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隔离与本地隔离待遇不同?那是你被愤怒遮住了发现美的眼睛

近日,很多网友在看完有关集中隔离的资讯之后,感慨本地人怎么得不到海归人群所享受的“高级别”待遇,有甚者批评医护人员崇洋媚外,应该挺直腰杆。

从时间点看,网友这种质疑与感慨并不是从疫情爆发之始就存在的,而是出现在全国疫情好转之后,大部分待在国外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在外国疫情爆发之后陆续回国之时。

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郑州“毒王”,一度将这种质疑推向顶峰。“国家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仅仅这一句话,气愤、不满、谴责全部拉满。“毒王”回国之后到处乱跑,使刚解封的郑州再度封城。愤怒如果有等级之分,那漫长等待之后喜出望外的人们,突然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再度被迫隔离,算是鲠骨在喉的极度愤怒了。

自此之后,对回国人群的愤怒与不满逐渐成为了一种潜意识存在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最能被诱发的时刻,恰恰是集中隔离时国内人与国外人的所受到的不同待遇。

起初,入境人员只需要通过机场的温度测试就能在国内畅通无阻,但随着各地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入境人员一律采用集中隔离,如同疫情严重时期的湖北停留史人群一样。

国内疫情爆发时,隔离有其特定的对象和标准,各地略有不同,但整体上都是对有重疫区停留史的人员进行居家隔离,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隔离期限也从14日到22日不等。

国内疫情好转之后,在严防输入愈演愈烈之前,海归人士需要过完数道温度检测才能开始居家隔离,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嚣张的所谓“自由主义者”,如已被遣出境的澳洲跑步女,嫌弃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而泼热水的美国留学生等,为本就在愤怒边缘的人群提供了宣泄的突破口。

将时间往前倒一些,会发现国内同样有不配合居家隔离的小部分人,比如张狂霸道的某领导,不戴口罩怒求带走的大妈等等。

虽然时间不同、人群不同,但是在对隔离不配合的态度上却是出奇的相似。这一类人透露着腐烂的气息,对他们的反感与厌恶合乎情理,但不该将这种愤怒情绪扩散到他们标签背后的整个群体。

在落地即隔离之后,不论回国人员是否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一律进行集中隔离。在这个节点之后,有关海归人士的暖心瞬间被大肆宣扬,有晒隔离伙食好的,有晒自己女儿过生日的,各种美好各种幸福。

可这些在国内没有发生过吗?不知是否还记得因为全家集中隔离,孤独的小女孩儿被护士抱在怀里喊妈妈?不知是否还记得那个陪伴病床上的老人看夕阳的唯美场景?

回国隔离与本地隔离待遇不同?那是你被愤怒遮住了发现美的眼睛

疫情好坏前后的时间差,并没有阻挡豪横与温暖的肆虐。黑暗与阳光同时降临在这片土地,是躲在漆黑的深夜观看寂静与孤独,还是沐浴和风感受太阳带来的温暖,这取决于每个个体自主的选择!

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并无不可,但习惯性地用抱怨解决一切,就是不聪明的人了。 ——三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