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段歲月的過往,書頁中的幾段文字:說說泰國為何舊稱暹羅

“泰聞漫記”專注於輯錄趣聞軼事;漫談文化歷史;分享佳餚美食。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分享。


歷史是一段歲月的過往,是泛黃的書頁中幾段簡略的文字,是後世追憶與尋找的丟失的記憶。

今天來說說泰國的舊稱“暹羅”,泰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家,泰國的神奇表現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泰國是沒有歷史記載的國家,特別是阿瑜陀耶王朝之前的歷史,幾乎是找不到任何文字記載的,你說奇怪不奇怪。關於為什麼阿瑜陀耶王朝以前的歷史為何沒有文字記載這種神奇的事情,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大家共同認可的說法。但有一種說法是,緬甸入侵阿瑜陀耶王朝後,一把火燒掉了阿瑜陀耶王朝的都城,那些歷史文獻也被付之一炬,究竟真相如何無人知曉。所以,要研究泰國的古代史,特別是阿瑜陀耶王朝以前的歷史基本上是依賴中國歷史典籍中關於東南亞地區的零散史料記載。

歷史是一段歲月的過往,書頁中的幾段文字:說說泰國為何舊稱暹羅

緬甸與阿瑜陀耶戰爭 圖片源於網絡

而要了解“暹羅”是什麼意思,泰國舊稱為何是暹羅而不是其他的,也要在中國的歷史典籍中尋找答案。而目前對東南亞,特別是泰國周邊記載最為詳盡的要數元朝初年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一書了,這本書也成為研究真臘(柬埔寨古稱)及其周邊國家最為詳實的歷史資料。

歷史是一段歲月的過往,書頁中的幾段文字:說說泰國為何舊稱暹羅

元·周達觀著《真臘風土記》 圖片源於網絡

泰國的舊稱“暹羅國”這一稱呼就是最早出現在元朝初年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中的,在《真臘風土記》中有記載:“暹羅國在真臘帝國的西邊”,前面說過,真臘是現在的柬埔寨的古稱。也就是說,暹羅國是在現在的柬埔寨的西邊,那麼按照地理方位可以推知,在柬埔寨西邊的國家就是在現在的泰國國境範圍內了,那麼由此可知,暹羅國實際上就是在泰國古代歷史上曾真實存在過的一個國家,是泰國的前身。

最初時暹羅其實是兩個國家

在中國元朝的時候,暹羅其實還是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都在現在泰國國境的中部地區。當時這兩個國家一個叫暹國,另一個叫羅斛國。在中國歷史典籍中一般將這兩個國家合稱為暹羅。

暹國位於今天的素攀武裡地區

羅斛國在今天的華富里府地區。

羅斛國

羅斛國所處的華富里地區,瀕臨泰國湄南河、華富里河和巴剎河交匯處,有廣闊的河口沖積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溼潤,所以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而且羅斛國的金屬冶煉技術發展的也比較好。總體來講羅斛國的綜合實力在當時是相對較強的。在靠天吃飯的時代,農業的發達與否便代表著國家的強盛與否,因為連飯都吃不上的國家,實力也不會強到哪裡去,而古代,農業豐產與否,靠的是國家疆界內的土地條件和水文氣候條件,而羅斛國在自然條件上,似乎佔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雖然羅斛國農業豐產,國家相對強盛,但其臨邊上有一個更加強大的王國,即蒲甘王朝。曾經羅斛國遭到緬甸蒲甘王朝的入侵,羅斛國戰敗。羅斛國王將自己的姐姐嫁給蒲甘國王。羅斛國王的兒子即位後,將羅斛國的首都遷到了阿瑜陀耶(華人稱為大城),將原來的羅斛國都城改名為華富里。

歷史是一段歲月的過往,書頁中的幾段文字:說說泰國為何舊稱暹羅

羅斛國位置 (圖中黃色圈內) 圖片源於網絡

暹國

暹國,在以前的中國史書中成為“潯番”,後來由於南宋左丞相陳宜中逃到暹國,暹國國王將他奉為上賓。他也想為暹國做些貢獻。於是,陳宜中按照《廣韻》的發音方法將“潯番”改為了“暹番”,簡稱暹。(段立生先生的觀點)

