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各地有什么特色的兵种吗?

黑水冥王


明末各地特色兵种排行:

1.关宁铁骑。提到明末的局势,不得不提下关宁铁骑,这支在明朝灭亡之后仍然存在的武装力量,困扰了建州女真数十年的时间。关宁铁骑脱胎了李成梁时代的辽东铁骑,是袁崇焕等人仿造辽东铁骑,以“辽人守辽土”,任用饱受女真欺凌的辽人,组成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骑兵部队。明朝末年许多出名的将领都曾经带领过关宁铁骑,袁崇焕、祖大寿、吴三桂等。关宁铁骑最突出的战绩是在崇祯年间北京保卫战中以九千长途奔波的士兵大败数万精锐的女真武装,一战成名,这一战也让明朝得以延续,关宁铁骑也因此战位列中国古代十大长胜军团。可惜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这支武装便销声匿迹于历史舞台,是明末战斗力第一的军队。

2.秦兵。此秦兵非秦朝军队,是在明朝由著名将领孙传庭创建的武装力量。孙传庭本人是文臣出身,但在军事上建功立业。孙传庭在陕西剿匪时,按照“以秦兵卫秦地,以秦地养秦兵”的理念,招募训练了一只劲旅——秦兵。秦兵最大的功绩便是在陕西子午谷经过四天激战击败几十倍的高迎祥,瓦解了实力最强的起义军,一战成名,之后在崇祯十一年与洪承畴配合击败李自成,李自成仅以18骑脱身,如果不是崇祯皇帝的一纸诏令,李自成可能已经身首异处。崇祯十六年,实力大损的秦兵在潼关仓促应战,被李自成数十万大军包围,孙传庭战死,秦兵四万多人全军覆没。《明史》称“传庭死,明朝灭”,是明朝末年第二强的军队。

3.天雄军。卢象升和孙传庭一样,均是文官出身,己巳之变时卢象升在没有勤王命令的情况下自行募集1万人勤王,之后整合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武装,组成“天雄军”,成员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后来曾国藩的武装便是以天雄军为雏形的,由于每回战斗卢象升都是身先士卒,同士卒同吃同睡,因此天雄军从未发生过溃败。天雄军曾以2000人击败上万的重甲骑兵,追击其50余里而返,因此农民军给卢象升起了一个外号“卢阎王”。崇祯十一年北京之变卢象升的天雄军因援军未到而失败,明末第三强军队。

4.白杆兵。秦良玉是明朝历史上比较特殊的女性将领,是四川石柱土司,她根据四川当地的特点训练山地特种部队,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白腊树)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因此称为白杆兵或石柱兵。白杆兵战斗力强,先后经历了平定播州之役、辽东平女真战役、剿匪等战役,崇祯十七年重庆战役三万白杆兵阵亡,秦良玉单骑返回石柱,实力大减,但余威仍在,因此张献忠一生都不敢进犯石柱,秦良玉也得以善终。

5.车军。明末刘铤隶属的特殊部队,兵士以川人为主,混合编制有步兵、骑兵、火枪兵及大车。每逢出战,骑兵先行,步兵和火枪兵推着大车前进,敌人出现时,即迅速将大车围成圆圈,组成车阵,火枪兵以此为屏障,用火枪对敌发动齐射,完成第一波攻击。待敌军锐气已尽时,便发动骑兵由车阵内冲出,击垮敌阵,然后步兵出击,追歼敌军。这是一种攻守兼备的战法,守时滴水不漏,攻时锐不可挡,在万历三大征东征朝鲜中表现优越。1619年萨尔许之战中全军覆没。

6.洪军。洪承畴手下的一支劲旅,洪承畴以书生出生,进士及第,在陕西任职时坚持以剿为主,辅之以抚,对起义军进行全方位的剿杀,先后配合友军平定高迎祥,击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声名显赫。在松山战役中被困半年,不得不投降清朝,终身受到猜忌和监视,最后还被乾隆皇帝编入《贰臣传》,成为千古罪人,洪军也不复存在。






罗萧弋


明代的军事制度研究,大致可以一分为三,第一个就是伴随明代始终的卫所制,第二就是成祖以后逐渐形成并且屡加变革的京营兵制,第三则是明代中后期通行于京师以外的营兵制,赢兵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包含着不同的军队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对他进行一一介绍。

