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聊一聊唐代詩人與酒的故事

但凡古代文人,似乎都離不開一樣東西,那就是酒。唐代詩人尤為如此。

曹孟德有詩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只這一句,便奠定了後世文人愛酒的毛病。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官可以不做,但酒卻不能不喝: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飲酒》(其八)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聊一聊唐代詩人與酒的故事

蘇軾


大文豪蘇軾性格曠達,超塵脫俗,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便看透了人世間的一切,這當然是藉助於酒的力量。而南宋的朱敦儒更是一位嗜酒如命的瀟灑才子,清高几許、美酒幾許: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西江月》


即便是作為女性的李清照,有時也能飲上兩杯,有時甚至喝醉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等等,無不說明著酒的柔情與魅力。

說到唐代的詩人們,那就更是離不開這酒了。關於這一點,西方的詩人跟東方的有些不一樣,西方的詩人喜歡在妓女身上尋找靈感,喜歡在鴉片中尋找靈感,而鮮聞有人在酒中尋找靈感。對於中國的古代詩人,則非在酒中尋找靈感不可,當然,也有在妓女身上尋找靈感的,比如說柳三變、杜牧、秦觀等。但主要還是酒。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聊一聊唐代詩人與酒的故事

李白


說到在酒中尋找靈感的唐代詩人,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應該就是號稱“詩仙”並“酒仙”的李白了。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這是杜甫抒寫李白喝酒的句子。對於這位昔日的老朋友,杜甫自然是喜愛的,詩中也可看出褒揚之意。李白斗酒詩百篇,應該所言非虛。因為據統計,在李白所流傳下來的一千五百餘首詩歌當中,光寫酒的就多達一百多首,其中涉及到酒的竟多達八百多首,整整佔了一半之多。

宋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中,就記載了王安石的這樣一句話:“白詩近俗人,易悅故也;白識見汙下,十首九說婦人與酒。”言語之中滿是對“詩仙”的不敬與不屑。王安石是一個驕傲的人,不管此語是否恰當,但有一點王安石說到了,那就是十首詩裡有九首是寫酒的。這其中著名的佳作就有《將進酒》、《月下獨酌》、《客中作》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李白的一生是詩化的人生,同時也是酒化的人生,因為有酒,所以有詩,因為有詩,才有了盛世的詩歌大唐: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聊一聊唐代詩人與酒的故事

杜甫


與李白齊名的“詩聖”杜甫其實也是一位嗜酒如命之人。郭沫若先生在《李白與杜甫》一書中,就把杜甫描述成一個酒鬼了。心情好的時候會喝——“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心情不好時他也喝——“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朋友來了有好酒——“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獨自一人時他還喝——“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這個就連他自己也承認,叫著“性豪業嗜酒”。

無論是李白也好還是杜甫也好,都有狂飲、痛飲的習慣,相比較於這兩位大詩人而言,白居易有一首飲酒的小詩寫得很有情趣,最是令人神往了: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傍晚時分,天寒欲雪,升上一爐火,再燙上一壺酒,炒兩個下酒菜,然後給詩友寫上一個便條:能飲一杯無?那份情誼,那份雅趣,那份溫馨,那份酒香,怕是不飲也會醉的。

其實,白居易不光會喝酒,自家也會釀酒,實在喝酒界難得的全才。他曾為自家釀的酒作詩道“

開壇瀉罇中,玉液黃金脂。

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

一酌發好客,再酌開愁眉。

連延四五酌,酣暢入四肢。

據說白居易的家釀不僅味美,而且質高出眾。無怪乎他自己都說:“更待菊花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

以上三位乃是大唐詩歌最傑出的代表。關於這三位的共同點,我想除了會寫詩之外,應該就是嗜酒了。他們的詩歌離不開酒,大唐的詩歌一離開了酒也就沒有了韻味,更無氣勢可言了。所謂“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地位、名譽、成就,都將成為過往,唯有一世的瀟灑,唯有盛唐詩酒的氣質感染了後世幾千年,王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除卻唐代三大詩人之外,詩佛王維也好酒,儘管晚年的王維虔心向佛,滴酒不沾,但在年輕時也是愛酒的。其詩《少年行》有云:“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可見此君亦是性情中人。當然,還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深情厚誼——還是再飲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沒有家鄉的陳釀了,也沒有我這位故人與你把酒了。依依惜別之情,溢於言表。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聊一聊唐代詩人與酒的故事

