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权的代名词是「双标」,你还要争取吗

一年一度的妇女节,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自然难免沦为品牌和商家促销的噱头,今年情况特殊,线下营销活动比往年冷清,但线上依然热闹,包括朋友圈卖货、微信秒杀活动、社群营销、直播、云店等。


如果女权的代名词是「双标」,你还要争取吗

如果女权的代名词是「双标」,你还要争取吗


妇女节,并不能简单地物化成商业氛围浓厚的女生节、女王节、女生节,它更应该是一部女性抗争的历史鸿篇巨著。


妇女节全称“三八国际妇女节”,这是一个为了保证妇女的合法权益,争取男女平权而设立的节日,纪念女权运动,也感恩女性付出。


今天的妇女节倡导女性以“买买买”的方式取悦自己,将妇女节打造成购物节?是宠爱女性,为女性谋取各种专属的权利?还是高举女权主义的大旗,轻踩男性的平等权利?


女权主义标签流行


女权的目的解放妇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唾弃中国传统家庭对女人的摧残,积极拥抱来自西方的女权,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那些原本为解放受压迫的广大妇女而存在的女权变味了,沦为了一部分女人的特权。


“男人不给你花钱就是不爱你”,女人为男人花点钱就是“这男人要占你便宜、吃你软饭”。


女人打扮成“假小子”、抽烟、喝酒,是飒是帅;男人打耳钉、做美容、喷香水,是“娘炮”。


工作中,分配任务时,说要女性是弱者,你凭什么给我这么多,你是歧视女性!

分绩效奖金时,说男女平等,你怎么能少给我,你歧视女性!


这样的女权主义是矛盾的,是长久以来男权极端压制下强烈反弹的产物,具体表现就是“但凡与男人有关的,我都反对;但凡跟女性利益相关的,我都争取”。


一些女人争女权,争的不是平权,而是“特权”,甚至是“霸权”。她们一面要求男女平等,一面又利用女性的优势来将利益最大化,这叫“双标女权”。


高晓松高三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让他填报清华,但高晓松要填浙大。于是父母就对他说:“我们不强迫你,如果你上清华,我们什么都替你准备好,但如果你想上别的大学,那你就自己打工赚钱。”接着,父母跟他解释说:“你要追求西方式自由,那你自己就得经济独立,你想要享受东方式家庭铺路给钱,那就得接受东方价值观行为准则。你不能喊着要西式自由,然后又伸手朝家里要钱。”


女性追求平等自由,但又希望能够活在男权主义建立的温室内,企图摆脱一些本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这叫什么女权?


何为真正的女权主义


目前,大多数中国的女权主义大多体现在对物质的需求上,女方可以身无分文,但要求男方有车有房有存款,根本原因是女性还没有摆脱男权思维,对物质的渴望源自依附于男性的底层思维。


真正的女权应该是追求平权和承担平责,两者并行不悖。


所谓追求平权,就是要求权利平等——男女拥有相同的权利,职业上没有男女之分。男人可以搞事业,女人也可以搞,不只是家庭主妇一个身份。


所谓承担平责,就是要求责任平等——要求男女一起承担责任,不能只享受权利,不承担责任。男人挣钱养家,女人也应该为经营家庭承担相同的责任,不能说“我是女的,就该男人养我”,也不能说“我是女的,有错都是男人的错”

女权不是让女人掌权,更不是以女权之名执行双重标准,我们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女权主义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男权主义那套拿出来。


当然还有一些女权主义者已经独立到不需要男性的了,工作和生活都非常独立,身边也没有男性,但是我以为这也不是真正的女权,女权倡导的平权跟等权还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体现在男女性别的差异上,典型的就是生育,所以它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一模一样。


今年的妇女节营销最出彩的是苹果《致敬每一个改变世界的她》,致敬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将自我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女性,其中反讽意味的文案尤其值得回味。


我们教导女孩小看自己

让她们自觉渺小

我们跟女孩说

你可以进取

但别太进取

你应该追求成功

但别太成功

不然男人会受到威胁


真正的女权应该是阴阳协调,男女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没有谁比谁优越,也有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各自在自己的跑道上发挥不同的作用,说到底,女人的努力绝对不是为了凌驾在男人之上,也不是为了摆脱男人,而是为了跟男人更好地对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