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新冠疫情中國的上半場結束了,但是全球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危機。這次蔓延全球的世界大疫其嚴重後果堪稱第三次世界大戰。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世界大疫堪比第三次世界大戰

為什麼說這次的世界大疫比世界大戰更可怕,第一次世界大戰有39個國家參戰,打了4年最後結束於瘟疫,因為感染人太多沒有足夠的士兵上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最早被捲入其中的,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也加入進來,共有61個國家參戰,打了6年,損失超4萬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了東西方冷戰的世界格局。

而這次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席捲了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6大洲已無一淨土。這不僅是一場健康戰,更是一場經濟戰,美股兩週內4次熔斷,全球股份下跌20%,多國失業人數創下歷史新高。

雖然人們痛恨戰爭期望世界和平,但戰爭是消費刺激型災難,政治家與經濟學家都知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一是戰爭中軍火燒錢;再則戰後重建家園經濟恢復。二戰之後日本與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迅速重建了東亞經濟體系,都創造了連續40年的經濟增長的經濟奇蹟。美國的軍工產業在二戰中生產了10.84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萬輛各類車輛;6771艘各型作戰艦艇,其中包括150多艘各式航母;32.4萬架飛機……,除戰爭消耗,這些武器戰後也賣到了各個國家,成了世界各國主要的軍事裝備。美國大賺其錢。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1945年之後,全球有120多個國家獨立,今天的全球化浪潮下來,有233個國家形成了全球經濟共同體。

而瘟疫則是需求抑制型災難,人們捂緊錢袋子只保留基本消費,也就是保命型消費,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餐飲、娛樂、等行業大範圍關門歇業,旅遊、社交、酒店住宿、養生保健等等被徹底抑制,這其中的很多消費一旦被消失,很難補回來。

比如電影行業,去年中國年度電影票房達600億人民幣,今年隨著春節賀歲檔和一季度的消失,起碼100億的票房收入打了水漂,而所謂的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很大程度上只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如《唐人街探案3》、《中國女排·奪冠》這類大體量影片,動輒二三十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各片幕後投資結構和收回成本的考慮不同,不可能都像《囧媽》一樣玩一把金蟬脫殼。這些影片日後重新上映的話,事過境遷普通檔期很難保證票房,黃金檔期又早已被後面的新片占上,想要“補償”談何容易?旅遊、餐飲等行業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年只有365天,人也不可能從一日三餐變成四餐。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句名言“一開始,你抗拒;慢慢地,你開始調整適應;時間一久,會習以為常,這就是被體制化。”人都是有慣性的,在家宅久了會發現原來很多的社交需求是可有可無的。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脫鏈。我們看到疫情之後世界各國紛紛封鎖邊境閉關斷航,歐盟所有邊境都關閉了,大家各自為戰,中東最大的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停飛了所有的國內外航線。隨之而來的是全球產業鏈轉移。中國是世界上工業門類最齊全的製造大國,有221種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來的財富積累大多是出口創匯。

稱自己是“戰時總統”的特朗普已經宣佈啟動《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DPA),迅速增加美國國內生產口罩和醫療防護用品的產量,對抗新冠肺炎,中國的中石化、比亞迪、格力開始造口罩;法國奢侈品巨頭LV也開始轉產洗手液。川普上臺以來一直致力於將製造業重新搬回美國,很多外資企業一旦撤走,短期內很難迴歸。

新冠肺炎大流行正以指數級速度增長。病例數量達到首個10萬花了67天時間,達到第二個10萬用了11天,而第三個10萬僅用了4天,第四個10萬僅用了2天。全球感染人數可能很快就超過百萬。各國領導人以視頻方式召開應對世界大疫的G20峰會,網友說上一次的這種開會方式是在《2012》、《後天》和《生化危機》中。世界大疫之後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樣,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將重新改寫。歐盟的解體將不可避免。

最糟糕的時刻還沒有到來

第三次世界大戰叫囂了很久人們也只在電影裡見過,想打也打不起來,威懾平衡使世界各大國包括朝鮮都有制約他國的手段;但疫情一下子把全球經濟都拖下了水,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經濟已經見底了,美股第一次熔斷的時候就有人準備抄底。

以前經濟學講世界經濟是L型增長,就是跌下來後在底部徘徊,而目前經濟下墜是I型,一路下跌不知道底在哪兒。

第一次全球大蕭條始於美國華爾街,1929年9月5日開始的華爾街股市崩盤,兩年以後股市跌去90%。千萬富翁“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以為抄底的機會來了,於是大肆舉債加槓桿入市;格雷厄姆沒想到的是美國股市在25年後才回到1929年的點位,這次抄底讓格雷厄姆徹底破產。

