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每天工作忙忙碌碌,你是否時常有以下感受:

  • 明明很努力工作,卻沒有升職加薪?
  • 覺得工作枯燥,感到迷茫、沒有目標?
  • 時常因為工作感到焦慮煩躁、情緒低落?

……

當然,問題還不止這些。

職場暢銷書《請停止無效努力》講述了作者孫圈圈作為諮詢顧問,通過解決無數公司的問題,總結出了職場中為什麼大多數人努力工作卻沒有升職加薪的原因,然後針對原因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多數人努力工作卻沒有升職加薪呢?

作者通過多年的觀察總結,發現大多數人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用錯誤的方式往錯誤的方向努力,當然是不能升職加薪的。

想要升職加薪,就要先了解自己,然後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給自己量身定製計劃,最後用正確的方法往目標努力。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一、影響升職加薪的因素

《請停止無效努力》中講到影響升職加薪的因素有7個,這7個又分為自我因素和外在因素。

1、自我因素:知識、技能、能力、天賦。

知識:就是我們從書本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的獲得變得容易簡單,所以單純的掌握很多知識並不具備職場競爭力。比如,你花了幾個月背了一本溝通技巧的書,你的同事花2分鐘就能在網上查找到溝通技巧的要點,而且內容比你背會的內容多很多。

技能:一種簡單的操作能力,比如開挖掘機、做表格、操作生產線機器等。

能力:能力需要培養,也就是在掌握知識後,通過刻意練習,把知識轉變成能力。比如,你看了溝通技巧的書後,你運用書中的技巧去與人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最後形成一套自己的溝通方法,這就是你的能力。

天賦:優於其他人的或優於你自己其他方面的東西就是天賦。例如,同一批次進入諮詢公司的畢業生有10多個,幾個月後你的溝通能力比大多數人進步明顯,那你就有溝通天賦。

再比如,劉翔一開始被選入體校練跳高,後被教練方水泉看中開始練跨欄,相比較於跳高,跨欄就是他自身優於自己其它方面的天賦,如果他當時沒有改練跨欄的話,可能一輩子都拿不到世界冠軍。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2、外在因素:出身、選擇、運氣

出生就不用多說了,每個人生來家庭背景就不一樣,起點也不一樣。

選擇: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結果,比如你畢業後選擇是當老師還是經商,不同的選擇結果會差距很大。

運氣:假如你最後選擇了經商,但是剛好遇到了無法預測的疫情,東西賣不出去,貸款還不上,最後導致破產,這就是運氣不好。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二、什麼原因阻礙了你的職業發展

知道了影響升職加薪的因素後,就要從這幾個因素方面瞭解為什麼自己沒有升職加薪。

出身和運氣就不說了,這個我們無法左右,說說其他5個方面。

1、知識不夠

知識雖然易得且可替代性強,但知識是技能的基礎,稀缺知識也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

就像阿里巴巴前副總裁衛哲,大學時英語學得不錯,就能進入大公司實習,幹起了翻譯,然後從翻譯一路做到阿里巴巴的副總裁。所以,進入某行業最基本的知識還是要有的。

2、知識沒有被運用

學了知識還要運用到工作中去,知識容易習得,大量買書、囤課都可以學到知識,但是沒轉化成技能,學了知識還要運用。比如,衛哲英語學得好,他就先從翻譯做起,這就是把知識轉變成了技能。

3、能力未提升

前面已經講了,知識和技能可替代性強。如果衛哲一直做翻譯的工作(翻譯屬於技能),哪天公司購買了先進的英語翻譯儀器,或者公司新招來了一個更年輕、翻譯速度更快的員工,衛哲很有可能就失業了,就不可能做到阿里巴巴的副總裁。所以光有知識和技能還不夠,還要像衛哲一樣,鍛鍊自己的能力並不斷提升。

4、天賦沒有合理利用

前面講了每個人都有天賦,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是什麼,甚至不覺得自己有天賦,所以天賦不能被很好的利用。

5、盲目選擇

很多人選擇一份工作的時候,並沒有深思熟慮,往往就是什麼行業賺錢就選什麼行業,或是父母讓選什麼行業就選了什麼行業。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三、如何讓自己在職場上獲得高回報

1、尋找自己的天賦

出生和運氣我們無法改變,知識和技能可替代性又強。那麼,想要在職場上獲得高回報,最優的選擇有兩個:提升能力;不斷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天賦。

