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經濟大蕭條是什麼狀況?謝謝回答?

零零發火星劇場


樓主指的應該是大蕭條。樓主可以只看加粗部分,想深入瞭解可以全文閱讀。

經濟大危機的背景

說到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背景,就不得不提到柯立芝繁榮。柯立芝繁榮是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前奏,也被認為是一種虛假的繁榮。柯立芝繁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一時期,恰巧在總統柯立芝任期之內(1923—1929年),所以美國這一時期的經濟繁榮又被稱為“柯立芝繁榮”。然而柯立芝繁榮在表現出空前繁榮景象的同時,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首先,柯立芝繁榮是少數人的繁榮,這一時期的財富分配是嚴重不均衡的。1920年因瘦經濟危機影響,國民收入下降到578.84億美元,但到1929年國民收入總值上升到828.1億美元。然而迅速上升的財富只是在少數人手中,占人口1%的最大資本家佔有財富達59%,占人口總數12%的小資本家佔有財富達33%。這樣我們不難算出,在這1%和12%之外87%的普通人,知佔有可憐的8%的財富,差距竟然有倍之多。財富佔有多少的巨大差異,反映出的是當時美國社會財富分配嚴重的不公平。大量的財富雖然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是這一小步分人的購買力是有限的,龐大的財產不可能都用來消費,然而占人口大多數的普通百姓,雖然看上去是龐大的消費群體,但由於財富有限,也不能使他們的購買裡的到百分之百的發揮,這樣一來,繁榮的景象無法帶來更加繁榮的消費刺激,反而導致國內市場的萎縮。其次,財富分配不公平現象的存在,必然導致社會矛盾的產生,帶來許多不穩定因素。

這一時期,瘋狂的經融投機也為災難埋下了伏筆。投機是由於預期某種東西將來會漲價而以低價買入,而投機過程中沒有實質性的財富增加,只是“預期”本身而已。這一時期完美的繁榮景象,使人們對投機充滿信心和樂觀的估計,於是更加不顧後果的進行。美國經濟學家福克納說:“投機增長,特別是股票投機的增長,從來不是所謂景氣時代的特徵。這在20年代並不例外。”

經濟大危機的表現

1929-1933年經濟危機是一場影響巨大的經濟浩劫。這一危機的表現是多樣的。

首先,工業生產上,生產總值大幅下降,不僅是在危機發生的美國,很快波及到整個歐洲甚至世界範圍。世界工業生產到1932年下降為1929年的54%。具體來看,德國下降為53%,法國生產下降為69%,英國的生產下降為84%。

其次,農業上農產品和初級產品價格整體下跌,1933年1月,以黃金計算的橡膠價格僅為1929年1月的13%,羊毛為22%,絲為28%,棉花為34%,大米和咖啡為41%,小麥為42%,食糖為50%。由於貧富差距導致的消費力低,使得大量的農產品積壓過量,甚至出現了大量傾倒農產品的現象,加劇了危機。

再者,金融業也遭到了重創。1929年10月24日,美國金融業“黑色星期四”的到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全線下跌,也是由此觸發了美國經濟危機。隨後,故事進一步暴跌,一天之內1600多萬股票被拋售,50種主要股票的平均價格下跌了近40%。大批的銀行破產,到1933年,美國銀行共倒閉11730家,人們的財富一夜間化為烏有,無數人瀕臨破產,甚至頻頻出現資本家跳樓自殺的現象,並且有近4000美國人跳樓自殺身亡。

最後,在人們的生活方面,由於大量的企業倒閉,導致這一時期失業人口急劇上升,這給普通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由於失業造成的收入銳減,導致人們的購買力嚴重下降,很多貨物在倉庫中長期積壓,甚至導致一些資本家,不得不大量傾倒農產品,而與此同時卻又存在這大量需要糧食救濟的貧民。

造成的影響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其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主要可以分為對美國和對世界的影響兩個方面。

