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战“疫”的日子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3月30日电 讲述人高税:我是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2月17日作为专家组成员奔赴重庆对口支援地孝感支援抗疫工作。

2月18日早晨,“战前”培训开始。我们认真听、仔细记,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容不得我们半点马虎。下午开始防护培训:标准预防、手卫生、穿脱防护服。看似简单,实则细节非常重要。我们反复训练直到晚上9点多,废寝忘食的形容一点不夸张,最后所有组员顺利通过考核。

当天夜晚,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出台,虽然已经夜深人静,我们仍然聚精会神阅读,这是我们战斗的武器。第二天早上,院感专家再次反复强调:“防护,防护,防护……”。所有队员专心致志的继续演练防护服穿戴、熟悉防护流程……

2月19日下午2:00,召开赴一线前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宣布具体人员分配名单,我被分配到了孝昌县;二是再次强调各位队员要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三是开展岗前心理疏导。下午4:00医疗队孝昌分队到达孝昌驻地鸿源酒店与先前到达的同志汇合。

县委领导及医院领导热情的接待我们,孝昌分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我们立即投入到一线,进驻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傍晚的医院格外安静,人们有序通过检查体温进入医院。相关部门对接,现场了解疫情、实地察看防护情况。

我负责的地方是呼吸内科,主要负责科室治疗方案的指导、疾病的判断。他们一共五名医生,24小时不间断已经工作了30多天。我为科室同志的艰辛工作感到骄傲,为他们的使命感感到自豪。到达科室,科室同事热情的说:“有你们的支援,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战斗!”“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简单的寒暄过后,我们开始正式工作,据了解,呼吸科一层楼共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人45人,年龄最大的有82岁,也有17岁的年轻人,危重症病人2例,伴有肝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基础疾病。我和同事们一起仔细的研究病情、阅读CT,在治疗方案上共同探讨、调整方案,希望他们能尽快好起来。一天的工作我基本熟悉了病区病人的基本情况。夜里我和科室的同志们还在讨论其中一个危重病人的病情。凌晨3点,科室周怀志主任告知我,46床的婆婆因为病情危重已连夜转到孝感市人民医院了。

经过之前对科室病人病情的大致了解,我需要实地查房、看病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到达病房后在院感专家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穿戴好防护衣、眼罩等装备——踏入红区。大多数病人病情都比较平稳,心理状态良好。重点看了3床的危重病人,男性,57岁,有肝硬化基础疾病,患者总体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自觉有腹胀不适。血气分析没有明显的缺氧,不过胸部CT上可以看到肺部病灶相当重,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病情加重,真为他捏了一把汗。

3个小时的查房,我已经满头大汗、全身湿透,查房结束后我们重庆医疗组组织了病例讨论,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修正的方案。这就是我接下来的工作,虽然繁重、虽然危险,但我义无反顾。和我一起战斗的战友们,我们一起加油,期待所有人都治愈出院的那一天!你们的样子,我的样子,因为戴着厚厚的口罩,穿着一层层厚厚防护服,我们彼此都分不清楚,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