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各地有什麼特色的兵種嗎?

黑水冥王


明末各地特色兵種排行:

1.關寧鐵騎。提到明末的局勢,不得不提下關寧鐵騎,這支在明朝滅亡之後仍然存在的武裝力量,困擾了建州女真數十年的時間。關寧鐵騎脫胎了李成梁時代的遼東鐵騎,是袁崇煥等人仿造遼東鐵騎,以“遼人守遼土”,任用飽受女真欺凌的遼人,組成了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騎兵部隊。明朝末年許多出名的將領都曾經帶領過關寧鐵騎,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等。關寧鐵騎最突出的戰績是在崇禎年間北京保衛戰中以九千長途奔波的士兵大敗數萬精銳的女真武裝,一戰成名,這一戰也讓明朝得以延續,關寧鐵騎也因此戰位列中國古代十大長勝軍團。可惜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亂”後,這支武裝便銷聲匿跡於歷史舞臺,是明末戰鬥力第一的軍隊。

2.秦兵。此秦兵非秦朝軍隊,是在明朝由著名將領孫傳庭創建的武裝力量。孫傳庭本人是文臣出身,但在軍事上建功立業。孫傳庭在陝西剿匪時,按照“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招募訓練了一隻勁旅——秦兵。秦兵最大的功績便是在陝西子午谷經過四天激戰擊敗幾十倍的高迎祥,瓦解了實力最強的起義軍,一戰成名,之後在崇禎十一年與洪承疇配合擊敗李自成,李自成僅以18騎脫身,如果不是崇禎皇帝的一紙詔令,李自成可能已經身首異處。崇禎十六年,實力大損的秦兵在潼關倉促應戰,被李自成數十萬大軍包圍,孫傳庭戰死,秦兵四萬多人全軍覆沒。《明史》稱“傳庭死,明朝滅”,是明朝末年第二強的軍隊。

3.天雄軍。盧象升和孫傳庭一樣,均是文官出身,己巳之變時盧象升在沒有勤王命令的情況下自行募集1萬人勤王,之後整合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的武裝,組成“天雄軍”,成員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後來曾國藩的武裝便是以天雄軍為雛形的,由於每回戰鬥盧象升都是身先士卒,同士卒同吃同睡,因此天雄軍從未發生過潰敗。天雄軍曾以2000人擊敗上萬的重甲騎兵,追擊其50餘里而返,因此農民軍給盧象升起了一個外號“盧閻王”。崇禎十一年北京之變盧象升的天雄軍因援軍未到而失敗,明末第三強軍隊。

4.白桿兵。秦良玉是明朝歷史上比較特殊的女性將領,是四川石柱土司,她根據四川當地的特點訓練山地特種部隊,此兵種所持的白杆槍是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因此稱為白桿兵或石柱兵。白桿兵戰鬥力強,先後經歷了平定播州之役、遼東平女真戰役、剿匪等戰役,崇禎十七年重慶戰役三萬白桿兵陣亡,秦良玉單騎返回石柱,實力大減,但餘威仍在,因此張獻忠一生都不敢進犯石柱,秦良玉也得以善終。

5.車軍。明末劉鋌隸屬的特殊部隊,兵士以川人為主,混合編制有步兵、騎兵、火槍兵及大車。每逢出戰,騎兵先行,步兵和火槍兵推著大車前進,敵人出現時,即迅速將大車圍成圓圈,組成車陣,火槍兵以此為屏障,用火槍對敵發動齊射,完成第一波攻擊。待敵軍銳氣已盡時,便發動騎兵由車陣內衝出,擊垮敵陣,然後步兵出擊,追殲敵軍。這是一種攻守兼備的戰法,守時滴水不漏,攻時銳不可擋,在萬曆三大徵東征朝鮮中表現優越。1619年薩爾許之戰中全軍覆沒。

6.洪軍。洪承疇手下的一支勁旅,洪承疇以書生出生,進士及第,在陝西任職時堅持以剿為主,輔之以撫,對起義軍進行全方位的剿殺,先後配合友軍平定高迎祥,擊敗李自成、張獻忠等人,聲名顯赫。在松山戰役中被困半年,不得不投降清朝,終身受到猜忌和監視,最後還被乾隆皇帝編入《貳臣傳》,成為千古罪人,洪軍也不復存在。






羅蕭弋


明代的軍事制度研究,大致可以一分為三,第一個就是伴隨明代始終的衛所制,第二就是成祖以後逐漸形成並且屢加變革的京營兵制,第三則是明代中後期通行於京師以外的營兵制,贏兵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包含著不同的軍隊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對他進行一一介紹。

按照肖立軍先生的說法,

所謂省鎮營兵制,是指明代省鎮總兵鎮戍區中以鎮戍等為主要任務,以營為核心編制的軍事制度。

這是一種在衛所制逐漸衰落,不能適應軍事需要的情況下在全國普遍發展的軍事制度。在不斷的發展中,雖然營兵制都表現出了一定的當地特色,但仍然有許多共同之處。營兵制下的軍隊一般以營為組織單位,下設部,司,隊等。營的人數不一定,明代中期九邊的營一般為三千人左右。後期營制縮小,一般為兩千人或者一千五百人。在營兵制下,由於不同的任務或者不同的歸屬,營兵也產生了諸多分類。