就美國而言,首先金融業出現了信任危機。銀行的破產使得人們的財產一夜間化為烏有,當時人們無節制的崇尚分期付款和信貸消費的體系,在這一時期權全線崩潰。貨幣的接連貶值,也使人們對貨幣失去了信任。再者工農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大量企業倒閉,農產品價格也大幅下跌。國民收入因失業人口的增加而大幅下降,購買力下跌,進一步加劇生產過剩。下降的生活水平,以及不斷拉大的貧富差距,使得美國社會的階級矛盾,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社會穩定與和諧遭到威脅,法西斯主義也在矛盾重重的美國有所抬頭。對外貿易和資本輸出急劇下降。到了20世紀20年代,世界貿易結算方式,尤其是美國對歐洲的貿易逆差不斷增長。

就世界而言,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也是一場罕見的經濟災難。首先,由美國起始,迅速掀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甚至是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大危機。世界工業生產總值急劇下降,農產品及初級產品的價格大幅下跌,國際貿易值,特別是歐洲的孤寂貿易值明顯下降,戰後重建的金本位制崩潰、國際貨幣制被摧毀。再者,資本主義世界的社會危機不斷加劇。由於經濟的蕭條,失業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降低,廣大人民強烈要求改善生活,示威遊行,罷工鬥爭不斷出現,社會矛盾不斷激化,各國政壇醜聞迭出,政府信譽掃地。與此同時,法西斯藉助群眾對社會不滿,開始廣為散播法西斯的言論,煽動人民促使社會動盪不安,藉此興風作浪,是世界充滿了不安定因素,為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禍根。最後,這場經濟危機也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暴露和激化。為了擺脫危機,各國紛紛採取“各自求生”、“以鄰為壑”的措施。

總而言之,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可以總結為,影響範圍特別廣,以美國為開始,波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甚至全世界,已及幾乎所有經濟領域;影響時間特別長,從1929-1933年4年的時間,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破壞力特別大,整個世界經濟處於一片大蕭條之中。


縱橫宇內


用幾個關鍵詞來描述當時的情景:前所未有、慘淡空前、影響深遠。

準確些這場危機是從1929年爆發,席捲全球資本主義世界,因此帶來的副作用極大,直接推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危機首先從紐約華爾街的股市中體現出來。10月29日,美國股市暴跌,並一直下行到從未有過的低位,由此拉開大蕭條序幕。

僅僅在幾天之前,美國還在對日趨繁榮的經濟表示極為樂觀。然而表面繁榮無法取代深藏其中的尖銳矛盾,該爆發的遲早都要爆發。



在一戰中,美國坐收漁利撈足了錢,戰後各國紛紛向美國支付債務,大批資金流入美國,這就形成美國一枝獨秀,其他地區急速抽血的局面。惡劣的後果開始顯現,因為將大量資金用來還債,包括英國等強國再也無力從美國進口物資,這讓美國的外貿訂單大為縮減。



美國國內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工廠生產效率提高55%,工人工資則只增長2%,同期農民收入只有工人四成。

效率提高令資本家大量裁員,於是美國消費市場出現以下情況:財富迅速集中到少數寡頭手中,他們有錢但是消費能力有限;廣大工人農民、以及越來越多的失業者嗷嗷待哺,卻苦於手裡沒錢購買消費品。



這種情況令美國內市場銷量巨減,促使產品滯銷的資本家們大批裁員,反過來形成失業人員增多,加劇市場疲軟這麼一個惡性循環。

此前依賴借貸透支消費造成的虛假繁榮,也因越來越多的人無力償還債務受到打擊。銀行等金融機構形成大量壞賬,迫使他們收緊貸款降低風險,這造成了更多家庭陷入財政危機,雖然急需食物等日用品,但苦於兩手空空。這是另一個死循環。



國際市場、國內市場、信貸市場,均出現巨幅萎縮,使得空有生產能力的美國工廠也被迫停轉,蕭條瀰漫於國家每一個角落。

原本的銀行家、華爾街精英、體面的醫生,因為破產或失去工作,成了無業遊民。大量的產品被積壓在倉庫中,大量的糧食、牛奶由於賣不掉被傾倒入河中,美國的經濟再也無力轉動。



