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之水仙杯 佳士得2018年秋拍拍品


將繪畫、詩詞、書法、篆印融於一體,使其具有了文人色彩,使得日常生活用品的酒杯有了更高的觀賞價值,這也是康熙十二花神杯的創新之處,開瓷器先河,影響了後來的琺琅彩裝飾。康熙南巡、圍獵時都會隨身攜帶花神杯,足見其對花神杯的喜愛。


就像齊白石的《可惜無聲》冊一樣,草蟲除了沒有聲音外,已經跟真的草蟲無異,而花神杯是可惜無香,除了拂面而來的香氣,所有花可以帶給人的美好都濃集在這件杯子上。


康熙皇帝喜愛唐詩,他留下的墨寶多以唐詩為題材。他喜歡在扇面題唐詩作為賞賜,也愛用唐詩裝飾屏風,康熙四十四年(1705)下令編纂《全唐詩》。在康熙朝的瓷器上有不少以唐詩為裝飾,花神杯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杯上所書詩句,除水仙花及月季花之外,均為唐人詩句,是後來琺琅彩瓷器以詩襯畫裝飾的濫觴。


“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之桂花杯 佳士得2018年秋拍拍品


“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之菊花杯 佳士得2018年秋拍拍品


“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之桃花杯 佳士得2018年秋拍拍品


一月水仙花:春風弄玉來清書,夜月凌波上大堤


二月迎春花: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三月桃花:風花新社燕,時節舊春濃。


四月牡丹花:曉豔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


五月石榴花: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六月荷花: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七月蘭花:廣殿輕香發,高臺遠吹吟


八月桂花: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九月菊花: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十月芙蓉: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


十一月月季花: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十二月梅花: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


康熙十二花神杯燒造時間有兩次: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間,款為楷書兩行豎款;康熙晚期(非常接近雍正時期),款為宋槧體三行橫款。


花神杯胎薄如蟬翼,燒製極其困難,成品率極低,且十分容易破損,成套完整保存者堪稱曠世奇珍。《陶雅》有贊:“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質地甚薄,銖兩自輕……若欲湊合十二月之花,誠戛戛乎其難。青花價值,且亦不甚相懸也。”


需要注意的是,後世出現過幾次花神杯的仿燒。雍正帝當時覺得這個品種還不錯,曾仿燒過幾套,但是目前非常罕見。乾隆時期未見有花神杯出現,到晚清,同治、光緒時期又開始仿造康熙花神杯,民國時期也有仿燒。


擒鰲拜,平三藩,親征準格爾,大敗沙俄侵略軍,大膽啟用西方傳教士,這就是我們心目中的千古一帝康熙,這位偉岸雄武的帝王,居然也有柔情弄花的一面,而這種情愫就寄託在藝術價值極高的十二花神杯上。


如今,我們在博物館中依然可以尋得康熙十二花神杯的芳蹤,而在拍賣場上,也偶爾會出現一些花神杯的身影,它們的表現如何呢?


康熙十二花神杯是備受收藏家青睞的品種。除了花神杯本身的藝術價值外,還受一種心理的影響——收藏系列,收藏家通常會希望集齊一套花神杯,而且避免讓別人知道。


說到花神杯收藏,不得不提到香港著名的收藏家陳玉階,他去世後藏品被送到佳士得香港拍賣,即2013年的“雅趣流芳”專場,從中可見他的花神杯依然沒有攢齊,五彩花神杯只有8只,包括桃花杯、月季杯各兩隻,牡丹花杯、蘭花杯、菊花杯、荷花杯各一隻,青花花神杯只攢了月季杯、石榴杯、菊花杯3只。雖然很遺憾,但這無疑也是收藏的一大樂趣。


近兩年,拍賣市場上出現過2套十二花神杯。


2016年,北京匡時春拍出現了一套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從1000萬元起拍,競爭非常激烈,最後成交價是3335萬元,由劉益謙先生競得。這套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遞藏有緒,曾先後為柏煊書齋和鴻禧美術館珍藏,期間還曾於1994年在香港蘇富比上拍。


“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清康熙 青花十二花神杯(一套) 匡時2016春拍 北京匡時供圖


2017年6月,北京保利“瑰映如茵——玫茵堂暨歐美搜儲康熙、雍正御窯精華”專場,上拍了一套五彩花神杯,但並非原生的一套。其一隻花神杯的“大清康熙年制”款識與眾不同,為橫寫,說明是康熙晚年燒製的。


“十二花神杯”裡的月月花事


玫茵堂舊藏十二花神杯 北京保利供圖


這套花神杯在拍賣的時候,令人捏了一把冷汗,甚覺可惜,收藏家畢其一生集齊十二隻,最後卻被拆開賣。好在,最終結果不錯,10只同時期的、保存完好的花神杯被同一個藏家購入,這位藏家非常有心,把兩隻不好的擇出去了(荷花杯保存不善,曾有過修復)。這套花神杯12只的總成交價2392萬元。收藏就是如此,分分合合,這位藏家要想集齊剩下的2只,要看機緣,也許三年,也許三十年。


藝術品的遞藏更多的是人文精神的傳遞,能夠購藏其實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過眼既擁有,在拍賣預展上,細細把玩這些300多年前的藝術品時,也會獲得真實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