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延遲退休”,60,70後會率先受到“衝擊”嗎?

去年年底,人社部回應延遲退休時表示“已成必然趨勢”,結合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延遲退休的最後期限,我們有理由認為,延遲退休相關政策或在不久之後發出。如若延遲退休真的到來的話,哪些人受影響最大?

推行“延遲退休”,60,70後會率先受到“衝擊”嗎?


一.身體素質差,能扛得住延遲退休嗎?

對於延遲退休,不少網友感到焦慮,他們認為相關政策出臺,影響最大的並非60後,雖說他們是最接近退休年齡的職工,但實際上按照漸進式延遲退休來看的話,大部分60後延長退休一兩年工作時間。要說影響最大的,應該是身體素質欠佳的人。

首先,延遲退休意味著,在健康方面對老年人能否勝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身體狀況不佳將難以在一個崗位上長期勝任,若想再找新工作,社會上不僅缺乏適合老年人工作的崗位,他們還將面臨工作歧視。

且不論以後,僅是從當下目前招工現狀來看,人一旦超過40歲已陷入“找工作難”“裁員危機”的困境,更有甚者明文規定招工年齡多少歲以下,更何況還有高齡身體差的職工。

推行“延遲退休”,60,70後會率先受到“衝擊”嗎?


其次,延遲退休的話,職工更晚領到退休金,然而很多老人對自己身體並不自信,他們悲觀地認為自己“耗不起、等不起”,尤其是對於一些長期面臨高壓工作的群體而言。

因此,部分人認為延遲退休應將職工身體素質納入考慮,差異化實施。尤其是在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帶病生存時間長的老齡化背景之下。

不過可能有人表示疑問,既然身體不允許工作,那就不工作何必糾結是否延遲退休呢?有道理,前提是不工作的你還能無壓力交社保。

二.老年人健康現狀不容樂觀,亟求突破點

目前我國老齡化嚴重,延遲退休在此背景下提出似乎並不為過,然而遺憾的是老年人健康問題並未隨人均壽命延長而出現大幅增長。

據衛健委統計數據,我國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老人佔比75%,絕大部分老年人患病生存時間長達八九年。

伴隨長壽而來的是各類慢性病的困擾,乃至在全球範圍內,大多數老人都被健康問題困擾。

推行“延遲退休”,60,70後會率先受到“衝擊”嗎?


為解決這一國際性難題,延長人類健康壽命(推遲疾病發生、壓縮發病率),全球頂尖科研機構紛紛著手研究。

目前抗衰老熱門研究領域不僅限於延長端粒、長壽基因、激活幹細胞等,還包括對抗衰老物質的探索,如哈佛Paul F. Glenn衰老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辛克萊教授認為,補充人體內源性物質β-煙酰胺單核苷酸是提升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NAD+水平最高效的方法,且在實驗結果中得到了論證。

通過服用β-煙酰胺單核苷酸一週後,老年實驗組多項生理指標逆轉回到年輕水平,包括外觀、運動能力都明顯提升,健康壽命被延長近三分之一。

遺憾的是,該物質在國外一度被賣出單瓶兩萬多的天價,普通人難以企及,延遲退休的順利實施還存在一定阻力。

推行“延遲退休”,60,70後會率先受到“衝擊”嗎?


三.延遲退休 “當務之急”,健康問題

在延遲退休即將出臺的背景下,不少人預判“這將刺激老年人健康需求,甚至衍生下一個風口”。從數據來看,目前的確有許多中老年人愈發重視自己健康問題,服務於老年人的大健康行業也進入朝陽期。

2019年,幾大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大健康,且在香港生物科技公司GeneHarbor身上聚集。天貓國際主動邀請入駐並採購該公司最新研發的健康延壽產品售賣,京東緊隨其後也進行官方採購,不僅如此,京東健康甚至邀請基.因.港一起成立了全球首個品質聯盟,並將其推選為品質聯盟會長。

公開資料顯示,基.因.港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合成平價β-煙酰胺單核苷酸的企業,截止到目前,愛沐茵是全球唯一一款拿到FDA標準GRAS安全認證的β-煙酰胺單核苷酸產品。

推行“延遲退休”,60,70後會率先受到“衝擊”嗎?


阿里京東紛紛對健康延壽的β-煙酰胺單核苷酸企業保持關注,基因港憑藉著FDA的安全認證,以及價位同比便宜95%以上的優勢,已經被二者紛紛採購自營。

結合馬雲此前預言“中國下一個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領域”、京東健康獨立運營並完成10億美元融資的動作來看,不難看出大健康領域風口來了。

未來智庫前不久發佈《2019年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報告》,總結了在過去一年,醫療健康產業繼續保持蓬勃發展態勢,融資總額已實現八年連增,融資事件數也達到歷史最高,其中最大的投資熱點在於生物技術領域,佔比高達36%。

在延遲退休政策背景下,大健康領域風口正盛,一些新興生物技術公司因此迎來利好,不過客觀來講,僅靠基.因.港這樣一家企業想滿足職工健康需求僅是杯水車薪,即使年產基.因.港100噸的大型工廠投產,也只是能滿足40萬人需求,遠遠不夠。

推行“延遲退休”,60,70後會率先受到“衝擊”嗎?


因此,在延遲退休“已成必然趨勢”的背景下,於管理機構而言,若想真正幫助老年人保持健康,除了資本支持新興生物技術外,還需不斷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於普通人而言,應好好保證身體健康,“活得久才能賺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