最嚴重的情況是飢餓,許多美國人只能依靠翻找垃圾箱,等待餐廳的殘羹剩飯找到食物,在持續四年的蕭條中,有700萬美國人死於因缺乏食物引發的營養不良。

連強大的美國都如此慘況,其他各國自然難以倖免,危機籠罩全球。



這場大蕭條根本原因,在於資本主義世界本身的結構性矛盾。雖然在此之後,美國對此進行了完善和修補,然而仍然未能從根本上避免後續週期性危機的發生,只是程度有所減輕。


史海尋蹤


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是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為嚴重的世界性經濟衰退。大蕭條的開始時間依國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絕大多數在1930年起,持續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大蕭條是二十世紀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強度最大的經濟衰退。

在當前,大蕭條被立為世界經濟衰退的標杆。大蕭條從美國開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開始,到10月29日成為1929年華爾街股災,並席捲了全世界。大蕭條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人均收入,稅收,盈利,價格全面下挫,國際貿易銳減50%,美國失業率飆升25%,有的國家甚至達到了33%。

全世界個大主要城市全面遭到重創,特別是以來重工業的地區。許多國家實際上無法進行建築工程。農產品價格下降約60%,重擊農業。由於沒有可替代的工種,第一產業中的經濟作業,採礦,伐木等部門受到的打擊最為嚴重。有的經濟體在30年代中期開始恢復。大多數國家知道二戰後得以復甦。

與其他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一樣,不同經濟學派對大蕭條的根本原因解釋迥然不同,整體而言,市場派學者認為大蕭條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錯誤管制將一個正常的衰退擴大為大蕭條,而政府派的學者認為大蕭條顯示了資本主義市場的缺陷,呼籲更多的政府管制和干預。個人認為,應當遵循市場經濟的前提下,適度的加以宏觀調控。

本月美國股市5次熔斷刷新歷史記錄,特朗普施以猛藥(美聯儲降為0利息,無限貨幣量化寬鬆)強制干預,個人覺得有點類似於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的錯誤管制,會給美國及世界經濟帶來深重災難。




空空嘉措


不堪回首的歷史

  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指1929年~1939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全球工業國家無一倖免,可以說是史上歷時最久、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經濟衰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上世紀20年代美國出現經濟繁榮。此時,整個美國社會的價值觀發生巨大變化,發財致富成了人們最大夢想,投機活動備受青睞,享樂之風盛行,人們把這時的美國稱為“瘋狂的20年代”。

  儘管這一繁榮造就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但繁榮本身卻潛伏著危機。農業一直都沒有從戰後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始終貧困,社會財富越來越 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貧富極度不均。全美三分之一的國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佔有;60%的家庭年收入為僅夠溫飽的2000美元水平;還有21%的家庭年收 入不足1000美元。

  由於大部分財富集中到極少數人手中,社會購買力明顯不足,引發了生產過剩和資本過剩;大量資金並沒有投入到再生產過程,而被投向能獲得更高回報的證券投資領域。

  上世紀20年代,人們對經濟前景的自信完全體現在股票市場,道·瓊斯指數從1921年的75點上漲到1929年頂峰時的363點,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1.8%,這是一個讓人恐懼的數字。歷史上金融危機前的欣欣向榮景象出現了。

  股市崩盤:一切化為烏有

  1929年初,狂熱的美國股市如脫韁野馬一路狂奔。10月24日,紐約證券市場突然崩盤,接下來的兩三天,眾財團和總統紛紛為救市出招。此後一 周之內,美國人在證券交易所失去的財富高達100億美元。到11月中旬,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下降40%以上,證券持有人的損失高達260億美元,許多 普通美國人辛勞一生的血汗錢化為烏有。

  1929年~1933年間,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從73美元跌到8美元,有9000家銀行倒閉,至少13萬家企業關門。工業總產量和國民收入暴跌了將近一半,商品批發價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貿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佔全國勞工總數四分之一的人口失業。

  美國大蕭條造成了世界性的經濟影響,使德國、英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數以百萬計的勞工失業。由於經濟大蕭條,美國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在國外的短期 貸款,影響所及,1931年5月,維也納最大銀行、奧地利信貸銀行宣佈它已無清償能力,從而在歐洲大陸引起恐慌。7月,德國所有銀行都被命令停業;柏林證 券交易所關閉了兩個月。9月,英國放棄了金本位制。在大蕭條的影響下,到了1932年,世界貿易總值減少了一半以上,下降幅度驚人。

  事實上,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災難,一舉摧毀了眾人的希望。經濟停滯一直持續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戰爭對人力和Junhuo的需求,加上對工業技術的刺激,進而出現新的經濟復甦時期。

