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在命运中挣扎的人,一个平凡且伟大父亲的一生


《许三观卖血记》:在命运中挣扎的人,一个平凡且伟大父亲的一生

父亲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坚实的堡垒。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第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于1995年,距今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时间与质量使其成为了经典,也让余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作家被我们熟知。这本书和《活着》的相同点是,两本书都介绍了一个平凡男人的一生,不同的地方是,前者读来暖心,后者读来悲情。

书中主人公许三观,通过“卖血”度过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个难关。许一乐、许二乐、许三乐是许三观的三个儿子。虽然起名有些随便,但是许三观对于这三个孩子的爱的的确确非常深厚温柔。而每一次卖血,也都是为了孩子,即便许一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但是在他老了,第一次想为自己卖一次血的时候,却没人要了,这让许三观崩溃。

亲情,是这本书的故事线。读《许三观卖血记》总有一种感觉,许三观这人文化不高,思想觉悟也不高,但是做人很讲道理。即便他咬牙切齿给别人养了十几年的儿子,但最终,作为父亲的爱,给的最多还是大儿子许一乐。这本书以激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对于不公命运的反抗,同时温情脉脉的给我们演绎了一名父亲的温柔善良。

《许三观卖血记》:在命运中挣扎的人,一个平凡且伟大父亲的一生

父亲脸上的褶子,都是岁月的痕迹。

一盘炒肝,二两黄酒!黄酒记得温一温。

“这卖血一开始卖的是血,后边卖的是力气,最后卖的就是命了”,这是许三观告诉来喜、来顺的话。

“卖血”这两个字看着让人浑身难受,仿佛是与恶魔做交易一般。其实这个比喻也没错,虽然科学证明适当献血并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但是很明显,那个年代用血换钱的行为,就是透支生命,而且因为卫生条件不佳,很多人因此染上了艾滋病。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媳妇儿,这可能是唯一一次与自己有点关系的卖血经历。他遇到了两个人,一个叫阿方,一个叫根龙,这两个人告诉许三观卖血挣钱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帮助许三观度过了很多次坎坷,同时也贯穿他的一生。

(油条西施)许玉兰在认识许三观之前是有男朋友的,他叫何小勇。他是许三观大儿子许一乐的亲爹,这件事许三观多年之后才知道,而且为之崩溃。

但是许三观就是喜欢许玉兰,而且聪明的他只用了一段话就说服了丈人将女儿嫁给自己。

他找到丈人说:“你没有儿子,你家要断后的,除非有人倒插门。你把许玉兰嫁给我,我们的孩子也姓许,这样咱们两家的香火就都接上了,我就像是倒插门一样。”

这句话说到了老许的心眼里,他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就这样,许三观去卖了血,挣了35元钱,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他觉得这笔钱要花在刀刃上,所以决定拿它去娶媳妇儿。第一次卖血没有太多不适,阿方和根龙教他:卖血前要喝几大碗水,喝到牙根都是酸的,这样血就稀释了,就多了。好像是收废品往里边加砖头一样的方法。卖完血要去胜利饭店点一盘炒肝,二两黄酒。炒肝是生血的,黄酒是活血的。

许三观买了一条烟,两瓶酒去提亲了。她给徐玉兰花了八角三分钱,请她吃了一下午,成了名正言顺的夫妻。

这个平凡的“聪明人”,从此找到了赚钱的道路,并且一直不曾回头。

《许三观卖血记》:在命运中挣扎的人,一个平凡且伟大父亲的一生

父亲,愿你不会老去。

跨越“血缘”的亲情,是最温柔的。他从来不求回报,只愿你安康一生。拯救儿子许一乐的旅程,可能是这个平凡男人做过最不平凡的事。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媳妇儿。

许三观一生中卖了十一次血,除了第一次为了娶媳妇儿,之后的每一次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膝下那三个儿子。而最让他“失血”的,却是老大许一乐,当许三观知道许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时候,他很暴躁!他打了许玉兰,并且从此决定不再疼爱大儿子,不给他花自己拿命换来的钱。

许三观不是个圣人。

不管是哪个男人,在知道自己养了十几年的儿子不是自己的亲儿子的时候,都不会坦然接受,必定是大吵大闹,生不如死。

但是正因为如此,他的父爱,才是这世上最温柔,最厚重的。

书中有一段情节把我看哭了,许三观带一乐吃面条。

一乐爬到了许三观的背上,许三观背着他往东走去,先是走过了自己的家门,然后走进了一条巷子,走完了巷子,就走到了大街上,也就是走在那穿过小城的河流旁。许三观嘴里不停的骂着一乐:”你这个小崽子,小王八蛋,小混蛋,我总有一天要被你活活气死。你他*的想走就走,还见了人就说,全城的人都以为我欺负你了,都以为我这个后爹天天揍你,天天骂你。我养了你十一年,到头来我才是个后爹,那个王八蛋何小勇一分钱都没出,反倒是你的亲爹。谁倒霉也不如我倒霉,下辈子我死也不做你的爹了,下辈子你做我的后爹吧。你等着吧,到了下辈子,我要把你折腾的死去活来......“

一乐看到胜利饭店明亮的灯光,他小心翼翼的问许三观:“爹,你是不是要带我去吃面条?”