1.標兵營



標兵,即有標準之意。明代的標兵指的是總督,巡撫,總兵(或者也包括宦官,兵備)的親統之兵。標兵歸屬督撫等官直轄,以營為基本單位進行組建,以營將一人統領作戰,中軍或坐營官一員(或坐營中軍官)傳達軍令。標兵營在嘉靖中後期廣泛設立,首先是在九邊,其次才擴展到東南沿海和西南地區。標兵的設立雖晚,但是發展很快,明代後期,各種標兵佔了各鎮軍隊的絕大部分,宣大督標明末達到一萬,保定最多時督標三萬,鎮標一萬,是作戰軍隊的主力,比如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重要領袖闖王高迎祥就是被孫傳庭的標兵俘獲的。



2.正兵營

總兵直轄的軍隊稱為正兵(後改稱標兵),正兵的任務較為複雜。

1.隨警策應:很好理解,算是總兵的警衛部隊

2.防秋擺邊:明代九邊的日常操作就是和蒙古互相毆打,秋天把軍隊派到邊牆處分段防守,謂之擺邊。

3.諸鎮配合防守:在特殊情況下,總兵的作戰地域不侷限於一鎮,常常要跨地區作戰。

4.臨時任務:所謂大明的兵,就是我老朱家的兵,一個月一兩五,你得給我賣命去是也。

3.奇兵營

奇兵,取出奇制勝之意,為軍中精銳所組成,歸副總官兵直轄,職責主要是待報赴援,設伏防守和常年防守。

4.援兵營

援兵由參將統領,與正兵的職責很相似,只不過更側重於互相援助。



5.遊兵營

遊擊及其統領的遊兵主要是為機動作戰而設立,一般沒有固定防區,屬於救火隊性質。在明代的軍事體系下,總,副,參,守各有汛地,遊兵承擔的是各將相互之間的援助配合。九邊的遊兵還承擔著入衛京師和輪番戍守薊鎮的任務。

6.守城兵

守城兵,實際上可以追溯到衛所制,算是衛所制的一種遺留,主要負責軍事要地的防守工作,守城兵的戰鬥力不強,但畢竟還是戰鬥部隊,在明代的營兵制中也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7.敦軍和夜不收

明代在九邊大量建立敦堡防守,瞭望和傳遞敵情,每敦臺有幾名乃至幾十名士兵防守。夜不收則是明代的偵察兵,起初屬於某一個墩臺,衛所,城堡,後期也歸督撫直接調遣。主要負責偵察,傳遞敵情,探聽軍事情報。除了軍夜不收外,還有民夜不收。

8.通事和家丁

這兩項以九邊地區最為典型,通事即熟悉敵方語言和形勢的人。家丁則比較複雜,最初的家丁屬於將領的私人親兵,待遇裝備都較普通士兵優厚,將領作戰時自然也能得其死力。大約在嘉靖時期,朝廷開始核實家丁數目,改為由官府發給糧餉。家丁和同時等也經常聯合作戰,比如明代中後期盛行的趕馬和搗巢作戰,就是以二者為主力的。


父母年代記憶


中國各朝各代都有許多特色兵種,明末自然也不例外,接下來我就介紹下明末各地的特色兵種

1.遼東鐵騎

著名人物:李成梁、李如松

所屬:遼寧

簡介:關寧鐵騎的前身,這是一支能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力克蒙古、女真的鐵騎勁,甚至還遠征朝鮮和日本戰國精兵一較高下。遼東鐵騎指的是明朝遼東總兵李成梁父子麾下的部隊,李氏一門擅長騎兵突襲,麾下最精銳的部隊為李家家將騎兵隊,人數約三千,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征服蒙古土蠻部和萬曆朝鮮之役中戰無不勝,還多次平定女真各部落的叛亂,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為李氏家奴,後逃出,宣誓終生效忠李家,但在李如松戰死之後,李家再無良將能統領,所以在薩爾滸等戰中沒有多大建樹,逐漸瓦解。

2.關寧鐵騎

著名人物:袁崇煥、祖大壽

所屬:遼寧

簡介:這是袁崇煥力主“以遼人守遼土”所組建的著名騎兵。遼東民風剽悍,多善騎馬,又地處抗清前線,有著切身利害關係。袁崇煥在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各軍,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等一大批遼將。又藉著寧遠大捷後明軍士氣有所回升,開始於與後金軍騎兵作戰的機會,袁崇煥終於苦練出了一支兵力並不很大,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這支部隊後來被人們稱作 “關寧鐵騎”,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八旗軍正面交鋒。

3.天雄軍

著名人物:盧象升

所屬:河北

簡介:明末大名知府盧象升在“大名、廣平、順德”三府招募的民兵,但是後來發展為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由於所招募的範圍小,所以軍隊裡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不脫層皮沒法跑。但是如果只要有一個人逃跑,就會有很多人逃跑,導致戰鬥潰敗,然而盧象升的軍隊卻沒有這個顧慮,因為盧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有次軍隊缺糧,士兵三天沒吃飯,盧象升同樣三天沒吃飯,甚至連水都不喝:“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因此總體戰鬥能力很強大,當時人稱“天雄軍”。

