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经济大萧条是什么状况?谢谢回答?

零零发火星剧场


楼主指的应该是大萧条。楼主可以只看加粗部分,想深入了解可以全文阅读。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说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就不得不提到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前奏,也被认为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柯立芝繁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然而柯立芝繁荣在表现出空前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首先,柯立芝繁荣是少数人的繁荣,这一时期的财富分配是严重不均衡的。1920年因瘦经济危机影响,国民收入下降到578.84亿美元,但到1929年国民收入总值上升到828.1亿美元。然而迅速上升的财富只是在少数人手中,占人口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财富达33%。这样我们不难算出,在这1%和12%之外87%的普通人,知占有可怜的8%的财富,差距竟然有倍之多。财富占有多少的巨大差异,反映出的是当时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严重的不公平。大量的财富虽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是这一小步分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庞大的财产不可能都用来消费,然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虽然看上去是庞大的消费群体,但由于财富有限,也不能使他们的购买里的到百分之百的发挥,这样一来,繁荣的景象无法带来更加繁荣的消费刺激,反而导致国内市场的萎缩。其次,财富分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这一时期,疯狂的经融投机也为灾难埋下了伏笔。投机是由于预期某种东西将来会涨价而以低价买入,而投机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财富增加,只是“预期”本身而已。这一时期完美的繁荣景象,使人们对投机充满信心和乐观的估计,于是更加不顾后果的进行。美国经济学家福克纳说:“投机增长,特别是股票投机的增长,从来不是所谓景气时代的特征。这在20年代并不例外。”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影响巨大的经济浩劫。这一危机的表现是多样的。

首先,工业生产上,生产总值大幅下降,不仅是在危机发生的美国,很快波及到整个欧洲甚至世界范围。世界工业生产到1932年下降为1929年的54%。具体来看,德国下降为53%,法国生产下降为69%,英国的生产下降为84%。

其次,农业上农产品和初级产品价格整体下跌,1933年1月,以黄金计算的橡胶价格仅为1929年1月的13%,羊毛为22%,丝为28%,棉花为34%,大米和咖啡为41%,小麦为42%,食糖为50%。由于贫富差距导致的消费力低,使得大量的农产品积压过量,甚至出现了大量倾倒农产品的现象,加剧了危机。

再者,金融业也遭到了重创。1929年10月24日,美国金融业“黑色星期四”的到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全线下跌,也是由此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随后,故事进一步暴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大批的银行破产,到1933年,美国银行共倒闭11730家,人们的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无数人濒临破产,甚至频频出现资本家跳楼自杀的现象,并且有近4000美国人跳楼自杀身亡。

最后,在人们的生活方面,由于大量的企业倒闭,导致这一时期失业人口急剧上升,这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由于失业造成的收入锐减,导致人们的购买力严重下降,很多货物在仓库中长期积压,甚至导致一些资本家,不得不大量倾倒农产品,而与此同时却又存在这大量需要粮食救济的贫民。

造成的影响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可以分为对美国和对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

就美国而言,首先金融业出现了信任危机。银行的破产使得人们的财产一夜间化为乌有,当时人们无节制的崇尚分期付款和信贷消费的体系,在这一时期权全线崩溃。货币的接连贬值,也使人们对货币失去了信任。再者工农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企业倒闭,农产品价格也大幅下跌。国民收入因失业人口的增加而大幅下降,购买力下跌,进一步加剧生产过剩。下降的生活水平,以及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使得美国社会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稳定与和谐遭到威胁,法西斯主义也在矛盾重重的美国有所抬头。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到了20世纪20年代,世界贸易结算方式,尤其是美国对欧洲的贸易逆差不断增长。

就世界而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是一场罕见的经济灾难。首先,由美国起始,迅速掀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农产品及初级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国际贸易值,特别是欧洲的孤寂贸易值明显下降,战后重建的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制被摧毁。再者,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危机不断加剧。由于经济的萧条,失业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降低,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示威游行,罢工斗争不断出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与此同时,法西斯借助群众对社会不满,开始广为散播法西斯的言论,煽动人民促使社会动荡不安,借此兴风作浪,是世界充满了不安定因素,为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最后,这场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暴露和激化。为了摆脱危机,各国纷纷采取“各自求生”、“以邻为壑”的措施。

总而言之,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可以总结为,影响范围特别广,以美国为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甚至全世界,已及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影响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4年的时间,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破坏力特别大,整个世界经济处于一片大萧条之中。