孟浩然


與王維關係很不錯的大詩人孟浩然也好酒,估計酒量還很不錯。在《秋登蘭山寄張五》一詩中他就曾豪言道:“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對孟浩然一直很仰慕的李白曾讚譽他:“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可見其能喝。而那首著名的《過故人莊》也很直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今天兄弟我喝的挺高興的,等到來年重陽節的時候我還會來的,到時你我再一起把酒話桑麻。

盛唐的風氣是個開放的風氣,人性是自由無羈的,豪情萬丈、醉酒談笑,即便是到了邊塞的軍中,詩人們可還是要喝上兩杯的。詩人王翰就寫詩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雖沒有家鄉的陳釀,但西域的葡萄酒自是別有一番風味。等到我醉臥沙場時,諸君且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灑脫、無羈、幽默、性情,在那如美玉一般的夜光杯中呈現,在那殷殷如血的葡萄酒中書寫。

同為邊塞詩人的李頎,更是把喝酒寫得有情趣,且頗為細緻,在《琴歌》一詩裡,他寫道:“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此外,他還在《聽安萬善吹觱篥歌》中寫道:“歲月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一杯接一杯,喝著唱著,後來就醉的。看來也是喝酒之人。

邊塞詩人岑參也寫過一首充滿生活情趣的酒詩《戲問花門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旁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我想用榆錢買你的酒,不知道你肯不肯?風趣詼諧,可見作者心情是何等愉快舒暢。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聊一聊唐代詩人與酒的故事

杜牧


晚唐大詩人杜牧不僅迷戀美女,更迷戀美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支短笛,一個牧童,一位詩人在細雨中行進,這本身就是一幅讓人心醉的畫面。無酒卻讓人醉了。

詩人走走停停,該是騎著馬的。詩人遠遠地看見,前面有座青山,青山的腳下臥著好幾個村子,村子的周圍是一派田園風光,有流水聲,有鳥鳴聲,犬吠聲……

驀地,不遠處傳來一陣短笛聲,應該是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吹的。

詩人想醉在其中,在這樣的景緻中去做一個隱士的夢,但何處尋酒呢?

吹短笛的牧童走進了,詩人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凝思片刻,用短笛遙指杏花村。

順著指向,詩人抬頭遙見,風旗招展,酒香四溢。詩人終是在清明中醉了一場,醉了一千多年,醉成了一首首一詠三嘆的詠史詩。

中唐詩人韋應物也是飲酒之人,儘管後來的韋蘇州是以“淡雅”聞名於世的。但在與老友重逢時,他卻歡喜無限,在《淮上喜會梁州故人》裡就有“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的詩句,細細品來,還是豪飲的模樣。

關於唐代詩人飲酒的例子就不再例舉了,總之,幾乎每個唐代詩人都飲酒,幾乎每個唐代詩人都寫詩,都寫關於酒的詩篇,且往往這種詩都是頂呱呱的好詩,是能夠傳之後世的。

只見那些個瀟灑的詩人們,愁了要飲酒,高興了自然更要飲酒;來了朋友要飲,送朋友遠行更得飲酒;相聚要飲,每逢佳節更要飲。中國的酒文化也就有了長足的社會基礎,在世界上更是極其獨特的,想來外國的那些個詩人們是無法理解的,無論是拜倫也好,雪萊也好,還是葉芝也罷,鮮聞他們靠飲酒來激發靈感的,也就沒有所謂的詩人與酒的故事了。中國的古典詩人們那就是一種酒文化的踐行者,喝得都有道理,喝了之後都能作詩。臺灣詩人洛夫就曾經說過:“要是拿了唐詩去壓榨,起碼還會淌出半斤酒來。”詩人多嗜酒,可以這麼說: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頁頁都散發著濃濃的酒香,尤其是唐朝。寫著寫著,筆者不知不覺都能聞到酒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