4.秦兵

著名人物:孫傳庭

所屬:陝西

簡介:這就是大明劫裡面孫傳庭督師的部隊,孫傳庭到陝西以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按照“以秦地人衛秦地”的理念,實行屯田,發展經濟。經過治理,招募訓練了一隻勁旅,主要兵源地是陝西榆林。老闖王高迎祥就是被孫傳庭和他的秦兵所滅的。後來新闖王李自成又在孫傳庭手下吃過不少敗仗,只可惜一代名將孫傳庭遇上糊塗領導朱由檢瞎指揮,不僅葬送了大好局面,還逼著孫傳庭率領秦兵進入李自成的埋伏圈,孫傳庭力戰而死,戰敗之後秦兵沒主帥,也就全軍覆滅了。可謂是“秦兵滅,傳庭死,大明亡。”

5.白桿兵

著名人物:秦良玉

所屬地區:四川

簡介:這是明朝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為其丈夫馬千乘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此兵種所持的白杆槍是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杆,上配帶刃的鉤,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鉤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當年秦良玉就率領這支軍隊參與了平播、平奢、援遼、抗清、勤王、剿匪諸役,獲得赫赫功勳。尤其是渾河之戰,白桿兵雖然戰死2000餘人,但其在野戰戰場硬槓八騎的姿態十分讓滿洲人膽寒。

6.浙軍

著名人物:戚金

所屬地區:浙江

簡介:這支部隊的前身便是大名鼎鼎的戚家軍,浙軍是一支貫穿整個大明王朝的部隊。早在明朝建立初期,徐達北伐的年代,當時的明朝主力為安徽淮西軍,除了20萬龐大的淮西軍之外,數量第二的就是由章存道率領的15000人浙東軍。到了明朝初期,戚繼光在民風彪悍的浙江義烏組建大名鼎鼎的戚家軍,該部隊極善協調作戰,除了在中國沿海抗倭外,在萬曆援朝時更是隨駱尚志遠赴朝鮮抗倭。在明末國難之時,戚繼光的侄子戚金率領浙軍北上奔赴遼寧作戰,無奈抵達時瀋陽已經淪陷,戚金以及浙軍不願意撤退,勒馬高呼“定遠戚金在此!”率軍衝擊八騎大陣,最終全軍覆滅。

7.東江兵

著名人物:毛文龍

所屬:遼寧

簡介:東江軍由毛文龍於天啟二年(1622)始創,至崇禎十年(1637)被清軍攻破,歷十六年。其間東江明軍活動地域北達長白山,南至登萊,西及旅順,東抵朝鮮,予後金較大牽制,有著敵後遊擊的色彩,而東江軍人在明末清初的歷史舞臺上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影響不僅侷限於明末,實際亦延及至清朝初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即為其代表人物。

8.鐵人軍

著名人物:鄭成功

所屬:福建

簡介:鄭成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帶領鄭家軍成功的從荷蘭人手王收復了臺灣,他有一支部隊,全身裹滿盔甲,是一支重裝步兵。《明季南略》對鄭成功率軍在江浙一帶和清兵交戰有此記載“鄭兵俱鐵甲冑鐵面頭子,只露兩足,用長刀砍騎,銳不可當,射中其足,則拔箭更戰,清兵逐敗…” 類似的“鐵人”在荷蘭軍官日記中也有記載,可見鄭成功的鐵人軍確實厲害。

9.廣西狼兵

著名人物:瓦氏夫人

所屬:廣西

簡介:“狼兵素勇,為賊所憚”。狼兵是起源於明朝中期,是當時土司瓦氏夫人組建的地方武裝。又叫“俍兵”,“狼師”。狼兵在抗倭戰爭立下赫赫戰功,在之後歷代也是聲名遠播,據說明末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協同作戰的步兵中就有六千廣西狼兵,最擅與清軍進行肉搏戰,還有著一手毒箭的好本領。

10.黑人鳥銃隊

著名人物:路易斯·瑪託斯。

所屬:澳門

來源主要是來自澳門的葡萄牙的黑奴軍隊,約有三百人,隊長名為路易斯·瑪託斯。這些黑人精通火器的鑄造和運用,而且驍勇善戰。鄭芝龍對這支部隊相當的重視,到了鄭成功的時代,更提升為貼身衛隊。除了護衛主帥以外,還常常擔任扭轉戰局的奇兵,這支部隊在鄭荷之戰中也有發揮貢獻。


子魂魄兮為鬼雄


明末是冷兵器非常盛行的時代,比較有特色的兵種有戚繼光的坦克部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號稱“殺手”的步兵。

還有赫赫有名的廣西“狼兵”,善用刀弩牆牌,並且軍紀嚴明,每次出戰必須衝鋒,如有退縮,立斬不赦。

還有遼東的“關寧鐵騎”、幽州的白馬義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