我國股市大盤在08年奧運會之前是6000點左右,當時專家預測突破1萬點指日可待,但是現在12年過去了,中國股市依然在3000點以下徘徊。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兩個月前中國經濟只是按下了暫停鍵,現在來看世界經濟不僅按了暫停鍵,還按了刪除鍵。至於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什麼時候重啟,是能夠迅速恢復還是要重裝系統,一切都是未可知之數。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該如何度過危機?一方面要學會喊救命,在這次疫情剛開始的時候,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最先發出呼救,稱如果疫情持續下去,企業活不過三個月,他的呼救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也說出了企業家們的心聲。很快西貝拿到銀行數億元貸款,解決了現金流的問題。第二,針對各行業受疫情影響的情況,國家出臺了很多相應的政策,企業要想辦法把政策用足,千方百計開源節流。

疫後會出現報復性消費麼?

很多經濟學家預言疫情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和高增長。報復性消費就是要把以前失掉的加倍補回來,有個調查問大家說疫情之後最想幹的事兒是什麼?很多人說是吃火鍋。但是火鍋一天能吃幾頓?儘管很多專家對各行各業普遍持樂觀態度,但在面臨百年不遇的大疫大災的時候,我們不能過分強調報復性消費。數據顯示,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復工復產後報復性消費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夫妻離婚,因為經過兩個月後寸步不離的相處終於看清了對方再也無法忍受。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那麼消費會在哪方面重啟?最近一個電視劇比較火,孫儷、羅晉主演的《安家》,講賣房子的故事,房地產的下一個機會點不是剛需而是改善性需求,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為例,他家17口人在隔離期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和單獨衛生間,不是首相官邸,是自己的房子。

中國未來房地產的改善性需求仍然非常大,居家隔離讓人們更加意識到房子和空間的重要性,遠離大都市中心區有天有地的的低密度別墅更受追捧,福布斯富豪們已經開始全世界買海島避世了。

未來免疫力將成為最重要的競爭力。免疫力一方面是指身體免疫力,我們看到至目前為止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解藥,世界範圍內重症患者和病死者多為老年人和本身患有其他基礎疾病的人群,年輕人普遍症狀較輕或恢復更快,因為年輕人自身的免疫力更強。除了身體及情緒的免疫力,對於企業和個人來說財務免疫力甚至更為重要,如果還有兩個月無法開工,將有更多的企業甚至個人破產?

疫情之後對於大眾來說最需要的是賺錢生存和養家,而不是急於報復性消費。

全球性大蕭條不可避免

近40年來,中國的各行各業包括房地產都沒有經歷過嚴峻的長期經濟下行週期,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中國也靠4萬億的強刺激很快復甦;這次疫情中國也是率先提出恢復工、復產;但大家切忌抱有一種盲目樂觀心理。

現在的疫情是一場全球性的世界危機,已經不是一個國家自己抗疫成功就大功告成了,中國已經向輸入型病例發展,目前境外輸入病例波及國內12個省份,疫情來源地達10個國家。面對疫情一定要抱最好的希望,但要做最壞的準備。

一是長期與病毒共存,二是要做好迎接經濟大蕭條的準備。

未來社會形態將發生變化。首先是轉移社交陣地,人是群居動物,西方很多人晚上不去酒吧就沒法活,英國首相鮑里斯的父親就不顧禁令去酒吧喝酒,但越來越嚴重的疫情迫使大家關在自己家中,在線生存,於是衍生出孤獨經濟、隔離經濟、宅經濟,人最好的伴侶變成自己,甚至很多人的生理需求也要靠自己解決。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虛擬經濟的優勢也再次凸顯出來,而且虛擬經濟的成本隨著時間推移趨向於零。例如專注兒童內容的凱叔講故事,自春節以來APP下載量大增,成為疫情中業績快速增長型的企業。

未來幾年人類的的很多生活方式都會轉向網上雲端。

人和人的社交距離加大。21天可以使人的行為形成習慣,長時間疫情正改變著人們的社交行為方式,保持一米五以上距離開始適用於所有場景,從總統到百姓人們將握手禮、貼面禮改成了雙手合十禮以及“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第三是改變飲食習慣;中國人最開心的就是大家整整齊齊吃一頓飯,不分彼此,尤其是家裡飯桌上如果有一雙公筷都是很不舒服的事情,但是這次我們看到很多病例都是家庭聚集型病例,病從口入,現在在美國的中餐館最倒黴,大家都不去了。中國餐飲行業一定會形成一個革命,實行分餐制,中餐西吃,這個一定會到來。

新基建和在線化生存

當下新基建成為一個熱詞,新基建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傳統基本建設就是人們所說的“鐵公基”,包括鐵路、公路、橋樑、房地產構成實體經濟的基礎;而新基建是數字經濟。