所以後來的史書都將潯番稱為暹番,或暹國。

暹國北邊與蘭納王國又稱八百媳婦國(現在清邁所在地)接壤,東到安南(今越南),西北又與緬國(今緬甸)為鄰。由此可見,當時暹國的領土範圍還是非常廣闊的。按此疆域推算,暹國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強國。但是由於暹羅的天然地理條件不是很好,疆域內多是山地丘陵,土地貧瘠,不利於農業的發展。所以暹國的糧食產量跟不上需求量,暹羅的發展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畢竟在古代由於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人們還是靠天吃飯,疆域內的土地平坦肥沃,農業發達,糧食豐產,則國家便國富民強,反之,國家則陷入衰落的境地。那怎麼辦?人總得活著不是?所以暹國無奈之下,只得年年求著旁 邊的羅斛國能夠多賣點兒糧食給他,年年如此。因為“羅斛地平衍,種多獲,暹人仰之焉。”,由此看來,暹國人是非常羨慕嫉妒羅斛國的。也正是對羅斛國優良地理條件的羨慕嫉妒恨,引起了暹國人的貪慾。於是,暹國曾多次進攻羅斛國以爭奪土地和糧食。

歷史是一段歲月的過往,書頁中的幾段文字:說說泰國為何舊稱暹羅

圖片源於網絡

暹國和羅斛國合併

關於暹國與羅斛國的合併,有著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說法有兩種,其一是由於羅斛國自然地理條件比較好,土地豐厚肥沃,糧食年年豐收,於是羅斛國的國家實力也一年比一年強大。羅斛國在強大的過程中,慢慢吞噬著周邊的國家和土地。最後,羅斛國佔領了本屬於暹國屬地的猜納府訕武裡城,而猜納府訕武裡城正處於暹國與暹國的附屬國——素可泰的中間地帶,這樣就將暹國與暹國的附屬國——素可泰之間的聯繫給切斷了。暹國無論在實力上還是在形勢上都處於下風,處在被保衛的狀態下,於是暹國只好放下“湄南河西岸的人不與湄南河東岸的人聯姻的習俗”,暹國與羅斛國聯姻,暹國國王將自己的女兒嫁與羅斛國王。後來,暹羅國王去世,羅斛國的國王,也就是暹國國王的女婿烏通王接管了暹國。自此兩國合二為一,成為暹羅國。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暹國由於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低,每年糧食都不夠吃,而羅斛國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都非常適合農業生產,所以年年豐收。暹國就想入侵羅斛,從羅斛國手中搶佔一些土地和糧食,於是兩國之間便發生了多次戰爭。只可惜,

暹國偷雞不成,反而“送了卿卿性命”,暹國戰敗,葬送了整個國家,於是羅斛國統治了暹國的疆域,兩個國家合併成一個國家。

歷史是一段歲月的過往,書頁中的幾段文字:說說泰國為何舊稱暹羅

明朝時期,暹羅位置(圖中藍色圈內) 圖片源於網絡

歷史是過往的歲月,紛爭是歲月中挫折。歷史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停留在書簡中慢慢泛黃;而經歷過紛爭的人會在世人的代代更替中被遺忘。直到有一天,在泛黃的書頁間偶然發現那幾行簡略的文字,才又勾起了後人對歷史紛爭的遐想。但那也只能是猜測和遐想,再尋找各種證據來證明自己猜測和遐想的合理性,以說服自己和世人相信。但歷史的真相究竟為何?再無人知曉。因為歷史的真相和紛爭早已被時光埋沒在了厚厚的歲月荒塵中,無法再回歸,無法再被還原,

不論以前是怎樣的,現在暹羅國已經不復存在,只成為了書頁中幾段簡略的文字。現在是一段新的時光,一個統一的泰王國,在幾百年的發展中,這個名叫泰國的國家已經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交通樞紐和旅遊勝地,但這段新的時光,新的國家也終究會變成一段新的歷史,被歲月埋進厚厚的塵埃中,後人,只能會在泛黃的書頁中看到幾段簡略的文字,記錄著這個王國的興起與落寞,記錄著這個王國的是非與恩怨,記錄著這個王國的紛爭與和平,記錄著這個王國的現今與過往。


我是“泰聞漫記”小編,自稱“軒主”,在泰工作生活15年。如果你對泰國有什麼看法,或關於泰國有什麼想知道的,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