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貴溪市作為江西工業領域的排頭兵縣(市)之一,長期以來,其工業園區實力、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財政總收入等數據,一直是江西前列。但是貴溪市的城市建設一直是其軟肋,其城建在江西省內同級城市中一直處於中等水平,而路網道路建設更是處於偏下水平。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貴溪市城區總的路網建設情況。從下圖可以看出,現在貴溪目前正在建設的道路中,只有餘信貴大道和半條城西大道能看見端倪。以及東南方向流口片區的銅都大橋南延伸段。除此以外,就未見其他道路和城市建設信息。近3-5年,貴溪市無論新區還是老城區,城建和路網建設幾乎停滯。

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貴溪近幾年城市路網建設總覽

東城區現在是貴溪一般意義上的“新區”,但是建設速度緩慢。東城區的建設,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當年隨著市政府大樓在現在的城東位置新建,拉開了貴溪城區跳過貴溪電廠向城東發展的序幕。

貴溪城區跳過貴溪電廠,向東發展,在上世紀80-90年代,是省政府對貴溪市城市發展的要求,也是綜合各方利益、結合貴溪工業城市實際提出的可行的方案,在那個年代,貴溪就已經是按照大工業、大框架城市規劃和打造,可以說,貴溪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是起了個大早。

可是後來政府大樓一直遲遲未投入使用。2002年,時任市委書記陳愛民提出將市政府搬遷到羅塘河入信江口下游的城西區(銅技校一帶),全力打造城西新區。同時,貴溪市在陳的帶領下,在羅河鎮和濱江鎮交界處320國道南北兩側開山造城,建設貴溪羅河工業區(現貴溪經濟開發區)。在陳的施政理念上,西部工業區和西部新城區是緊密相連,無縫對接的,有點像現在的“產城融合”理念。後來因為諸多因素,貴溪城西的工業區順利的建設,通過20年的發展成為省內十強工業區,而作為城市新城區的“城西新城區”卻並未啟動,最終流產。

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貴溪市“城西新區”大致範圍圖

“城西新區”的流產後,城東新區的建設迫在眉睫,加上江銅對冶金大道的建設要求,建設路和冶金大道成功對接並延伸,2005年,貴溪大道南北貫通,冶金大道南延伸段開始建設並延伸到信江北岸。2010年沿河東路開始興建併成功穿越電廠。

在搭建了城東新區(下稱東城區)部分主路網後,東城區的道路建設幾近停滯,特別是最近幾年,在周邊兄弟縣市新城區如火如荼建設的大環境下,貴溪東城區基礎設施一直不溫不火。幾乎無任何動靜。而隨著貴溪市主要行政機構遷入東城區辦公,來往於貴溪老城區和東城區的人流車流不斷的增長。

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貴溪市東城區主路網

目前,連接貴溪老城區和東城區的道路只有兩條:建設大道和沿河東路,沿河東路電廠段由於只有雙向2車道,通行條件差,成為瓶頸。目前來說,只有建設大道一條城市主幹道聯通,造成建設大道堵車現象極為嚴重。建設大道堵車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貴溪東城區路網建設嚴重滯後,整條建設路長大約4公里,這4公里的長度中,竟然沒有一條道路和建設大道平交,全部是無規則的單邊路(下圖),而且這些單邊路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這些單邊路幾乎都是死衚衕,造成4公里建設大道南北兩側所有的居民、單位人員出行全部要依賴建設大道,所有的車輛都要拐入建設大道進入和駛出,而不能通過其他支路疏解,這是建設大道擁堵最根本的原因。

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建設大道南北兩側的支路幾乎都是斷頭路


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貴溪大道以東花園灣片區路網未成型

東城區本身路網現狀

1.建設大道被早閒公園水庫分割,不能東延伸和沿河東路北延相連

2.薌溪大道東延伸未建,而且就算建設了道路級別降低

3.沿河東路北延伸未建(正在建設路堤結合景觀工程)

4.薌溪大道無法穿越電廠和雄石東路聯通

5.陽際峰路不能西延伸連接桐源路

6.天華山路不能西延伸連接規劃14路

7.規劃14路因鐵路原因無法建設,造成建設大道無替代

8.白塔河路和建設大道幾乎平行,因各種原因無法建設,只能建設東段(上城翡翠-印象城南邊)

9.孺東路北延伸未建設

10.晉興路北延伸未建設

11.景賢路未建設。


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貴溪城區道路解析(一):貴溪城市新區的變更和東城區路網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