许三观不再骂一乐了,他突然温和的说道:

“是的。”

正逢灾年,全家都是饿的肚皮快要贴到屁股上。在快要饿死的当空,许三观决定去卖血,让全家吃顿饱饭。他拿着卖血得来的三十五元钱,叫着徐玉兰和二乐三乐去胜利饭店吃面,让他们穿上最好的衣服,就像是过年一样。独独给了一乐五角钱,让他去买个烤白薯。

这也是人之常情,许三观心里想:“老子养你没问题,但是这钱是老子拿命换的,不能给你花。”

但是许一乐不懂,为什么父亲他们去吃面不带我?由此他记恨父亲,所以便离家出走。可他毕竟是个孩子,没走多远便回了家,只是坐在邻居家门前。即便许三观嘴里说着不去找这个小王八蛋,但是终究还是出了门,在寒冷的夜找到了自己的儿子许一乐,并且背着他去吃了一碗面。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如同许三观的眼泪一样,控制不住的流到手背上,滴到地上。如果许一乐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他是最疼爱许一乐的,因为这孩子从小就和他亲,总是喜欢跟着他。但命运就是这样,许一乐不是他的种,他接受不了这一切。可是许三观平凡人的伟大就体现在这里,即便如此,对于许一乐这个“亲儿子”,许三观还是打心眼里爱着。

在这之后,许三观每一次卖血,都是为了度过家里的难关。可是命运就是这样,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怜的人。

恰逢“文化大革命”,许一乐被派去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可是这孩子日益消瘦,最终得了很严重的肝炎。小城市治不好,许三观叫妻子许玉兰带着孩子去上海,去大城市治病,自己凑够了钱就去找他们。

许三观能怎么凑钱?卖血罢了!

从他们的城市到上海有很远,要坐船去,经过很多个城市。每到一个城市,许三观就下船去卖一次血,每卖一次血,许三观就吃一次炒肝,喝二两黄酒。可人不是机器,频繁的卖血最终会把命卖掉,许三观眼前越来越黑,身体越来越冷。终于,在第三次卖血后他昏了过去,卖了400毫升血,医生给他输了700毫升。结果就是,卖了三次的血,只得了两次还不到的钱。

许三观很烦!

频繁的卖血已经导致他的血压极低,很多次都徘徊在死亡的边缘。但是救儿子的信念,支撑着他活了下来。

不由得想起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信念”的含义与力量,书中主人公哈罗德正是靠着“信念”的力量徒步走完了627英里,历时87天。许三观就是中国版的哈罗德,为的是救自己的“亲儿子”许一乐。

终于,他到了,别人指着一个空着的病床告诉他:“这就是许一乐的病床。”

这个坚强的男人嚎啕大哭,他以为一乐死了,他觉得是自己太慢了。

不过好在一乐并没有死,只是许玉兰带他出去了一趟。

许三观又哭了,刚才是因为想到了许一乐死了所哭。这一次是因为许一乐没有死所以哭。

这段跨越“血缘”的亲情,让人动容。这个平凡的小人物,是个伟大的父亲。父爱在我们的脑海中往往是深沉的,我们常说父爱如山,深沉且厚重。父爱总是不流于表面,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每当我们有了过不去的坎,父亲却是愿意拿命去挽救我们的人。

《许三观卖血记》:在命运中挣扎的人,一个平凡且伟大父亲的一生

幼年时,父亲就是我们的超级英雄。

我们都会老去,但是身为人父的责任,已经铭刻在自己的血液当中。

我们都会老去,不管你是否愿意。

人的一生仿佛过的很漫长,又仿佛转瞬即逝。当我们回头看时,当初的沟沟坎坎,当初的蜜语甜言,都变得模糊且美好。

许三观是幸运的,这比《活着》一书中福贵的一生可幸运太多了。

福贵最后除了老黄牛,已经没有人能陪着他,他亲手送走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子、女儿。

为什么说许三观是幸运的?因为没有亲人离开他,在他老去之前。

转眼许三观已经六十多岁了,路过胜利大饭店,他突然闻到了从里边传出来的炒肝的香味,他想吃极了。所以他决定再去卖一次血,距离上次卖血已经过去多年,三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家庭,家里也不再缺钱少粮。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如今的许三观想吃炒肝还要去卖血?

不过后边我就明白了,他心里想着:“我想吃炒肝,我再去卖一次血吧!以前吃炒肝是为了卖血,这次卖血是为了吃炒肝。”

是啊,以前卖血都是为了家人,为了孩子。这一次,就为了我自己吧!

但是很不幸,收血的人不要许三观的血,嫌他老,还讽刺他说:“你的血没人会要,只有油漆匠会要!因为他们用猪血,哈哈。”这是第一次没有卖血成功,这也是第一次为了许三观自己。

从医院出来,许三观越想越气,越走越想哭。走着走着,他敞开衣服让寒风吹着自己的胸膛,泪流满面。感受着刺骨的寒冷,他想吃炒肝,喝黄酒。

人们都认识许三观。

终于有人去告诉许玉兰:“你别炸油条啦,你家男人在大街上哭,你快去看看!”

许玉兰问许三观为什么哭?许三观的回答让我泪水瞬间填满了双眼。

“我想吃炒肝,喝二两黄酒。”

“但是他们不要我的血,他们嫌我老,还说我的是猪血。”

“没人要我的血了,如果以后家里再有什么灾祸,我该怎么办?”

许玉兰安慰他,带他去胜利大饭店吃炒肝,他还是那么熟练的一拍桌子:“一盘炒肝,二两黄酒,黄酒要温一温.....”

说到这里,许三观哭的更凶了。突然很心疼这个男人,唯一一次为了自己卖血,却被嫌弃太老。即便是如此,让他痛哭的原因,却是无法再帮这个家渡过难关。

即便这个男人已经很老了,即便他已经没办法再卖血,但是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对于亲人的守护欲望,已经深深的刻进了他的灵魂,他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