什麼是新基建呢。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就象手機已成了人體的新器官一樣,網絡也成了陽光、空氣、水、電、煤氣等人類生活的基本生活保障。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斷網等於斷糧。

新基建將以5G為基礎。5G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就是通訊技術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雖同屬技術的範疇,卻與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不同。IT信息技術更加關注的是計算,像我們平常使用的電腦以及軟件開發;而通信技術則更加註重“連接”,包括我們的藍牙耳機,甚至是整個在線互聯網。DT則是數據技術企業(Data Technology),新基建將使CT、IT和DT進一步融合發展,產生巨大的新能量和新商機。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5G時代,不僅僅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更多延伸至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形成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會產生很多新的商機,還會引發商業的重構。

首先是組織的重構,毋庸諱言,在疫情過去之後,各行各業首先迎來的是什麼?是裁員潮,很多用人單位會發現其實大量員工是沒有必要存在的,甚至1/3的人就把以前的工作做完了,所以裁員比例會很大。

其次是管理結構的變化,二戰後的美軍特別重視單兵作戰,在企業中,海爾集團實行的“人單合一”政策大大提升企業效益,“人單合一”就管理賦能,即每一個個體都有管理職能。未來的戰爭是以班為單位,靠強大的支援系統單兵突破,擒賊先擒王,定點清除,亂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管理不再像以前的金字塔型結構,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下層蒙上層,一層蒙一層。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第三是產業鏈重構,產業鏈重構勢必會帶來反全球化。以前我們說東莞一堵車,硅谷的芯片就要漲價。現在大家都要建設自己的產業鏈,小而全。而且會形成無邊界的柔性能力,比如特斯拉在一週內轉產呼吸機。

第四是在線生存能力,疫情一來很多企業癱瘓了,因為客戶沒有了。同時我們看到騰訊在做企業微信,西貝的店長們加了3萬多客戶的個人微信,他們已經在建設自己的私域流量。你在淘寶、京東開了店叫公域流量,要等客戶進來。而私域流量是你能夠反覆騷擾、反覆觸達的。未來考驗企業的在線生存能力,要重建自己的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會成為網絡基本建設的一部分,騰訊的企業微信可以擴展到5萬人,甚至更多。

未來從組織架構、商業架構都會形成改變。所以新基建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健康防疫、醫療設備、特高壓輸變電,工業4.0,包括區塊鏈等等,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其實生意沒有邊界,這次疫情讓很多企業被迫轉到線上,甚至學校的老師、各領域的專家都從線下走到線上,互聯網時代已經打破了幾乎所有生意的邊界。

2020新冠元年會開啟怎樣的新時代?

《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Flat)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稱2020是新冠元年。 而人類的紀年將像公元和公元前一樣分為新元前B.C (Before Corona)和新元后,A.C (After Corona)。

世界大疫VS第三次世界大戰:大蕭條大變局大冼牌和社會重構

《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冠狀病毒後的世界》一文中表達了對人類新元后的憂心忡忡。他認為這是一場全人類的的世界性危機、這意味二戰後開啟的全球化之路就此終結,各國的新孤立主義重新奪回話語權。以前各國講團結一致是真的想攜手共進;現在人們口口聲聲要攜手共進,但實際上卻是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各種脫鉤。人類社會的開放化、自由度、和繁榮度都會降低;人們開始退縮回一個封閉、孤立、狹隘的世界,自己成為自己最好的伴侶。為了抵抗疫情,全民都放棄了隱私;以色列用追蹤恐怖主義技術追蹤新冠感染者、未來的生物手環技術不僅很方便監測人的日常行蹤,還可以隨時隨地瞭解人的喜怒哀樂。人類社會將進入一個無法達成共識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機制已開始崩塌,重建之路艱辛漫長。9.11之後高強度安檢成為常態;新冠疫情之後,每個人都會提防別人,他人即地獄,對每個人都做有病推定將會促使在每個公共場合都會設定身體檢查,如同安檢一樣,身檢和核酸檢測將成為新常態,也會象9·11後一樣衍生出一個新行業。

隨著華爾街股災、全球油價崩盤和美聯儲推出無限量版的量化寬鬆,全球乃至各個國家內部都會出現新一輪的財富洗牌。

全球資產價格崩潰的明斯基時刻是否已經來臨?全球經濟大蕭條和失業潮是否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和中國都到了賭國運的關鍵時刻:是美國從此徹底衰落被中國超越,還是走向更強大的單極超級大國,雙邊和多邊的博弈都正在或明火執仗或悄然無聲的上演。

一切都是現在進行時,大戲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