  大蕭條的原因及化解之道

  大蕭條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用什麼方法化解?經濟學家提出他們的看法和解決方法。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Keynes)曾指出,主要原因是總需求不足,由投資機會減少和投資需求下降引起。他提出以“有效需求”作為政府處理經濟蕭條的理論基礎,政府可以利 用財政赤字,擴大支出,增加就業機會來解決大蕭條。

  另外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認為:對於這場大蕭條,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政策責任。在大蕭條時期,聯儲會默許了銀行的倒閉,未採取任何強有力的 行動,終於釀成金融系統近乎完全崩潰的局面,於是出現了倒閉—擠兌—倒閉的惡性循環,使貨幣存量急遽地減縮,因此應該運用貨幣政策的調整來解決大蕭條的問 題。

  目前,世界正面臨著類似1930年代經濟蕭條的前景,或許是2009年經濟大衰退的幾倍。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可能是我們一生中經歷的最大的經濟事件。

中國國內的經濟規模足以防止我們的產出出現大幅下降。但是,當我們的經濟恢復正常時,世界其他地區將陷入困境。不僅是出於戰略利益,而且還是道德要求,這都是我們在這個世紀對世界各國施以援手的機會。在國際社會中如此難以建立的信任,將通過我們對人道主義援助真誠而實際的踐行來實現。





隨緣King


資本主義經濟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嚴重的週期性世界經濟危機。首先爆發於美國。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票市場價格在一天之內下跌12.8%,大危機由此開始。緊接著就是銀行倒閉、生產下降、工廠破產、工人失業。大危機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整個歐洲和除蘇聯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遭遇的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經濟危機。

中文名

1930經濟危機

外文名

The Great Depression

時間

1929—1932

起源地

美國

開始標誌

黑色星期四

世界經濟大危機又稱“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Capitalistic World Economic Crisis in 1929~1933 )或“30年代大危機”(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1930s ),是指1929—1933年間發生的、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波及範圍最廣、打擊最為沉重的世界經濟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曾經歷了20世紀20年代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但隨著各國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以及開展“產業合理化”運動,生產迅速擴大,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卻在相對縮小,這一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銳。從1929年起,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歷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大危機。危機首先在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爆發,然後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紐約股市的大暴跌,成為此次大危機的導火線。這次危機歷時近五年,其間資本主義各國工業生產劇烈下降,各國企業大批破產,失業人數激增,失業率高達30%以上。資本主義農業危機與工業危機相互交織激盪,農副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農業生產嚴重衰退。同時國際貿易嚴重萎縮,各國相繼發生了深刻的貨幣信用危機,貨幣紛紛貶值,相繼廢止了金本位制,資本主義國際金融陷入混亂之中。由於商品嚴重滯銷,市場問題變得異常尖銳,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爭奪市場的鬥爭日益激烈。1933年危機逐漸結束。此後,資本主義世界又出現了五年左右的持續蕭條。這次經濟大危機還加速了法西斯主義在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的發展,使這些國家走上了對內強化軍事統制、對外大肆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小陳新態度


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指1929年~1939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全球工業國家無一倖免,可以說是史上歷時最久、影響最深遠的一次經濟衰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上世紀20年代美國出現經濟繁榮。此時,整個美國社會的價值觀發生巨大變化,發財致富成了人們最大夢想,投機活動備受青睞,享樂之風盛行,人們把這時的美國稱為“瘋狂的20年代”。

  儘管這一繁榮造就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但繁榮本身卻潛伏著危機。農業一直都沒有從戰後蕭條中完全恢復過來,農民始終貧困,社會財富越來越 集中於少數人手中,貧富極度不均。全美三分之一的國民收入被5%的最富有者佔有;60%的家庭年收入為僅夠溫飽的2000美元水平;還有21%的家庭年收 入不足1000美元。

  由於大部分財富集中到極少數人手中,社會購買力明顯不足,引發了生產過剩和資本過剩;大量資金並沒有投入到再生產過程,而被投向能獲得更高回報的證券投資領域。

  上世紀20年代,人們對經濟前景的自信完全體現在股票市場,道·瓊斯指數從1921年的75點上漲到1929年頂峰時的363點,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1.8%,這是一個讓人恐懼的數字。歷史上金融危機前的欣欣向榮景象出現了。

