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雷笋


今年的雷笋


今年的雷笋

春笋

自小开始我就喜欢吃笋。无论是四季里的“春”“夏”“秋”“冬”笋,还是鲜笋、酸笋、甜笋、苦笋,笋丝、笋干、融笋、泡笋……,反正是是笋就爱,有笋即欢。

以往的每一次过年和老婆回桂林“娘家”,“冬笋”做为桂林冬日的特产,必定是“年货”之一,“冬笋豆腐酿”也是丈母娘的拿手好菜。今年因为“疫情”的原故,年都过了,冬天也过了,这“冬笋”是吃不成了。老婆也只能一边偷偷抺眼泪,一边默默把打包好的、准备往“娘家”运的大、小“年货”包拆卸下来。

我们己经错过了一个“冬笋”的季节,接下来的“春笋”季呢?

“春笋”又叫“雷笋”,春雷过后的第一波笋子称作雷笋。”《舌尖上的中国》是这样说的“向南2000多公里,同样的春风时节,冷暖空气激烈对峙,春雷唤醒土壤中的生命,春雷过后的第一波笋子称作雷笋。”听见雷声而出现的竹笋,光听名字都可以想像这“雷笋”的味道。“吸饱了泥土芬芳和春雨滋润的春笋,肉质最为细嫩,水分最为充足,用手掐一下根部都能掐出汁来。”

但今年的惊蛰似乎没有听见“雷”,倒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响了几声“巨响”。

“天有异象,地必大变”。一位在老南街摆风水摊的地理先生是这样说的,“正月打雷土谷堆”春雷不发冬雷不藏,兵起国伤”“春正月雷,民不炊,为丧为疫”。

但“度娘”是这样告诉我。

"民间”的说法是,春节假期四大龙王的行程是酱样子安排的。

正月初一,天宫过年。正月十五在龙宫搞大庆,元宵节闹龙灯,一直到闹到正月三十。在此期间不正式上班工作。

直到二月二“龙抬头”开始,龙王们才正式上班工作,行云布雨,统管滋润大地苍生万物。

也就是说,从二月二之后,才能听到隆隆的雷声。如果正月听到雷声,说明人间大地发生了不太平的事情,龙王们不得不提前上班,当然少不了带有怨气,而且怨气会持续整个一年,这一年就很难保证风调雨顺。

当然是民间传说不可相也。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发风,打雷,下水,自然现像而己,莫要大惊小怪。

一不小凡扯远了,言归正传。想吃最鲜嫩的雷笋,就趁现在,也就清明前半月,只有短短十几天时间。有诗为证

《春阴》 宋 黄庭坚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老家的老屋后,就有一片竹林,以前清明回老家“拜山”都会收获不少春笋。今年,估计是“难了”。

原因有二。第一民政厅说了,清明期间暂时不能到墓园祭拜先人,要减少聚集,聚餐,避免祭扫群众扎堆。如何寄托哀思,可以网上祭祀。第二,儿子就要开学了,“紧张”时刻,每天都要如实上报全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个时候,全家的每一个人如有“不慎”,将会耽误了儿子的“复课大计”。经全家委员会开会表决一致通过“继续窝居,少出门”为秒!

山是上不去了,哪就听从号召,“网上祭祀”表示一下怀念之意吧。不知道我家老太太打电话回老家交待帮忙“烧纸”的事情的时候,有没有,交待让老家的人们给我们的“先祖”们烧一些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网络工具,和一些个说明书之类的,好让“先祖”们也能熟练掌握这些东西。

还有,不知道在“先祖”们的哪个世界信号好不好,流量够不够?哪几大通讯巨头们一定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好让我们的哪些在“天上”“地下”的“祖辈们”也能“上网”查看到我们的“追思”之情,理解我们“难处”!继续以在天之灵的名义保佑我们“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免费”的春笋今年是吃不上了,买呗!“朋友圈”里有好友卖“春笋”的。

大容山野生毛竹笋,20块5斤!

挑选春笋时,有“四看”要留神。首先是看笋壳,一般以嫩黄色为佳,笋肉特别鲜嫩。其次要看笋肉,颜色越白则越脆嫩,绿色的就变竹子了,质量肯定是差。再看笋节和笋体,鲜笋的节与节之间越是紧密,则其肉质也就越为细嫩。最后是看笋体,蔸大尾小的笋肉多壳少,总之是要“嘴尖,皮厚,肚子空”

春笋的吃法很多,煎、焖、炒、炸、红烧、清蒸、水煮,素有“荤素百搭”的盛誉,鸡、鸭、鱼、羊、猪、牛都可以配。

我个人爱好,两种搭配,一曰“韭菜妙笋”一曰“五花肉炒笋”。

道先说说“韭菜炒笋”。竹笋味甘、微苦,性寒,用玉林人讲法吃多“刮肚”“腰硌”。所以要配上壮神菜“韭菜”。两者一经结合,便是“水乳交合”“阳阳互补”绝配!extremely!一边要赞美!一边耍放开了吃,吃完还不忘吟诗两首,“每日逢加餐,经时不思肉”云云。

古人常笋与猪肉相提并论,如清代文学家李渔词条所说:“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而但觉其鲜之至也。”

意思是,“五花肉炒笋”猪肉已经完全沦为了竹笋的配角。

又比如苏东坡的妹夫,黄庭坚词条,曾在诗中发表感叹:“南园苦笋味胜肉”!

哈哈,说归说,但若是让我在肉和竹笋之间二选其一……我觉得还是会选择肉。

毕竟肉能腻一时,不能腻一世,而笋能吃一时,也不能顿顿都吃笋,人类花了数千年的时间才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当然耍做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

最后奉上苏东坡的诗一首:

大容山上㫪笋香、饱饮独嫌猪肉瘦。

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若要不俗与不瘦,请吃笋烧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