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段岁月的过往,书页中的几段文字:说说泰国为何旧称暹罗

“泰闻漫记”专注于辑录趣闻轶事;漫谈文化历史;分享佳肴美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分享。


历史是一段岁月的过往,是泛黄的书页中几段简略的文字,是后世追忆与寻找的丢失的记忆。

今天来说说泰国的旧称“暹罗”,泰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泰国的神奇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是泰国是没有历史记载的国家,特别是阿瑜陀耶王朝之前的历史,几乎是找不到任何文字记载的,你说奇怪不奇怪。关于为什么阿瑜陀耶王朝以前的历史为何没有文字记载这种神奇的事情,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共同认可的说法。但有一种说法是,缅甸入侵阿瑜陀耶王朝后,一把火烧掉了阿瑜陀耶王朝的都城,那些历史文献也被付之一炬,究竟真相如何无人知晓。所以,要研究泰国的古代史,特别是阿瑜陀耶王朝以前的历史基本上是依赖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东南亚地区的零散史料记载。

历史是一段岁月的过往,书页中的几段文字:说说泰国为何旧称暹罗

缅甸与阿瑜陀耶战争 图片源于网络

而要了解“暹罗”是什么意思,泰国旧称为何是暹罗而不是其他的,也要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寻找答案。而目前对东南亚,特别是泰国周边记载最为详尽的要数元朝初年周达观所著的《真腊风土记》一书了,这本书也成为研究真腊(柬埔寨古称)及其周边国家最为详实的历史资料。

历史是一段岁月的过往,书页中的几段文字:说说泰国为何旧称暹罗

元·周达观著《真腊风土记》 图片源于网络

泰国的旧称“暹罗国”这一称呼就是最早出现在元朝初年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的,在《真腊风土记》中有记载:“暹罗国在真腊帝国的西边”,前面说过,真腊是现在的柬埔寨的古称。也就是说,暹罗国是在现在的柬埔寨的西边,那么按照地理方位可以推知,在柬埔寨西边的国家就是在现在的泰国国境范围内了,那么由此可知,暹罗国实际上就是在泰国古代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国家,是泰国的前身。

最初时暹罗其实是两个国家

在中国元朝的时候,暹罗其实还是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都在现在泰国国境的中部地区。当时这两个国家一个叫暹国,另一个叫罗斛国。在中国历史典籍中一般将这两个国家合称为暹罗。

暹国位于今天的素攀武里地区

罗斛国在今天的华富里府地区。

罗斛国

罗斛国所处的华富里地区,濒临泰国湄南河、华富里河和巴刹河交汇处,有广阔的河口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所以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罗斛国的金属冶炼技术发展的也比较好。总体来讲罗斛国的综合实力在当时是相对较强的。在靠天吃饭的时代,农业的发达与否便代表着国家的强盛与否,因为连饭都吃不上的国家,实力也不会强到哪里去,而古代,农业丰产与否,靠的是国家疆界内的土地条件和水文气候条件,而罗斛国在自然条件上,似乎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虽然罗斛国农业丰产,国家相对强盛,但其临边上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王国,即蒲甘王朝。曾经罗斛国遭到缅甸蒲甘王朝的入侵,罗斛国战败。罗斛国王将自己的姐姐嫁给蒲甘国王。罗斛国王的儿子即位后,将罗斛国的首都迁到了阿瑜陀耶(华人称为大城),将原来的罗斛国都城改名为华富里。

历史是一段岁月的过往,书页中的几段文字:说说泰国为何旧称暹罗

罗斛国位置 (图中黄色圈内) 图片源于网络

暹国

暹国,在以前的中国史书中成为“浔番”,后来由于南宋左丞相陈宜中逃到暹国,暹国国王将他奉为上宾。他也想为暹国做些贡献。于是,陈宜中按照《广韵》的发音方法将“浔番”改为了“暹番”,简称暹。(段立生先生的观点)