  股市崩盤:一切化為烏有

  1929年初,狂熱的美國股市如脫韁野馬一路狂奔。10月24日,紐約證券市場突然崩盤,接下來的兩三天,眾財團和總統紛紛為救市出招。此後一 周之內,美國人在證券交易所失去的財富高達100億美元。到11月中旬,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下降40%以上,證券持有人的損失高達260億美元,許多 普通美國人辛勞一生的血汗錢化為烏有。

  1929年~1933年間,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從73美元跌到8美元,有9000家銀行倒閉,至少13萬家企業關門。工業總產量和國民收入暴跌了將近一半,商品批發價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貿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佔全國勞工總數四分之一的人口失業。

  美國大蕭條造成了世界性的經濟影響,使德國、英國和其他工業化國家數以百萬計的勞工失業。由於經濟大蕭條,美國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在國外的短期 貸款,影響所及,1931年5月,維也納最大銀行、奧地利信貸銀行宣佈它已無清償能力,從而在歐洲大陸引起恐慌。7月,德國所有銀行都被命令停業;柏林證 券交易所關閉了兩個月。9月,英國放棄了金本位制。在大蕭條的影響下,到了1932年,世界貿易總值減少了一半以上,下降幅度驚人。

  事實上,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災難,一舉摧毀了眾人的希望。經濟停滯一直持續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戰爭對人力和Junhuo的需求,加上對工業技術的刺激,進而出現新的經濟復甦時期。

  大蕭條的原因及化解之道

  大蕭條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用什麼方法化解?經濟學家提出他們的看法和解決方法。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Keynes)曾指出,主要原因是總需求不足,由投資機會減少和投資需求下降引起。他提出以“有效需求”作為政府處理經濟蕭條的理論基礎,政府可以利 用財政赤字,擴大支出,增加就業機會來解決大蕭條。

  另外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曾認為:對於這場大蕭條,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負有不可推卸的重大政策責任。在大蕭條時期,聯儲會默許了銀行的倒閉,未採取任何強有力的 行動,終於釀成金融系統近乎完全崩潰的局面,於是出現了倒閉—擠兌—倒閉的惡性循環,使貨幣存量急遽地減縮,因此應該運用貨幣政策的調整來解決大蕭條的問 題。

  今天,各國政府吸取當年教訓,已懂得如何處理類似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的危機,因此這次金融海嘯演變成另一次大蕭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M墨墨M


美國雖然是世界經濟強國,但在其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數次比較嚴重的經濟危機,比如最近在2008年發生的經濟危機,在英語中被稱為“greater recession”,也就是“大衰退”,而命名方方式其實可以說是抄襲了美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也就是發生於1929年到1941年之間的大蕭條。那麼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受到如此重創?

美國大蕭條的直接起因就是股市暴跌。在這裡下邊沒有用崩盤一字,因為其實那次美國股市暴跌並不是一天之內發生的,而且有個逐漸下跌的過程。

在1929年美國股市開始暴跌之前,美國剛剛經歷了所謂的咆哮,20年代在這10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實現了經濟持續增長,新一波工業化浪潮席捲全美,新的工業產品開始大規模普及,家用、電力、廣播電話和汽車開始進入千家萬戶,為支持新技術而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並進而推向整個西方世界。

當時民眾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慾望極度高漲,新的文化和藝術不斷湧現,同時還有大量人口進入城市尋找工作並定居,整個社會都瀰漫著一種逐漸喪失理性的樂觀情緒,而在這種經濟持續增長的助推下,許多人手中都有了大量嫌棄這些錢!錢!在輔以當時社會上的樂觀情緒,導致投資股市和在銀行存錢的人大量增長,股市和銀行業積累的資金也急劇增加。