按照肖立军先生的说法,

所谓省镇营兵制,是指明代省镇总兵镇戍区中以镇戍等为主要任务,以营为核心编制的军事制度。

这是一种在卫所制逐渐衰落,不能适应军事需要的情况下在全国普遍发展的军事制度。在不断的发展中,虽然营兵制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当地特色,但仍然有许多共同之处。营兵制下的军队一般以营为组织单位,下设部,司,队等。营的人数不一定,明代中期九边的营一般为三千人左右。后期营制缩小,一般为两千人或者一千五百人。在营兵制下,由于不同的任务或者不同的归属,营兵也产生了诸多分类。

1.标兵营



标兵,即有标准之意。明代的标兵指的是总督,巡抚,总兵(或者也包括宦官,兵备)的亲统之兵。标兵归属督抚等官直辖,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营将一人统领作战,中军或坐营官一员(或坐营中军官)传达军令。标兵营在嘉靖中后期广泛设立,首先是在九边,其次才扩展到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标兵的设立虽晚,但是发展很快,明代后期,各种标兵占了各镇军队的绝大部分,宣大督标明末达到一万,保定最多时督标三万,镇标一万,是作战军队的主力,比如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闯王高迎祥就是被孙传庭的标兵俘获的。



2.正兵营

总兵直辖的军队称为正兵(后改称标兵),正兵的任务较为复杂。

1.随警策应:很好理解,算是总兵的警卫部队

2.防秋摆边:明代九边的日常操作就是和蒙古互相殴打,秋天把军队派到边墙处分段防守,谓之摆边。

3.诸镇配合防守:在特殊情况下,总兵的作战地域不局限于一镇,常常要跨地区作战。

4.临时任务:所谓大明的兵,就是我老朱家的兵,一个月一两五,你得给我卖命去是也。

3.奇兵营

奇兵,取出奇制胜之意,为军中精锐所组成,归副总官兵直辖,职责主要是待报赴援,设伏防守和常年防守。

4.援兵营

援兵由参将统领,与正兵的职责很相似,只不过更侧重于互相援助。



5.游兵营

游击及其统领的游兵主要是为机动作战而设立,一般没有固定防区,属于救火队性质。在明代的军事体系下,总,副,参,守各有汛地,游兵承担的是各将相互之间的援助配合。九边的游兵还承担着入卫京师和轮番戍守蓟镇的任务。

6.守城兵

守城兵,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卫所制,算是卫所制的一种遗留,主要负责军事要地的防守工作,守城兵的战斗力不强,但毕竟还是战斗部队,在明代的营兵制中也算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敦军和夜不收

明代在九边大量建立敦堡防守,瞭望和传递敌情,每敦台有几名乃至几十名士兵防守。夜不收则是明代的侦察兵,起初属于某一个墩台,卫所,城堡,后期也归督抚直接调遣。主要负责侦察,传递敌情,探听军事情报。除了军夜不收外,还有民夜不收。

8.通事和家丁

这两项以九边地区最为典型,通事即熟悉敌方语言和形势的人。家丁则比较复杂,最初的家丁属于将领的私人亲兵,待遇装备都较普通士兵优厚,将领作战时自然也能得其死力。大约在嘉靖时期,朝廷开始核实家丁数目,改为由官府发给粮饷。家丁和同时等也经常联合作战,比如明代中后期盛行的赶马和捣巢作战,就是以二者为主力的。


父母年代记忆


中国各朝各代都有许多特色兵种,明末自然也不例外,接下来我就介绍下明末各地的特色兵种

1.辽东铁骑

著名人物:李成梁、李如松

所属:辽宁

简介:关宁铁骑的前身,这是一支能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力克蒙古、女真的铁骑劲,甚至还远征朝鲜和日本战国精兵一较高下。辽东铁骑指的是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队,李氏一门擅长骑兵突袭,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为李家家将骑兵队,人数约三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征服蒙古土蛮部和万历朝鲜之役中战无不胜,还多次平定女真各部落的叛乱,清太祖努尔哈赤曾为李氏家奴,后逃出,宣誓终生效忠李家,但在李如松战死之后,李家再无良将能统领,所以在萨尔浒等战中没有多大建树,逐渐瓦解。

2.关宁铁骑

著名人物:袁崇焕、祖大寿

所属:辽宁

简介:这是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所组建的著名骑兵。辽东民风剽悍,多善骑马,又地处抗清前线,有着切身利害关系。袁崇焕在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又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于与后金军骑兵作战的机会,袁崇焕终于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 “关宁铁骑”,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八旗军正面交锋。

3.天雄军

著名人物:卢象升

所属:河北

简介:明末大名知府卢象升在“大名、广平、顺德”三府招募的民兵,但是后来发展为明末最强的军队之一。由于所招募的范围小,所以军队里都是老乡、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个人战死,就可以激发大部分人的愤怒,所以战斗精神极强,一旦遇上敌人,就紧紧咬住打到底。不脱层皮没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会有很多人逃跑,导致战斗溃败,然而卢象升的军队却没有这个顾虑,因为卢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有次军队缺粮,士兵三天没吃饭,卢象升同样三天没吃饭,甚至连水都不喝:“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因此总体战斗能力很强大,当时人称“天雄军”。