所以后来的史书都将浔番称为暹番,或暹国。

暹国北边与兰纳王国又称八百媳妇国(现在清迈所在地)接壤,东到安南(今越南),西北又与缅国(今缅甸)为邻。由此可见,当时暹国的领土范围还是非常广阔的。按此疆域推算,暹国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强国。但是由于暹罗的天然地理条件不是很好,疆域内多是山地丘陵,土地贫瘠,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所以暹国的粮食产量跟不上需求量,暹罗的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毕竟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还是靠天吃饭,疆域内的土地平坦肥沃,农业发达,粮食丰产,则国家便国富民强,反之,国家则陷入衰落的境地。那怎么办?人总得活着不是?所以暹国无奈之下,只得年年求着旁 边的罗斛国能够多卖点儿粮食给他,年年如此。因为“罗斛地平衍,种多获,暹人仰之焉。”,由此看来,暹国人是非常羡慕嫉妒罗斛国的。也正是对罗斛国优良地理条件的羡慕嫉妒恨,引起了暹国人的贪欲。于是,暹国曾多次进攻罗斛国以争夺土地和粮食。

历史是一段岁月的过往,书页中的几段文字:说说泰国为何旧称暹罗

图片源于网络

暹国和罗斛国合并

关于暹国与罗斛国的合并,有着不同的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有两种,其一是由于罗斛国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好,土地丰厚肥沃,粮食年年丰收,于是罗斛国的国家实力也一年比一年强大。罗斛国在强大的过程中,慢慢吞噬着周边的国家和土地。最后,罗斛国占领了本属于暹国属地的猜纳府讪武里城,而猜纳府讪武里城正处于暹国与暹国的附属国——素可泰的中间地带,这样就将暹国与暹国的附属国——素可泰之间的联系给切断了。暹国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在形势上都处于下风,处在被保卫的状态下,于是暹国只好放下“湄南河西岸的人不与湄南河东岸的人联姻的习俗”,暹国与罗斛国联姻,暹国国王将自己的女儿嫁与罗斛国王。后来,暹罗国王去世,罗斛国的国王,也就是暹国国王的女婿乌通王接管了暹国。自此两国合二为一,成为暹罗国。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暹国由于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每年粮食都不够吃,而罗斛国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年年丰收。暹国就想入侵罗斛,从罗斛国手中抢占一些土地和粮食,于是两国之间便发生了多次战争。只可惜,

暹国偷鸡不成,反而“送了卿卿性命”,暹国战败,葬送了整个国家,于是罗斛国统治了暹国的疆域,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

历史是一段岁月的过往,书页中的几段文字:说说泰国为何旧称暹罗

明朝时期,暹罗位置(图中蓝色圈内) 图片源于网络

历史是过往的岁月,纷争是岁月中挫折。历史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停留在书简中慢慢泛黄;而经历过纷争的人会在世人的代代更替中被遗忘。直到有一天,在泛黄的书页间偶然发现那几行简略的文字,才又勾起了后人对历史纷争的遐想。但那也只能是猜测和遐想,再寻找各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猜测和遐想的合理性,以说服自己和世人相信。但历史的真相究竟为何?再无人知晓。因为历史的真相和纷争早已被时光埋没在了厚厚的岁月荒尘中,无法再回归,无法再被还原,

不论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暹罗国已经不复存在,只成为了书页中几段简略的文字。现在是一段新的时光,一个统一的泰王国,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这个名叫泰国的国家已经成为东南亚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和旅游胜地,但这段新的时光,新的国家也终究会变成一段新的历史,被岁月埋进厚厚的尘埃中,后人,只能会在泛黄的书页中看到几段简略的文字,记录着这个王国的兴起与落寞,记录着这个王国的是非与恩怨,记录着这个王国的纷争与和平,记录着这个王国的现今与过往。


我是“泰闻漫记”小编,自称“轩主”,在泰工作生活15年。如果你对泰国有什么看法,或关于泰国有什么想知道的,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