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疫情當前,人人都是“戰鬥員”

揹著30多斤重的藥桶,逐層給社區老式樓梯房消毒。

  這是疫情防控期間,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司法局工作人員楊端華在社區的日常工作之一。

  兩個多小時下來,幾大桶消毒液噴灑完,楊端華防護服內的衣服也早已溼透。

  “不辛苦,這是我們的應盡之責,爬樓梯也是在鍛鍊身體。我曾經抗癌成功,這次更有信心戰勝疫情!”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57歲的老楊笑得很爽朗。

  連日來,湖北司法行政系統無數的楊端華們堅守著各自戰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盡一份心獻一份力,點滴匯聚龐大力量。

下沉社區

大年三十,康利匆匆扒拉幾口飯便驅車往外趕。

  輾轉多個藥店買到300個醫用口罩後,他終於鬆了口氣。初一一大早,他就帶著這批口罩趕到潛江市老新鎮三合村。

  康利是潛江市司法局駐三合村第一書記,也是村黨支部書記。

  連日來,三合村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各村組組長和村醫組成的排查宣傳小組,逐個摸排登記,挨家挨戶開展宣傳,教育引導返鄉人員自覺居家隔離。

  三合村有351戶1421人,經摸排發現從武漢返回或途經武漢的就有180餘人。由於地處偏遠,村民對疫情的信息接收比較少。“剛開始村民重視程度不夠,不戴口罩的、打牌聊天的都有,經過挨家挨戶宣傳,情況才大為好轉。”康利說。

  隨著防控措施升級,潛江市禁止機動車、電動車出行,康利和駐村工作隊組織村幹部及時將3個村組的道路進行封鎖並安排人員執勤。

  1月30日下午,三合村四組村民杜某突發心梗病逝,康利和村幹部第一時間做工作,最終說服家屬當晚將逝者火化,喪事從簡,有效避免出現大規模人員聚集情況。

  在湖北,像康利這樣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司法行政人還有很多。

  武漢7家市屬公證處黨支部抽調黨員精兵,下沉社區,踐行宗旨,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與對口聯繫社區一起全面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宜昌枝江市司法局5個卡位的值守人員每天在責任區進行居民物資需求登記,將所需物品、數量、姓名、電話號碼、門牌號碼等信息整理好後對接超市,再由超市分批次送貨上門。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湖北司法行政人堅守村居一線,化身多種角色。

  他們是“疫情排查員”,與村幹部、醫務人員入戶走訪排查,對外地返鄉人員採集信息、測量體溫。

  他們是“防控宣講員”,利用音響、廣播等途徑,廣泛宣傳防控工作措施和知識,教育大家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他們還是“矛盾調解員”,紮實做好群眾工作,及時調解村民因不能走親訪友、操辦紅白喜事及物資採購不便等帶來的現實矛盾。

提前“上崗”

 “算是提前上崗了。”2月6日下午,武漢警官職業學院大三學生張津偉嗓音略帶沙啞。
  2019年7月,張津偉開始在石首市公安局筆架山派出所實習。
  疫情防控期間,張津偉主動請戰堅守一線至今。勸返出門群眾、開展體溫檢測、幫助護送發熱人員到醫院……這些是張津偉這段日子以來的日常工作。
  “不管是卡點駐守還是應急處突工作,都意味著可能直接接觸到新冠肺炎患者,會不會害怕?”


  張津偉直言,剛開始難免有些忐忑,但所裡配備了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等,自己平時特別注意防護,家裡人也從最初的不理解變成了支持。
  “穿上這身警服就要承擔這份責任,這對我來說也是很難得的一次經歷。”張津偉說。
  和張津偉一樣,家住黃岡武穴市大法寺鎮湖北村的張志猛也想為疫情防控做點工作。
  大年初六,這名24歲的武漢警官職業學院大三學生,拿著村裡開的介紹信和學生證來到武穴市公安局大法寺派出所,申請加入配合執勤,設卡站崗、轄區巡邏、查處賭博等任務樣樣不甘落後。
  “疫情當前,吃點苦、流點汗沒啥,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同是武漢警官學院學生,參加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的陳鑫一句話,說出了眾多同學的心聲。
  寫下請戰書,衝在第一線。疫情防控期間,武漢警官職業學院200餘名學生提前“上崗”,承擔高速路口疫情檢查、道路卡口執勤、防疫宣傳、救援物資跟進等工作任務。

再不“掉隊”

 “我是一名建築工人,願意為疫情防控貢獻微薄之力。”1月30日,宜昌市伍家崗區司法局收到一份特殊的“請戰書”。


  “請戰書”是某建築公司職工譚某、姚某寫的,兩人均為伍家崗區司法局的社區矯正對象。
  為加強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武漢市決定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兩所專門醫院,急需大量建築工人。
  譚某、姚某得知所在建築公司即將統一組織員工前往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一線支援,隨即向伍家崗區司法局提出申請,後經評估獲得批准。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人人都是戰鬥員。在湖北,像譚某、姚某一樣的社區矯正對象,也在時刻關注著疫情變化,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
  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後,公共交通不再運營,許多熱心的私家車主組成愛心車隊無償接送醫護人員,社區矯正對象陳某也是其中一員。
  為了接送從外地回漢的醫護人員,陳某需前往離城區較遠的高速路口,他每天要來回奔波近150公里,往往是這一趟剛結束便又接到再出發的通知。
  面對醫護人員的感謝,陳某說:“你們才是最辛苦的人!你們在為了整個城市的人拼命,我只是做了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小事。”
  武漢的社區矯正對象孫某是一名物業工作人員,疫情暴發後,他積極尋找資源獲取醫療物資,參加抗疫志願服務,為醫院運送物資。

  武漢社區矯正對象黃某從事環衛工作30餘年,在看到環衛公司為醫院徵集清掃保潔志願者時,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疫情面前,社區矯正對象的幫助既有速度更有溫度,他們的力量匯聚成一團火,助力驅散著疫情的陰霾。
  武漢生活物資需求量大,又逢春節期間物流受到影響,社區矯正對象龔某擔心蔬菜供應不足,便向天門老家的鄉親們集中收菜,免費捐贈給當地政府。
  社區矯正對象、宜昌某市場負責人楊某撰寫抗擊疫情倡議書,帶頭向夷陵區慈善協會捐款1.5萬元,所在市場商戶紛紛響應,先後捐款萬餘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