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網絡授課:學生們,我想對你們說……

2020年寒假,原以為會同以往多少次的寒假一樣,一個個親戚地走,一個個餐地聚,一頓頓飯地吃,一天天地就那樣地過。沒想到的是,大年初二早早起來,按照當地風俗,出嫁的姑娘帶著老公、孩子是要回孃家的,還沒出發,就接到老爹電話:"別來了,咱村封了!""封村,開玩笑吧?"我有點不敢相信。"真的,路都堵了,你來了,也白來。"老爹再三交代:"千萬別跑,冷呵呵的,再白跑一趟!"放下老爹的電話,我還是有點半信半疑,封村?咋封?偌大的村,那麼多的路口,用啥封?幾個電話打給朋友,打給發小,果然,真封村了,媒體上正熱傳的"疫病肺炎",原來不是謠傳,竟然是真的。疫情就這樣來了,就如水流第一次漫過沙土地那樣悄默聲地滲進來了,原以為它只是一個很快的過客,但沒想到,封村、封城,封家,我們彼此之間隔離開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新詞彙一個個冒了出來,新聞裡的確診病例人數也一天天增加了上來,疫情席捲而來,似乎越來越嚴重,封在家裡的我們,眼睛卻關注著外面,時刻觀察著正在發生著的變化,正如《阿甘正傳》裡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我們不喜歡災難,但災難來了,我們就迎難而上!

上學期最後一次課我們說完再見,原以為,我們很快就會再見,可是,沒有。假期就要結束了,疫情沒有結束,怎麼辦?不知從啥時候開始,一個新詞彙"停課不停學"隨著疫情的發展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學生不返校,還要不停學,那就網絡授課唄。不知其他老師怎樣,我接到網絡授課的任務,倒是有點小激動、小興奮。這就像是戰爭年代上級突然給我下達了一個秘密任務,讓我感覺很神聖,也很光榮。我,一位大學老師,被封在家裡無所事事這麼久,終於可以像那些逆行者那樣,為抗疫出把力,用一種別樣的方式上戰場。這讓我想起了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那些老師,不畏日寇猖狂,不懼環境惡劣,堅持上課。不知敵機啥時來轟炸,隨時停課需要疏散,老師帶著學生跑警報,鄉間的山溝溝,一道道掩體,漏雨的教室,破敗的廟宇,荒草掩著的山洞,都成了隨時隨地的課堂。老師們,從容上課,熱情飽滿。他們那份戰亂時站穩講臺的浩然正氣,那份生死存亡間維護文化之脈的悠然氣質,震撼著我這顆同樣做老師的心。學生們跟著老師,炮火連天,依然求知若渴,在困苦中堅守。今天,我就要做這樣的老師了,你們就要做這樣的學生了,抗疫就是抗戰,網絡就是你們和我共守的陣地。咱們踏實上好每一堂課,就是打好我們的每一仗。我們不喜歡災難,但災難來了我們不逃避,迎難而上,拿出"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無畏,和我們學校"明德任責"、"好學力行"的精神,一個一個踢開阻止我們前行的路障,堅定地往前走。

感謝因特網,讓我們網絡授課成為了可能!

雖然有信心上好每一堂課,但實際操作起來不是沒有難度。為了迎接網絡授課,我下載了雲班課、釘釘、QQ,臨時抱佛腳,對這些軟件各種功能的深入使用也是各種查閱,各種聽課,各種學習。提前在這些軟件裡建了學習群、班級群。確保網絡授課時,雲班課一旦不行,那就用釘釘,釘釘若不行,我們就用QQ,多備而無患。

考慮到你們沒有教材,為了上好每一堂課,我也是各種嘗試,先是把課程錄成錄播課,等到上課時給你們播放,再配以重難點講解。錄播課的錄製,需要下載新的錄製軟件,所有這些都需要再學習。錄製成的課程有瑕疵,就一遍遍地過,上課前那幾天,就是在這樣的緊張籌備中緊張度過。不管怎樣,感謝因特網!

是因特網,給了我們這麼多的選擇,讓我們在特殊時期,有了特殊的課堂,特殊的講臺,特殊的授課方式。你們和我的距離,似乎很遠,遠到不知道你們是怎樣分散在我國各地,是在哪個省、哪個市、還是在哪個小村莊?但感覺似乎又很近,點點鼠標,就能把你們聚在一起,拉到我的身邊。多麼奇妙的一種感覺呀,多麼難得的一種經歷呀。經歷就是一種成長,在這樣的經歷中,種種感受會烙刻在我們行走的軌跡裡,擺正我們前行的方向。

疫情下的網絡授課,趣事多!

