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式復工:為何敢火力全開?

當3張圖全部變綠時,浙江的全面復工就近在眼前了。


文 | 《浙商》全媒體主筆 吳美花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把疫情五色圖和復工率五色圖結合起來,精準分析、統籌規劃,給了浙江復工復產更足的底氣。


在G4138次列車於2月16日22時駛入杭州東站之前的一週內,浙江通過“一圖一碼一指數”建設,完成了從“一刀切”管控到精密型智慧管控機制的轉變。


G4138次列車是杭州定製的全國首趟復工人員免費專列,所載的近300名貴州籍務工人員是杭州逾60家企業的員工。此後,浙江通過包機、包車、包專列等手段,接回了近50萬外省員工。


這背後是一場用技術手段精密指揮沙場的戰疫,但浙江式復工所帶來的經驗遠不止於此。


“空軍”指揮部


海陸空,火力全開。


這並非只是說浙江“包郵”務工人員的交通渠道,而是指浙江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戰中的綜合戰術。


所謂“空”,意指浙江的數字化治理手段,類似於這場戰疫中的指揮部,用“一圖一碼一指數”全面指揮作戰。


2月9日,浙江推出首張“疫情五色圖”。它用紅橙黃藍綠五色依次表示各縣(市、區)的風險高低,每三天動態調整一次。在公眾所熟知的“疫情五色圖”之外,背後形成支撐的還有“復工率五色圖”“產能恢復率五色圖”。


“疫情五色圖”推出不到一週,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開始組建專業化團隊,他們每天把各地的電力數據和省級各部門的復工復產相關數據彙集後,於深夜形成分析報告和復工復產五色圖。第二日一早再次核實,送往領導案頭。


當3張圖全部變綠時,浙江的全面復工就近在眼前了。“五色圖”和電力大數據可以幫助地方政府發現企業復工復產時的困難和堵點,更加精準服務企業,從而提升兩者的匹配度。不過電力數據也不是衡量復工復產的單一指標,浙江是在深度分析電力數據的基礎上,根據各地三次產業結構來設計,評價模型因地制宜。


所以,即便兩個區域企業用電恢復率數據完全一樣,但由於產業結構的差異,最終的恢復率指數可能會存在較大差異。


與之對應的是,杭州的另一大創舉——健康碼。


2月11日,杭州推出全國首個健康碼,並在支付寶率先上線。相比看似嚴格、實則低效的人力化審核,健康碼用三種顏色的二維碼,分別對應三種通行待遇,簡單、方便、實時、準確。一經誕生,便風行全國。在此機制下,擁有綠碼的絕大多數人可以自由流動,為全省迴歸正常秩序奠定基礎。


“一指數”則是指“管控指數和通暢指數”,是評價衡量各地防輸入、防集聚和著力通暢物流、人流、商流的風向標。


“陸軍”實戰隊


這裡所說的“陸軍”作戰隊,指的是在一線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的各個政府機構,他們分佈在全省的各個角落。


在解決復工難題中,浙江最給力的一項措施便是“包郵”,通過包機、包車、包專列等方式,從省外召回近50萬務工人員。


2月16日22時7分,載有近300名貴州籍復工員工的G4138次專列到達杭州東站,這也是鐵路部門節後開出的外地員工返程全國首趟復工人員定製專列。杭州復工人員的第二趟定製專列又在2月17日從成都開出。


除了包高鐵,也在同一天,浙江長龍航空GJ8025航班載著154名嘉善企業返崗員工,從四川廣元機場抵達杭州蕭山機場。“返工包機”不僅是全國首次,在此之前,長龍航空還沒有開通過杭州至廣元的航班,這一次也是首次執飛。


“中國五金之鄉”永康有2萬多家企業,外來務工人員達50多萬人,其中來自雲南省鎮雄縣的就有10多萬人。這些回老家過年的鎮雄工人因受疫情影響,沒能及時返崗。2月17日凌晨,經兩地政府對接,首批3000多名雲南鎮雄籍員工乘坐60輛“返工直通車”,經20多個小時車程“點對點”被接回永康。


在聲名遠揚的“包郵”之外,浙江各級政府部門還有一系列低調又給力的實招。


為鼓勵企業復工復產,浙江一些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為企業紓困解難。湖州市設立不少於1億元的專項補助獎勵資金,如給予企業新招員工1000元/人的一次性生活補助;寧波規定,疫情解除後當月,企業參加社會保險人數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500元/人標準補助企業。


浙江三門推出“一企一策”賦能復工復產,千名幹部駐企指導。三維橡膠是三門第一家復工的企業,但由於丁苯膠、帆布等配套廠家沒有復產,車間無法正常生產。得知情況後,三門縣開出“良方”,對規上企業及其產業鏈重點配套企業進行優先統籌,做到同步調查摸底、同步落實防控,確保上下游企業同步復工。


類似的“一企一策”,幾乎在浙江各個區域遍地開花。


“海軍”補給隊


那麼經此一疫,復工復產的“現金流”從哪裡來?此時上陣的是握有“活水”的金融機構,他們如一支支強悍的補給隊,從各路出發馳援企業復工。


浙江各地因地因時、分類有序推進企業復工是從2月10日開始的。為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浙江銀保監局在當月7日出臺了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恢復生產的15項舉措,同時聯合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出臺了支持小微企業的16項措施等。


這些舉措的內容概括起來,主要有保障信貸總量穩定、聚焦薄弱環節、大力發展線上金融服務、建立行業惠企清單四個方面。


出臺這兩個措施之後,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省委統戰部、浙江省工商聯聯合出臺《百地千名行長助企業復工復產專項行動方案》,組織浙江省內1000名以上的銀行行長,省、市、縣三級聯動,通過走訪、摸排、調研、服務,全面對接復工復產的民營和小微企業。他們主動提供金融服務方案,支持企業儘快恢復正常生產運轉。


此次專項行動重點聚焦四類企業,組織金融機構全方位摸排對接企業融資需求:一是疫情防控應急醫用物資及生活物資生產、運輸和銷售領域的重點企業;二是“菜籃子”“米袋子”等民生物資保障企業;三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製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農業養殖等行業的民營和小微企業;四是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外貿企業。


在這一系列方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浙江金融“活水”的流向,既流向民生,又流向工業;既流向大型企業,又流向小微企業;既流向內貿企業,又流向外貿企業。這是一幅金融向經濟全面輸血的圖景,也是拉開復工復產序幕的關鍵前提。


“浙”式復工:為何敢火力全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