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市场不会怜悯无价值之人,即使有,也注定不会长久。

文|蜂叔


01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最近有一部新剧播出后激起很大的水花,你猜的没错,就是《鬓边不是海棠红》。

本来,蜂叔我对这部剧没什么想法。 无非是两大标签:耽改+京剧。

讲道理,要追耽美,一没有过审压力,二不缺顶级鲜肉的泰腐剧他不香嘛。

比如点开《假偶天成》,就像一脚踩进阳光和沙滩,瞬间感觉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爽到怀疑性向。

再不济,咱还有童年的白月光马里奥不是?

要论京味影视作品,蜂叔更是觉得,谢添导演的《茶馆》和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就能过足了瘾。

尤其是后者,聚焦的就是京戏,把京味儿真是做到了极致,一颦一笑、气质温婉,每一个动作都是戏。

哥哥张国荣正是凭借程蝶衣这个角色永留影史,而这部片子,今年4月1日也会在韩国重映。

因此,无论是从热度还是质量上,《鬓边》都没有特别值得我追的理由。

然而,当我得知于正是这部剧的出品人的时候,事情突然变得有趣起来。……

02

众所周知,于正娘娘有三宝,抄袭、蹭热度、拐弯抹角。

于正抄袭琼瑶的案子大家还记得吧?我给不知道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

2015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宫锁连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编权,于正被要求向琼瑶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500万元。

三年过去了,于正照样乐活,迟迟不向琼瑶道歉,摆出我是死猪你能奈我何的姿态。

后来,三中院依据判决在某日报上刊登案件内容作为公告,让于正尝了苦头,付清该广告费用33.6万元,案件才告一段落,并被写进教科书。

从此,于正抄袭案成为莘莘学子,以及罗翔教授“法外狂徒系列”的灵感来源。

然而,比起抄袭,于老师似乎更偏爱蹭热度。

自打成名以来,于正经常在微博爆料,他的爆料从不明确对象身份,但又意有所指,引人深思。

在1月5日,于正发了一条微博,宣传新剧,然后又秒删微博。

其实如果只是单纯宣传新剧本的话,也不会有后来的幺蛾子,更不会登上热搜榜第一的位置。

但看似平平无奇的微博,其实暗藏玄机。

真实故事的取材部分,被不少网友联想到早年赵丽颖与陈晓的往事,再加上,于正发布这条微博后没多久,“似乎是意识到不妥”,他秒删了微博。

后面又发文坦言:“写的时候没想到那二位。”

这一行为,看起来止损,其实是变相坐实了网友的猜测。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一、带来爆炸级的话题度,其实成功宣传新剧。

二、顺从了网友吃瓜的心愿。

三、雁过不留毛,你知道他使坏,就是找不到证据。

简直是大师级的营销手法,一场内容领域的灰色战争。

你会说,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受益者是于正老师,再看明白始作俑者是谁不是分分钟的事嘛。

对,没错,但就你看出来有啥用,画个圈圈诅咒他?还是跑去XX机构告他?

靠着少数人的无能为力,与多数人的信息闭塞,一代作精就此诞生。

03

3月20日,于正的新剧《鬓边》正式播出,一天之后,#于正回应鬓边被恶意打低分#冲上热搜,阅读千万级。

紧接着,3月23日,于正又发一条微博:

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啧啧啧,你应该能听出,遗憾、体谅、直爽,以及那一丁点的暗示吧——

害,不就是说某糊透半边天的明星的粉丝恶意刷分嘛。

某XZF还特别配合,在下面各种开骂。

有一说一,这家粉丝也真够闹腾的。

自从打遍凤凰网电竞圈体育圈动漫圈军迷圈等等大小圈子,皆铩羽而归之后,还不够,还要继续作死。

估摸着将是被载入史册的一战,我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于是,我满心欢喜点开豆瓣,准备舀起第一口大瓜。却发现,这口瓜,实在是太大了!!

因为当我直奔于正口中的一星重灾区,却惊讶地发现,这里简直是鱼龙混杂啊。

有抵制耽改的,抵制耽改但是支持肖战的,喜欢耽改但抵制肖战的,讨厌于正的,还有一星专业户。

这怎么能明明白白说就是肖战粉搞事情呢??

