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自戀的代價

——受騙的心理動力學分析(2)


熊玲:自戀的代價


關鍵詞:動機 自戀 受騙 受虐

小雨受騙記:長相清秀臉色微黃的小雨,雖然才30出頭,但看上去比她實際年齡大。在一家大商場,她被兩個美容服務生攔截、賣勸了好一陣,終於跟隨她們進了富貴美容院。小雨受到貴賓式的照護,對她溫情的攙扶、按摩。在為她免費面膜過程中,服務生開始向她攤牌費用:只收5塊錢的材料費,並耐心講解她的皮膚的屬性,該用何種產品,該如何保養;再向她介紹系列護膚產品,系列優質服務;讓她目睹幾個“富婆”正在讚口不絕地購買他們的產品、服務(那其實是托兒)。小雨尷尬地表示;“我沒帶那麼多現金,也沒帶卡”,她們說“沒關係,你這麼有身份的人,打個電話叫你朋友把錢打過來就是呵”,服務生繼續穩定地向她進攻。。。小雨終於被攻下,她真的向朋友藉資28000元,兜走了兩袋富貴美容品。

(聽起來很小兒科的受騙,但生活中卻不少這樣的幼稚行徑)。

小雨回家後,被老公痛斥並要求她去討回錢。她也感覺受騙了,但她不敢去討回錢,說這都是自己的過,不好意思去要。她的老公本性懦弱,也不敢去做討理還價的事。這是3年前的事情,自此以後她兩口子心裡一直窩火,時不時藉此事相互攻擊,關係也漸漸地疏遠。

許多類似的受騙者,首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小雨從來就輕視美容,拒絕進美容店,重要的是受騙那時,他們家境正緊,兩萬八千塊的護膚品,出奇的超越了她實際的消費領域和消費能力,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問題提出:什麼驅使小雨進入她視為的禁區?什麼魔力令小雨籌資超出她能力的買單?前文“騙子為何找上你”的動機是貪慾,那小雨受騙的動機是什麼呢?


熊玲:自戀的代價

受騙的心理動力學

行騙的動機很單純:貪財;受騙動機顯得複雜而微妙。小雨的受騙是有其代表性的,若能準確解讀類似的受騙動機,需要對當事者這個人有所瞭解。

介紹一下小雨的個性特徵及受騙時的心理:她是個溫順善良,又極其認真刻板的女孩,有個弟弟,跟她的個性相反。小雨過去是個乖乖女,用她的話說是“超級乖女”。大學始她就不喜歡這個她,想努力變得像弟弟一樣“另類”,那樣才招人愛(她說父母從來就喜歡弟弟不喜歡她)。但她怎麼也做不到像弟弟。她結婚已5年,有個3歲的兒子,夫妻關係的衝突多於和諧。

小雨在被富貴美容“綁架”時的心理現實:她們說免費按摩、試用產品,若感覺好就買,不會勉強的。我就去了。躺在床上被她們按摩、面膜很是舒服;在不斷介紹產品給我時我有些緊張,不知所措。。。。看到幾個婦女都在買單,心想這裡至少是正規的;再說我已經躺在這裡被她們服務,不買點東西感覺不好意思;得知那系列產品要兩萬多,我心裡很忐忑。。。“你是在怕什麼”?“我怕她們看出我買不起”。“當時你知道自己買得起嗎”?“知道買不起”。“為何你不能直言”?“我不能被人看出我是沒錢的人”。“但實際你沒錢呵”?“所以我寧願向朋友借,也不能讓別人認為我沒錢”。“為什麼呢”?“說不清楚,感覺很沒面子吧,我也不知哪來的一股勁,竭力要弄到錢才肯罷休”。“你現在咋看那事”?“很後悔我的行為,但我還是不清楚當時為什麼會那樣,那麼在乎有錢沒錢”。。。

任何“投資”,人只有在明確的好處下才捨得下手,在確認的被威脅時才會選擇舍財保命。可小雨是什麼令她豁出“高價”買下物非所值的護膚品呢?

根據小雨的個性及心理現實(介紹),不難理解她的受騙背後所存在的心理動機,是自戀自卑和虛榮。何以解呢?

