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上海物流企业的思与变:脑筋活起来 效率提起来

记者 庄滨滨 李国亮

“市场在变,我们的战略也要变!”一场疫情,让总部位于上海的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J荣庆)总裁熊星明有了更多的思考,“疫情期间‘宅经济’火热,消费者习惯了在家买买买,快消客户B2C物流业务需求很大,这使得我们的战略重点要向B2C拓展。”

作为一家覆盖冷链、普运、化工、医药等业务的国内头部物流企业,CJ荣庆拥有众多世界500强客户。疫情期间,企业承运了不少政府和企业的救援物资订单,但由于生产企业大部分停工,客户订单萎缩严重,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让熊星明很“头疼”,“没有客户订单,但我们的工人要发工资,供应链维护需要成本,这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客户生产陆续恢复正常,CJ荣庆的订单又回来了。目前,一线人员(司机、装卸等)已经100%复工,管理人员已经70%复工,整个公司的业务量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80%。

一家上海物流企业的思与变:脑筋活起来 效率提起来

形势在转好,但是熊星明却说必须要变革。通过客户业务数据分析,熊星明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转向B2C业务。疫情期间,OLY在情人节、三八妇女节均推出了电商促销活动,CJ荣庆作为物流承运方,胜在提前布局,可以调集三个B2C仓快速响应,最终满足客户发货需求。目前,CJ荣庆在北京、昆山、武汉、广州开设了B2C业务网点,未来计划在上海、成都等地设立 B2C仓库,加速布局B2C市场。

疫情期间,物流业出现的另一个变化是机器代替人工,无形中也在倒逼行业技术升级。在这方面,CJ荣庆一直在苦练“内功”。

“不同于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CJ荣庆做的是项目物流,很多国外客户的货物从进保税区,到终端零售,整个过程的仓储、配送全部由我们负责,主要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完善仓储配送体系,这就对我们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熊星明说,企业2015年与韩国CJ合资后共同研发一批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建立了完善的运营业务操作等应用信息系统。

“以前一辆货车通过人工装卸的方式,出100立方的货需要两个小时,现在采用自动化分拣设备,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整体算下来,CJ荣庆的仓储配送效率提升了30%”运营副总监宋华告诉记者。

一家上海物流企业的思与变:脑筋活起来 效率提起来

在荣庆的TES创新研发中心大数据监控平台上,随便点开一个行驶中的车辆,即可看到车辆运输状态、驾驶员驾驶时长、车厢内温湿度等等,可以远程精准调度、指挥车辆,客户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时查看物流进展,调整物流体系。在整合控制中心,几十名研发人员正在为客户定制供应链解决方案。“你看这个客户以前的物流体系,再看看经过我们优化后的,是不是更加清晰明了,关键是可以节省物流成本。”熊星明介绍说,研发人员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客户定制3D设计方案,结合VR,模拟仓库设备效率、操作效率、成本等,然后在模拟仓储空间,利用运输机器人、智能打包机、机械臂等进行演示后,确定最佳方案交付给客户。

熊星明举了一个公司为客户整合供应链的例子。该客户过去有医药、医疗咨询、快消三块业务,三个供应链分开管理,整合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节省了21%的成本。

据了解,在江苏太仓,由CJ荣庆投资的占地200亩的中国总部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1年即可启用。“太仓基地将通过高度自动化智能仓库、TES先进物流技术、多温区冷链仓储服务,打造成为典范型智能综合物流中心,为我们实现中国智慧合同物流的领跑者愿景打下坚实基础。”熊星明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