4.秦兵

著名人物:孙传庭

所属:陕西

简介:这就是大明劫里面孙传庭督师的部队,孙传庭到陕西以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按照“以秦地人卫秦地”的理念,实行屯田,发展经济。经过治理,招募训练了一只劲旅,主要兵源地是陕西榆林。老闯王高迎祥就是被孙传庭和他的秦兵所灭的。后来新闯王李自成又在孙传庭手下吃过不少败仗,只可惜一代名将孙传庭遇上糊涂领导朱由检瞎指挥,不仅葬送了大好局面,还逼着孙传庭率领秦兵进入李自成的埋伏圈,孙传庭力战而死,战败之后秦兵没主帅,也就全军覆灭了。可谓是“秦兵灭,传庭死,大明亡。”

5.白杆兵

著名人物:秦良玉

所属地区:四川

简介:这是明朝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为其丈夫马千乘训练的一支善于山地作战的特殊兵种。此兵种所持的白杆枪是用结实的白木(白腊树)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当年秦良玉就率领这支军队参与了平播、平奢、援辽、抗清、勤王、剿匪诸役,获得赫赫功勋。尤其是浑河之战,白杆兵虽然战死2000余人,但其在野战战场硬杠八骑的姿态十分让满洲人胆寒。

6.浙军

著名人物:戚金

所属地区:浙江

简介:这支部队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戚家军,浙军是一支贯穿整个大明王朝的部队。早在明朝建立初期,徐达北伐的年代,当时的明朝主力为安徽淮西军,除了20万庞大的淮西军之外,数量第二的就是由章存道率领的15000人浙东军。到了明朝初期,戚继光在民风彪悍的浙江义乌组建大名鼎鼎的戚家军,该部队极善协调作战,除了在中国沿海抗倭外,在万历援朝时更是随骆尚志远赴朝鲜抗倭。在明末国难之时,戚继光的侄子戚金率领浙军北上奔赴辽宁作战,无奈抵达时沈阳已经沦陷,戚金以及浙军不愿意撤退,勒马高呼“定远戚金在此!”率军冲击八骑大阵,最终全军覆灭。

7.东江兵

著名人物:毛文龙

所属:辽宁

简介:东江军由毛文龙于天启二年(1622)始创,至崇祯十年(1637)被清军攻破,历十六年。其间东江明军活动地域北达长白山,南至登莱,西及旅顺,东抵朝鲜,予后金较大牵制,有着敌后游击的色彩,而东江军人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明末,实际亦延及至清朝初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即为其代表人物。

8.铁人军

著名人物:郑成功

所属:福建

简介: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带领郑家军成功的从荷兰人手王收复了台湾,他有一支部队,全身裹满盔甲,是一支重装步兵。《明季南略》对郑成功率军在江浙一带和清兵交战有此记载“郑兵俱铁甲胄铁面头子,只露两足,用长刀砍骑,锐不可当,射中其足,则拔箭更战,清兵逐败…” 类似的“铁人”在荷兰军官日记中也有记载,可见郑成功的铁人军确实厉害。

9.广西狼兵

著名人物:瓦氏夫人

所属:广西

简介:“狼兵素勇,为贼所惮”。狼兵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土司瓦氏夫人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狼师”。狼兵在抗倭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在之后历代也是声名远播,据说明末袁崇焕的关宁铁骑,协同作战的步兵中就有六千广西狼兵,最擅与清军进行肉搏战,还有着一手毒箭的好本领。

10.黑人鸟铳队

著名人物:路易斯·玛托斯。

所属:澳门

来源主要是来自澳门的葡萄牙的黑奴军队,约有三百人,队长名为路易斯·玛托斯。这些黑人精通火器的铸造和运用,而且骁勇善战。郑芝龙对这支部队相当的重视,到了郑成功的时代,更提升为贴身卫队。除了护卫主帅以外,还常常担任扭转战局的奇兵,这支部队在郑荷之战中也有发挥贡献。


子魂魄兮为鬼雄


明末是冷兵器非常盛行的时代,比较有特色的兵种有戚继光的坦克部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号称“杀手”的步兵。

还有赫赫有名的广西“狼兵”,善用刀弩墙牌,并且军纪严明,每次出战必须冲锋,如有退缩,立斩不赦。

还有辽东的“关宁铁骑”、幽州的白马义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