我决定开动一下并不聪明的脑袋瓜子,查个究竟。

先挨个点开一星用户的主页,通过注册日期和看过数,筛掉一星专业户。

在剩下的人中——

通过比对我发现,抵制耽改的喜欢一刀切,给所有耽改作品一星,抵制耽改但是支持肖战的,就要温柔一些,专门对自己哥哥手下留情。

大概是这样的对比:

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刨去以上几种极端情况,我惊讶地发现,单单因为对于正或剧情不满而打一星的,占绝大多数。

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因为这些人把情绪全泄在评论区了。

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这其中,又有将近大半的人,在去年乃至更早就加入豆瓣了。

换句话说,绝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讨厌于正这个人或是吐槽剧情,才打一星,而并不是像他刻意引导的那样,肖战粉恶意刷低分。

除非,肖战粉能在一年前就预感到她们哥哥会在2020年2月27日糊,并什么也不做,注册一个豆瓣账号,等待《鬓边》播出后,隐藏肖战粉的身份,只为给于正致命一击。

这不扯淡嘛。

于正自己的宫斗剧都不敢这么写。


04

随后,两张图彻底告诉了我,何谓人生的真相。

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鬓边不是海棠红》豆瓣刷分征集

人生的真相,就是打脸这件事情虽迟但到。

当你在忙着扇别人耳光的时候,一个巴掌已经准备呼你脸上了.

虽然刷分这个事情,在娱乐圈已经见怪不怪。

而正因为豆瓣的逐渐水化,才脱离出专业影评人这么一个群体,目的是给大家提出较为中肯、不带粉籍的观点。

公允,独立,这也是做内容人的初衷。

但,万万没想想到,我还是低估了于正脸皮的厚度。

被控告抄袭,不能停止他抄袭的脚步;被指责嘴碎,也不能停下他蹭热度的脚步。

哪怕作品和节操都碎了一地,他仍旧想用营销的那一套解决内容问题。

有用吗?暂时是有用的。

通过引战,于正确实转移了一部分炮火到肖战身上,装出“我的作品一点问题没有,都是他,他粉丝嫁祸我!”的样子。

然后又在营销上花尽了心思——

一面,在大众话语下,弘扬积极正向的东西,重复“我其实不在乎豆瓣评分”,呼吁关注我就是关注传统文化,一面又暗戳戳在豆瓣雇人刷高分、刷榜。

结果呢?丢了自己的老本行:内容。

47部作品里,豆瓣评分上7分的只有五部,唯二上8分的综艺,还是两档和他没太大关系的综艺。

大量的烂片、抄袭剧,像极了他热闹又孤独的一生。

擅长制造热闹,喜欢玩弄心计,但热闹都是别人的,低头一看,手里空空如也。

真的不值。

05

说到底,肖战粉丝为什么会糊?

因为他们利用公权力,破坏了大多数人的创作自由。

这里的“大多数人”,往往也被称作“路人”,他们不被注意,恰恰因为无处不在。

分散的时候,他们是最普通的,偶尔发点牢骚、刷点分数,都被视为情理之中 ,毕竟,大家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毛病和性情。

肖战为什么会糊?

享受粉丝带来的红利的时候,他就应该预想到这一天,平时不管教,作为受益者,一旦出了事替粉丝背背锅也是应该的。

而对于一个偶像来说,被大多数人谩骂、对立,也就意味着路人缘的流失、殆尽,路人缘被败光的那一天,偶像的生涯也就走到了尽头。

其实,对内容创作者来说,这道理是一样的。

醉心营销,忽略内容本身的价值,自然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与不满。

为了消除这份不满,不在内容上发力,反而借助更多的营销手段堵住悠悠之口,就这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作品呢?路人缘呢?

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给人看的,而当内容创作者无法再提供优质作品,乃至口碑扑街,他本身的商业价值也就所剩无几,只能静静等待被市场抛弃的命运。

指望着怜悯?

台上的人假正经,台下的人最无情。

当观众的阈值被冲破,会有什么后果,看看曾经的顶流现在糊成什么样,你就知道了。

真正的权力一直在大众手里,而大众,不会怜悯无价值之人。

即使有,也注定不会长久。

你猜,热搜不断的《鬓间不是海棠红》,是不是于正的又一场作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