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當“戰鬥員”又做“服務員”

經濟參考報

臉曬黑了,嗓子啞了,腳起繭了,鞋走壞了……《經濟參考報》記者連日來在廣西多個城市社區採訪瞭解到,儘管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當地社區的黨員幹部仍不敢絲毫鬆懈,在積極推動轄區商鋪企業復工復產的同時,繼續緊抓疫情防控,特別是嚴防境外疫情輸入。

這些社區黨員幹部既當“戰鬥員”,又做“服務員”,成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力量。

“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這幾天,我們正對1000多個商鋪復工復產後的疫情防控情況進行核查登記,目前已核查一大半。”南寧市興寧區民生街道望州東社區黨總支書記黃建珍說,社區組建了由40多名黨員志願者參加的黨員防疫先鋒隊,近期重點排查轄區內汽配城疫情防控情況,組織企業、個體經營戶簽署《疫情防控承諾書》,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

“我們實施一鋪一冊登記排查,助力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控,精準掌握人員動向。”黃建珍說。

黃建珍大年初一返崗以來,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她組織社區黨員幹部嚴控小區人員出入,開展消殺和垃圾清運等工作,近期又忙起商鋪復工復產服務工作。因連續超負荷工作,她臉曬黑了,嗓子喊啞了,眼睛熬紅了。

“我們社區黨員幹部仍堅持為轄區困難群體跑腿代購。”南寧市青秀區大板三社區居委會主任譚宇經常給兩位患病、下樓不便的老人打電話過問需求,每週幫助他們代購兩次生活用品。

大板三社區黨員幹部為居民代購從轄區一個小區被封控開始。社區黨委在封控點成立臨時黨支部,設置黨員先鋒崗,為205戶595名居民代購。“抗疫期間,社區幹部也是代購員。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譚宇說。

興寧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方小玉表示,抗疫以來,手機計步排在前列的幾乎都是社區黨員幹部。北寧社區黨委書記黃婷腳趾磨出了老繭,金牛橋社區黨委書記許麗新走壞了兩雙鞋子……

社區幹部齊戰“三無小區”和商鋪復工

“每個黨員都有責任帶頭守護好家園。”疫情發生後,柳州市魚峰區箭盤山街道今年80歲的張振興主動請纓,組織一個“三無”小區內幾名黨員成立黨員志願小組,帶領小區居民輪流擔任小區“守門員”。

老黨員衝鋒在前,年輕黨員也“不甘落後”。在柳州市城中區福字樓小區,大學生黨員覃炫祁正在幫助居民測量體溫。“年輕黨員在緊要關頭也要發光發熱。”覃炫祁說。

“三無”小區基礎條件相對薄弱,落實防控措施難度大。在柳州,社區黨員幹部積極投身社區疫情防控,1100多個“三無”小區防控點均有黨員幹部值守。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對商鋪經營戶提供幫助成為社區工作重點。

“轄區商業發達,在服裝城逐漸復工過程中,社區黨員幹部積極作為,在業主和商戶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樑,幫他們申請租金及物業管理費減免。”龍城社區黨委書記鄔麗紅說,最近天天忙著走訪商場、物業,瞭解商戶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問題,並積極協調解決口罩等需求。

針對一些商戶貨物庫存較多,社區幹部急商戶所急,跟他們一起商量如何拓展線上銷售市場。“最近我們還與物業公司協調,延長商鋪營業時間,增加銷售額。”鄔麗紅表示,希望通過大家一起想辦法,促進商業恢復的同時減少小微企業或商鋪的損失。

“街長制”凝聚社區防控各方力量

由於境外返回人員較多,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成為梧州市大塘街道近期重點工作。3月17日20時許,大塘街道黨工委書記覃春梅匆匆吃幾口飯,就趕到高速路口接境外返回人員到定點酒店。

覃春梅是梧州市的一名街長。運用“街長制”,整合、推動各方防控力量下沉到社區,是梧州市開展疫情防控的重要舉措。全市八名街長負責統籌調度轄區內各單位防控力量,組織黨員志願者投身宣傳動員、信息登記、分類管控、管理服務等社區防控工作。

梧州市京梧社區有1.3萬多人口。“街長制”團隊成員、社區黨委書記鍾永志把社區黨員幹部和黨員志願者都組織起來,走街串巷深入排查疫情,成功勸阻了26起人群聚集。

一天晚上,鍾永志接到居民反映,有家娛樂室仍在開門營業,多人聚集且不佩戴口罩進行棋牌娛樂。他與社區工作人員立即出發,大概10分鐘趕到,看到十幾個人正在打牌。鍾永志直陳利害,要求娛樂室嚴格按照防控要求暫停營業。過了三天,這家娛樂室又偷偷開門,被鍾永志及時發現和制止,疫情期間再不敢開門。

大塘街道“街長制”團隊成員、神冠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李嘉琳挨個小區走訪排查,叮囑物業人員和居民做好防控。她一個個值守點間奔波,一遍遍打電話協調,保障無物業小區值守人員吃上熱騰騰的飯菜……本來定於今年2月的婚期,李嘉琳一再推遲,她說:“作為社區幹部,一定慎終如始,抗疫到底。”(記者 劉偉 何偉 覃星星 胡正航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