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之外,职场人的新“钱途”在这里

北上广深之外,职场人的新“钱途”在这里

一辆辆“务工专车”开动,人们重新开始流动。

看多了疫情期间太多的封锁隔离,不少人都在想,能否“就近工作”?要有好的职业机遇,是不是就只能去北上广深?脉脉的数据告诉你,并不是。

过去一年间,杭州风头正劲,成为吸引人才的明星城市。而一些城市正蠢蠢欲动,希望成为下一个杭州。


人才供需两旺的杭州


2019年,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和天津,但GDP排名并非就是人才吸引力排名。

脉脉数据研究院即将发布发《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里,脉脉平台的大数据显示,2019年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杭州仅次于深圳,排名第二。杭州进入人才流动第一阵营已经毫无悬念。

北上广深之外,职场人的新“钱途”在这里

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达1036万人,与2018年相比,增加了55.4万人。报告同时显示,在人口流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杭州就业竞争度远低于许多一二线城市,显示供需两旺的人才流动局面。


无人再提的“逃离北上广”


2020年,“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已经无人再提。

首先, “逃离”声音的出现,更多是对都市化中种种副作用的反思,但一流人才向一线大都市流动的趋势不可逆转。

其次,人才枢纽的多元化,让“北上广”不再是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转换成是一种“逃离”,只不过是从一个城市去另一个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已。

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正在形成多中心的人才吸纳格局。这让求职者的选择可以更加多元。

在长三角,除了传统中心城市上海,杭州正成长为人才流动枢纽型城市,苏州等城市也紧随其后。珠三角城市中,位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正崛起成为新的人才枢纽。“一个区域多个中心”的人才地域分布格局,将会带来更为频密的城市圈城市的竞争与融合,也给寻找新发展机遇的职场人带来更多选择。


而下一个杭州在哪里?


成为下一个杭州,就是成为下一个区域人才枢纽。

一个答案是成都。成都是中西部城市里,人才净流入排名最高的城市。中西部城市人才流动则仍以圈外流动为主。唯一的圈内频密流动,发生在成都与重庆之间,这对成都而言,是个好兆头。

长三角和珠三角已经证明,一个区域存在多个人才枢纽的城市,往往整体人才流动效率更高,整个区域的人才吸引力也得以提升。成渝若能继续保持竞合关系,反而将有利于成都坐稳中西部人才吸引力第一城的位置。

北上广深之外,职场人的新“钱途”在这里

作为中部重镇武汉,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杭州?

中部城市在人才流入上不仅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更落后于西部城市成都和西安。疫情之上,中部的武汉、长沙与郑州三城,在互相竞争的同时,或更须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中部区位优势。

中部三城市中,拥有最多一流大学数量的武汉,正面临来自郑州等城市的挑战,2019年,郑州与在人才净流入上小幅领先武汉。不过,综合比较2019年人才流入与就业竞争度情况可见,武汉潜力仍在。2019年,武汉就业竞争度上,武汉低于同属中部的长沙和郑州,也低于西部城市西安、成都与重庆。

简而言之,2019年,在武汉找工作的难度,在中西部主要城市中是最低。而2020年,疫情毫无疑问将对武汉的人才引进和保留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但考虑到2019年武汉所积累的发展势能,若能痛定思痛,重新出发,相信仍可迎来新机,保持“机遇之城”的位置。

2018年夏季,脉脉发布白皮书《回城青年》,探讨职场人的城市选择。2020年已过去1/4,我们相信,当年白皮书中所述的大趋势仍不会改变:

从乡村到都市,我们无需用一个标准答案,来回答何为理想城,以及如何“回家”。新一代的中国职场人,生于改革开放,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用更为自信独立的新姿态,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发掘新的可能,当然,也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即便经济有周期,命运有轮回,至少,希望在这多样化的寻找路程中,我们得以体验前所未有的人生,并靠近自己的安心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