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疫情期间,朋友圈又晒出了许多让父母又爱又头疼的“神兽”。“神兽”们很想出去玩耍,又迫于父母之命不能出去玩耍,嘟着嘴的他们是不知道父母在家里也同样闷得很哪。

因为大家都不能外出,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有了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整个家庭可以一起读读绘本,做做美食啦,玩玩游戏,感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

宅家期间,我又再一次翻出来《你今天真好看》,每次看都会嘴边不由自主的浮起一缕微笑,太像我们的童年了。

《你今天真好看》的作者是莉兹·克里莫,美国资深漫画家,这本书里,集结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各种萌物,恐龙、棕熊、兔子、企鹅,土拨鼠……在诙谐的对话中,它们展现出一种让人捧腹的幽默感,超有生活情趣。

全书都是可爱的小画,阅读不需要花多少时间,但满是温情,呆萌可爱。特别是父母和孩子相处的那些章节,让人读起来忍不住会心一笑。下面的插画就是来源这本小书哦。


01.小孩儿们最“好骗”

小孩儿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他们很敏感,能轻易察觉到别人的善意恶意。但曾几何时,所有的小孩儿,在自己信任崇拜的父母面前,都是世界上最好骗的生物。

看到这本画作,我不禁笑了,原来东西方的父母教育方式,也是有共同之处的。

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了,小时候又黑又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被新同学嘲笑为“黑猴子”。虽然小时候的我也是个自信心挺足的孩子,但听多了,难免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然而我妈是个神经粗大却又乐观开朗的女性,她大手一挥,“哪个兔崽子,你哪里丑,你是全世界最可爱最好看的孩子!”

这下我被安慰了,开开心心的度过了小学时期。现在的我翻出那时候的照片,不得不承认,我那时候天天在外疯跑,是黑瘦黑瘦的。

在每个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是千好万好。不管孩子捣了多少蛋,也许上一秒因为她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想揍人,但消了气,在父母的内心里,自己的孩子还是最好的宝贝。

大部分的80后,估计都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你是河边捡来的,你是鸟衔来的,你是我和你妈在垃圾堆里捡到的.....大人们不懂得怎么回答那些在她们看来敏感的关乎性教育的问题,所以含糊的搪塞了小时候的我们。

他们用他们认知范围内认为最好的方式,把他们认为好的品质通过许多小故事教给我们,比如,那个爱好学习、凿壁偷光的小哥哥.....

童年时的我们吮着手指头,羡慕着能写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李白大大,一边偷偷懊悔,为什么我看到月光就只能想到月饼呢?

再在父母忍不住笑意的话语里,接过月饼,信誓旦旦下次考试要努力考个好成绩。其实父母最在意的是成绩吗?并不是啊,是你啊,傻宝宝。

看到这样的图画,忍俊不禁,这不就是我们吗?


02.小孩儿们要什么?

前两年热门电影《超能陆战队》里,大白给了小宏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拥抱,在电影院里,不少人都泪目了。嗨,不要怕,你可以做我怀抱里的小孩哦。

我还是小萝莉的时候,最喜欢爸爸举高高,有爸爸坚实的臂膀,我不怕会摔痛。我是个喜欢孩子的人,偶尔帮亲戚带孩子,也发现孩子们无一例外,都喜欢举高高。

网络流行的一句“要亲亲要抱抱要举高高”,究其本源,是来源于孩子对爱的渴望吧。身边有亲密无间、无条件信任的人,是何其幸福的事啊。

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哪个父母不曾享受过与孩子的温情一刻?

她送给最喜欢的妈妈一朵小花,给你甜甜的毫无保留的爱与信任。她简单地一句呢喃,就可以让你心里生出一股暖意,心里溢出一些甜蜜,这大概就是养育孩子的乐趣吧。

小孩子要的也很简单,只是父母多关心自己,给自己很多很多爱和温暖。他们像可爱的小兽,只要你温柔的摸摸头,就会乖乖的露出肚皮让你抚摸,感受到他们全心全意的凝视。

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03.小孩们怕什么?

到了一定的年纪,父母就“退居二线”,小孩儿们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厮混。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时间总是飞快的流逝掉。

外面的世界太好玩啦,我们可以玩游戏、逛书店、买小玩意儿......有太多happy的地儿啦。

那时的我们,经常伤春悲秋,“为赋新词强说愁”,故作成熟的说着小大人的话,上一秒钟还很“沧桑”,下一秒立马破功,没心没肺的笑出来了。

我们最怕的是“丢脸”,最怕别人说自己还是个小朋友,好像学着大人说话,自己就真成了大人似的。

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这本萌翻人的小书里,有80-90后最熟悉的亲子场景......

在父母心中,我们是需要保护的小朋友。打心眼里,我们对父母是全心信赖的。我们在朋友面前似假似真的抱怨父母超烦,实际上却无法独立生活。

那时候稚嫩的我们,是如假包换的小朋友,离不开父母的怀抱,而现在的我们,或许也有了自己的小朋友,可以给她们暖暖的爱。

爱的传承,才是教育的本质。

最后来一首纪伯伦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