纵横宇内


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当时的情景:前所未有、惨淡空前、影响深远。

准确些这场危机是从1929年爆发,席卷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因此带来的副作用极大,直接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危机首先从纽约华尔街的股市中体现出来。10月29日,美国股市暴跌,并一直下行到从未有过的低位,由此拉开大萧条序幕。

仅仅在几天之前,美国还在对日趋繁荣的经济表示极为乐观。然而表面繁荣无法取代深藏其中的尖锐矛盾,该爆发的迟早都要爆发。



在一战中,美国坐收渔利捞足了钱,战后各国纷纷向美国支付债务,大批资金流入美国,这就形成美国一枝独秀,其他地区急速抽血的局面。恶劣的后果开始显现,因为将大量资金用来还债,包括英国等强国再也无力从美国进口物资,这让美国的外贸订单大为缩减。



美国国内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工厂生产效率提高55%,工人工资则只增长2%,同期农民收入只有工人四成。

效率提高令资本家大量裁员,于是美国消费市场出现以下情况: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寡头手中,他们有钱但是消费能力有限;广大工人农民、以及越来越多的失业者嗷嗷待哺,却苦于手里没钱购买消费品。



这种情况令美国内市场销量巨减,促使产品滞销的资本家们大批裁员,反过来形成失业人员增多,加剧市场疲软这么一个恶性循环。

此前依赖借贷透支消费造成的虚假繁荣,也因越来越多的人无力偿还债务受到打击。银行等金融机构形成大量坏账,迫使他们收紧贷款降低风险,这造成了更多家庭陷入财政危机,虽然急需食物等日用品,但苦于两手空空。这是另一个死循环。



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信贷市场,均出现巨幅萎缩,使得空有生产能力的美国工厂也被迫停转,萧条弥漫于国家每一个角落。

原本的银行家、华尔街精英、体面的医生,因为破产或失去工作,成了无业游民。大量的产品被积压在仓库中,大量的粮食、牛奶由于卖不掉被倾倒入河中,美国的经济再也无力转动。



最严重的情况是饥饿,许多美国人只能依靠翻找垃圾箱,等待餐厅的残羹剩饭找到食物,在持续四年的萧条中,有700万美国人死于因缺乏食物引发的营养不良。

连强大的美国都如此惨况,其他各国自然难以幸免,危机笼罩全球。



这场大萧条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世界本身的结构性矛盾。虽然在此之后,美国对此进行了完善和修补,然而仍然未能从根本上避免后续周期性危机的发生,只是程度有所减轻。


史海寻踪


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是1929年至1933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衰退。大萧条的开始时间依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绝大多数在1930年起,持续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大萧条是二十世纪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强度最大的经济衰退。

在当前,大萧条被立为世界经济衰退的标杆。大萧条从美国开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开始,到10月29日成为1929年华尔街股灾,并席卷了全世界。大萧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人均收入,税收,盈利,价格全面下挫,国际贸易锐减50%,美国失业率飙升25%,有的国家甚至达到了33%。

全世界个大主要城市全面遭到重创,特别是以来重工业的地区。许多国家实际上无法进行建筑工程。农产品价格下降约60%,重击农业。由于没有可替代的工种,第一产业中的经济作业,采矿,伐木等部门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有的经济体在3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大多数国家知道二战后得以复苏。

与其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不同经济学派对大萧条的根本原因解释迥然不同,整体而言,市场派学者认为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错误管制将一个正常的衰退扩大为大萧条,而政府派的学者认为大萧条显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呼吁更多的政府管制和干预。个人认为,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适度的加以宏观调控。

本月美国股市5次熔断刷新历史记录,特朗普施以猛药(美联储降为0利息,无限货币量化宽松)强制干预,个人觉得有点类似于1930年的经济大萧条的错误管制,会给美国及世界经济带来深重灾难。




空空嘉措


不堪回首的历史

  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全球工业国家无一幸免,可以说是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衰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上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繁荣。此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繁荣本身却潜伏着危机。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始终贫困,社会财富越来越 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极度不均。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 入不足1000美元。

  由于大部分财富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大量资金并没有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被投向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上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前景的自信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上涨到1929年顶峰时的363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8%,这是一个让人恐惧的数字。历史上金融危机前的欣欣向荣景象出现了。

  股市崩盘:一切化为乌有

  1929年初,狂热的美国股市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接下来的两三天,众财团和总统纷纷为救市出招。此后一 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失去的财富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许多 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1929年~1933年间,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美元跌到8美元,有9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关门。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