在當時美國的銀行業出現爆炸式發展,平均每天都會有4~5家銀行開業高峰時期,很多城鎮甚至每1000人就有一家銀行,而這些銀行每天的工作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大量吸儲,在將其帶給各個商家和農場主。當時看似良好的經濟形勢也推動股市節節高升,股市的賺錢效應反過來又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其中,而這些人投入股市的錢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來自於銀行貸款,據估計當時銀行每貸出10美元,其中有四美元都流入了股市之中,而且最為嚴重的是銀行自己也可以直接投資於股市之中,並進行投機買賣,大量湧入的熱錢前又進一步的助推股市持續上漲,到1929年9月3號美國股市達到其歷史高點,道瓊斯指數上漲到381.17點,就在資本家們信誓旦旦的認為他們的經濟將永久繁榮的時候,美國經濟其實已經開始出現危機,因為20世紀的美國是靠債券發家,農業發展遠遠跟不上工業發展,物質基礎薄弱,而且由於自由主義的追咬,美國資本家只不自己發財,享受,完全不在乎下層人民的生活!

超過80%的財富集中在只有不到5%的人手中,為美國社會的發展埋下了極大隱患,僅憑熱錢推動起來的行情總有撐不住的時候!

9月3號以後,美國股市由牛轉熊到9月底已經下跌差不多10%,以343點報收,而進入10月之後,股市繼續出現下跌,特別是在10月29號一天之內,道瓊斯指數下跌,跌了11%點,五以230.17點,報收。比一個多月之前的高峰點位已經下跌40%,而因為當時美國股市的參與度極高,所以股市暴跌很快在其他領域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首先是銀行需要進一步的拋售股票,以滿足其流動性和保證金的需求,而銀行陷入危機之後,大量普通老百姓害怕銀行倒閉,自己的存款血本無歸,紛紛前往銀行去取存款,但當時美國銀行的準備金率普遍只有10%左右,根本無力應對大量擠兌,很多銀行只能關門甚至倒閉。

在股市暴跌開始之前,美國雖然銀行數量眾多,但平均每年只有70家左右會倒閉,而在股市暴跌之後,僅僅在1930年的前10個月就有744家銀行倒閉,而大量銀行的倒閉更進一步加深。人民間的恐慌情緒導致更多人去銀行擠兌,然後導致更多銀行無法承受而破產。這種多米諾現象到1933年發展到了高峰,一年之內就有4000家銀行倒閉,而銀行業的崩潰很快傳導到其他行業,導致失業率急劇上升,美國失業率很快,從1929年的3%上升到25%,到1932年就已經有1300萬人失去工業,大量人口失業,導致國民收入也急劇下降。

1932年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比1929年下降40%,同時因為收入水平計較,美國還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連續幾年平均每年貨價降低10%,而這又帶來一個嚴重後果,第2款因為失業和房屋大幅降價而斷供,現在1932年就有27.3萬個家庭因為無力償還貸款而被逐出自己的住宅,另外幾年之內還有100萬個農場破產。到1933年美國GDP萎縮33%,全美無家可歸的人達到200萬。而當時美國總人口才只有1.2億,到1932年引發大蕭條的股市跌到谷底,最低達到41.22點。

B兩年多前最高點,跌了89.2%,所以美國的大蕭條其實是伴隨著一個極速的財富蒸發過程,股市暴跌導致大量財富在無形之中消失,而且又傳導給一個又一個實體的行業,最終又導致通貨緊縮,實體財富也大量縮水,因為設計見面極廣,所以大蕭條的持續時間才如此之少,恢復才如此之慢。這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讓美國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很多人有百萬富翁一夜之間變為窮光蛋,前一秒還在宴會上談笑風生,下一秒就要跳樓尋死覓活,不但資本家們血本無歸,就連銀行也紛紛宣佈破產,許多人不但存款一夜之間化為烏有,而且還丟掉工作。

根據數據記載,到1930年1月,美國失業人數已經達到了1300萬,並且失業人員呈增長狀態,老百姓沒有了工作、存款也沒了也沒有了生活來源,他們不得不抵押住房來暫時獲得生存資源,因此在那段時間許多人不得不擠在臨時搭建的窩棚中,更有甚者拖兒帶女直接住在大街上。失業人員的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自然也因此而增加,搶劫、盜竊、強姦等罪行充斥在美國街頭。根據美國明確數據記載,從1929年到1933年4年期間,美國就有700萬人非正常死亡死亡,約佔美國總人口的7%。

