。大书家傅山曾有“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之论,这是哲人之哲思,它是对陈陈相因的媚俗书风的反叛。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傅山以自己的书法实践,重风骨,实内质,不做花拳绣腿的表面文章,傅山的书法精神高度一直令我膜拜仰视。我在书法实践中逐渐走向厚重朴拙一路,是我在生活和艺术中对美的质的升华。“不求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王冕写梅的心得,好诗!我行我素,不苟且,不盲从,我又想起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再给一个赞!书法与汉字,从来都是如影随形。如果没有中国汉字,书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以说书法就无法存在。从有限的资料实证形成的共识是:殷商有甲骨文;西周有金文、籀文;秦统一文字有小篆;两汉隶书成熟,而隶变又兵分两路,一是楷书渐次形成,二是行草书得到热捧。中国汉字之篆、隶、行、草、楷五种字体从此齐备,而嗣后的数千年来,历代书法大家应运而生,作为书法载体的五种字体却再没有增加。而书家所形成的各自风格,犹如五条藤蔓上盛开的花和结出的果,让作为艺术的书法成为人们精神象征的高标。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有书法理论讲“用笔千古不易”,不易,说明我们守成的是老笔法。也有书法理论讲,“书法当随时代”,随时代,不管是世风影响形成的晋人尚韵,还是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人尚态等等,一茬又一茬的新收获还是在古老的沃土上生长的具有老味道的果。作为古典意义的书法艺术,必然有古典的元素蕴含其中,任何异化改良或别出心裁,都会使书法原有的古典元素衰减或丧失殆尽。书法是古典艺术,而非现代科学技术,某种意义上讲,守成比创新更需要智慧与定力,书法高古的精气神可能更接近书法给人精神指向的最本原的道。

一块古玉,如果有好事者一味求新,认真打磨,再讲究地雕刻,那么这块古玉虽然还是那块古玉,但它已失却了原有的高古气息。这也像一架古琴,它有五根弦或七根弦,本是弹给三五素心人欣赏的雅乐,如果人为改造,试图整出一台大型交响或摇滚,那古琴已不再是古琴,那音乐也不再是古琴发出的乐音了。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我这会儿记起我小时候吃的西红柿和黄瓜来,那西红柿并不全红,柿蒂周围泛绿,多炸裂纹,但吃起来质实多汁,滋味酸甜绵长;那黄瓜多绒刺,能真的变黄,而黄了的黄瓜更是香甜生脆,醇正的味道长留唇齿。那时的西红柿和黄瓜是老品种,施的是农家肥,也不打农药,生长缓慢,便保留了老味儿。而后来的西红柿和黄瓜对品种进行了改良,大棚温室栽培,上化肥, 打农药,产量高,外形整齐划一,光鲜得几乎挑不出瑕疵,但吃起来味同嚼蜡,只能说吃的是像西红柿和黄瓜的东西。有着老味道的西红柿和黄瓜,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而后来的人们,没有了我们早先那种口福,也就没了我们那种难得的记忆,想来真是悲哉!作为古典艺术的书法,就好像那块老玉、那架古琴,那具有原始味道的西红柿和黄瓜。书法只有回归传统、深入传统,才能真正寻找到书法迷人的桃花源。如果舍本逐末,不在传统上下功夫,就只能玩表面花样了。浮躁中所谓的泛美意识助长的是形式至上,没了精神向度,投机者就只有开始炫技作秀,装神弄鬼与行妖作怪者就会沉渣泛起,留给历史的也只会是笑柄。



炫技作秀 装神弄鬼的书法,只会留下历史笑柄

史星文


史星文,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书画院副院长。曾先后被评为“陕西十杰青年书法家”“陕西德艺双馨艺术家”和中国书协表彰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览20余次,获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5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