  美国大萧条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使德国、英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劳工失业。由于经济大萧条,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在国外的短期 贷款,影响所及,1931年5月,维也纳最大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它已无清偿能力,从而在欧洲大陆引起恐慌。7月,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停业;柏林证 券交易所关闭了两个月。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在大萧条的影响下,到了1932年,世界贸易总值减少了一半以上,下降幅度惊人。

  事实上,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经济停滞一直持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人力和Junhuo的需求,加上对工业技术的刺激,进而出现新的经济复苏时期。

  大萧条的原因及化解之道

  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化解?经济学家提出他们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Keynes)曾指出,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由投资机会减少和投资需求下降引起。他提出以“有效需求”作为政府处理经济萧条的理论基础,政府可以利 用财政赤字,扩大支出,增加就业机会来解决大萧条。

  另外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认为:对于这场大萧条,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政策责任。在大萧条时期,联储会默许了银行的倒闭,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 行动,终于酿成金融系统近乎完全崩溃的局面,于是出现了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使货币存量急遽地减缩,因此应该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整来解决大萧条的问 题。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类似1930年代经济萧条的前景,或许是2009年经济大衰退的几倍。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我们一生中经历的最大的经济事件。

中国国内的经济规模足以防止我们的产出出现大幅下降。但是,当我们的经济恢复正常时,世界其他地区将陷入困境。不仅是出于战略利益,而且还是道德要求,这都是我们在这个世纪对世界各国施以援手的机会。在国际社会中如此难以建立的信任,将通过我们对人道主义援助真诚而实际的践行来实现。





随缘King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中文名

1930经济危机

外文名

The Great Depression

时间

1929—1932

起源地

美国

开始标志

黑色星期四

世界经济大危机又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Capitalistic World Economic Crisis in 1929~1933 )或“30年代大危机”(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1930s ),是指1929—1933年间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打击最为沉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从1929年起,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历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国纽约股市的大暴跌,成为此次大危机的导火线。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1933年危机逐渐结束。此后,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萧条。这次经济大危机还加速了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发展,使这些国家走上了对内强化军事统制、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小陈新态度


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全球工业国家无一幸免,可以说是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衰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上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繁荣。此时,整个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发财致富成了人们最大梦想,投机活动备受青睐,享乐之风盛行,人们把这时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尽管这一繁荣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繁荣本身却潜伏着危机。农业一直都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始终贫困,社会财富越来越 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贫富极度不均。全美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年收入为仅够温饱的2000美元水平;还有21%的家庭年收 入不足1000美元。

  由于大部分财富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引发了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剩;大量资金并没有投入到再生产过程,而被投向能获得更高回报的证券投资领域。

  上世纪20年代,人们对经济前景的自信完全体现在股票市场,道·琼斯指数从1921年的75点上涨到1929年顶峰时的363点,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8%,这是一个让人恐惧的数字。历史上金融危机前的欣欣向荣景象出现了。

  股市崩盘:一切化为乌有

  1929年初,狂热的美国股市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接下来的两三天,众财团和总统纷纷为救市出招。此后一 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失去的财富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许多 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1929年~1933年间,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从73美元跌到8美元,有9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关门。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

  美国大萧条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影响,使德国、英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劳工失业。由于经济大萧条,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在国外的短期 贷款,影响所及,1931年5月,维也纳最大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它已无清偿能力,从而在欧洲大陆引起恐慌。7月,德国所有银行都被命令停业;柏林证 券交易所关闭了两个月。9月,英国放弃了金本位制。在大萧条的影响下,到了1932年,世界贸易总值减少了一半以上,下降幅度惊人。

  事实上,这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灾难,一举摧毁了众人的希望。经济停滞一直持续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对人力和Junhuo的需求,加上对工业技术的刺激,进而出现新的经济复苏时期。

  大萧条的原因及化解之道

  大萧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化解?经济学家提出他们的看法和解决方法。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Keynes)曾指出,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由投资机会减少和投资需求下降引起。他提出以“有效需求”作为政府处理经济萧条的理论基础,政府可以利 用财政赤字,扩大支出,增加就业机会来解决大萧条。

  另外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认为:对于这场大萧条,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政策责任。在大萧条时期,联储会默许了银行的倒闭,未采取任何强有力的 行动,终于酿成金融系统近乎完全崩溃的局面,于是出现了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使货币存量急遽地减缩,因此应该运用货币政策的调整来解决大萧条的问 题。

  今天,各国政府吸取当年教训,已懂得如何处理类似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危机,因此这次金融海啸演变成另一次大萧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M墨墨M


美国虽然是世界经济强国,但在其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数次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比如最近在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在英语中被称为“greater recession”,也就是“大衰退”,而命名方方式其实可以说是抄袭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也就是发生于1929年到1941年之间的大萧条。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受到如此重创?