大多數是餓死或者病死的,有上千萬人像牲畜一樣,吼著每天趁著傍晚到城市的垃圾箱裡翻找別人吃剩下的剩菜剩飯用來填飽肚子。在美國街頭一塊黑麵包都能成為人們大肆搶奪的對象。像畢竟這一塊麵包就代表著一個活下去的機會,而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之後,美國政府所採取的一項重要應對措施是提高關稅和設置進口商品限額,想通過阻止外商品的進口來改善本國經濟環境,而美國提高關稅,其他國家自然也會相應的提高關稅作為報復。這就導致了當時國際貿易總額出現顯著下降,其他一些國家也很快受到了巨大影響。而在其中受到打擊最大的是剛剛從一戰後的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中恢復的,德國剛剛恢復的一些工業領域很快遇到麻煩,失業率上升,德國因為大蕭條有560萬人失業,大量人口失業導致社會秩序開始動盪,而同時此前進入德國短期國際投資建設不妙,也開始大量撤離,這又導致德國銀行體系陷入危機,德國也開始出現銀行破產,然後實體企業破產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情況變得無法收拾。

在混亂局勢之中,以納粹黨為代表的極端勢力省史大掌,1931年9月納粹黨在德國大選中獲得議會席位,從兩年前的12票暴漲到107票,一躍從邊緣政黨變成德國主要政黨,也為其最終奪取德國政權打下堅實基礎。日本在此期間也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1929年到193一年日本經濟衰退了8%,而日本對此的應對措施,一是大幅增加財政赤字,通過政府支出緩解經濟困境。20 10億元大幅貶值,這兩項措施在當時受到一定效果,日本的紡織業取得蓬勃發展,同時紡織品出口也大幅增加,但日本政府在當時卻把大量通過赤字增加的政府支出用來購買武器,直接導致日本軍國主義抬頭。

1933年日本結束經濟衰退之後,政府開始削減軍備支出,但很快引發軍隊強烈不滿,導致日本發生了未遂政變。226事件,此後,日本軍隊對政府的控制力顯著增強,高額軍備支出得到保持,日德兩國此後也都先後成為二戰主兇,因此國際上也一直有觀點認為二。

二戰的爆發和大蕭條是有一定因果關係的,而最終大蕭條的結束也可以說是得意於二戰,雖然羅斯福在1933年成為美國總統之後推出的一系列行政即大改善了美國的經濟形勢,同時歐洲正其惡化也導致大量避險黃金流入美國,使美國經濟於19 38年重拾增長,但大蕭條真正結束卻是在二戰爆發之後。當時各國政府戰爭指出大幅增加,美英兩國失業率也迅速下降。1941年美國正式參戰之後,其國內失業率降到10%以上,大蕭條才正式宣告結束。


姑涼愛旅遊


 恐慌一波一波地襲來,股市持續下跌。沒過多久,全面崩盤佔領了華爾街的新聞頭條。

  首先破產的是想靠炒股一夜暴富的雜貨商、清潔工和女裁縫,然後是曾經顯赫富貴的人家。報紙每天都在刊登自殺慘死的新聞。黑色笑話開始在民間廣為傳播:高盛集團的每一股股票都附贈免費左輪手槍,酒店前臺會詢問每一位登記入住的客人:“你是來睡覺的,還是來跳樓的?”

  從1929年到1933年,美國的失業率從3.2%上升到令人難以置信的24.9%,這意味著四分之一的人失業。儘管當時的總統赫伯特.胡佛要求企業維持工資水平,但股市崩盤和銀行倒閉帶來的連環效應讓企業大面積虧損,不得不通過削減工人的工時或工資來回血。

  但即便這樣,企業也無法保持正常營業,於是大規模裁員開始了。


保定陽陽


1930年經濟大蕭條是指華爾街股市大崩盤。

華爾街股市大崩盤之後引起連鎖反應,引起大規模的企業破產和農業破產。又引起大規模的失業。然後美國經濟全方位進入衰退,衰退之後,經濟危機從美國滲透到歐洲,又從歐洲滲透到全世界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陷入一片毀滅之中。

隨後各國為了各國為了保護本國的貿易,大幅度提高關稅,國際貿易受到巨大打擊。各國的市民都處在飢餓之中,法西斯德國成績崛起,在本國獲得政權,間接導致第2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業餘靈魂劈圖手


股崩,幣崩,市崩,心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