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市場不會憐憫無價值之人,即使有,也註定不會長久。

文|蜂叔


01

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最近有一部新劇播出後激起很大的水花,你猜的沒錯,就是《鬢邊不是海棠紅》。

本來,蜂叔我對這部劇沒什麼想法。 無非是兩大標籤:耽改+京劇。

講道理,要追耽美,一沒有過審壓力,二不缺頂級鮮肉的泰腐劇他不香嘛。

比如點開《假偶天成》,就像一腳踩進陽光和沙灘,瞬間感覺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昇華,爽到懷疑性向。

再不濟,咱還有童年的白月光馬里奧不是?

要論京味影視作品,蜂叔更是覺得,謝添導演的《茶館》和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就能過足了癮。

尤其是後者,聚焦的就是京戲,把京味兒真是做到了極致,一顰一笑、氣質溫婉,每一個動作都是戲。

哥哥張國榮正是憑藉程蝶衣這個角色永留影史,而這部片子,今年4月1日也會在韓國重映。

因此,無論是從熱度還是質量上,《鬢邊》都沒有特別值得我追的理由。

然而,當我得知於正是這部劇的出品人的時候,事情突然變得有趣起來。……

02

眾所周知,於正娘娘有三寶,抄襲、蹭熱度、拐彎抹角。

於正抄襲瓊瑤的案子大家還記得吧?我給不知道的朋友簡單介紹一下。

2015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宮鎖連城》侵犯了《梅花烙》的改編權,於正被要求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500萬元。

三年過去了,於正照樣樂活,遲遲不向瓊瑤道歉,擺出我是死豬你能奈我何的姿態。

後來,三中院依據判決在某日報上刊登案件內容作為公告,讓於正嚐了苦頭,付清該廣告費用33.6萬元,案件才告一段落,並被寫進教科書。

從此,於正抄襲案成為莘莘學子,以及羅翔教授“法外狂徒系列”的靈感來源。

然而,比起抄襲,於老師似乎更偏愛蹭熱度。

自打成名以來,於正經常在微博爆料,他的爆料從不明確對象身份,但又意有所指,引人深思。

在1月5日,於正發了一條微博,宣傳新劇,然後又秒刪微博。

其實如果只是單純宣傳新劇本的話,也不會有後來的么蛾子,更不會登上熱搜榜第一的位置。

但看似平平無奇的微博,其實暗藏玄機。

真實故事的取材部分,被不少網友聯想到早年趙麗穎與陳曉的往事,再加上,於正發佈這條微博後沒多久,“似乎是意識到不妥”,他秒刪了微博。

後面又發文坦言:“寫的時候沒想到那二位。”

這一行為,看起來止損,其實是變相坐實了網友的猜測。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一、帶來爆炸級的話題度,其實成功宣傳新劇。

二、順從了網友吃瓜的心願。

三、雁過不留毛,你知道他使壞,就是找不到證據。

簡直是大師級的營銷手法,一場內容領域的灰色戰爭。

你會說,明眼人都看出來了受益者是於正老師,再看明白始作俑者是誰不是分分鐘的事嘛。

對,沒錯,但就你看出來有啥用,畫個圈圈詛咒他?還是跑去XX機構告他?

靠著少數人的無能為力,與多數人的信息閉塞,一代作精就此誕生。

03

3月20日,於正的新劇《鬢邊》正式播出,一天之後,#於正回應鬢邊被惡意打低分#衝上熱搜,閱讀千萬級。

緊接著,3月23日,於正又發一條微博:

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嘖嘖嘖,你應該能聽出,遺憾、體諒、直爽,以及那一丁點的暗示吧——

害,不就是說某糊透半邊天的明星的粉絲惡意刷分嘛。

某XZF還特別配合,在下面各種開罵。

有一說一,這家粉絲也真夠鬧騰的。

自從打遍鳳凰網電競圈體育圈動漫圈軍迷圈等等大小圈子,皆鎩羽而歸之後,還不夠,還要繼續作死。

估摸著將是被載入史冊的一戰,我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於是,我滿心歡喜點開豆瓣,準備舀起第一口大瓜。卻發現,這口瓜,實在是太大了!!

因為當我直奔於正口中的一星重災區,卻驚訝地發現,這裡簡直是魚龍混雜啊。

有抵制耽改的,抵制耽改但是支持肖戰的,喜歡耽改但抵制肖戰的,討厭於正的,還有一星專業戶。

這怎麼能明明白白說就是肖戰粉搞事情呢??