美国大萧条的直接起因就是股市暴跌。在这里下边没有用崩盘一字,因为其实那次美国股市暴跌并不是一天之内发生的,而且有个逐渐下跌的过程。

在1929年美国股市开始暴跌之前,美国刚刚经历了所谓的咆哮,20年代在这10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新一波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美,新的工业产品开始大规模普及,家用、电力、广播电话和汽车开始进入千家万户,为支持新技术而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并进而推向整个西方世界。

当时民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极度高涨,新的文化和艺术不断涌现,同时还有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并定居,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逐渐丧失理性的乐观情绪,而在这种经济持续增长的助推下,许多人手中都有了大量嫌弃这些钱!钱!在辅以当时社会上的乐观情绪,导致投资股市和在银行存钱的人大量增长,股市和银行业积累的资金也急剧增加。

在当时美国的银行业出现爆炸式发展,平均每天都会有4~5家银行开业高峰时期,很多城镇甚至每1000人就有一家银行,而这些银行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大量吸储,在将其带给各个商家和农场主。当时看似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推动股市节节高升,股市的赚钱效应反过来又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而这些人投入股市的钱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银行贷款,据估计当时银行每贷出10美元,其中有四美元都流入了股市之中,而且最为严重的是银行自己也可以直接投资于股市之中,并进行投机买卖,大量涌入的热钱前又进一步的助推股市持续上涨,到1929年9月3号美国股市达到其历史高点,道琼斯指数上涨到381.17点,就在资本家们信誓旦旦的认为他们的经济将永久繁荣的时候,美国经济其实已经开始出现危机,因为20世纪的美国是靠债券发家,农业发展远远跟不上工业发展,物质基础薄弱,而且由于自由主义的追咬,美国资本家只不自己发财,享受,完全不在乎下层人民的生活!

超过80%的财富集中在只有不到5%的人手中,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埋下了极大隐患,仅凭热钱推动起来的行情总有撑不住的时候!

9月3号以后,美国股市由牛转熊到9月底已经下跌差不多10%,以343点报收,而进入10月之后,股市继续出现下跌,特别是在10月29号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下跌,跌了11%点,五以230.17点,报收。比一个多月之前的高峰点位已经下跌40%,而因为当时美国股市的参与度极高,所以股市暴跌很快在其他领域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是银行需要进一步的抛售股票,以满足其流动性和保证金的需求,而银行陷入危机之后,大量普通老百姓害怕银行倒闭,自己的存款血本无归,纷纷前往银行去取存款,但当时美国银行的准备金率普遍只有10%左右,根本无力应对大量挤兑,很多银行只能关门甚至倒闭。

在股市暴跌开始之前,美国虽然银行数量众多,但平均每年只有70家左右会倒闭,而在股市暴跌之后,仅仅在1930年的前10个月就有744家银行倒闭,而大量银行的倒闭更进一步加深。人民间的恐慌情绪导致更多人去银行挤兑,然后导致更多银行无法承受而破产。这种多米诺现象到1933年发展到了高峰,一年之内就有4000家银行倒闭,而银行业的崩溃很快传导到其他行业,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失业率很快,从1929年的3%上升到25%,到1932年就已经有1300万人失去工业,大量人口失业,导致国民收入也急剧下降。

1932年美国人的平均收入比1929年下降40%,同时因为收入水平计较,美国还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连续几年平均每年货价降低10%,而这又带来一个严重后果,第2款因为失业和房屋大幅降价而断供,现在1932年就有27.3万个家庭因为无力偿还贷款而被逐出自己的住宅,另外几年之内还有100万个农场破产。到1933年美国GDP萎缩33%,全美无家可归的人达到200万。而当时美国总人口才只有1.2亿,到1932年引发大萧条的股市跌到谷底,最低达到41.22点。

B两年多前最高点,跌了89.2%,所以美国的大萧条其实是伴随着一个极速的财富蒸发过程,股市暴跌导致大量财富在无形之中消失,而且又传导给一个又一个实体的行业,最终又导致通货紧缩,实体财富也大量缩水,因为设计见面极广,所以大萧条的持续时间才如此之少,恢复才如此之慢。这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让美国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很多人有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为穷光蛋,前一秒还在宴会上谈笑风生,下一秒就要跳楼寻死觅活,不但资本家们血本无归,就连银行也纷纷宣布破产,许多人不但存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而且还丢掉工作。