第一次上網課,激動得我一夜沒有休息好。早上八點的課,我早早起來,換掉疫情期間一直穿在身的家居服,穿上久違的正裝。多少天了,第一次認真地洗臉,化上淡淡的妝容,我要上班了,我要上講臺了,哈哈,新冠封了我的家,但卻阻擋不了我上課的路。

上課第一天的點名,我們雲班課遭遇了高峰期,卡了頓,我們馬上舉班遷移到釘釘,記不記得?我們緊急開了一個視頻會議,那也是一個嘗試呢。我要求你們打開視頻,我想看看你們,一個假期沒見,我想你們了!早晨的八點,可能對還沒有調整好生物鐘的你們,似乎有點早。鏡頭裡的你們,有的睡眼朦朧,有的裹著睡衣,有的還在被窩裡,頭未梳、臉未洗,哈哈,原諒老師,偷襲了你們,抓住了你們最為真實的上課態貌。

先是給你們上傳我事先錄好的錄播課,為了把控時間,你們在看的時候,我也在看,發現錄播課裡有問題,我們又臨時改成網絡直播,看到直播裡我露出的臉,被迫成為女主播,對美顏功能我是期待萬分呀。後來才知道,露臉功能可以不啟用,原來我也是可以隱身呢!還記得有一次,進入直播間,我就一頓開講,臉部表情加手勢,繪聲繪色,自我表演了快20分鐘,學生留言說看不到老師的動靜,我才明白"直播"那個鍵一激動忘了點了,尷尬啊,剛才那一番表演又需要重新來過。

我在網絡授課的時候,我6歲的女兒也在上網課,為了迴避干擾,她客廳用電視,我臥室用電腦。我緊閉門窗,也擋不住她的音樂和聲音傳進來,雜糅進我的直播裡。只要我一開講,全家人都很配合,說話、走路聲音儘量小一點,怕影響了我們。我女兒進來取東西,我都是用眼神阻止她,她也總是用手做個拉鍊的動作封住她的嘴,躡手躡腳地溜著牆根進來,又溜著牆根出去,看著她那過度小心的樣兒,我忍不住偷笑,實際上,鏡頭根本照不住她,因為我關著呢,錄進去的只有聲音和屏幕裡的PPT。

還有一次,一大早的課,習慣了疫情期間晚睡晚起的老公,我怎麼也叫不醒他,只好任由他繼續睡在臥室裡,警告他我已開講,不準影響我上課,他迷迷糊糊,連連點頭。正在我講得起勁的時候,響亮的呼嚕聲直接切入我的直播,我的天哪!我走過去,拼命搖醒那位夢鄉人,我一番誇張的手勢加犀利的眼神,他突然明白過來,二話不說,衝出臥室。這個事情,每次說起來,家裡人都大笑不止,成了疫情隔離期間最為歡快的調味劑。

自律,是我們網絡授課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我們國家無論遭遇再大的災難,教育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止過。這一次的疫情,再一次,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國家對教育的傾力投入。能在這樣的艱難時刻,一下子保證全國幾億學生完成網絡學習,何等地不容易。

疫情期間,我們學校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停課不停學。在這樣特殊的網絡授課下,我們似乎缺乏同伴的激勵,我們也缺少些學習的氣氛,學與不學似乎就在一念間,那自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疫情期間,河南洛寧一個14歲的女孩,為了上網課,去村委會蹭網,一個高三學生小通,大冬天每天八點爬上屋頂,蹭網上課,演繹著一個個現代版的"鑿壁偷光"。他們的自律,讓我們忍不住熱淚盈眶。

疫情,給了我們一次特殊的經歷,通過這次的經歷,我們大學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都需要我們再思考。《百年孤獨》裡有這樣一句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人和事,又是如何銘記的。"疫情中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經歷的,是不是對我們多少都有些觸動呢?那這些觸動又會是什麼呢?

網絡授課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自律的考驗,也是我們靈魂的一次拷問。如果我們能把這次災難,當做我們最好的教材,當做一次最好的歷練,以此來擺準我們的行走方向,那這次災難的遭受,就會轉化成我們行走中的精神食糧,讓我們的行走會更久遠,從而意義更為深大!

河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王紅英書於2020年3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