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經濟”復甦 自駕遊“升溫”

<table> “花經濟”復甦 自駕遊“升溫”

隨著疫情防控整體形勢向好,清遠旅遊業逐漸回暖。梁素雅 攝

/<table><table> “花經濟”復甦 自駕遊“升溫”

清遠旅遊景區室外項目已恢復營業,吸引不少遊客前去賞花觀景。梁素雅 攝

/<table>

陽春三月,清遠許多景區內的禾雀花、櫻花、梨花等時令花卉盛放,吸引了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遊客自駕前來觀賞。“花經濟”帶旺了清遠旅遊人氣,全市旅遊產業加速“回暖”。

“上個週末,我們景區停車場差不多停滿了自駕遊車輛,很多遊客都是開車過來觀賞‘清遠市花’禾雀花的,遊客接待量差不多有4000人次。”清遠市旅遊協會副會長、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總經理劉塵告訴記者,隨著清遠旅遊景區室外項目恢復營業,賞花遊對人氣的拉動作用明顯。

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清遠遊客年接待量已近4400萬人次,旅遊年收入近350億元,但此次疫情無疑對清遠今年的旅遊經濟造成了一定衝擊。據清遠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初步統計,清遠A級景區今年第一季度預計營業收入損失高達3.4億元。目前,全市旅行社仍未復工。

為更快地從“停擺”的陣痛中走出,清遠多個景區已經在積極行動,將希望寄託於繁花美景和自駕遊群體。

文旅遊吸引“回頭客”流連

記者在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內的禾雀花長廊看到,吊墜成串的禾雀花使人彷彿置身於“鳥的天堂,花的王國”。沿著山間小道拾級而上,能夠欣賞到“禾雀繞藤,萬鳥棲枝”的別樣美景。

禾雀花原本是一種生長在深山的花卉品種,經過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1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推廣,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品種。

作為清遠旅遊的一道“例牌菜”,該景區已連續14年成功舉辦嶺南野生禾雀花節,禾雀花也成為清遠春季旅遊的亮點之一。

據悉,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設立的禾雀花植物資源培育研究與示範基地也落戶在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為禾雀花的種植和培育奠定了堅實的科技基礎,使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嶺南禾雀花王國”。

“沉醉禾雀花的美已多年,有時也懷戀當初樂趣,一切未變,讓這山水將你我相連……”為了更好地推介“清遠市花”,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專門創作了一首原創歌曲,試圖將觀賞禾雀花打造成一種文化旅遊品牌活動。

“從2005年開始,每年到牛魚嘴看禾雀花已經成為許多遊客的習慣。”據劉塵介紹,禾雀花花期從3月一直持續到5月,保證了清遠旅遊“淡季不淡”。

得益於長期以來對禾雀花文化的弘揚和推廣,“清遠市花”的附加值也得到顯著提升,甚至經過廚師的巧妙烹製,成為一道時令美食。“禾雀花既能看又好吃。”劉塵告訴記者。

自駕群體捧熱“花經濟”

據廣東省自駕遊協會常務副會長向春明介紹,每年3至4月花期,自駕赴清遠賞花的遊客群體數量達上百萬人次。

“花經濟”在清遠可謂是遍地開花。佛岡田野綠世界的櫻花、清城農夫莊園的海棠花、陽山黎埠鎮的梨花等時令花卉,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

近年來,連州也大力實施“千村百花”工程,各鄉鎮都在發展花卉種植產業,借開發花卉觀賞、休閒度假等旅遊項目,為鄉村振興找到重要突破口,形成“旅遊+農業”的新型經濟業態,促進村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清遠各景區應充分整合遊客資源,在賞花觀光的基礎上,將溫泉、溶洞、民宿等旅遊產品串聯起來,進一步刺激遊客消費。”向春明分析道。

“我們景區針對自駕遊群體推出了‘1元搶購門票’活動,目的是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清遠觀賞禾雀花。”劉塵表示,由於團隊遊暫時“停擺”,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專門為自駕遊群體推出了“賞花攻略”。

民俗節慶活動適時推出

3月23日晚,清遠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發文指出,全市歌舞娛樂、網吧、遊戲遊藝、演出場館等文化娛樂場所,經各縣(市、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同意後,即日起可恢復開放。

文娛場所“解凍”,意味著清遠旅遊景區可以恢復開展民俗、歌舞等文化旅遊表演活動,久違的賞花節慶活動也有望迴歸。

作為國內唯一的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當地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豐富多彩,3、4月份又是一年一度的盛花期,杜鵑花、山茶花在金子山競相綻放,每年都吸引來自粵湘桂的眾多遊客前來賞花。

據瞭解,連山通過對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推出“邊城好山好水少數民族民俗旅遊”主題,實行“連山旅遊一票通”優惠。目前,“粵桂湘邊城旅遊”“天然氧吧康養遊”“壯瑤風情民俗遊”等旅遊線路相繼恢復,形成了“一城、一山、一水、一田、一關、一園”的旅遊產品鏈。

近段時間以來,金子山景區正在積極籌備適時舉辦連山杜鵑花節,這也是當地一項重要的旅遊年度活動。

“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上山纜車項目也將盡快復工。”該景區總經理植瑞政介紹,在杜鵑花節舉辦的同時,小長鼓舞、“搶花炮”、“炸火獅”等省市非遺活動,屆時也將呈現給各地遊客。

南方日報記者 赫鵬翀

■業界分析

旅遊消費

難現“井噴式”增長

日前,長江學者、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保繼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認為,受疫情影響的旅遊業恢復時間需要1年左右,疫情結束後度假旅遊、自然康養旅遊將會有一個大的增長,都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雖然清遠旅遊正在逐漸回暖,但遊客消費信心還沒有恢復到正常水平,還是要看疫情防控的整體形勢,遊客消費信心的恢復還需要較長時間。”劉塵也認同上述觀點。

劉塵認為,即便省內旅行社不久之後能夠復工,但如果大多數遊客出遊慾望不高,發團量和團隊遊人數會有所限制。“所以我感覺今年自駕遊的前景可能會更好一點。”

“今年不僅損失了一個春節黃金週,五一和暑假也都將受到影響,旅遊經濟估計至少要等到國慶節才會平穩回升。”據清遠市旅行社行業協會會長龔勇分析,清遠遊客接待量在疫情結束後很難現“井噴式”增長,或將呈現平穩線性回升態勢。

■記者觀察

打好“農旅+”牌

脫貧攻堅更給力

“信心比黃金更寶貴”。清遠旅遊要想盡快彌補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筆者認為,必須多措並舉提升旅遊人氣和消費信心,尤其是要打好“農旅+”這張王牌,進一步帶動農產品銷售和民俗文化推廣等項目發展。

作為省內農業農村大市,近年來,清遠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良好,旅遊產業呈現出扶貧效果好、產業鏈長等優點。雖然鄉村旅遊同樣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但隨著清遠“花經濟”逐漸復甦,大灣區等地自駕遊群體來到清遠鄉村遊玩,門票、餐飲、住宿等旅遊消費收入也將助力脫貧攻堅。

清遠特色農產品種類豐富、質優價廉,但如何拓寬銷售渠道則是一道難題。筆者認為,不妨讓全市各地“鄉村新聞官”變身“網紅”,在農村電商和視頻直播平臺預售鄉村旅遊產品和特色農產品,藉助農村電商渠道“帶貨”。

遍佈清遠各地的精品民宿、鄉村旅遊綜合體,也應成為當地農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方便自駕車遊客“上山下鄉”遊玩後滿載“清遠味道”而歸,甚至是成為潛在的長期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