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熊玲:你覺得最無聊的是什麼?

熊玲:你覺得最無聊的是什麼?

無聊是一種破壞慾,或被動攻擊,它源自於人性的正常攻擊性壓抑。

英國心理學家對“無聊綜合症”是這樣認為:無聊感來自於空虛,而空虛是人在生活中缺乏目標,無法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實感和價值感。在一般情況下,無聊和空虛感是偶爾有的,很正常,但如果經常性出現這種感覺則是失常的前兆。所以如“大夢”一樣的人,就應該說是失常的無聊綜合症了。

許多研究無聊的哲人,不外也將無聊錨定在“缺乏目標、精神空虛”之因上。但,這個因果的發現和無聊者的表達一樣,那說明無聊來自於空虛無目標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為,人的無聊還有更深層次原由。

熊玲:你覺得最無聊的是什麼?

無聊的反義是生趣,心境處無聊狀態,亦如生命力處休眠狀。常感受無聊的人,他們身上缺乏一種向上的朝氣,與那種精神飽滿的人形成鮮明對比,前者的心境體驗是度日如年,後者卻似有無限活力、無窮樂趣。這透視出兩種人的不同的個性基礎:壓抑,展露。

人的成長,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必須是伴隨向外界的“抓取”,心理學叫做本能的佔有慾,或叫競爭性、攻擊性。我們的文化,是把這些基本慾望框在被剋制範圍。更不幸的,是我們在專制的“洗腦”體制下,家庭教育裡也罕見: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不乖”包括正常的反擊或攻擊性行為、放手孩子獨自處理衝突事件。簡單說,常感受無聊的人,其個性基礎之所以壓抑,是他們的競爭性創造性等自我,被專制文化“革命”了。弗洛姆講過,人的精神本能,若被展現被運用就會順勢向上生長,若被壓制,它也會生長,只不過是朝反方向往下長。弗的往下長,是指人格扭曲或障礙,如反社會人格、邊緣人格者,常有破壞性的攻擊行為。

熊玲:你覺得最無聊的是什麼?

而無聊者對生活的了無生趣,正是精神生命無法展現、運用的被卡了。但這樣的被卡,是缺乏競爭性、個性壓抑之人必然的際遇,雖然他們表現得無慾無求、懶散拖沓,但內心很煎熬掙扎:既有對生趣可望不可及的怨恨,又有對無聊無可奈何的自恨。

因此“無聊綜合症”種種表現的背後,確是一種無意識的損耗精神生命的攻擊行為,只不過是慢性的被動攻擊而已。

在某些時候,無聊還作為了攻擊他人的武器,比如罵某人:你真無聊!無聊之徒!這也變相表達了,無聊是一種破壞性的攻擊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