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選課丨小孩子喜歡玩遊戲?原來有這些原因

愛選課丨小孩子喜歡玩遊戲?原來有這些原因


說起玩遊戲,家長們可能都會有一種不太好的印象。隨著近幾年科技的發達,家家戶戶都有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有些孩子沉迷玩電子遊戲,這讓大人們恨透了遊戲。


其實,電子遊戲只是遊戲的一種,遊戲對孩子的影響不能因為某些情況一概而論。遊戲原本的意思,是遊樂嬉戲。遊戲由三個部分組成,那就是趣味的活動方案,遊戲者的主動參與,還有活動樂趣體驗,包含這三點要素的活動才能被稱為遊戲。


遊戲有四個本質特徵。


一、遊戲是“日常生活”的映射


遊戲在某種意義上,表現的是社會生活。可以說,遊戲是我們生活中一些片段的縮影。


愛選課丨小孩子喜歡玩遊戲?原來有這些原因


比如說孩子們常常玩的“過家家”,就是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日常行為。遊戲中孩子們模仿炒菜煮飯,模仿老師和學生上課,還有模仿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給病人看病,你看,是不是都是我們生活中會發生的事呢?


就連一些經營類的小遊戲,比如很出名的開羅遊戲系列,它們的玩法,也是仿照現實生活中百貨商場、出版社、遊戲公司等經營模式來改編而成的。


二、遊戲富有選設性的自足樂趣


遊戲的必備特點是樂趣,遊戲的樂趣能帶給玩遊戲的人很大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就算旁觀者感覺不到,參與遊戲的人也並不在乎。


很多家長在孩子玩遊戲時會疑惑,為什麼這個遊戲看上去沒什麼意思,但孩子玩起來特別起勁,這就是原因了。


遊戲的趣味性由遊戲的玩法決定。但有時候,不是家長們覺得這個玩法有趣,孩子就會喜歡。玩法要和寶寶的實際活動能力相當,孩子有能力做到,才會有玩的樂趣。


打比方,家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成語接龍,可是小朋友年紀太小,成語都不認識幾個,那成語接龍這個遊戲就和這個孩子的實際能力不匹配,他玩起來也不會覺得有意思,反而會覺得無聊。所以說,爸爸媽媽們想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小朋友們的能力了。


愛選課丨小孩子喜歡玩遊戲?原來有這些原因


在挑選和孩子一起玩的遊戲時,要知道,有些遊戲適應面寬,有些有些遊戲適應面窄。比如猜謎語、跳繩、套圈圈等,這些遊戲不光是大部分小孩愛玩,有些大人都會喜歡。像下圍棋這種需要一定專業知識才能玩的遊戲,不懂的孩子就不會喜歡了。


遊戲的趣味性還由遊戲者的選擇偏好決定。選擇玩一個遊戲有很多原因,比如孩子的性格、生活環境、天氣原因等等。


講到遊戲的趣味性,就要說一下,遊戲包含了以下三個層次的快樂體驗。


第一層次:趨樂性體驗,想象性體驗


趨樂性體驗是遊戲者被遊戲的趣味性吸引,想去參與遊戲。想象性體驗是指還沒有開始玩遊戲時,腦子裡就提前想象出了玩遊戲時的趣味,由此對遊戲產生的期待心理。


第二層次:自主性體驗,綻放性體驗


自主性體驗指遊戲者參與遊戲,進入的一種“為我所欲”的狀態。綻放性體驗指遊戲者在玩遊戲時心神舒暢、全身放鬆的心理。


第三層次:勝任感體驗,玩味感體驗


勝任感體驗是遊戲者在遊戲過程中成功完成任務,所獲得的一種成就感體驗。這個體驗會給遊戲者帶來極大的鼓勵,讓他想要繼續玩下去。


愛選課丨小孩子喜歡玩遊戲?原來有這些原因


玩味性體驗是指遊戲者在遊戲結束後對遊戲趣味性的回味,通常這個體驗會讓遊戲者期待以後再次遊戲,可以說是產生了繼續玩這個遊戲的動力。


三、遊戲的規則性


不管什麼遊戲,都有一定的遊戲規則。遊戲規則分為顯性規則和隱形規則兩種。


顯性規則是明確的,大多數人都要遵守這個規則。如果遊戲規則要修改,要經過大多數人或者所有人的同意。


比如孩子們玩跳繩的遊戲時,誤踩繩子的人是要算輸的,這就是顯性規則。這時候有人建議跳繩過程中可以有一次誤踩繩子的機會,不算出局,一起玩的小夥伴都同意這個規則。修改規則時大家都同意,這也是顯性規則的特點。


隱性規則沒有顯性規則那麼強硬的規定,但也有一定限制。比如玩“矇眼捉人”的遊戲,大家不會說一定要用布把眼睛蒙起來,沒有布的時候也可以閉著眼睛玩。


隨著孩子們能力的發展,規則的水平也會逐步提高。孩子們逐漸長大,也會越來越喜歡有規則的遊戲。


四、遊戲是內生需要的自願性活動


大人玩遊戲,大部分是作為放鬆調節。孩子玩遊戲,一般是興趣引起的。喜歡洋娃娃的孩子,會喜歡和洋娃娃玩“過家家”的遊戲,會喜歡給娃娃打扮等。


愛選課丨小孩子喜歡玩遊戲?原來有這些原因


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經常玩某個遊戲時,就可以注意觀察,從而發現孩子的愛好是什麼了。


理論參考:慕課《學前兒童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