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潰,從缺錢開始

小時候有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所以大言不慚地認為錢沾著銅臭,很俗。

等長大成人,直面生活的風雨,才知道掙錢真的能治好成年人的一切矯情。

王小波說:「人生就是一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何為受錘?厄運、意外、失業、健康出現狀況、尊嚴被按在地上摩擦……如果說生活是一場歷練,有錢的人生就是可以順風順水。而缺錢的人生就是艱難模式,不得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綜藝裡,一個阿姨帶著寵物狗看病,狗狗的肚子鼓鼓脹脹,一隻狗變兩個大。醫生一摸就知道狗狗是很嚴重的積水,需要先排水,過後還需要檢查積水的原因。僅僅是初步檢查就需要1700元,阿姨一聽就要抱著狗走,不治了。

醫生對她的態度變了,連彈幕都紛紛指責:「養狗不知道為狗負責麼?吝嗇。」

最終在女兒的勸說下,阿姨才決定留下繼續醫治狗狗。

狗狗抽腹水的過程中,阿姨不再狠心,撫摸著狗狗說:「囡囡乖,回家咱們吃肉。」

抽完腹水狗狗暫時恢復了精神,阿姨終於露出第一個笑容,說這錢花的值。

可醫生卻說,如果不查清狗狗的病症,腹水還會出現,狗狗命懸一線。

阿姨沉默了一會才道出實情,不是不想治,是治不起,1700對她來說就是極限了。

阿姨的老伴,也得了腫瘤,在醫院化療,家裡實在是捉襟見肘拿不出錢了。

狗狗陪了阿姨14年,感情深厚,可阿姨只能選擇全力救治老伴。

放棄一條生命的決定對阿姨來說是艱難的。

而如果有錢,這個殘酷的決定本可以不必做。

張愛玲說:「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不缺錢的生活有多幸福,吃過一次缺錢的苦,你就懂了。

2

人生中最珍視的感情,往往伴隨著遺憾。

最辛酸的是許多遺憾,有錢完全可以避免。

辛芷蕾曾經是學服裝設計的,成績也很不錯,而且差一年就畢業了。家裡突然出現的變故,卻使她不得不改變人生軌跡,走上演員的道路。她的爸爸生了很嚴重的病,轉行當演員,是為了給爸爸掙錢治病。可苦難哪會給你準備時間?更多時候,它猛地出現,給你致命一擊,壓垮你卻還要你堅強,才是人生常態。辛爸爸癱瘓了。躺在床上,想要擁有一臺電腦,上網聊天,排解疾病的折磨。

而這個願望,至死都沒實現。後來的日子裡,辛芷蕾只能燒紙做的電腦給爸爸,以寄託哀思。這段沉重的回憶,給了辛芷蕾一個教訓。她說:「我希望自己有錢,我承認對金錢的慾望。我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再因為一頓飯、一臺電腦去後悔,去自責。」

有人說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只要自己能接受,就可以選擇缺錢的生活。

你或許可以,但你的親人,愛人,你想要關心保護的人,他們不可以。

先說婚姻。英國網站曾做過一個測試,平均每對夫妻,每年會因為“錢”爭吵39次。

曾經因愛結合的人們,因為缺錢,不得不向現實的一地雞毛低頭。缺錢的婚姻不是不能走下去,只是會走的非常艱難。

更多的時候,都是彼此看不順眼,矛盾成了家常便飯。

再說子女。知乎上有個提問,沒錢要不要生孩子?

有個答案,心酸又現實,「不要。我家窮,我寧願父母沒有把我生下來。」

因為缺錢,所以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就不得不體會到人生的艱難:

喜歡的玩具買不到,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看到父母的不容易,過早學會隱忍和沉默;

隨便做夢的年紀,卻因為貧窮失去選擇權,扼殺了夢想。


《圓桌派》裡,丁學良說第一次把錢當回事,是因為有了孩子。

他曾經是正兒八經窮過的人,如今卻捨不得把上一代的悲劇,在下一代重演。

我們為什麼不敢窮?因為有想要守護的人。

掙錢的速度,一定要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只有拼盡全力,才不會面對孩子無能為力。

自己先準備好了,才能讓愛的人遇見更好的生活。

3

《圓桌派》裡馬家輝說:

「假如窮到吃不起麥當勞,或者說在香港住籠屋,或者說農村的小孩,他的情況不是缺錢,他是貧困,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如果說貧窮是連基本的生活都難以保障,那麼缺錢,頂多是收入追不上慾望。

數據顯示,在患重疾病後,有75%的自殺發生在農村。

確診對我們來說,意味著與病魔抗爭,對真正的窮人來說,卻意味著判了死刑。

有的人跳井自殺,有人把孩子扔在臘月寒冬的戶外活活凍死,他們不是不痛,是沒有選擇餘地。

而能大大方方喊窮的人,反倒是可以通過努力去實現人生逆轉的人。

當代年輕人的現狀,有一句話概括的好:

因一事無成而焦慮,又在焦慮中繼續一事無成。 躺著的時候不想動,看到別人成功了又開始羨慕。


這些焦慮的人,緩解情緒的方式簡直如同吸食精神鴉片。刷微博超過10小時,打遊戲超過5小時,都不會讓你的生活發生一絲轉變。

原本可以靠自己實現逆襲,可怕的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韓劇《未生》有這樣一段臺詞:

「早起去圍棋學院的路上,結束兼職回來的路上,無論我多早迎接清晨,在路上都會有人在,我以為別人還在夢鄉,但無論什麼時候,這世界都比我們快一步。」

當慾望大過能力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行動起來,別再被落下。

然而有人卻不懂這個道理,縱容自己,窮得理所當然。

海靈格曾說:因為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苦難來得簡單。


你圖眼前的安逸,輕易接受現狀,放棄為自己爭取的機會。

可社會不會因為你一句「我沒錢」,就為你網開一面。機會也不會因為你一句「我很窮」,就對你格外施恩。

你想要的生活,當然得靠自己來取。

你還年輕,最怕的不是缺錢,而是窮得理所當然。

4

有錢和沒錢,所見,所聞,所經歷的一切,真的天差地別。

黃渤如今貴為百億影帝,可曾經也是從草根紮紮實實熬過來的。他說過一句話:

「以前在劇組裡面,你能碰到各式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啊,現在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

窮,眼裡的世界就是苟且和冷眼旁觀。

富,眼裡的世界就是美好的和顏悅色。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識」,世態炎涼不由你不信。

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逐漸改變眼前的命運。

這個社會,如今終於可以毫不避諱的談錢了。

這並不是因為人變得庸俗,而是我們終於明白,錢所代表的是一種安全感。

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生活的能力,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錢的原因。

好在你我都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未來爭取一份遊刃有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