小雨之行為確實荒誕,可現實也的確充滿了各種荒誕。從精神分析角度看,越荒誕的背後,越有其合理的衝動,那是無意識的強烈慾望驅使。但這慾望被另種“願望說法”所掩蓋,即一種心理悖論:人越是執意地在意什麼,越說明他自卑什麼;越是特別炫耀什麼,越說明他空虛什麼。而這樣的人類心理動力,是源自人心底的自戀和自卑。

想說明的是:自戀、自卑都是人性必然的心理特質,只從程度來判斷,有健康的自戀和自卑,也有病態的自戀和自卑。小雨荒誕的病態(消費)行為,是不健康的自戀或自卑。

何以認為?不健康自戀又是何以形成的?依小雨在受騙過程的心理活動看出,支配她乖乖拿錢出來的驅力,是她“害怕被看出買不起”,換句話,是她欲被尊為“富有者”。顯然,如果說她掉入欺騙陷阱,那麼她受騙的動機,則來自她內在對“貧窮”的恐懼,或者說對“富貴”的嚮往。

這裡的富貴和貧窮是象徵性的,分別象徵身份的高貴和卑賤。因為,小雨的“害怕被看出買不起”,不是真怕自己的窮,而是怕別人會把她當弱者一樣輕蔑、羞辱。這一內心懼怕,源自小雨過去常有的自尊受創:學齡前,她很想參加繪畫班,但父母只讓弟弟參加而不許她參加,她常常感受到自己像個多餘的孩子;她3年級時被評選為優秀少先隊員參加國際夏令營,但需要自費部分費用,父母稱“繳不起”而未成;小學期間她穿著簡樸,常被同班的女生欺負、嘲笑她“黑鴨子,襤簍婆”。。。。精神動力學認為,人現實的縱慾,是對過去慾望缺失的補償。比如成人後的賭博成癮,其背後的動力來自——積怨已久的被欺壓的怨怒。好賭的人,表面上是想贏更多的錢,實際是被無意識力量的推動——想要不斷地洗去、擺脫那被人瞧不起被人欺壓的“不如別人”的恥感。人只有在不斷“贏”的感覺中,可補償回那失落或輸掉的自我。

小雨的受騙,正如人們常有“打腫臉充胖子”的虛榮需要。只是這一虛榮的代價挺高。過度虛榮,其實就是病態自戀的俗稱;人被過度的虛榮(或自戀)需要所困時,會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虐待。如,一個依戀老公但不被老公喜歡的妻子,可以長期忍受老公欺負而不願離開老公;一個恐懼父親的兒子,為了贏得父親的認可,寧願委屈自己的需要,也必須遵從父親的需要;也有為了飛躍大洋彼岸見心中偶像一面,哪怕花上十年也要拼命賺錢的追星族。。。。他們那強烈的動力是來自過去的缺損,他們在圓自己那自小就幻想著的夢想。確切地說,他們那狂熱般的自戀需要,是在填補自小就形成的願望空洞,也可稱修補願望創傷。

所以,自戀具有的無意識魔力,可使人變得像受虐狂一樣,在“備受關愛和讚譽”的催眠下,自戀得以滿足的同時,也忍受著任意的(受騙)被指使。


熊玲:自戀的代價


通過這樣的解析可知,類似小雨的受騙上當,嚴格講也不叫受騙上當,而應該是被讚譽“強暴”。因為,她強烈的自戀渴望,在傾瀉而來的理想客體(從專業角度看,這理想客體包括自體客體和他人客體)——漂亮殷勤的服務生、被寵的乖乖女、備受照顧的弟弟、被仰視的富太太、尊貴的有錢人。。。面前徹底誠服。就猶如餓漢遇佳餚,顧不得吃相,小雨是也顧不得沒錢,只管為“自戀渴望”買單,這可解釋小雨當時為什麼“也不知哪來的一股勁,竭力要弄到錢才罷休?”。 在看似她擋不住“產品”的誘惑下,透視出她是害怕拒絕“好意”。平時她就不善拒絕人,這因她從小有不被喜歡不被接納的懼怕使然。。。形式上她拿錢買回的是美膚品,實際上是高價買回了面子,買回了自尊自戀。當然,這是她無意識的動機與目的:當自戀面臨“脅迫”時,她寧願損失錢,也不許自尊(面子)再次受傷。

人滿足自戀需的途徑紛繁多彩,所付出的代價也因人而異。小雨為自戀買單的價值不菲,還反映了俗語“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隱喻:自卑連累了自尊。

這些個看似荒誕幼稚的受騙背後,深刻反應了人類的情結需要:身份認同。一個生命若不被同類認可,身份焦慮將伴隨終身;一個早期被忽視的孩子,執著追求強大、完美以獲取他人的認可、接納,便成為他終其一生的使命。當然是無意識的使命。我們生活中,那些偏執狂、強迫症、抑鬱症,便是深懷這樣使命的人,其代價是淪為自我理想(即,高貴和自戀)需求的奴隸。

寫此篇“受騙心理動力學分析”最想表達的是:父母們應該重視孩子早期心理的自尊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