自己做起來輕鬆且快樂的事情,就是你的天賦所在。

如何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做起來輕鬆且快樂呢?《請停止無效努力》給出了以下幾種方法:

(1)記日記

用一週的時間,記錄工作和生活中你做了哪些具體的事讓自己感到興奮、有成就感、愉快,哪些事讓自己感到沮喪、無助、反抗。

例如:今天解決了一個小組其他成員都解決不了的棘手問題,感到很興奮;今天上午寫了一天的報告,感到很無聊。從這個記錄就能知道,你喜歡並擅長解決問題,不喜歡做無挑戰的事情。

(2)問自己

  • 自己能夠教別人什麼?
  • 你跟他人聊天的時候,聊什麼話題你會更有自信?
  • 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不會感到焦慮和擔心?

通過問自己問題來找到自己擅長的點。

(3)問他人

問親近的朋友或者同事:

  • 你覺得,我身上有什麼不同於別人的特質?
  • 你最欣賞或者佩服我的方面是什麼?
  • 在你看來,我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看起來最興奮?
  • 你曾經看到我做過哪件事情,讓你印象深刻?

你會發現,你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常常有很大的差異。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2、知識的學習

(1)節約時間,做好計劃

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並選擇了職業後,要學的事很多,但人的精力很有限,一天思考四五個小時,人就會被掏空。所以要做一個篩選,把真正有價值、能夠堅持的學習內容篩出來。那麼如何篩選呢?

篩選原則:有用,對工作或者賺錢有用。

去讀一些經典教材,或在網上查找出大的學習框架,分析哪些是核心內容,這些核心內容就是對你最有用的部分。

(2)N+1原理

“N”代表你現在的知識水平,“+1”就是在現有水平基礎上增加一點點難度,即增量。也就是說,當你找出了該行業的核心內容後,接著就是篩選出那些你能看懂卻有點難度的知識進行學習。

(3)應用到工作、生活中

如,你學了開車,學了之後就要常開,不然久了之後就不會開車了。所以學了知識、技能後,要應用到工作、生活中。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3、提升能力

知道自己的天賦後,就要著重提升天賦相關的能力。

能力,才是長久需要提升的,因為世界變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各種崗位間通用的。

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呢?

(1) 把知識實踐起來

例如,你讀了一本關於溝通技巧的書,讀完後你要把書中的要點運用到現實生活的溝通中,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哪些是適合自己的,最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溝通技巧,這就是知識轉變成能力的過程。

(2)會犯錯才有進步

自己製造機會犯錯。當同事解決問題時,你在旁邊偷偷觀察,你自己心裡預想一個答案,再看看別人的答案,對比總結:為什麼她這麼做,好處是什麼,我為什麼沒想到,我下次可以怎麼做。這樣一來,我都不用真的犯錯誤,就可以從犯錯中學習。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4、提升創造力

擁有了知識、技能、能力後,在職場上可以混得不錯了,但想繼續往上走,還需要提升創造力。

在職場上,你會發現有的人邏輯思維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強,但是沒有遠見,這就是因為思維固化缺乏創造力導致的。

如何提升創造力?

(1)積極對待問題

比起怕麻煩地討厭問題出現,積極對待問題更能激發創造力。所以,要先改變自己的觀念,不要怕出現問題,要積極地面對問題。

(2)善於發現問題

解決了湧現出來的現存問題後,我們還要善於發現潛在問題並解決。隨時關注外部變化和趨勢,提前預知可能出現的問題。怎麼預知呢?通過行業歷史分析,從多角度、多維度進行預測。

比如,你經營一家咖啡店,從以往的行業歷史數據,你可以知道成本、環境、售價、服務態度等對盈利的影響,然後根據市場的變化預測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調整,這就是多角度預測。你還可以根據顧客在大堂停留時間進行收費,這樣就能避免很多“點一杯咖啡坐一下午”的事情發生,從而促進顧客流動又能增加時間收入,這就是多維度創新解決問題。

找到自己的天賦,選定相關的行業,找出行業的核心內容,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能力並進行創新能力的鍛鍊,這些就是通往升職加薪的路徑。

《請停止無效努力》:終其一生,你不過是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四、結語

獲得知識容易,多看書、聽別人講,就可以了。但是能力的提升、創新能力的鍛鍊只能自己實踐,不斷犯錯、不斷總結、不斷成長。只要你按照這些步驟去做,最後就能找到你喜歡、擅長、有價值的工作,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三胖,看人生百態,說易懂人話,試圖用最簡單的話告訴你最實用的進階方法,喜歡記得關注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