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野味產業”被關進“籠子”,影響幾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

濫食野生動物及其帶來的危害

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江都“野味产业”被关进“笼子”,影响几何……
江都“野味产业”被关进“笼子”,影响几何……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明確指出,食用野生動物風險很大,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取締野生動物交易市場,凡從事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都要撤銷。

江都“野味产业”被关进“笼子”,影响几何……

那麼,江都情況如何?記者進行了採訪

現狀

共有10家養殖企業

“國家發佈新規,我們就到各鎮調查,一家家實地走訪。”區林業站站長高紅芽介紹,經過排查摸底,目前全區有10家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企業。其中,1家企業養殖20多頭梅花鹿、15只尼羅鱷,1家企業養殖20多隻大雁,3家企業養殖水龜、烏龜,5家企業養殖黑斑蛙。

江都“野味产业”被关进“笼子”,影响几何……

區林業站工作人員逐戶上門,宣傳法律法規,登記造冊。該站還專門建立“江都區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企業”微信群,10家企業有什麼想法可以一起交流,有什麼訴求,可以直接反映。如果上級有什麼政策信息,區林業站也第一時間發到群裡,讓大家及時瞭解。“因為新規剛剛頒佈,要有個學法的過程。”高紅芽告訴記者。

困惑

黑斑蛙“身份”尚未明確

“新規裡,梅花鹿被列入畜禽類,就會按家禽家畜對待,允許食用。尼羅鱷列入水產類,也可以食用。”超洋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他們養殖梅花鹿、尼羅鱷,是為了打造農業觀光項目,不是以食用為目的,現在按照新規,可以擴大養殖規模,也可以上市銷售。

江都“野味产业”被关进“笼子”,影响几何……

對大橋、小紀、樊川的3家養龜企業來說,新規也“網開一面”。“龜屬於兩棲動物,新規把水龜、烏龜都劃入水產品,不算陸生野生動物。這樣,龜就和甲魚一樣,可以食用。”高紅芽說。

江都“野味产业”被关进“笼子”,影响几何……

現在存在爭議的是黑斑蛙,如果劃入水產品,那麼養殖就是合法的;如果定性為陸生野生動物,那麼就禁止交易、食用。目前,江都有5家黑斑蛙養殖企業,總量達38.5萬隻。由於目前還沒有文件明確黑斑蛙的“身份”,這就給養殖企業帶來了困惑,所以,黑斑蛙何去何從,還得“且聽下回分解”。

企業

支持禁養,更盼政策補貼

採訪中,幾家企業負責人表示,國家下決心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是為了保護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能夠理解並堅決支持,“這也對我們子孫後代有好處!”但他們也有各自的具體問題。

“我養殖黑斑蛙好幾年了,效益也不錯,現在出了新規,如果不讓養,我已投進去100多萬,損失怎麼補?現在每天的飼料、租金這些成本,就要幾百塊。”郭村鎮吉港村陳偉松一直從事稻蛙共作,目前10多畝田裡有黑斑蛙12萬多隻,“蛙不許賣,養在田裡要投入飼料,春天繁殖季節,小蛙又該怎麼辦?”

“本來養了100多隻大雁,因為疫情,飼料調不到,大雁沒有食吃,大部分飛走了,現在只剩下20多隻。”武堅鎮大雁養殖戶老徐說,他想改行養揚州鵝,“能把大雁養好,養鵝也差不了!”

“還是希望黑斑蛙能劃入水產品,到時就和養牛蛙一樣,我也不會‘下崗’了。”浩達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開玩笑說。

“現在都在等省裡發文,把法規條文再細化,便於操作,比如黑斑蛙身份的界定,還有補償標準,也好讓養殖企業早日吃下‘定心丸’。”高紅芽表示。

作者:江都融媒體中心記者 郜粉定 通訊員 馮粉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