我決定開動一下並不聰明的腦袋瓜子,查個究竟。

先挨個點開一星用戶的主頁,通過註冊日期和看過數,篩掉一星專業戶。

在剩下的人中——

通過比對我發現,抵制耽改的喜歡一刀切,給所有耽改作品一星,抵制耽改但是支持肖戰的,就要溫柔一些,專門對自己哥哥手下留情。

大概是這樣的對比:

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刨去以上幾種極端情況,我驚訝地發現,單單因為對於正或劇情不滿而打一星的,佔絕大多數。

你問我怎麼知道的,因為這些人把情緒全洩在評論區了。

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這其中,又有將近大半的人,在去年乃至更早就加入豆瓣了。

換句話說,絕大部分人,都是因為討厭於正這個人或是吐槽劇情,才打一星,而並不是像他刻意引導的那樣,肖戰粉惡意刷低分。

除非,肖戰粉能在一年前就預感到她們哥哥會在2020年2月27日糊,並什麼也不做,註冊一個豆瓣賬號,等待《鬢邊》播出後,隱藏肖戰粉的身份,只為給於正致命一擊。

這不扯淡嘛。

於正自己的宮鬥劇都不敢這麼寫。


04

隨後,兩張圖徹底告訴了我,何謂人生的真相。

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鬢邊不是海棠紅》豆瓣刷分徵集

人生的真相,就是打臉這件事情雖遲但到。

當你在忙著扇別人耳光的時候,一個巴掌已經準備呼你臉上了.

雖然刷分這個事情,在娛樂圈已經見怪不怪。

而正因為豆瓣的逐漸水化,才脫離出專業影評人這麼一個群體,目的是給大家提出較為中肯、不帶粉籍的觀點。

公允,獨立,這也是做內容人的初衷。

但,萬萬沒想想到,我還是低估了於正臉皮的厚度。

被控告抄襲,不能停止他抄襲的腳步;被指責嘴碎,也不能停下他蹭熱度的腳步。

哪怕作品和節操都碎了一地,他仍舊想用營銷的那一套解決內容問題。

有用嗎?暫時是有用的。

通過引戰,於正確實轉移了一部分炮火到肖戰身上,裝出“我的作品一點問題沒有,都是他,他粉絲嫁禍我!”的樣子。

然後又在營銷上花盡了心思——

一面,在大眾話語下,弘揚積極正向的東西,重複“我其實不在乎豆瓣評分”,呼籲關注我就是關注傳統文化,一面又暗戳戳在豆瓣僱人刷高分、刷榜。

結果呢?丟了自己的老本行:內容。

47部作品裡,豆瓣評分上7分的只有五部,唯二上8分的綜藝,還是兩檔和他沒太大關係的綜藝。

大量的爛片、抄襲劇,像極了他熱鬧又孤獨的一生。

擅長製造熱鬧,喜歡玩弄心計,但熱鬧都是別人的,低頭一看,手裡空空如也。

真的不值。

05

說到底,肖戰粉絲為什麼會糊?

因為他們利用公權力,破壞了大多數人的創作自由。

這裡的“大多數人”,往往也被稱作“路人”,他們不被注意,恰恰因為無處不在。

分散的時候,他們是最普通的,偶爾發點牢騷、刷點分數,都被視為情理之中 ,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毛病和性情。

肖戰為什麼會糊?

享受粉絲帶來的紅利的時候,他就應該預想到這一天,平時不管教,作為受益者,一旦出了事替粉絲背背鍋也是應該的。

而對於一個偶像來說,被大多數人謾罵、對立,也就意味著路人緣的流失、殆盡,路人緣被敗光的那一天,偶像的生涯也就走到了盡頭。

其實,對內容創作者來說,這道理是一樣的。

醉心營銷,忽略內容本身的價值,自然會引起受眾的反感與不滿。

為了消除這份不滿,不在內容上發力,反而藉助更多的營銷手段堵住悠悠之口,就這樣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作品呢?路人緣呢?

寫出來的東西就是給人看的,而當內容創作者無法再提供優質作品,乃至口碑撲街,他本身的商業價值也就所剩無幾,只能靜靜等待被市場拋棄的命運。

指望著憐憫?

臺上的人假正經,臺下的人最無情。

當觀眾的閾值被衝破,會有什麼後果,看看曾經的頂流現在糊成什麼樣,你就知道了。

真正的權力一直在大眾手裡,而大眾,不會憐憫無價值之人。

即使有,也註定不會長久。

你猜,熱搜不斷的《鬢間不是海棠紅》,是不是於正的又一場作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