根据数据记载,到1930年1月,美国失业人数已经达到了1300万,并且失业人员呈增长状态,老百姓没有了工作、存款也没了也没有了生活来源,他们不得不抵押住房来暂时获得生存资源,因此在那段时间许多人不得不挤在临时搭建的窝棚中,更有甚者拖儿带女直接住在大街上。失业人员的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自然也因此而增加,抢劫、盗窃、强奸等罪行充斥在美国街头。根据美国明确数据记载,从1929年到1933年4年期间,美国就有700万人非正常死亡死亡,约占美国总人口的7%。

大多数是饿死或者病死的,有上千万人像牲畜一样,吼着每天趁着傍晚到城市的垃圾箱里翻找别人吃剩下的剩菜剩饭用来填饱肚子。在美国街头一块黑面包都能成为人们大肆抢夺的对象。像毕竟这一块面包就代表着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而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之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项重要应对措施是提高关税和设置进口商品限额,想通过阻止外商品的进口来改善本国经济环境,而美国提高关税,其他国家自然也会相应的提高关税作为报复。这就导致了当时国际贸易总额出现显著下降,其他一些国家也很快受到了巨大影响。而在其中受到打击最大的是刚刚从一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中恢复的,德国刚刚恢复的一些工业领域很快遇到麻烦,失业率上升,德国因为大萧条有560万人失业,大量人口失业导致社会秩序开始动荡,而同时此前进入德国短期国际投资建设不妙,也开始大量撤离,这又导致德国银行体系陷入危机,德国也开始出现银行破产,然后实体企业破产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情况变得无法收拾。

在混乱局势之中,以纳粹党为代表的极端势力省史大掌,1931年9月纳粹党在德国大选中获得议会席位,从两年前的12票暴涨到107票,一跃从边缘政党变成德国主要政党,也为其最终夺取德国政权打下坚实基础。日本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1929年到193一年日本经济衰退了8%,而日本对此的应对措施,一是大幅增加财政赤字,通过政府支出缓解经济困境。20 10亿元大幅贬值,这两项措施在当时受到一定效果,日本的纺织业取得蓬勃发展,同时纺织品出口也大幅增加,但日本政府在当时却把大量通过赤字增加的政府支出用来购买武器,直接导致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1933年日本结束经济衰退之后,政府开始削减军备支出,但很快引发军队强烈不满,导致日本发生了未遂政变。226事件,此后,日本军队对政府的控制力显著增强,高额军备支出得到保持,日德两国此后也都先后成为二战主凶,因此国际上也一直有观点认为二。

二战的爆发和大萧条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而最终大萧条的结束也可以说是得意于二战,虽然罗斯福在1933年成为美国总统之后推出的一系列行政即大改善了美国的经济形势,同时欧洲正其恶化也导致大量避险黄金流入美国,使美国经济于19 38年重拾增长,但大萧条真正结束却是在二战爆发之后。当时各国政府战争指出大幅增加,美英两国失业率也迅速下降。1941年美国正式参战之后,其国内失业率降到10%以上,大萧条才正式宣告结束。


姑凉爱旅游


 恐慌一波一波地袭来,股市持续下跌。没过多久,全面崩盘占领了华尔街的新闻头条。

  首先破产的是想靠炒股一夜暴富的杂货商、清洁工和女裁缝,然后是曾经显赫富贵的人家。报纸每天都在刊登自杀惨死的新闻。黑色笑话开始在民间广为传播:高盛集团的每一股股票都附赠免费左轮手枪,酒店前台会询问每一位登记入住的客人:“你是来睡觉的,还是来跳楼的?”

  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从3.2%上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24.9%,这意味着四分之一的人失业。尽管当时的总统赫伯特.胡佛要求企业维持工资水平,但股市崩盘和银行倒闭带来的连环效应让企业大面积亏损,不得不通过削减工人的工时或工资来回血。

  但即便这样,企业也无法保持正常营业,于是大规模裁员开始了。


保定阳阳


1930年经济大萧条是指华尔街股市大崩盘。

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之后引起连锁反应,引起大规模的企业破产和农业破产。又引起大规模的失业。然后美国经济全方位进入衰退,衰退之后,经济危机从美国渗透到欧洲,又从欧洲渗透到全世界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陷入一片毁灭之中。

随后各国为了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大幅度提高关税,国际贸易受到巨大打击。各国的市民都处在饥饿之中,法西斯德国成绩崛起,在本国获得政权,间接导致第2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业余灵魂劈图手


股崩,币崩,市崩,心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